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89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

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平均分

(1)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8页的例1,及“做一做”

课时

1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点

经历和体验“把一个数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结果一样”的过程。

体会不同的分法,得到的是同样结果。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操作实践体验过程

 

三、巩固练习

 

四、

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观察后汇报:

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

应该每个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1)学生自己思考后,独立操作分一分。

 

(2)全班交流分法:

1,2,3;2,1,3;2,2,2,;1,1,4;3,1,2;3,2,1……

(3)观察、比较,发现:

每份分2颗,每份都是一样多,最合理,最公平。

(4)结合例子,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1)先观察分析图意。

找出糖果和果冻是不是平均分的,并说明理由。

 

(2)说说生活中的事,讨论辨别是不是平均分。

 

1.力争独立解决,先在组内说明理由,再全班汇报。

2.先自己动手分一分,再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分的结果。

 

回顾本节课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

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

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

把6颗糖果分成3份,你会怎样分呢?

(2)你有哪几种方法?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最公平呢?

(4)引导小结: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课题:

平均分)

2.根据素材,辨析巩固。

(1)回到第7页情景图,观察分析:

你找到平均分了吗?

(2)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

(3)小结:

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完成练习二的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

(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平均分

(2)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9页的例2,及“做一做”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懂得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点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

难点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引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提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生答: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生操作后汇报。

(1)每份1个,可分8份;

(2)每份2个,可分4份;

(3)每份4个,可分2份。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1)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

然后汇报结果:

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

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也是3个。

(2)小组讨论,汇报分法:

1个1个地分;先放2个,再放1个;每份放3个。

2.认真听师总结。

 

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师强调用完整语句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回顾:

怎样才算平均分?

2.把8个圆片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师综述:

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平均分一些物品,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同。

今天,我们将学习按照指定的份数来进行平均分。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操作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2)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有哪些分法?

2.师:

(1)无论怎样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等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每份是多少根?

先动手分一分,然后依次回答。

 

全课总结。

 

练习二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平均分(3)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10页的例3,及“做一做”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包含分”这种分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引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提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学生拿出学具,动手分一分,交流答案:

每份分2个。

2.

2.回顾平均分的含义: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读题,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试着分一分,同桌交流分法与想法。

3.全班交流展示分的方法:

每2个小棒(圆片)摆一堆,共摆了4堆,所以可以分成4份。

完整表述为: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4.观察、比较、思考,然后小组内总结、汇报。

不同点:

平均分是把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几个。

包含分是告诉每份分几个,求能分几份。

相同点:

不管是哪种分法,最后都要分成每份同样多。

5.再次明确包含分。

 

1.动手摆一摆。

2.填一填,明确分的结果。

3.说一说,加深对包含分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课件出示:

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几个?

动手分一分。

2.回顾平均分的含义,这节课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一种形式。

(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例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2.拿出学具,动手分一分。

同桌相互说一说分法与想法。

3.你们是怎么分的?

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结果。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复习题和例3的异同点。

(即发现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异同点。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

8个果冻,每2个一份,求能分成几份,实际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有几个2就能分几份。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1.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完成练习二的习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6)份。

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

(2)份。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除法

(1)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13页的例4,及“做一做”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明确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旧知引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知理解含义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口答结果,巩固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含义。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认真读题,明确题意。

2.集体交流分法。

3.认识除法算式,了解除号的写法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4.小组交流后明确:

12是指平均分的竹笋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4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即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5.讨论、交流后总结得出:

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1.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进行平均分,再根据平均分的情况写出算式和结果。

2.动手分一分后,再填一填,全班交流订正。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课件出示:

动手分一分后填空。

(1)9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朵。

(2)10盒饼干,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盒。

(3)10盒饼干,每2个同学一盒,可以分给()个同学。

2.这是平均分的一种表示方法,我们可不可以换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

2.用学具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应放3个。

这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我们还可以通过除法来表示,写成12÷4=3。

“÷”叫做除号,表示平均分。

写除号时,先写一条横线,再在上下各点一个小圆点,读作“除以”。

4.“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

 

5.引导学生小结: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三的习题。

板书设计

除法

(1)

12÷4=3

……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除法

(2)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14页的例5,及“做一做”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含义。

2.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为基础,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中,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含义。

难点

理解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理解含义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学生动手分后列出除法算式,全班交流。

 

2.交流从例5中获取的信息。

 

1.学生操作平均分。

2.

