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2161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docx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

建筑涂料基础知识

一、建筑涂料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外建筑涂料的发展

国外的建筑涂料发展已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路程。

美国建筑涂料年产量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270万t左右,占涂料产量的52%,其中水乳型涂料占75%;溶剂涂料占25%。

其他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占涂料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意大利57%;德国55%;法国55%;日本40%。

在美国45%建筑物外墙是用涂料装饰的。

日本也是世界涂料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三,建筑涂料年产量在100万t左右,占涂料总产量40%左右。

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建筑队涂料为10kg以上,而我国尚不足1kg,差距很大。

美国经济发达,建筑装饰材料很多,但内墙很少采用价格贵的装饰材料,大多以建筑涂料为主。

外墙装饰方面,建筑涂料占80%以上。

如洛杉矶的建筑物外墙,几乎全部采用建筑涂料,只有少数高层建筑采用铝塑板装饰,很难找到面砖类装饰材料。

在纽约,还能看到面砖类装饰材料,但仍以建筑涂料为主,尤其是新建筑。

丰富多彩的外墙,把城市打扮得十分美丽。

2、国内建筑涂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涂料品种是从106内墙涂料开始发展起来的。

如今,建筑涂料品种门类较为齐全,主要品种有:

聚乙烯醇系列内墙涂料、聚醋酸乙烯内墙乳液涂料、苯—丙内外墙乳液涂料、丙烯酸外墙乳液涂料、溶剂型丙烯酸外墙涂料、彩色砂壁状外墙涂料等。

目前,我国建筑涂料的品种配套、产量、特别人均占有量和国外有着很大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涂料人均占有量在15kg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达了8kg,而我国的涂料人均占有量仅1kg左右。

若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涂料产量为1000万t,其中建筑涂料占一半的话,约500万t,前景非常诱人。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国外知名企业纷纷登陆中国,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在国内设立办事处或代销处,进口产品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市场。

我国建筑涂料新技术正向发展性能优异的合成树脂,如聚合物乳液、水性聚氨脂树脂、水性环氧树脂、固态丙烯酸树脂、有机硅和有机氟改性丙烯酸树脂等,为高性能的建筑涂料提供保证;发展低VOC环保型建筑涂料(VOC即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发展高性能外墙涂料生产技术,适应高层建筑外装饰的需求;发展功能性建筑涂料系列。

另外,加强售前和售后服务,着力改造并提高全行业的生产及施工水平,提高标准化水准、加速标准化进程。

二、建筑涂料的组成及功能

建筑涂料是由多种物质经混合、溶解、分散而组成混合物。

按涂料中各组成所起的作用

可分为基料、颜填料、助剂和稀释剂。

1、主要成膜物质——基料

建筑涂料中的主要成膜物质常常又称为基料。

它的作用是将涂料中的其他组分粘结成一整体,附着在被涂基层表面,干燥固化形成均匀连续而坚韧的保护膜。

基料对涂膜的硬度、柔性、耐磨性、耐冲击性、耐水性、耐候性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涂料的状态及涂膜固化方式也由基料性质决定。

现代基料一般为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树脂等。

2、颜填料

(1)颜料

颜料是一种不溶于水、溶剂或涂料基料的微细粉末状的有色物质,分散在涂料介质中,涂于物体表面而形成色层。

颜料具有一定的遮盖能力,增加涂层色彩,及增强涂膜本身的强度、防止紫外线穿透的作用,可以提高涂层的耐老化及耐候性。

颜料按它们的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大类;按它们的来源可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

有些颜料还可以起防腐蚀、防锈作用,这类颜料在涂料工业中又称为防锈颜料。

(2)填料

填料又称为体质颜料,通常是一些白色固体粉末物质。

加入到基料后不显颜色和不具

备着色力,但使用它可改变涂料的某些性能,例如可增加涂膜厚度,提高涂膜耐磨和耐久性等。

常用品种有重晶石粉、沉淀硫酸钡、轻质碳酸钙、滑石粉、瓷土、云母粉、石棉粉、石英粉等。

另外还有一类粒径在2mm以下大小不等的填料叫骨料,本身带有不同的颜色,用天然石材加工或人工烧结而成,又称为彩砂。

在建筑涂料中用作粗骨料,可以起到增加色感受及质感的作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砂壁状建筑涂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在配制涂料时,着色颜料和体质颜料都很少单独使用,一般都是复合使用。

