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46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C)指主体修改或重建自己的活动格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或变化。

A.适应B. 平衡C. 顺应D. 同化

2.从纵向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知识、(A)三个层次。

A.方法和技能B. 情感与态度C. 价值观D. 信念

3.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A)的课程,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论所要求的“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

A.学生本位B. 教师主导C. 社会支持D. 心理辅导

4.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任务与功能之一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A)。

A.心理素质B. 学习氛围C. 人际关系D. 心理品质

5.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以(C)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体学生施加心理健康的影响。

A.个别教学教学B. 团体教学C. 集体教学D. 针对性教学

6.从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运作状况来看,(D)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丰富的教育资源B. 良好的课堂氛围

C.必要的教学设备D. 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7.(D)模式的特点是一切操作基于咨询工作的目标,在该模式下,咨询者首先要明确规定目

标和有关的方法,然后再从目标出发而规定并实施一系列具体的操作。

A.放任模式B. 传统模式C. 任务模式D. 目标模式

8.(A)是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前提和保障。

A.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B. 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

C.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D. 语、数、外各学科老师的心理健康

9.(C)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持性途径之一。

A学生的心理健康B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C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D 学校对心理健康的支持

10.社会结构、(A)、价值取向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各家庭系统及其成员并产生互动效应。

A.意识形态B. 个体差异C. 行为表现D. 个体期待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ABCDE)。

A.动态性B. 时代性C. 个体差异性D. 年龄差异性E. 文化相对性

2.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个体适应(BD)。

A.正常B. 良好C. 一般D. 较好E. 非常好

3.我国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两大类(AB)。

A.医学模式B. 教育模式C. 哲学模式D. 社会学模式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特点包括(ABCD)。

A.层次性B. 对象性C. 阶段性D. 系统性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间目标从对象看,可以分成(AB)。

A.正常学生B. 大多数正常学生C. 异常学生

D.少数异常学生E. 不正常学生

三、判断题(打“√”或“×”,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顺应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和最佳状态。

×

2.学生的心理适应和发展适应在其成长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

3.心理健康教育等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做好二者就提高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

4.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5.我国心育本土化的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

×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顺应

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

3.广义的心理问题

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它以促进人们的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健康地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4.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践中注重挖掘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

5.自助系统

是心理咨询中心必备的一款操作简易、实用性强的新概念产品,人机交互设备,通过集合心理学、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等领域最新技术,由人机交互触摸硬件设备、心理自助服务系统、影音多媒体资源库等组成,是全面建设心理咨询中心、更好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升团体综合心理水平的“智能心理导师

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请简述心理健康的内涵。

答: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du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

2.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认识(四大缺乏)。

答:

1、缺乏诊断2、治疗师短缺3、成本高昂4、工作场所歧视

3.请简要回答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认识。

答: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调适,维护他们身心健康的需要。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答: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5.请简要回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实行良好的课堂管理工作。

答: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小组辅导。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论述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质的认识。

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

我认为尊重、同感、真诚是辅导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难免会出现一种心理距离,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感、真诚还做得不够。

这种师生感情疏远与相隔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为此,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地解决以往班主任工作中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能极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尊重、同感、真诚则是师生沟通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

我明确地认识到,家校沟通决不是对孩子的“缺席审判”,而要通过沟通,使双方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促使孩子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健康发展。

2.请谈谈你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答: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联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向指导作用。

德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其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科学观念,这就要求其教育对象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情感、需要、动机和情趣等心理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指导着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科学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性格爱好、人际关系等特点,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训练活动,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达到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与德育教育相比,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道德行为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符合社会和学校的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学生的心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会对客观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使思想形成错误的认识。

因此,对学生有些思想道德问题难以用常用的德育模式和途径解决时,可以考虑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以民主平等、友好协调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而德育一味地强调利用外部条件来压迫学生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德育效果甚微。

只有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使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德育工作者找到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依据,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循序渐进地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德育的内容。

过去,学校德育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是目标,道德教育是基础。

现在,学校德育主要有

四部分构成: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为培养“健全”的人做出贡献。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目标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包括良好的知觉、感觉、想象、情绪、意志、需要、态度、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素质),

使学生能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思想观念,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第二,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目的是构建人的健康心理素质。

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认知分析等、而德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头脑,实现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是塑造人灵魂的伟大工程。

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二者的内涵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对学生进行理性领域的教育,又包括非理性领域的教育。

而它的主要作用是情感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校正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态度、气质和性格等因素,解决焦虑症、强迫症、厌食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而德育则不同,它主要是在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构建学生的科学观念。

它主要作用是在理性认识的部分,直接解决的是政治观点、立场等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

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

“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

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