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379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分析与监测.docx

环境分析与监测

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主要有:

(1)气相色谱(G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2)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

(3)其他方法。

4.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调查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实施计划。

1、布设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流。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

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

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

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下游,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4)削减断面:

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采样点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

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5.水样类型及意义1.瞬时水样: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2.混合水样:

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3.综合水样:

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称为综合水样

第2/5页

地下水样的采集:

井水-抽水或采样瓶;泉水-接取或采样瓶;自来水-放水数分钟接取。

废(污)水样的采集1.浅层废水:

可从浅埋排水管、沟道中采样,用采样容器直接采集,也可用长把塑料勺采集;2.深层废水:

可用深层采水器或固定在负重架内的采样容器,沉入检测井内采样。

6.水样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

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1)加入生物抑制剂;

(2)调节pH;(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7.色度:

水的颜色分为真色和表色。

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

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常用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

该方法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确定水样的色度。

适用于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引用水的色度测定。

8.物理指标:

温度、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9.金属测定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

1.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发射光谱分析法4.电位分析法5.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

10.定量分析方法a、标准曲线法:

配置的标准溶液浓度应在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内;整个分析过程中操作条件应保持不变(适用于组分简单,互不干扰。

)b、标准加入法:

适用于试样的基体组成复杂且对测定有明显干扰时,干扰不易消除,样品量少,在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内。

11.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干扰及消除办法:

ⅰOH-浓度>1/10CF时,LaF3与OH-进行反应,干扰测定;ⅱpH值过低,生成HF、HF2-,不能进入膜;ⅲAl3+、Fe3+、Si4+等与F-形成配合物。

消除办法-加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

是一种还有强电解质,络合剂,PH缓冲剂的溶液,作用是消除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差异,使二者的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致;络合干扰离子,使络合态氟离子释放出来;缓冲PH的变化,保持溶液有合适的PH范围(5~8)。

最低检出浓度0.05mg/L,上限1900mg/L。

12.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1.化学需氧量(COD):

重铬酸钾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氯气校正法2.高锰酸盐指数3.生化需氧量(BOD):

五日培养法、微生物电极法4.总有机碳(TOC):

燃烧氧化(紫外照射)—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5.挥发酚:

分光光度法、溴化滴定法6.硝基苯类7.石油类

13.BOD与COD区别(B卷)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反映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也作为有机污染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但只能反映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污染物。

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第3/5页

1.我国空气监测标况:

0℃,101.325KPa。

2.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及体积换算:

1.单位体积质量浓度—Cm: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2.体积比浓度—Cv(ppm):

体积比浓度是指100万份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和μL/m3表示。

3.两种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气样体积的换算:

4.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B卷)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1.直接采样法:

适用被测组分浓度高,分析方法灵敏。

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采气管采样,真空瓶采样。

2.富集(浓缩)采样法:

适于①被测组分浓度低②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

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或渗透)法及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等。

溶液吸收法是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气体吸收管(瓶)有气泡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多空筛板吸收管(瓶)。

填充柱阻留法,根据填充剂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型、分配型和反应型三种类型。

滤料阻留法中常用的滤料有纤维状滤料和筛孔状滤料。

采样仪器由收集器、流量计、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5.固定污染源监测:

基本状态参数的测量:

烟道排气的体积、温度、压力、烟尘浓度。

6.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灰尘自然沉降量、颗粒物的化学组分

7.烟气的压力:

静压Ps---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表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器壁的压力;

动压Pv---单位体积气体具有的动能,是使气体流动的压力;全压Pt---气体在管道中流动具有的总能量。

三者的关系为:

Pt=Ps+Pv.。

U形压力计----可同时测全压和静压,,斜管式微压计----只能测动压。

(将斜管式微压计容器开口与测压系统压力较高的一端连接,斜管与压力较低的一端连接,则作用在两液面上的压差使液柱沿斜管上升,指示所测压力为动压。

8.烟气样品的采集:

与烟尘采样不同:

气体和蒸汽态物质在烟道中分布较均匀,惯性小,故不需多点采、等速采样。

与大气采样不同:

烟尘浓度大,湿度大,采样管必装烟尘过滤器、加热装置。

9.标准气体的制取:

基本过程:

制备原料气→充入一定量稀释气体→混合。

制备低浓度标准气方法:

静态配气法:

注射器配气法、配气瓶配气法(常压、高压、高压钢瓶)。

动态配气法:

连续稀释法、负压喷射法、渗透管法、气体扩散法、电解法。

1.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

在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

2.土壤的基本性质:

吸附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

3.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

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第4/5页

土壤:

一.监测目的:

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土壤污染事故监测、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土壤背景值调查。

二.资料的收集:

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

三.监测项目: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

四.布设原则:

(1)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

(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梅花形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棋盘式布点法:

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

4、蛇形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5、放射状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网格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五.土壤监测方法:

包括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

有机物—色谱法;无机物—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金属有机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六.土壤监测质量控制:

包括实验用分析仪器、量器、试剂、标准物质及监测人员基本素质的质量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要求等。

七.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评价参数: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积累指数、土壤污染物超标倍数、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污染面积超标率、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污染分级标准2.评价方法:

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

大气: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2.气象资料3.地形资料4.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5.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三.监测项目:

必测:

SO2、NO2、可吸入颗粒物、CO、O3;选测:

总悬浮颗粒物、铅、氟化物、苯并芘。

四.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将监测区分为工业、商业、居民、工业和居民混合区等,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采样点,数量不要求平均,在污染源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多设采样点。

2.网格布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