3、助剂

建筑涂料使用的助剂品种繁多,分别在涂料生产、贮存、涂装和成膜等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一般掺量很少,但作用显著,对涂料和涂膜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能有效地改善涂料的贮存、施工性能,已成为涂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催干剂、固化剂、增塑剂、润湿剂和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助剂、防冻剂、流变剂、消泡剂、防霉剂、防锈剂等。

4、稀释剂

溶剂或水是液态建筑涂料的重要成分。

涂料涂刷到基层上后,溶剂或水蒸发,涂料逐渐干燥硬化,最终形成均匀、连续的涂膜。

配制溶剂型合成树脂涂料时,首先应考虑有机溶剂对基料树脂的溶解力,此外,还应考虑有机溶剂本身的挥发性、易燃性和毒性等对配制涂料的适应性。

涂膜的干燥是靠溶剂的挥发来完成的。

溶剂挥发的速率对涂膜干燥快慢、涂膜的外观及质量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溶剂挥发率太小,则涂膜干燥慢,不但影响膜质量、施工进度,而且涂膜在没有干燥硬化之前易被雨水冲掉或表面沾污。

若所用溶剂挥发率太大,则涂膜会很快干燥,影响涂膜的流平性、光泽等指标,表面会产生结皮状泛白现象。

这是因为溶剂挥发太快,使涂膜迅速泠却,在尚未干燥的涂膜上出现结露之故。

因此,应按涂料不同的施工方法,选择挥发速度与之相适应的溶剂或混合溶剂,以改善涂膜性能。

水是建筑涂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溶剂。

它具有无毒、无味、不燃、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水溶性涂料、水乳性涂料中大量使用水。

建筑涂料中经常使用的其他溶剂主要有:

醇类(乙醇、丁醇等)、醚类(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丁醚等)、酯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酮类(丙酮、丁酮、环已酮等)。

 

三、建筑涂料的分类、品种和用途

1.建筑涂料的分类

涂料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亦有多种形式,一般各国都根据本国涂料生产情况,确定自己

的分类方法。

我国于1964年首次制定了《涂料产品分类、命名》的部颁标准(HG2--89--64),1967年、1975年、1981的对此标准再次进行修订,改名为《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GB2705--81)。

建筑涂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涂料,通常采用习惯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下几种:

(1)按建筑物的使用部位分类

建筑涂料按其在建筑物的不同使用可分为外墙涂料、内墙涂料、地面涂料、顶棚涂料、屋面涂料等。

(2)按涂料的状态分类

建筑涂料按其性质可分为溶剂型涂料(如溶剂型丙烯酸酯涂料)、水溶性涂料(如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乳液型涂料(如苯丙乳胶漆)和粉末涂料等。

(3)按特殊性能分类

建筑涂料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霉涂料、杀虫涂料等。

(4)按主要成膜物质性质分类

建筑涂料按其主要成膜物质性质可分为有机系涂料(如丙烯酸酯外墙涂料)、无机系涂料(如硅酸钾水玻璃外墙涂料)、有机无机复合涂料(如硅溶胶—苯丙外墙涂料)等。

(5)按涂料膜层状态分类

建筑涂料可分为薄涂层涂料(如苯丙乳胶漆)、厚质涂层涂料(如乙丙厚质外墙涂料)、砂壁状涂层涂料(如苯丙彩砂外墙涂料)、彩色复层凹凸花纹外墙涂料等。

2.建筑涂料的品种和用途

下面按涂料的使用部位分别介绍外墙涂料、内墙涂料、地面涂料和一些特种建筑涂料。

(1)外墙涂料

外墙涂料主要功能是装饰和保护建筑物的外墙面,使建筑物外貌整洁美观,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同时能够起到保护建筑物外墙的作用,延长其使用时间。

为了获得良好的装饰与保护效果,外墙涂料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装饰性好

要求外墙涂料色彩丰富多样,保色性好,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装饰性能。

②耐水性好

外墙面暴露在大气中,要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因而作为外墙涂料应具有很好的耐水性能。

