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777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docx

建筑地工程测量B教案设计

教案

课程名称:

建筑工程测量B

课程类型:

□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

学时:

60

学分:

3

授课教师:

郑金贵

授课班级:

15级造价1、2班

授课学期:

2017至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教材名称:

建筑工程测量

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测量魏静编著

2.土木工程测量张凤兰编著

3.建筑工程测量李生平编著

 

2017年08月28日

附:

教案首页格式(背面)

教案编制说明

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出所授课程的教案,不能无教案或借他人教案进行授课;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二、实践教学的教案与理论教学的教案分开编写;对于公共课,难课、新课,提倡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共课教案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等)应相同。

三、教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清晰。

四、教案应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或打印(建议使用A4纸),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但应包含教案基本内容。

教案必须含首页,与各单元教案形成一个整体。

参考格式见附件。

五、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手写批注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注意分别存盘和存档)的教案。

六、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篇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章建筑工程测量A概述

教学时数: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建筑工程测量A中的各个名词的概念;

(2)理解测量工作中基准面和基准线的定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的含义;

(3)了解建筑工程测量A的基本工作、基本原则。

对建筑工程测量A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

水准面、铅垂线的作用,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名词定义的理解(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地面点位的确定

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筑工程测量A是一门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课程,通过列举实例与学生互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加深理解。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测量A》王云江、赵西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测量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编,测绘出版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合川校区总体规划图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引入(可选):

从合川校区的总体规划和教学楼的修建引出建筑工程测量A。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测量学分类及建筑工程测量A的任务

1、测量学的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1)测定测定是指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

(2)测设测设是指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二、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铅垂线、水平线

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2)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水平面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

1、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两个参数)和该点的高程。

(1)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

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可用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表示。

①地理坐标是用经度λ和纬度φ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由于地理坐标是球面坐标,不便于直接进行各种计算。

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利用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广大区域内确定点的平面位置,一般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③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以用测区中心点a的水平面来代替大地水准面。

在这个平面上建立的测区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局部区域内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可以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2)地面点高程

①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

②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3)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高程测量的影响

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以把水准面看作水平面。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影响图示

①对距离的影响

表1-1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距离误差和相对误差

距离D/km

距离误差ΔD/mm

相对误差ΔD/D

10

8

1:

1220000

20

128

1:

200000

50

1026

1:

49000

100

8212

1:

12000

结论:

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②对高程的影响

表1-2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高程误差

距离D/km

0.1

0.2

0.3

0.4

0.5

1

2

5

10

△h/mm

0.8

3

7

13

20

78

314

1962

7848

结论: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四、测量工作概述

1、测量的基本工作

(1)平面直角坐标的测定

测定地面点平面直角坐标的主要测量工作是测量水平角和水平距离。

(2)高程的测定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测量工作是测量高差。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

高差测量、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

五、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原则

作业布置:

(1)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有何区别

(2)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定义的理解,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高程测量的影响

(3)课后练习题

课后小结:

工程测量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多互动,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来理解测量原理,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点目的。

 

展示合川校区施工图,整体说明测量的主要工作

 

由喜马拉雅山脉测绘和上海中心建设测量等案例引出测定与测设的概念

 

强调测定测设过程的相反性利于记忆

 

介绍房屋建筑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引出测量的任务

由施工图、地图制图比例引出

比例尺定义及计算公式、比例尺的分类。

 

以迪拜塔施工引出铅垂线

 

回顾中学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课堂讨论

 

图片展示:

大地原点、水准原点

联系实际(教学楼层标高)引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

 

用图示引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对距离和高程的影响。

 

从确定点位的要素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测量的基本工作。

 

由工程事故案例引出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篇第二章水准测量(工具介绍、使用方法)

教学时数: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认识水准测量工具水准仪;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水准仪的构造,水准仪的使用。

教学难点: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讲授,再观看教学视频,实际动手操作水准仪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

仪器保护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DS3水准仪一台

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测量A》王云江、赵西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DS3水准仪使用手册

(3)XX视频与图片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引入(可选):

从如何确定上课所在教室楼面标高引入水准测量(高差测量)。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

国产水准仪按其精度分,有DS0.5,DS1,DS3、DS10DS20等几种型号。

0.5、1、3、10、20表示水准仪精度等级。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DS3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组成。

