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4396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2018年同步练习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B.3.3mC.4.8mD.5.5m

3.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

A.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

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

C.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

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

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都有可能

5.有一量杯,他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  )

A.大于

hB.小于

hC.等于

hD.无法确定

6.做某实验需要量取35mL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100mL的烧杯B.50mL的量筒

C.100mL的烧杯和滴管D.50mL的量筒和滴管

7.小胖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mm”的是(  )

A.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0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cmB.12.34cmC.12.50cmD.12.36cm

9.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某同学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择下列哪个最小分度值的刻度尺(  )

A.1分米B.1厘米C.1毫米D.无法判断

11.“我学习我最棒”。

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最棒的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必须用零刻度作为测量起点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消除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3.误差是测量值与______的差异;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3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82cm、17.83cm、17.81cm,则测量的平均值是______。

14.

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

(2)该量筒可以用来测质量约16g铁块的体积吗?

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铁的密度约为8g/cm3)

(3)量筒在读数时,视线应______,若按图中同学的读法,读数比真实值______(选取“偏大”或“偏小”)。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将细金属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16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mm。

16.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出某物体的长为29.58cm,则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cm,估计值是______cm。

17.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______。

18.______和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______避免,误差______避免,误差只能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9.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

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

(π取3)

甲同学的方法是:

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

乙同学的方法是:

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

20.某同学对一立方体物块进行测量。

问:

(1)用厘米刻度尺测量出立方体物块的边长为______

(2)用托盘天平测量出立方体物块的质量为______

(3)我们把物体的质量(g)与体积(cm3)的比值称为物体的密度,即ρ=

例如1cm3水的质量是1g,那么水的密度ρ=

=1g/cm3。

计算该物体的密度,并根据下表判断是何种金属。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物质名称

密度(单位:

g/cm3)

物质名称

密度(单位:

g/cm3)

1.93

7.9

8.9

2.7

21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

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2,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

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

(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2018年同步练习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2.B3.C4.B5.A6.D7.C

8.A9.D10.D11.D12.B

13.真实值 17.82cm  

14.2ml 不能 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偏大  

15.0.1 1.6  

16.1mm 29.5 0.08  

17.m 误差  

18.测量值 真实值 可以 不可以 减小  

19.2400cm 2240cm  

20.1.25cm 15.4g  

21.解:

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

一滴油质量m=

=2.7×10-3g=2.7×10-6kg;

一滴油体积:

V=

=

=3×10-9m3,

一滴油形成的油膜厚度大约:

d=

=

=0.75×10-9m=7.5×10-10m

即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d=7.5×10-10m

答:

这种油分子直径7.5×10-10m。

  

【解析】

1.解:

A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会产生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AD错误;

B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正确;

故选:

C。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解:

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

故选:

B。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如: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解:

A、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而裁判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A错误;

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B错误;

C、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C正确;

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错误。

故选:

C。

使用刻度尺,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皮卷尺太松弛后,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大了。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物体的测量值变小。

4.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小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35ml,其实际体积小于35ml;

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20ml,其实际体积大于20ml,

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小于35ml)-(大于20ml)=(小于15ml)。

故选:

B。

从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小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35ml,其实际体积小于3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20ml,其实际体积大于20ml去分析。

量取液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否则“高看偏高”,即从高处看,读数偏高;“低看偏低”即从低处看读数偏低。

5.

解:

如图,这是一只实验室常用的量杯,它一般是上粗下细的形状,因此升高相同高度时,体积变化是不均匀的,刻度也会越往高处越密集,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因此,100mL处的高度>

h处。

故选:

A。

量杯不同于量筒,它的上下口径是不同的,因此它的刻度随体积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

量杯与量筒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口径上下相同,一个上粗下细,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刻度一个均匀,一个不均匀。

但使用时,却各有其优缺点,因此都应该了解。

6.解:

AC、烧杯属于容器,不能作为测量工具使用。

故A、C不符合题意;

BD、50mL量筒最大测量值略大于35mL,且最接近35mL,适合量取35mL的水,若有偏差,滴管滴取补充,故B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

D。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和选取,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7.解:

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μm左右。

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茶杯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10cm=100mm左右。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书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2cm=252mm左右。

故C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7cm=1670mm左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

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8.解: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9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9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

=12.35cm。

故选:

A。

(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9.解:

由图知:

