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574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

  目录:

  1、明与暗

  2、寻找美的踪迹

  3、泥浮雕

  4、画扇面

  5、我设计的服装

  

  6、图文并茂

  7、奇思妙想

  8、世界奥林匹克日

  9、二十年后的学校

  0、我们即将毕业

  11、电脑美术

  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

  题

  明与暗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

  时

  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

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

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

  活动二:

探究新知(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

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

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

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

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

观察体会(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

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

暗部呢?

  总结: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

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

(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

主动参与(设计意图:

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

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

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

学生实践(设计意图: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

  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

欣赏讲评(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课

  题寻找美的踪迹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

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

水粉笔墨水宣纸

  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

水粉笔墨水宣纸

  内容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

  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评价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

  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

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

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

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

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

  提问学生:

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九和十。

  小结:

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

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

也美丽。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活动五:

  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十一到最后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

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

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

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

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

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