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2314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5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安全性.docx

建筑施工安全性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建筑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本身具有流动性大、高处和露天作业多等特点,属于伤亡事故高危行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保障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建筑安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论文在深入调查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筑安全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建筑施工进行危险源辨识,主要以脚手架高处坠落事故和塔吊伤害事故为例,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模式、预防的关键环节及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吸取了事故树分析法(FTA)及作业条件危险性法(LEC)的优势,建立了以模糊综合评判法(FCE)为主体,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FTA-LEC-FCE评价法,从而有效地对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进行整体评价,达到预测、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

建筑施工;事故树;FTA-LEC-FCE评价法。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ofourcountry,China'sconstructionindustryhasalsousheredinagoldendevelopmentperiod.Withthehigh-speeddevelopment,becauseoftheirmobility,heightoperationandopen-airoperation,constructionindustrybelongstohigh-riskindustry,andthesecuritysituationisverygrim.Howtoprotectandimproveconstructionsitesafetyisanimportantresearchtopicinbuildingsecurity.

Basedonthedepthinvestigationonbuildingconstructionathomeandabroad,somequestionsofconstructionsafetywereanalyzed.Andtheachievementsareasfollows:

(1)ThispaperidentifiesthehazardofconstructionwiththeFaultTreeAnalysis.Thispaperanalyzesthepatternsofhowaccidentshappen,thekeylinksofthepreventionworkandthemainelementswhicheffecthowtheaccidentshappenwiththeFaultTreeAnalysisafterresearchingthefallingfromscaffoldingandcraneinjury.

(2)TheFTA-LEC-FCEevaluationwasestablished,afterutilizingtheadvantagesoftheFaultTreeAnalysisandtheLECevaluation.TheFTA-LEC-FCEevaluationistheorganiccombinationofthethreeonesandmainpartisthe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TheFTA-LEC-FCEevaluationmodelwasusedtoevaluatethestateoftheconstructionsafetyofthebuilding,thepurposeisanticipationandpreven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faulttreeanalysis,FTA-LEC-FCEevaluat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论文背景-1-

1.2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现状-2-

1.2.1建筑施工的特点2

1.2.2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状况2

1.2.3国内安全管理研究状况3

1.3国内外安全评价研究与发展5

1.3.1国外安全评价研究与发展5

1.3.2国内安全评价研究与发展6

1.4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7

1.4.1研究的目的7

1.4.2研究的意义8

1.5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9

1.5.1研究的内容9

1.5.2研究的技术路线11

第二章安全评价12

2.1安全评价的定义12

2.2安全评价的目的12

2.3安全评价程序12

2.4安全评价的分类14

2.5现行安全评价方法14

第三章危险源的辨识18

3.1危险源的概念18

3.2危险源的分类18

3.2.1第一类危险源18

3.2.2第二类危险源19

3.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19

3.4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确定21

3.5事故树分析在建筑施工的应用研究23

3.5.1脚手架处高处坠落事故树分析24

3.5.2塔吊伤害事故树分析27

第四章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36

4.1FTA-LEC-FCE评价法的建立36

4.1.1模糊数学评判概述36

4.1.2FTA、LEC、FCE结合的可行性分析37

4.2FTA-LEC-FCE评价模型的建立38

4.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8

4.2.2用LEC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39

4.2.3FTA-LEC-FCE评价模型的建立39

第五章FTA-LEC-FCE评价法的应用39

5.1工程概况39

5.2FTA-LEC-FCE评价模型的建立43

5.2.1用LEC法计算指标权重43

5.2.2FTA-LEC-FCE评价体系46

5.3FTA-LEC-FCE评价模型的计算47

5.3.1初级层次的综合评价47

5.3.2二级层次的综合评价48

5.3.3三级层次的综合评价49

5.3.4等级参数评价50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51

6.1结论51

6.2展望51

参考文献53

致谢56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背景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

每年我国基本建设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

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3099.92万人,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强,建筑企业数量已经接近7万家,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552.10亿元[1]。

工程建设的巨大投入和从业人员的规模使得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损失也十分巨大,每年由于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达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2]。

较低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指导我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各级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安全管理。

但是,这些对策和措施,都不能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我国目前所采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

要从根本上扭转建筑安全管理的这种被动局面,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审度、去正视、去改变严峻的现实。

