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1873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x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

潍坊七中高二年级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分层学案【新授】

主备人:

王志全审核人:

李光辉时间:

2012、02、07

注:

带有﹡的题目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词的简介

(一)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称为“”、“曲子词”、“”、“诗余”等。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二)词牌:

又叫曲谱,后叫词谱。

1、演变:

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2、方式:

填词人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范本,进行创作。

要按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

3、词牌的来源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三)词的发展:

1、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词的开端阶段。

2、文人词:

①文人词的开端:

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及《忆秦娥》

②文人词的发展:

中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刘禹锡、白居易(《江南好》)等人的词

③文人词的成熟:

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

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熟读本单元的六首词作,找出不理解的地方。

【课堂学习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温庭筠《菩萨蛮》

(一)诵读,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学生自主完成)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

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懒起画蛾眉⑥。

弄妆⑦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⑧交相映。

新帖⑨绣罗襦⑩,

双双金鹧鸪⑾。

(二)品读与探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诵读这首词,试圈出各词句的韵脚,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2、试找出全词中的物象,想一想:

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二、学习韦庄《菩萨蛮》

(一)诵读词作,理解意思。

(学生自主完成)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字端己。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清。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与温庭筠齐名。

(二)学习与探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2、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三、学习冯延巳《鹊踏枝》

(一)诵读词作,理解词意。

(学生自主完成)

鹊踏枝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

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简介“闲愁词”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

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

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

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

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

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

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

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

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三)问题探究(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李璟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一)诵读词作,理解词意。

(学生自主完成)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

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

《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

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1、诵读几遍;解释划线的词句及加点的词语。

 

2、找出《浣溪沙》词押韵的平仄规律。

 

(二)品读与探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二、学习李煜词二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自学《乌夜啼》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自读两遍;对照文本注释理解词意。

2、思考:

这首词是一首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三)合作探究《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自读;根据文本解释划线的词句和加点的词语,逐句理解词意。

2、思考:

下片首句“莫”字有两种理解:

一读入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

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三)李璟和李煜词的共同特点:

他们父子都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苏轼《荷花媚》)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巩固

1、词从唐五代始一般称为、、。

2、花间词派:

是以晚唐词人、五代前蜀词人为代表,以写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故名。

3、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B、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C、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阙。

而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D、词的风格往往具有继承性,但北宋前期词的风格却一反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为主流,以抒写闲情逸致和儿女情长的离愁别恨为重要内容。

4.名句填空。

(1)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

(2)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3),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

(4)细雨梦回鸡塞远,。

(李璟《浣溪沙》)

(5)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李煜《乌夜啼》)

(6),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深入探研

5.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

(1)—

(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简要概括:

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阅读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令》一词,完成⑴~⑵题。

⑴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零,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是一样的,都是指“南唐山川”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

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感叹自己大好时光已去,昔荣今衰简直相隔天地之遥。

⑵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从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和悲愁交织在一起。

下阕重在抒发亡国之痛。

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形象。

全词都运用描写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土。

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

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引用。

D.诗中运用白描、对照、比喻等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课后拓展案】

词的起源

“曲子词”源自民间,俚俗粗鄙乃是其天然倾向。

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俗文学的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

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

“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且燕乐曲调之来源,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来自边地或外域的少数民族。

唐时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其中部分乐曲后被改为汉名,如天宝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个胡名乐为汉名。

《羯鼓录》载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来曲。

后被用作词调的,许多据调名就可以断定其为外来乐,如《望月婆罗门》原是印度乐曲,《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赞浦子》又是吐蕃乐曲等等。

《胡捣练》、《胡渭州》等调,则明白冠以“胡”字。

部分曲调来自南疆,如《菩萨蛮》、《八拍蛮》等等。

部分曲调直接以边地为名,表明其曲调来自边地。

《新唐书·五行志》说:

“天宝后各曲,多以边地为名,如《伊州》、《甘州》、《凉州》等。

”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也说:

“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

伊、凉、熙、石、渭也。

”伊州为今新疆哈密地区,甘州为今甘肃张掖,凉州为今甘肃武威,熙州为今甘肃临洮,石州为今山西离石,渭州为今甘肃陇西,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边州。

燕乐构成的主体部分,就是这些外来音乐。

二是来自民间的土风歌谣。

唐代曲子很多原来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记笺订》对教坊曲中那些来自民间的曲子,逐一做过考察。

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序》说:

“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

”又如《麦秀两歧》,《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见闻录》言五代朱梁时,“长吹《麦秀两歧》于殿前,施芟麦之具,引数十辈贫儿褴褛衣裳,携男抱女,挈筐笼而拾麦,仍和声唱,其词凄楚,及其贫苦之意。

”宋代民间曲子之创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乐志》言北宋时“民间作新声者甚众”,如《孤雁儿》、《韵令》等等。

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学特征。

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皆更加稳固了这一文学创作特征。

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

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用。

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分层学案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一、词的简介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①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课堂学习案】

第一课时

一、

(一)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

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⑥。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

弄妆⑦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镜,对前镜、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花面⑧交相映。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⑨绣罗襦⑩,穿上的刚熨平(或“贴绣”)的绫罗短袄上,

双双金鹧鸪⑾。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二)1、这首词的韵脚前后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词篇中的“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画”、“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

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二、

(二)

2、这样写,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

3、作者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

“春水”二句写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

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终老还乡之意。

然而这一切的美景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

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三、(三)1、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

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

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

“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第二课时

一、

(二)1、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

“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

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

他说:

“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

‘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

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

‘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

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二、

(二)2、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

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

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布局别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三)2、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

理由如下:

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

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

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

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三、1、“曲”“曲子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任选其三)

2、温庭筠韦庄男女相思离别花间集

3、D

4、

(1)鬓云欲度香腮雪。

(2)皓腕凝霜雪(3)独立小桥风满袖(4)小楼吹彻玉笙寒(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6)流水落花春去也

5.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或: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

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6

(1)C

(2)C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初步了解花间词的流派和沿革。

2、通过鉴赏本单元选词,初步了解花间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