刻度尺较厚,A、B、C、刻度面没有靠近被测物体;另外B选项中刻度尺倾斜放置,C选项中0刻度线没有对齐最左侧;

D、刻度尺放置方法正确。

故选:

D。

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正确的放置:

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厚刻度尺的刻度面必须紧贴被测物体。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0.解:

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不同。

例如:

要测量操场的长度,可以选择最小刻度是dm的卷尺;要测量中学生的身高,可以选择最小刻度是cm的刻度尺;要测量安装在窗户上的玻璃的大小,需要选择最小刻度是mm的刻度尺。

题目中没有明确的测量对象,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确定。

故选:

D。

刻度尺上最小的两个刻线之间的距离是它的最小刻度值。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不同,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同。

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有关,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的要求决定。

11.解: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量直角尺的两个直角边没有紧贴在一起,故B错误;

C、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故C错误;

D、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及常用的特殊测量方法--辅助工具法。

我们可以把C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12.解: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处开始测量,读数时减去前面的刻度就可以了,故A错误;

B、称量物品时,要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故B正确;

C、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重力、拉力、压力等的大小,故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常用的方法,但都不能消除误差。

故D错误。

故选:

B。

(1)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要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

(3)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拉力、压力的大小;

(4)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误差等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3.解: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测量的平均值

=17.82cm。

故答案为:

真实值;17.82cm。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

平均值求取的时候,小数的位数还应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求平均值时,若出现除不尽的情况,并不是小数点后的小数点位数越多越好,而是保留和题目给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14.解:

(1)由图示量筒可知,量筒20ml之间有10个格,所以分度值是2ml;

(2)铁块的体积:

V=

=

=2cm3=2mL;

铁块的体积刚好等于量筒的分度值,所以用量筒测量铁块的体积时,会使测量值不准确;

(3)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即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

(1)2ml;

(2)不能;(3)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偏大。

(1)量筒的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

(2)知道铁块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

可求铁块的体积;将铁块的体积和量筒的分度值比较,确定能否准确测量铁块的体积;

(3)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因俯视读数时比实际值偏大,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就偏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量筒的使用,用量筒测量(排水法)固体的体积时,固体的体积要大于量筒的分度值。

15.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5cm对齐,估读为7.5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7.50cm-5.00cm=2.50cm。

钢丝的直径为d=

=

≈0.16cm=1.6mm。

故答案为:

0.1;1.6。

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细钢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钢丝直径d=

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变小为大法”,也叫“累积法”,常用于微小物理量的测量,用此法还可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16.解:

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29.58cm,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29.5cm,估计值为0.08cm;

数据的倒数第二位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

1mm;29.5;0.08。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2)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长度记录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记录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17.解: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

m; 误差。

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长度的国际单位,同时还要知道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并熟悉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8.解: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是绝对不能消除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

故答案为:

测量值;真实值;可以;不可以;减小。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误差和错误区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

此题首先考查误差的定义,还考查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造成测量有误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是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者不同等。

19.解:

①甲同学的方法:

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π(R2-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0.04cm;卷筒纸内半径r=2cm,卷筒纸外半径R=6cm,

所以纸的总长度L=

=

=2400cm;

②乙同学的方法:

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π(R2-r2);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π(R2-R02);

因为纸的厚度为d=

;因为卷筒纸内半径为r=2厘米,外半径为R=6厘米,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7.7米=770厘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5厘米,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

=

=2240cm。

故答案为:

2400cm;2240cm。

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对于微小的长度、质量等物理量采用累积法,认识到纸的厚度为d与纸的总长度为L的乘积等于横截面积π(R2-r2)是关键。

20.解:

(1)由图甲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立方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立方体的边长为a=5.25cm-4.00cm=1.25cm;

(2)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1g,物块的质量m=10g+5g+0.4g=15.4g;

(3)该立方体的体积V=a3=(1.25cm)3≈1.95cm3;

物体的密度:

ρ=

=

≈7.9g/cm3;

查表可知,该金属为铁。

故答案为:

(1)1.25cm;

(2)15.4g;(3)该金属为铁。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弄清标尺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根据V=a3求出正方体的体积;然后根据ρ=

求出物体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刻度尺和天平读数、物体体积、密度计算公式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21.由公式m=ρV,先求出一滴油的质量、体积;再计算油膜厚度,即为这种油分子直径。

解决本题关键是怎么找到计算分子直径的方法,可以把微观的分子看成宏观物质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