某些防水型外墙涂料其抗水性能更佳,当基层墙面发生小裂缝时,涂层仍有防水的功能。

③耐沾污性能好

大气中的灰尘及其他物质沾污涂层后,涂层会失去装饰效能,因而要求外墙装饰层不易被这些物质沾污或沾污后容易清除。

④耐候性好

暴露在大气中的涂层,要经受日光、雨水、风沙、冷热变化等作用。

在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下,一般的涂层会发生开裂、剥落、脱粉、变色等现象,使涂层失去原的装饰和保护功能。

因此作为外墙装饰的涂层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不发生上述现象,即有良好的耐候性。

此外,外墙涂料还应有施工及维修方便、价格合理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外墙涂料有苯丙乳胶漆、纯丙乳胶漆、溶剂型丙烯酸酯涂料、聚氨酯涂料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型、溶剂型外墙涂料,性能较好,显示了较强的发展前景。

(2)内墙涂料

内墙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及保护室内墙面,使其美观整洁,让人们处于舒适的居住环境中。

为了获得良好的装饰效果,内墙涂料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色彩丰富,细腻,柔和。

②耐碱性、耐水性、耐粉化性良好,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③施工容易,价格低廉。

石灰浆、大白粉和可赛银等是我国传统的内墙装饰材料。

石灰浆又称石灰水,具有刷白

作用,是一种最简便的内墙涂料,其主要缺点是颜色单调,容易泛黄及脱粉;大白粉亦称为白垩粉、老粉或白土等,为具有一定细度的碳酸钙粉,在配制浆料时应加入胶粘剂,以防止脱粉。

大白粉遮盖力较高,价格便宜,施工及维修方便,是一种常用的低档内墙涂料。

可赛银是以碳酸钙和滑石粉等为填料,以酪素为胶粘剂,掺入颜料混合而制成的一种粉末状材料,也称酪素涂料。

由于酪素资源短缺,目前这种涂料的用量已逐渐减少。

常用建筑内墙乳胶漆一般为平光涂料。

早期主要产品为醋酸乙烯乳胶漆,近年来则以丙烯酸酯内墙乳胶漆为主。

(3)地面涂料

地面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功与保护室内地面,使地面清洁美观,与其他装饰材料一同创造优雅的室内环境。

为了获得良好的装饰效果,地面涂料应具有以下特点:

耐碱性好、粘结力强、耐水性好、耐磨性好、抗冲击力强、涂刷施工方便及价格合理等。

地面涂料的主要品种有过氯乙烯水泥地面涂料、氯—偏乳液地面涂料、环氧树脂地面涂料、聚氨脂地面涂料、氯化橡胶地面涂料等。

(4)特种建筑涂料

常见特种建涂有防水涂料、防火涂料、防霉涂料、防结露涂料、除虫涂料、防辐射涂料、隔热涂料、隔声涂料、耐油涂料等。

四、建筑涂料技术性能指标

1、建筑涂料技术性能指标含义及作用

(1)容器中状态:

是指涂料在容器中的性状,如是否分层、沉淀、结块、凝胶等现象以及经搅拌后是否能混合成均匀状态,它是最直观的判断外观质量的方法,体现了漆料的开罐性。

(2)施工性:

是指涂料施工的难易程度,用于检查涂料施工是否产生流挂、缩孔、拉丝、涂刷困难等现象。

(3)干燥时间:

涂料从流体层形成固体涂膜这段时间称干燥时间,分为表干时间及实干时间,前者是指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一定厚度的湿涂膜,表面从液态变为固态,但其下仍为液态,所需要的时间。

后者是指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从施涂好的一定厚度的液态涂膜形成涂膜所需要的时间。

涂料的干燥时间的长短与涂料施工的间隔时间有很大关系,因此施工间隔时间由涂料干燥时间来决定。

(4)遮盖力与对比率:

遮盖力是涂膜遮盖底材的能力。

它以恰好达到完全遮盖底材的涂布率(g/m2)来表示。

涂料的遮盖力有干遮盖力和湿遮盖力之分。

一般所指的遮盖力是湿遮盖力。

对比率也是反映涂膜遮盖底材的能力。

但它是在给湿膜厚度或给定涂布率的条件下,采用反射率测定仪测定在标准黑板和白板上千涂膜反射率之比。

该比值称为对比率它反映的是干遮盖力。

而用户最终使用的是干膜,所以对比率比湿遮盖力更符合实际。

(5)固体含量:

涂料所含有的不挥发物质的量,一般用不挥发物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6)耐水性:

涂膜对水的作用的抵抗能力,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涂料试板浸泡在蒸馏水中,观察其有无发白、失光、起泡、脱落等现象,以及恢复原状态的难易程度。

(7)耐碱性:

涂膜对碱侵蚀的抵抗能力。

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涂料试板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碱液中,观察其有无发白、失光;起泡、脱落等现象。

(8)耐洗刷性:

涂膜经受皂液,合成洗涤掖的清洗(以除去其表面的尘埃、油烟等污物),保持原性能的能力。

(9)贮存稳定性:

指涂料产品在正常的包装状态及贮存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贮存期限后,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仍能达到原规定的使用性能。

包括:

常温贮存稳定性,热贮存稳定性(50℃或60℃)低温(-5±2℃)贮存稳定性等。

(10)涂层耐温变性:

涂层经受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而保持原性能的能力。

涂层经过冻融循环后,观察涂层表面有无粉化,起泡、开裂、剥落等。

(11)耐候性:

涂膜抵抗阳光、雨露、风、霜气候条件的破坏作用而保持原性能的能力。

可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技术指标来衡量。

(12)耐酸碱性:

将己实干的涂装样板,浸入酸或者碱的溶液中,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间从溶剂中取出,观察涂膜被破坏的情况。

2、建筑涂料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

在涂料生产、使用过程中,质量检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基料、色浆的各项性能检测,可有效地对车间生产进行控制;通过对成品的出厂检验及型式检验,能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通过不同的性能检验,对研制的产品或指定的生产产品进行鉴定和仲裁以判定它们是否符合技术指标或达到质量标准。

现将建筑内外墙涂料常用的出厂检验目测试方法介绍如下:

(1)试验环境(GB/T9278—8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湿度:

23±2℃湿度:

50±5%。

(2)取样按GB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规定》规定进行。

(3)试验样板的制备(JG厦21—1999原GB,Y9152—88《建筑涂料涂层试板的制备》)目前该方法已修订完毕,正在上报待批。

(4)在容器中状态

打开容器用刮刀或搅棒搅拌,以搅拌易于混合均匀时,可评为“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5)施工性

用刷子在平滑面上刷涂试样,涂布量为湿膜厚约100um,使试板的长边呈水平方向,短边与水平面成约85º角竖放.放置6H后再用同样方法涂刷第二道试样,在第二道涂剧时,刷子运行无困难,则可判为刷涂二道无障碍。

(6)涂膜外观

将施工性试验后的样板放置24H,目视观察涂膜,若刷痕不明显,没有针孔和流挂,涂膜均匀,与商定标准色卡相比颜色差异不大,则认为“涂膜外观正常”。

(7)干燥时间

按GBl728表干乙法规定进行,以手指轻触涂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涂料粘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

(8)对比率

涂膜制备:

在透明聚薄膜上或者在底色各半的卡纸上按上述样板制备方法均匀地涂上被测涂料,在规定的试验环境中放置24H。

•用反射率测定仪测定涂膜在黑白底面上的反射率。

•如用聚酯薄膜为底材制备涂膜,则将涂漆聚酯膜贴在滴有200号溶剂油的仪器所附的黑白玻璃标准板上,使之保证光学接触,然后在至少四个位置上溯量每张涂漆聚酯膜的反射率,并分别计算平均反射率RB(黑板上)RW(白板上)。

•如用底色为黑白各半的卡片纸制备涂膜,则直接在黑白底色涂膜上备至少四个位置测量反射率,并分别计算平均反射率RB(黑板)和RW(白板上)。

对比率按下式计算。

•如用底色为黑白各半的卡片纸制备涂膜,则直接在黑白底色涂膜上备至少四个位置测量反射率,并分别计算平均反射率RB(黑板)和RW(白板上)。

对比率按下式计算。

•对比率=RB/RW

五、现代调色技术在建筑涂料中的重要应用

配色技术是生产除白漆以外的彩色涂料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涂料生产的质量和施工性能。

1、颜色的基本常识及其分类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而混合这七色光,

或混合两种互补色光,又可以得到白光。

物体的颜色,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显现出来。

用不同的色光,照射相同的物体,所看到的物体颜色也是不同的,因为照射光本来的颜色不同,被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当然也就不一样。

可见,颜色只是眼睛对物体反射或透射光的感觉,并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2、配色的基本原理和人工配色技术