我们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企业层面来考虑问题,更是需要把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研究系统内部各个不同对象、不同管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性、有效性,研究如何确保这个管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使它能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自我完善。

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稳步发展,保证建筑领域的生产安全,提高整个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安全评价技术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伤害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论证,从而为系统总体的安全以及为制定基本预防和防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安全评价与传统的安全分析和安全管理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以整个系统的安全为目标,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数量目标,可对安全做定量分析[3]。

本课题将研究国内外在建筑业安全管理和工程施工中安全评价最新研究成果,尝试从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中的人、材料、机械、技术及环境原因入手,通过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造成我国目前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建立量化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方法,为完善我国现有安全检查、评价标准,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1.2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1建筑施工的特点

(1)施工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

建筑产品一般坐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产品一经完成就不可能再进行搬移,这就导致了必须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来进行交叉作业,容易产生物体坠落、打击等安全事故[4]。

(2)施工周期长,劳动者作业条件差

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施工周期长,从基础、主体、屋面到室外装修等整个工程的70%均是露天作业,劳动者还要忍受春夏秋冬的风雨交加、酷暑严寒的气候变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环境条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5]。

(3)施工生产的流动性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

当一个建筑工程完工后,施工队伍就必须转移到新的工作地点去,即要从刚熟悉的生产环境重新开始工作,脚手架等设备设施、施工机械又都要重新搭建和安装,这些流动性因素时常孕育着不安全性[6]。

(4)建筑施工多为多工种立体作业,人员多,工种复杂

建筑施工场地相对窄小,人员多,工种复杂,它涉及到高危作业、电气、起重、运输、机械加工和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多工种多专业,组织全面的安全技术培训难度较大。

而且工人多为季节工、临时工,他们受到的教育培训较少,相对技能和素质较低,安全观念淡薄,工作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少。

1.2.2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状况

大多数国家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对建筑活动的管理,与对其他商业活动的管理一样,归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范畴,且主要通过综合性法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来实现的;在安全教育方面,以独立于政府、企业外的专门教育培训单位居多,如行业协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和安全咨询公司等。

培训教育经费的支出有强制性规定,对建筑施工各级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形成了科学体系;国外的安全生产法规一般都明确规定承建商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这是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的,对工程参与各方特别是承建商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约束的组织,一般称为“安全(健康)委员会”。

赋予它具有对工程参与各方特别是承建商的安全行为进行沟通、监督、约束的权利和法律地位,确保其监督、约束职能的发挥。

同时国外大力开展社会化的安全管理人员中介委托服务,弥补承建商安全管理理念和力量的不足,已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安全管理模式[7-13]。

另外,通过分析2003年欧盟发起的建筑业事故预防运动,美国公司推行的“自我管理”体系,还有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从这些成功经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1)广泛明确的法律责任;

(2)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安全问题的有效调节;

(3)较完备的安全量化评估体系;

(4)严厉的安全检查执法。

1.2.3国内安全管理研究状况

由于行业特点,建筑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因此,为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古已有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取得显著的成效。

主要表现为

(1)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近年来,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建筑安全生产立法研究工作的力度,加快了建设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进程。

建设部先后颁布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和规范,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施工安全管理法规体系的基础,把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2002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促进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检查、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12-16]。

(2)加强了建设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

根据我国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建设部先后颁布了《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明确在全国建设系统建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工作。

目前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5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这进一步强化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消除了大量的事故隐患,减少了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17]。

(3)逐步健全了安全检查机制

施工企业有安全检查机构,安全检查的内容是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整改,预防事故的基本手段。

安全检查有定期、不定期和专项检查三种。

(4)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目前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检查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这是我国长期安全生产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行之有效的,对保障安全生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充分调动了施工企业重安全、抓安全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建设安全生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5)开展了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

按照《建筑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用”的要求,借鉴国外保险制度的经验,从1998年至今,开展了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把意外伤害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激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促进了建设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尽快发展。

(6)开展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

1991年,建设部要求在全国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开展安全达标活动。

1996年,铁道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的通知》把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中心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这项活动深入人心,不仅改变了昔日施工现场“脏、乱、差”的面貌,改善了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美化了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而且提高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

但是客观地说,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建筑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2.建筑安全管理评价方面的问题:

建筑企业面向企业自身安全评价的研究不足,由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具体的生产作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的一些检查项给定的分值不科学,《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内的一些评价指标设置的跨度大、模糊性强,难以全面反映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状况;现行一些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考虑人、机、环境因素方面不甚理想;目前我国安全评价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不太成熟。