(1)望远镜

望远镜是用来精确瞄准远处目标并对水准尺进行读数的。

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对光透镜和十字丝分划板组成。

1)十字丝分划板是为了瞄准目标和读数用的。

2)物镜和目镜物镜使不同距离的目标均能清晰地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

目镜的作用是可看清同时放大了的十字丝和目标影象a′b′。

3)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2)水准器

1)管水准器管水准器(亦称水准管)用于精确整平仪器。

2)圆水准器圆水准器装在水准仪基座上,用于粗略整平。

(3)基座

基座的作用是支承仪器的上部,并通过连接螺旋与三脚架连接。

它主要由轴座、脚螺旋、底板和三脚压板构成。

转动脚螺旋,可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2、水准尺和尺垫

(1)水准尺

水准尺是进行水准测量时与水准仪配合使用的标尺。

常用的水准尺有塔尺和双面尺两种。

1)塔尺

2)双面水准尺

(2)尺垫

尺垫是由生铁铸成。

一般为三角形板座,其下方有三个脚,可以踏入土中。

尺垫上方有一突起的半球体,水准尺立于半球顶面。

尺垫用于转点处。

二、水准仪的使用

1、DS3(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2、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

作业布置:

(1)复习所学内容

(2)课后练习题

(3)预习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

(4)思考题:

水准仪的组成部件有哪些?

其作用是?

如何使用?

课后小结:

测量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操作步骤的正确性要求很高,在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及时规范同学们的操作方法,很重要。

 

图片展示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水准仪类型及构造

 

以实物为准,介绍水准仪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让学生动手实际感受每个旋钮的作用

 

结合双面尺实物介绍其特色及读数要领并练习读数

 

先看操作视频再操作示范,结合关键环节讲解水准仪的使用。

注意操作中关键步骤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篇第二章课内实训一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时数:

3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水准仪的构造,

(2)熟悉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作用;

(3)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水准尺的读数。

教学重点:

水准仪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水准仪的整平和水准尺的读数。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演示与现场实作指导;

教学分组:

每5人一组;

安全事项;1、微动螺旋和微倾螺旋应保持在中间运行,不要旋到极限;

2、水准仪旁要有人进行看护;

3、制动螺旋按下后不能用手直接旋转望远镜。

教学条件:

DS3水准仪10台,双面尺10根。

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测量A实训指导》

(2)《建筑工程测量A》王云江、赵西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DS3水准仪使用手册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1、安置仪器

张开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高度适中,将脚架稳定(踩紧)。

然后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定在三脚架上。

2、了解水准仪各部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1)调节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此为粗平);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或气泡两端影像完全吻合(此为精平)。

(3)用准星和照门来粗略找准目标,旋紧水平制动螺旋,转动水平微动螺旋来精确照准目标。

3、粗略整平练习

如《建筑工程测量A实训指导》实训图1(a)所示的圆气泡处于e处而不居中。

为使其居中,先按图中箭头的方向转动1、2两个脚螺旋,使气泡移动到e’处,如实训图1(b)所示;再用右手按图1(b)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第三个螺旋,使气泡再从e’处移动到圆水准器的中心位置。

一般需反复操作2~3次即可整平仪器。

操作熟练后,三个脚螺旋可一起转动,使气泡更快地进入圆圈中心。

4、读数练习

概略整平仪器后,用准星和照门瞄准水准尺,旋紧水平制动螺旋。

分别调节目镜和物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和物像都清晰。

此时物像已投影到十字丝平面上,视差已完全消除。

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竖丝对准尺面,转动微倾螺旋精平,用十字丝的中丝读出米数、分米数和厘米数,并估读到毫米,记下四位读数。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起什么作用?

2、照准目标后,从水准尺上读数需完成哪些操作步骤?

按操作的先后次序回答。

3、使用微倾式水准仪读数之前是否每次都要将管水准器居中?

为什么

课后小结:

因对仪器还不熟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每组中选一名操作较为熟悉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可以很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演示与现场实作指导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篇第二章水准测量(测量原理、内业计算)

教学时数: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水准测量施测方法与记录及内业计算;理解水准仪检验与校正的原理;知道水准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来源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测量误差产生原因。

教学难点: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与记录及内业计算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讲授,再观看教学视频,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测量A》王云江、赵西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DS3水准仪使用手册

(3)XX视频与图片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水准仪的检验

1、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应满足的条件

2、水准仪的检验方法

二、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1.高差法

测得A、B两点间高差hAB后,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HB为:

这种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B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

2.视线高法

如图所示,B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

来计算,即

三、水准点与水准路线

1、水准点: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BenchMark)。

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1)永久性水准点

(2)临时性水准点

2、水准路线

(1)附合导线

(2)闭合导线(3)支导线

四、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转点用TP(TurningPoint)表示,在水准测量中它们起传递高程的作用。

1.观测与记录

2.计算与计算检核

(1)计算每一测站都可测得前、后视两点的高差,即

则B点高程为:

(2)计算检核

3.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

(1)变动仪器高法

(2)双面尺法

四、水准仪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施工中的标高测量方法

作业布置:

(1)复习所学内容

(2)课后练习题

思考题:

1、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是?

如何调整?

2、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

如何消除或减小误差?

