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9867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还有人说,温庭筠之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乃是“有托而逃”,即以愤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他在《杏花》一诗中不是交待自己“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思吾乡酒一樽”吗?

二、自主诵读词作。

(5分钟)

三、鉴赏词作。

(35分钟)

1、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的形象。

2、作品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视觉之美的?

“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全篇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具体感,通过文字传递个读者无穷的想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处

“鬓云”指女子象流云的鬓发“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脸庞

“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句平添了几分生机。

再加上“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4、“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句中的“懒”“弄”“迟”几字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和揭示女主人公内心世界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

“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

“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表达了什么?

写出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表现了她自鸣得意,精神饱满,联系她的境遇,不禁让人想到红颜易老,青春难驻,象花一样易开易落。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

用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空虚。

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双双成对的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的理想。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写一个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

从中展现出它的处境和心情(深闺寂寞,幽怨相思)

四、布置作业

预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9.20总课时18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字端己。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清。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与温庭筠齐名。

二、熟读词作。

(6分钟)

(31分钟)

1、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

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如何体会“未老莫还乡”五个字平易中的转折?

“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

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

“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所以五个字有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以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

家乡正弥漫着战乱烽火,回到那里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4、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9.20总课时19

一、作者简介(3分钟)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

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简介“闲愁词”(3分钟)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

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

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

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

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

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

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

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

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三、熟读词作。

四、鉴赏词作。

(34分钟)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

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

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

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

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

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

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象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

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

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第四课时

上课时间9.21总课时20

一、作者简介(4分钟)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

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

《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

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二、熟读词作。

1、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

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零落,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这菡萏成长的整个大环境的摇落的悲哀,更使人发愁。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由秋残引入深愁残年。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

对偶工整,情景交融。

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倚阑干”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

明确:

“倚阑”,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怨恨。

四、布置作业:

背诵本词。

第五课时

上课时间9.21总课时21

一、作者简介(5分钟)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

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5分钟)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

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林花谢去,是因为朝朝暮暮的风吹雨打,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过多地人生风雨打击。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四、课内背诵。

(9分钟)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首词。

第六课时

上课时间9.22总课时22

一、自主诵读。

二、词作鉴赏。

(30分钟)

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

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

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

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三、强调李璟和李煜词的共同特点。

(3分钟)

他们父子都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

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苏轼《荷花媚》)的艺术特点。

三、背诵本词。

(7分钟)

四、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单元词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

上课时间9.23-9.28总课时23-28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扩大阅读面,能说出作品主旨。

2、会说出词作中常用表现技巧。

二、课时:

6课时

上课时间9.23总课时23

晏殊(90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

北宋著名词人。

自幼天资聪敏,笃学能文,十四岁举神童,十五岁应廷试,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

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得尽读秘阁藏书,学问益博。

继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事无巨细,皆咨访之”。

仁宗即位,益加信任,历居要职,先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文武职宰相)。

后出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

卒谥元献。

  

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

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兴学校,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当时四方学者辐辏,其后显身于场屋和朝廷者,多出于此。

宋代兴学,亦自殊始。

当时重才、选才、育才,以晏殊为最力。

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

以此,仁宗朝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造成了北宋鼎盛的政局。

晏殊由于文学上、政治上资望都高,因而深受时人的尊敬。

范仲淹功业彪炳,地位与之相似,而对晏殊终身以师礼敬之,书题门状,必称“门生”;

晚年过访,仍授以崇敬的诗句:

“曾入黄扉陪国论,却来绛受师资。

”(见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宋庠、宋祁稍晚出,并以文名,“兄弟虽甚贵显,为文必手抄寄公,恳求周润。

”(《渔隐丛话》引《西清话》)“公之佳句,宋莒公(即宋庠)皆题于斋壁。

”(《青箱杂记》)韩维官至太子少师,年六十余,对晏殊劝子晏几道,犹自称“门下老吏。

”(《邵氏闻见后录》)于此俱见时人对晏殊是极其尊崇的。

1、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3、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

“(‘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

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

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

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

“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四、本词主题。

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

“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

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

六、布置作业:

订正学案。

上课时间9.26总课时24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

《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

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二、熟读本词。

1、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

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2、上片起三句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

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其景愈乐,其情愈哀。

3、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

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层。

4、“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5、“摇”字的作用。

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预习完成下篇学案。

上课时间9.27总课时25

一、熟读词作。

二、鉴赏词作。

(40分钟)

1、“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2、“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

这句有倒装,应为:

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4、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5、清人毛先舒评曰: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第四层:

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6、三首词都写春景,手法有何异同?

手法不同:

《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三、布置作业。

校订学案。

上课时间9.27总课时26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晏殊荐为秘阁校理。

仁宗天圣初(1023年),任西溪盐官。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奉诏条上十事: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轻徭役”,仁宗颁行,史称“庆历新政”。

新政推行不到半年,因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失败。

即罢参知政事之职,离京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抵御西夏。

庆历五年(1045年)初,仁宗废新法,范仲淹被罢免。

皇佑四年(1052年),仲淹病死,卒年六十四岁,谥文正。

范仲淹是宋代一位正直的有理想的政治家。

据《宋史》记载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虽然几次遭受贬谪,朝中又有不少政敌,但他依然“以天下为已任”,“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的君国大事。

”他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

二、疏通词作。

1、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

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义是什么?

这样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在心头无法入眠。

这里的“好梦”是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体现了范仲淹词含蓄委婉的特点。

3、这首词上片的写景和下片的写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提示: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四、布置作业:

上课时间9.28总课时27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

张先对人说:

“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均是我的得意之句。

”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2、上片和下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使静态的;

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的。

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3、王国维《人间词话》:

此词“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你以为如何?

请写出自己的见解。

这首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和“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不这么突出了。

“弄”的主语是“花”,宾语是“影”,特别是“影”字,也不容任意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