2.点名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式:

20÷4=5,小组交流后汇报算式表示的含义:

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就是求20里面有5个4。

4.对照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5.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些物件、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所以都用除法计算。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课件出示:

20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

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再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

 

1.请学生拿出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2.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4.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和例5,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练习三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练习三的习题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况,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将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根据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难点

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

知识点1、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知识点2:

除法的含义

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2题与第4题。

 

二、课堂小结

 

三、布置作业

 

分析: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除法算式,“÷”读作“除以”。

8÷4=28除以4等于2。

15÷5=315除以5等于3。

18÷3=618除以3等于6。

 

分析:

由“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可知是“平均分”,即为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熊,每只分()个。

可以先动手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算式写出结果。

6÷2=3

 

分析:

先让学生圈一圈,数一数,找到平均分的结果及除法算式的结果,再列出除法算式,即求12里面有()个2。

 

12÷2=6

 

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读一读。

8÷4=215÷5=3

18÷3=616÷8=2

12÷3=445÷9=5

36÷6=67÷7=1

 

1.

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个。

□÷□=□

 

2.

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

□÷□=□

说一说本课的收获。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8题。

2.完成教材第17页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除法

6÷2=3

12÷2=6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课本第18页的例1,及“做一做”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求商的方法,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按要求完成。

2.交流自己的分法并写出除法算式。

 

1.观察情境图,认真读题后思考解题方法。

2.交流分的结果。

讨论后交流展示:

12÷3=4。

生1:

第一只分3个,12-3=9;

第二只分3个,9-3=6;

第三只又分3个,6-3=3;

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生2:

1只猴分3个,2只猴分6个,3只猴分9个,4只猴分12个,所以是4只小猴。

生3:

这个算式实际是求12里面有几个3,也就是求几个3的积是12,就想3和()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3.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最简便。

4.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组内交流,然后说一说求商的过程和利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学生复述想的过程:

求12÷3的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5.学生加强认知。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

 

学生自由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填空并说说()里的数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4

3×()=15

6×()=18

()×4=20

2.把10张圆形卡片平均分一分,并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1图文。

2.学生动手分一分,帮猴妈妈解决问题。

3.说一说哪种方法更简便?

4.全班同学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求:

12÷3的商是几?

(2)简化求商的过程。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乘法口诀求商时的思考过程。

5.教师小结:

除法算式是乘法算式的逆运算,计算时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的1、2、3、4题。

1.请学生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

 

练习四的第3题。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

12÷3=(4)

想:

三(四)十二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19页的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会用乘、除法算式来描述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口诀。

 

2.按要求完成。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交流计算的方法。

如:

①每屉装了4个包子,装了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4×6=24

②叔叔共做了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包子,可以装几屉?

24÷4=6

③叔叔共做了24个包子,装了6屉,每屉装几个包子?

24÷6=4

(2)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结果:

第一题是用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计算出来的。

第二题先想4乘几得24,然后想口诀四六二十四,得6。

第三题先想6乘几得24,然后想口诀四六二十四,商是4。

计算后面两道除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2.明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每个乘法算式都可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说一说想的过程。

3.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小组合作交流。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十二

()四得八

三三得()

()四十六

五()三十

四()二十

2.口算,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10÷2=8÷4=

16÷4=18÷6=

30÷5=12÷3=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

 

1.用乘法口诀解决例2。

(1)课件展示教材第19页例2。

谈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何解答?

(2)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

乘法算法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2页第9、10、11、12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新的收获?

 

第22页的第10题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4×6=24

24÷4=6想:

四(六)二十四

24÷6=4想:

(四)六二十四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3,相应的练习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