(1)配色的基本原理

①色彩三原色

色彩配制可选取三种颜色,由它们相加混合产生任意颜色,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

原色可以任意选定,但三原色中任何一种原色不能由其余二种原色相加混合得到。

最常用的是红、黄、蓝三原色。

各种色彩不外乎由三种基本颜色组成,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将其中的两个颜色等量相互

调合,则形成其中间颜色,如红与黄相互调合形成桔色;黄与蓝相互调合形成绿色,红与蓝相互调色形成紫色。

若再将这6个中间颜色与相邻的颜色相互调合,又形成12个中间颜色,这样继续调合下去形成了无数不同的颜色。

由原色相互调合成的彩色称为复色。

原色或复色用白色仲淡,可得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如红加白配成粉红、法红色系列。

当原色或复色中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时,可以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如棕色、灰色、墨绿色等等。

②颜色的互补

配色彩时要注意调色,成色和补色的关系。

在调色时,两种原色拼成一种复色,而与其

对应的另一种色则为补色;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因此需要注意三者的关系。

如调色为红加蓝,成紫,补色为黄;调色红加黄,成色为橙,补色为蓝;调色黄加蓝,成为青绿,补色为红。

③颜色的色相

调色时应注意颜色的色相,由于颜色常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相,如蓝颜色有带红相蓝或

绿相蓝、红颜色有带黄相红或蓝相红、黄颜色有带红相黄或绿相黄等等,所以配色时应选用正确的原色,否则配出的颜色在明度上有所下降。

通常先制备一套色卡,将每一种常用的原色浆按不同比例加入白色中再涂刷在卡片上,看其颜色深浅变化幅度,以及加入黑色中也涂刷在卡片上,看其明暗变化幅度。

(2)人工调色技术

①光线

光线可分为日光和灯光。

同一种颜色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不同颜色,因此调色时必须在

同—光线下进行观察。

此外,在配色时对颜料的选择也很重要的,除考虑颜色的色调外,对颜料的着色力、遮

盖力、密度等都应掌握,只有综合考虑各种颜料的物理特性,才能配出理想的色调。

②小样的调配

人工调色主要是凭工作经验。

按需要的色漆祥核来确定其中由哪几单色组成、比例关系

怎样?

然后进行试配,先配小祥确定参配色漆的重量比,作为调配大样的参考。

步骤如下:

A、辨认涂料样品或涂摸样板内是含几种颜色的复色,再估计各种单色的含量比例多少,作为配色的依据。

B、减量称重的方法,先将参加配色的几种原色或原色涂料分别装入罐中,并在每个罐中放入一根调色棒,称量并记录。

C、配色中用量最多的一种颜色作为基本色,例如白色,再在其中加入其它各原色浆调色,调色完成后再将各原色将称量一次,算出两次称量之差即为各原色特的用量。

D、按小配方放样扩大几倍重复配一次,与小配方分别涂剧样板比较色差并适当调整到与小配方颜色一致,确定配方并计算出每种原色浆的用量。

(3)人工配色的局跟性

以人的眼睛目测配色法上目前我国各涂料厂普遍使用的涂料配方法,即浆配制的涂料涂

刷成样板,在自然光照射下与色卡或标准色卡进行比较,判断颜色是否一致。

这完全是一种凭经验的评色方法,每个人对颜色的感受是不同的,分辨颜色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人工目测配色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①目测法评定颜色的结果是含韧不清的概念,相互之间很难能沟通。

对色差要求严格

的产品很难保证配制的颜色符合标准颜色。

②用目测的方法评定颜色随操作人员、光照条件、对比视场的不同,对颜色的评定都

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

③涂料厂生产配方是固定的,而每一批颜料的特性指标是有变化的。

在实际应用中,

不能及时对配方进行调整,使色漆的配方对涂膜的颜色失去技术保证。

④标准色卡或标准板是目测评定额色的基准物,而其自身的颜色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

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度变化导致标难不稳定,使评定有偏差。

⑤批量生产过程中,不同操作者调制的产品、同一操作者调制的不同批次的产品颜色

都会有差别,难以确定额色的确切色度偏差。

⑥依目测法建立起来的各涂料品牌的颜色色谱不全,缺乏系列化,不能满足用户的各

种要求,而涂料厂生产时又感到十分繁琐。

因此,有必要发展阂捷、准确、量化的颜色测量及表达方法。

 