1.3国内外安全评价研究与发展

1.3.1国外安全评价研究与发展

安全评价(SafetyAssessment)(又称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危险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预防事故的具体体现。

安全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保险行业。

人类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过程加快,工业生产系统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化学工业,在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和扩散等重大事故不断发生,推动了对企业、装置、设施和环境等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装置和设施的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的历史阶段。

1964年美国道(Dow's)化学公司开创了化工生产危险度量安全评价的历史,该公司根据化工企业使用的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中的特殊危险性,考虑到具体工艺处理过程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差别以及物量等因素的影响,以火灾、爆炸指数形式定量地评价化工生产系统的危险程度,形成了经典的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

以后,又分别于1966,1972,1976,1980年发表了第2,3,4,5版,1987年发表了第6版。

1994年发表了第7版,逐步使这种方法得以完善。

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在世界推出后,各国积极研究和开发,推动了该项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如英国帝国(ICL)化学公司蒙德(MOND)分公司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于197617年提出了MOND公司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方法。

日本国劳动省参照道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指数评价法的思想,也在1976年开发出了“化学工业厂六步骤安全评价法”,在分析阶段引入了系统工程的有关技术,使内容比以前的方法更全面、更系统。

前苏联也提出了化工过程危险性评价法。

上述方法均为指数法,仍然遵循了道化学公司以及系统内危险和危险能量为评价对象的原则,在评价原理上无质的变化,这些方法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18]。

随着航天、航空和核工业等技术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概率风险评价(PRA)为代表的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得到了研究和开发。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了故障数据库和可靠性服务咨询机构对企业开展概率风险评价工作。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完成了商用核电站危险状况的全面评价,并于1975年由麻省理上学院NoRasmusse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Wash1400:

反应堆安全研究》(Wash1400:

TheReactorSafetyStudy),在科技界和工程界引起了震动。

1976年,英国生产安全管理局(HAS)对Canvey岛以及Thurreck地区的工业设施进行了危险评价。

1979年英国伦敦Cremer&Wamer公司和德国法兰克福Battle公司对荷兰Rijnumuncl地区工业设施进行了评价。

此后,这类评价方法在工业发达的许多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之,又开发出一系列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有特色的安全评价方法。

1982年,欧共体颁布了《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

1984年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开办的一家农药厂发生的毒气泄漏事故(死亡2500人,中毒125000人)、1986年两起震惊世界的巨大事故(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等,使得人们对安全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更重视安全评价的研究。

如英国的Technica有限公司、荷兰的应用科学研究院、欧洲的欧共体Lspra联合研究中心、意大利的STA公司等都对安全评价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究,并开发了相关软件,作为独立的产业形式出现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安全评价发展方兴未艾[18]。

1.3.2国内安全评价研究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得到了大量应用。

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等安全分析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有关企业开始应用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可操作研究(HAZOP)、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

此外,一些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应用道化学公司开发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

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

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在道化学公司的“吸收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基础上提出了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

此外,我国有关部门还颁布了《石化企业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电子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航空航天工业工厂安全评价规程》、《兵器工业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医药工业企业安全性评价通则》等。

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

由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技术研究”,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空白,在事故严重度评价中建立了伤害模型库,采用了定量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了定量评价阶段[19-22]

我国还制定了安全卫生相应的法律法规,如1979年,我国规定了“新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到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搞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1984年、1988年的文件都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的具体要求。

我国将安全评价作为工程项目“三同时”的一项新内容,是使“三同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举措;1996年10月,原劳动部发布了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部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部11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办字[2001]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最有时代意义的是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20-24]。

随着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工程应用的推广,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安全科学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安全评价也逐渐走向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1.4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研究的目的

本文对建筑施工进行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施工中的可能的隐患,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以下目的:

(1)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方案的安全化程度

通过安全评价,对工程的将来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消除危险的技术方案,特别是针对性设置安全屏障,实现施工生产过程的安全化。

(2)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通过安全评价,以往安全事故的类型及致因分析,可以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触发事件有个清楚的认识,从而提高警惕;通过安全评价,事故的发生部位的分析,可预测危险源及其部位,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

通过安全评价可以了解施工中的危险性,让施工人员对施工中提高安全意识,及早采取措施和预防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安全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