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366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doc

王一鸣: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013-12-1611:

59 宣讲家 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字号:

核心提示: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篇布局重点谋划,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更为体制机制改革献计支招。

王院长通过解读《决定》,帮我们认清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总结过去35年来改革路上遇到的缺陷和不足,归纳经验,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王一鸣,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著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一些认识和体会。

总书记视察广东的时候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国家、党的民主奋斗历程和前途命运,提出了两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的历程35年,从经济的视角看,35年来我们经历过三次大的上升,每一次经济的大的上升都与改革开放的高潮叠加在一起。

81年到84年第一次改革开放的高潮,就是伴随着中国农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们从过去的商品短缺迅速转为商品大量的供给,从根本上解决了短缺问题,带来了经济的一轮大的发展。

有人把这次改革称为“危机式的改革”,为什么危机呢?

因为文革后期,中国进入崩溃的边缘,这一轮改革彻底把中国从不改革就要爆发危机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二轮,九十年代的上半期,1991年前后经济迅速的扩张,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社会主义也能够搞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

”有人把这次改革叫做“顶层设计式的改革”,没有这个顶层设计就很难发展。

第三轮改革,本世纪以来2001到2007年间,2001年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遵循世贸的规则,与世贸规则相适应,中央到地方修改了一万多条法律、法规和条款,有人把这一次改革叫做“倒逼式改革”。

现在我们改革又处在一个新的重要的关口,我们正迎来第四次改革的高潮,今天我就想说三个方面,第一,更加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这个也是总书记的话。

第二,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第三,更加坚定的承担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

一、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是过去35年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源。

过去35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35年前很少有人会想到今天的中国会是这个样子。

2000年以前中国出版了一套大型的丛书叫《2000年的中国》,《2000年的国防》,《2000年的财政》,《2000年的金融》,包含各个领域。

后来细心的人把这套丛书描绘的2000年的情景,与2000年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当时的预测基本是不对的。

2000年以后,这13年的发展这么迅速,我估计现在也很难预测以后会怎么样,过去35年中国真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最显著的变化还是经济的迅速发展。

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编撰研究报告——《2030的中国》,我参加了课题的讨论会,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出席会议并致词,他说:

“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变化,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成功的发展故事。

”我想他之所以这么说,无非这么几个方面。

  

(一)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创造的改变

经济年均增长10%,统计局统计1978年到2002年,年均增长9.8,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是1天1.25美元,这个数字中国的扶贫标准,而是世界银行的标准计算,这在世界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按照MDG的八大类32个指标,我们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10年时间,我们经济总规模超过日本,接近美国的60%,经济总量正在向美国逼近,由低收入经济体迈入到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回想改革开放初期,按照现在GDP统计计算,人均国民收入为190美元,而去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个都不可想象。

改革开放解放了被落后制度束缚的生产力,改革使原来大量无法流动的生产要素能够流动起来,实现有效的配制,能够从低效率的部门流动到高效率的部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我们大量的农业生产力在农村都是闲置的,放开后能够迅速地流动起来,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每个人的产出增加不知道多少倍,有人说一亩地相当于一周的工资。

改革使长期被压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迸发出来。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企业家,甚至是世界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

开放使得中国国门打开,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能够与中国的优势有效结合,我们的低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能够有机的结合,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我们财富喷涌出来。

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书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没有今天哪有明天,这次三中全会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是三中全会开篇对35年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评价。

   

(二)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这是习总书记在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里的一句话,为什么改革开放到了一个重点的关头,我只能从经济的视角去谈谈我的认识。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形成三期叠加。

这个换挡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季度增长率发生变化,2007年第二季度为14.8处于最高位,而且是本世纪以来的最高点,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季度增长率就在逐季地回落,2008年三季度,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宣布破产。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回落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说明它一定有自身内在的原因,而不完全是外部的因素造成的,那么2008年底我们实施一揽子计划,2009年一季度经济还在往下掉,到二季度开始经济强劲反弹,持续了四个季度,2010年一季度回升到12.1,那么以后基本上是在一个下行的区间。

当然中间也有回升,很难断言它在某一个时点的回升能够证明已经发生了趋势性变化。

那么今年四季度还会回升吗?

很可能又会下来,因为正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我们说经济也都是周期波动的。

第一,结构性减速。

周期能不能解释这轮经济波动下行呢,应该说不能完全解释,这轮经济的放缓,更重要的它有结构性的因素,和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因素。

所以有人把这轮经济的放缓,叫做结构性减速。

然而,我们现有的经济结构不足以支撑经济像过去那样的两位数增长,那么结构性减速的机理是什么?