木器漆基础知识

一.木器漆的概述

19世纪末,各种油基漆和虫胶漆的人造漆类由欧洲传入我国。

20世纪30年代前后,又由西方收引进了硝基漆作为高级家具表面罩光的涂料。

80年代后我国涂料工业发展迅速,许多粘度小、固化快、便于涂饰的油漆新品种,(如聚酯漆)尤其是各种新型合成树脂相继出现,现已广泛应用于木器家具表面作为罩光涂料。

当今清洁、环保的世界潮流趋向也影响到木器漆向水性漆的方向发展。

水性漆因为不含挥发性溶剂因而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1、油漆与涂料

涂料是涂于物体表面的能干结成坚韧保护膜物料的总称。

准确地应叫作有机涂料。

油漆是油与漆的通称。

油,是指具有干燥能力的油类,如桐油、亚麻仁油、鱼油等动植油。

漆,是指天然大漆。

从前都是使用“油”与“漆”这两种材料,因此,人们习惯称为油漆。

随着农副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少用或完全不用油料的合成漆。

这些合成漆比天然油漆效果好,经久耐用,在光亮度、硬度、抗酸碱性、抗燃性、绝缘性等方面都是天然油漆所不能比拟的。

人造合成漆的出现,使涂料的结构、性能、品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因而“油漆”这一古老术语已经不能反映所有新兴成膜物的全貌了。

这就是油漆改称涂料的缘由。

2、木器漆的用途

家具表面为什么要涂饰?

因为未经涂饰的家具暴露在大气中,受到大气中水分、盐雾、气体、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蚀,因而会逐渐毁坏。

家具涂上涂料(也就是木器漆)后,涂料所形成的涂膜干燥后牢固地粘附在家具表面,隔绝了外界的腐蚀性物质,起到防腐、防污、防锈、防酸、防碱、防老化的作用,就会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除了起保护作用外,涂饰能使家具依你们的意愿来改变木材原来的颜色,使家具表面光亮美观、色泽鲜明,起到美化装饰作用,并便于擦洗,利于卫生。

涂饰的好坏常常会使同件家具的价值大大不同。

涂料的这种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不可忽视的,已经超出它原来的保护木器的使用意义。

3、木器漆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木器漆有不同的种类,例如按木器漆的性能分类可分为油性木器漆和水性木器漆。

现在涂料行业中一般是根据主要成膜物质的不同而对木器漆进行分类。

如油脂漆、天然树脂漆、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硝基漆、聚酯漆等等。

但现在常用的就只有硝基漆和聚酯漆。

1PU聚酯漆

PU聚酯漆具有优良的涂膜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木家具的表面装饰。

PU聚酯漆漆膜硬度高,耐磨性特强,是各类涂料品种中最突出的一类,有极强的粘附力,柔韧性好,具有较全面的耐酸、抗碱和耐一般化学品的腐蚀性。

PU聚酯漆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护功能,而且其光亮度、丰满度特优而具有优异的美观、装饰性能,因此PU聚酯漆多用于装饰性要求高的家具、钢琴等。

另外PU聚酯漆耐温变性好,可在-40~60℃的温变范围内长期使用,能高温烘干,也可低温固化,即使在0℃以下,只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也能快速固化,因而施工季节适应性强。

但是PU聚酯漆价格较高,因此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场所,而且PU聚酯漆具有表干快、实干慢,而且实干后的涂膜硬度一般较高,所以在施工操作时必须注意PU聚酯漆的这种成膜变化,严格上、下道涂饰的层间配合,以免产生气泡、橘纹和层间剥落等施工弊病。

②硝基漆

又称硝酸纤维素漆、蜡克等。

以硝酸纤维素为主体并加其他树脂和增塑

剂,是一类溶剂挥发型漆,广泛应用于木家具。

硝基漆漆膜干燥快,施工后10分钟即可干燥成膜,而且坚硬耐磨,干后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这是它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施工方便快捷。

但由于其固体含量较低,干燥后的涂膜较薄,需多次涂饰才能达到所需的厚度,而且硝基漆的涂膜耐热性差,施工环境受湿度影响较大。

二.木器漆的组分、辅助材料及它们在漆中的作用

1、木器漆的组分

木器漆的构成与内外墙涂料大体相同。

都是由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

物质组成。

现时木器漆的主要成膜物质为人造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