3、水准仪有哪些轴线?

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

4、水准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的?

5、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6、水准测量的步骤?

课后小结:

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加深对原理、计算方法的掌握

水准仪正常工作,在构造上需要满足的三点几何关系

 

图示讲解并分析两个计算公式的不同原理

 

图片展示施工现场水准点的标示方法

 

结合例题重点讲述附合水准路线的内业计算

 

现场演示测站检核的两种方法

以工程实例介绍实际施工过程中标高的测量过程

 

附件:

教学单元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三章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角度测量

教学时数: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认识角度测量工具经纬仪;掌握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经纬仪的构造,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讲授,再观看教学视频,对照经纬仪进行细致的讲解。

教学分组;无

安全事项;仪器保护,老师负责仪器安全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测量张凤兰编著

建筑工程测量B李向民主编

其它;

第页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引入(可选):

任务引入实例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三、角度测量基本原理

(1)水平角测量原理

(2)竖直角测量原理

四、角度测量仪器经纬仪

(1)经纬仪构造

①基座

②水平度盘。

量程0O~360O

③照准部。

由望远镜、竖盘、光学读数显微镜、水准管、竖轴组成

(2)经纬仪的结构及读数

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包括度盘、光路系统和测微器。

①分微尺读数法(DJ6一般是分微尺读数法)

②单平板玻璃读数法

(3)经纬仪的操作

①安置经纬仪

对中、整平

②照准目标

③读数

作业布置:

(1)复习所学内容:

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经纬仪的构造,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2)课后思考题1、2、3。

(3)预习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法,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角度观测误差及注意事项

课后小结:

 

 

经纬仪对中与整平是相互交替的过程,两项工作相互影响,直到对中整平均满足要求为止

经纬仪对中整平实际操作介绍

 

第页

 

附件:

教学单元教案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三章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角度测量

教学时数: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及其数据记录;理解测量原理,理解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的原理;知道角度观测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来源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及其计算方法,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角度观测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来源。

教学难点:

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讲授,再观看教学视频,加深理解

教学分组;无

安全事项;无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测量张凤兰编著

其它;

第页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五、水平角的观测

(3)测回法

(4)方向观测法

六、竖直角的观测

(1)竖直度盘的构造

(2)竖直角的计算

(3)竖盘指标差

(4)竖直角观测

三、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1)经纬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关系

①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②十字丝纵丝垂直于横轴

③视准轴垂直于横轴

④横轴垂直于竖轴

⑤竖盘指标差为0

⑥光学对中器的视准轴与竖轴重合

三、角度观测误差及注意事项

(1)仪器误差

(2)观测误差

①仪器对中误差

②标杆倾斜误差

③整平误差

④照准误差

⑤读书误差

(3)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其他经纬仪介绍

作业布置:

(1)复习所学内容:

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及其计算方法,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角度观测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来源

(2)实训题

(3)案例分析题

课后小结:

 

采用盘左盘右方法的原因

 

经纬仪正常工作,需要满足六个条件

 

思考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页

 

附件:

教学单元教案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三章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角度测量

教学时数:

4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构造,知道各个部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运用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熟练运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的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

熟悉仪器,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

实际操作经纬仪对中、整平、测水平角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讲授,再实际动手操作经纬仪进行水平角观测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仪器保护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测量张凤兰编著

其它;

第页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七、测量准备工作

认识经纬仪的每个部件及其功能,熟记每一步操作要领,掌握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的读数方法

八、水平角观测

(1)测回法

①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O,对中、整平

②盘左观测

③盘右观测

④计算

(2)方向观测法

①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O,对中、整平

②上半测回操作

③下半测回操作

④计算

作业布置:

(1)复习经纬仪操作步骤,整理数据记录表

(2)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加深理解

课后小结:

 

经纬仪调平实际操作方法介绍

强调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的原因

数据记录注意事项

 

第页

 

附件:

教学单元教案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三章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角度测量

教学时数:

5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构造,知道各个部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运用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熟练运用经纬仪进行竖直角度测量的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

熟悉仪器,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

实际操作经纬仪测竖直角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讲授,再实际动手操作经纬仪进行竖直角观测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仪器保护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测量张凤兰编著

其它;

第页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九、测量准备工作

认识经纬仪的每个部件及其功能,熟记每一步操作要领,掌握经纬仪观测竖直角的读数方法

一十、竖直角观测

(1)观测步骤

①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整平仪器

②盘左观测

③盘右观测

④计算

作业布置:

(1)复习经纬仪操作步骤

(2)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加深理解

课后小结:

 

经纬仪调平实际操作方法介绍

数据记录注意事项

 

第页

附件:

教学单元教案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四章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距离测量方法,能用钢尺进行水平距离测量,能用经纬仪进行视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