1、从需求结构看,我们有竞争力,产能迅速的扩张,但受欧洲的债务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由外需扩张放慢,使得满足外需的这块投资扩张受到抑制导致减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以后无法出口,可自己又消费不了,所以只能闲置。

2、从产业结构来说,随着制造业迅速扩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最近国务院发了一个化解产能过剩的意见,但挺难落实起来。

产能过剩就会导致资源从制造业向其他部门的转移,虽然现在大家可能鼓励向服务业转移,但是大家要清楚,一般的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比制造业还低,资源转移可能也会导致其经济减速,除非是像北京的金融街这种高端服务部门,生产力会大大提高。

3、要素结构方面,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意味着被抚养的人口增加、抚养的支出增加、意味着储蓄相应减少,投资也要减少,这也导致减速。

 第二,潜在增长率。

经济学的解释说,资源在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条件下可实现的经济增长率。

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来解释这个定义,比如跑100米,高中到大学二年级阶段时跑得最快,不是运动员能够跑到12.5秒,后来你毕业了,即便天天坚持锻炼,也跑不出来高中和大学的成绩,什么原因呢?

潜能下降了。

这个问题就在这,中国现在块头太大,52万亿人民币增长7.5个点差不多接近一个瑞士的增长率,所以我们潜在增长率下降,因为经济块头大。

劳动力供需形式发生变化。

我们以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现在面临着是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北京就不用说了。

我前几天去广东惠州市,下辖的惠东县有两个镇号称“世界女鞋城”,一年产能10亿双,我们在商店里能看到的高端品牌都在流水线上,因为工厂代工贴牌。

我问老板工资多少,老板说培训一下就上线的普通工人,一个月3、4千块钱,工人还有其他要求,第一,不能天天加班,不能5+2、白加黑。

第二,要有卡拉OK,我们下班需要娱乐。

第三,你不是包住吗?

房间必须有空调。

老板说,现在老板怕工人,工人一不满足就跑了,何谈生产,所以成本核算的话,技工5、6千元,高级技工7、8千元,他说我再这么搞代工,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怎么办呢?

联合起来做品牌。

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提高生产力,不提高生产力,我们就抵消不了这些成本的上升,我们就会丧失竞争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在像以前那样,拼命的去追求GDP的增长,因为环境不允许。

所以我们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以前有人说叫中速增长,我说中速不对,7%、8%还是很高的速度,最近总理说叫中高速,那就以总理说的为准。

现在看来经济增长速度的确是下了一个台阶,但是我们质量和效益却要上一个台阶,这就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我们在这种新的7%-8%的区间能维系住就不错了,北京基本上就是这个区间了,别以为这个速度太低了,我的理解是维持就不错了,在这种常态下,最关键的是生产力要有明显的提升,只要生产力提升了,即使在增长区间内,企业照样可以实现过去两位数增长时期的盈利水平,或者说接近,企业盈利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就能够维系比较高的增长,就业就可以保持过去的规模,民生就可以得到继续改善,资源环境速度下来了,就更可以持续,环境的压力相应减小。

我们说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个台阶不是速度的台阶,而是质量和效益的台阶。

怎么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

第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的发展方式什么特征?

我给它概括四个方面:

1、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粗放特征明显。

中国的平均消费率比泰国、比马来西亚都要低,有人低估了中国的消费率,说只低了10%,但即便把低估部分加上,消费率仍然在低水平。

2、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发展效率总体不高。

这几年,我们每年新增煤炭消费两亿多吨,现在我们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我们中国出煤却成了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发展是硬道理,但大家查查需求曲线,一旦需求曲线呈垂直增长意味着什么。

我们真是不惜成本不惜代价。

3、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发展成果共享不足,为什么差距会不断扩大?

因为在向资本倾斜。

所以我提个问题,以前我们叫劳动致富、勤劳致富,现在没有资本你劳动能致富吗?

这个问题很严峻,提给我们党的干部。

资本和劳动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资本拥有者处在强势地位上,党政干部都要迎合,所以仅仅作为劳动者,他的收入会好吗?

这就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4、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发展代价过高过大,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说了很多年,我们经常说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但是进展很不理想,主要是原因什么?

体制、资源、要素的价格扭曲,最典型的就是土地零地价,我们土地最稀缺了,怎么可以零地价呢?

稀缺的东西就应该最贵啊,怎么可以零地价呢?

谁扭曲的,根源在谁?

自己找答案。

所以天天讲转方式、调结构,政府工作报告天天讲,讲的转方式、调结构,根源在哪里?

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转方式又转不了,就会陷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