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67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课题:

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内容:

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文明足迹,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接纳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10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及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阅读、课上交流等途径,认识7~10处世界文化遗产,较细致地了解2~3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从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审美价值、社会影响、经典特征等方面,介绍2~3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有步骤、有层次地介绍2~3处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故事导入,欣赏、分析拉斯科岩画

二、教授新课

1.教师讲解;

关于拉斯科岩画,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在法国拉斯科地区,4个来自蒙蒂尼的法国少年,想去探究30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

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结果惊奇地发现在洞中的岩壁上画着数百个动物,经考古学家考察后发现,这是15000年前原始人类艺术家的作品(出示拉斯科岩画)。

2.分小组讨论汇报

(1)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

让你联想到什么?

(2)猜一猜,当时的人类是用什么工具创作的?

请你用这些材料试一试。

(3)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些壁画?

学生活动:

学生倾听故事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奥林匹克亚地址。

(介绍奥林匹克亚遗址所在地和艺术特色)幻灯片出示图片。

《掷铁饼者》《竞技表演》表现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说一说你的感受,并请你模仿一下(幻灯片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探讨,小组成员总结,教师评价。

阿布辛拜勒神庙

(1)建造于什么地方?

什么时代?

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小组成员总结。

学生讨论回答神庙前的四尊雕像是谁?

这组雕像给你什么感受?

(幻灯片出示图片)小组组长回答,教师总结:

由此我们知道建筑、雕塑和宗教也有着密切联系,你还知道埃及什么建筑?

(幻灯片出示图片)

库库尔坎金字塔:

介绍库库尔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时间、艺术特色。

说一说库库尔坎金字塔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幻灯片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回答。

法龙寺:

建筑特点,它和中国传统的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法龙寺在亚洲,书中有哪个是亚洲建筑?

请简介,小组回答,教师总结。

 

三、拓展提升

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课下接着了解,探究并介绍给他人,共同宣传、爱护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

 

四、课堂作业(或练习)

1、面对世界上众多的文化遗迹,我们该做什么?

2、让我们用手中材料制作宣传小报。

2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学内容:

知道什么是自然遗产,能说出7~10处世界自然遗产。

较详细地了解2~3处世界自然遗产。

能够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搜集有关自然遗产的资料,初步认识、了解感兴趣的自然遗产。

能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技法表现一处自己喜欢的自然遗产。

能够用较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7~10处世界自然遗产。

较详细地了解2~3处自然遗产。

能向别人详细地介绍2~3处自然遗产,并发表自己对自然遗产的认识和感受。

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能主动参与宣传和保护自然遗产的公益活动。

教学难点:

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美国人洛厄尔·托马斯漫游世界时,发现的许多令人兴奋和神往的奇景。

他经过反复挑选,选出了“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如果让你选出世界七大自然遗产奇观,你会怎样选择呢?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下面,我们要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独特的自然奇观,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遗产,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

学生活动:

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阿拉斯加冰河湾、美国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犸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美国黄石公园。

二、教授新课

师生一起共同浏览影像资料。

(1)亚洲

珠穆朗玛峰(立在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世界绝顶尼泊尔人称萨加玛塔峰,意为摩天峰。

珠穆朗玛峰语意为“圣母”。

该峰海拔最新数据为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

交流:

看到这位世界“第一巨人”,你有什么感受?

(2)欧洲

“巨人之路”海岸(英国)是一条通向大海的巨大天然阶梯,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思议地“捆扎”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的裂缝,正真适合巨人的大通道。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3)非洲

维多利亚瀑布(津巴布韦)。

在这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处,雷鸣般的声响越过陡峭的悬崖;离瀑布40千米~65千米处,人们可看到升入300高空如云般的水雾。

当地人称“曼吉昂东尼亚”,意为“声若雷鸣般的雨雾”。

彩虹经常在飞溅的水花中闪烁,水量丰富的季节,水雾就像头上下了雨一样。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4)北美洲

科罗拉多大峡谷,很难描述这一硕大无比的峡谷其雄伟程度。

它由大小峡谷、瀑布群。

众多的洞穴、塔峰、岩突、沟壑组成了辽阔而壮观的自然综合体。

大峡谷决不会看到两次完全相同的景象,太阳和流云的阴影透过一组从黑色和紫棕色到淡粉色和蓝灰色的柔和光谱,不断地改变着岩石的颜色。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5)大洋洲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区,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大堡礁由400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大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石。

从上空俯览,礁岛宛如一颗碧绿的翡翠,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绽放。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小知识: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学生分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别的自然遗产,给全班分享。

三、拓展提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自然不过是繁忙生活中一个冷漠背景,我们所熟悉的地方到处都是被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打造过的痕迹(出示图片),大自然只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保持原始风貌,面对原野丛生的灌木、热带丛林中奔腾的河流、孤立的山峦,人们不禁要思考自身的处境。

四、课堂作业(或练习)

选择你喜欢的创作方式,画一幅你最喜欢的自然奇观,在画作后写上你的感想。

3课题我的书包

教学内容:

认识书包的基本结构,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能够设计一款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创设书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将其他包混入其中),并说一说选购的理由。

学生活动:

学生表演选购,明确课题,并说明理由:

可以从颜色,图案,色彩,功能等方面阐述,根据学生选购情况,比较书包与其他包的不同。

引导学生看书,各小组有针对性的研究回答书中问题,更深入地对书包的设计细节进行研究。

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看书回答,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探究,让学生再次观察,自己提出了解的问题。

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二、课堂作业(或练习)

提出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一款即实用又美观的书包,学生讨论初步设计想法。

三、展示作业

开展产品设计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学生之间可以提建议。

 

4

(1)课题画故事

教学内容:

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景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3、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表现、创造和感悟。

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画故事情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素材。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欣赏课本中刘继卣《闹天宫》的作品。

2、展示多幅运用多种中国画技法表现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作品。

3、提出思考问题,小组研究:

请研究出画面是如何运用国画技法表现故事内容的?

学生活动:

回答出这幅国画作品是运用了哪种技法表现。

4、师生共同总结画故事的国画技法,并根据绘画效果讨论用此方法还可以描绘哪些故事。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教师进行纠正或补充,学生进行进一步联想。

5、板书写意、工笔、兼工代写、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等特殊技法。

用演示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

1、课件或图片分别展示刘继卣的《闹天宫》——齐天大圣战神兵和连环画画家华三川的《帽子的秘密》等中外作品。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并研究

教师活动:

提出探究问题,小组讨论:

(1)画面中。

孙悟空的哪些动态或表情设计,表现出了题目中的中心意思?

(2)请你为《守株待兔》中农民等待兔子时的情景设计一个动态,并说明理由。

(3)画面中的人物服饰与装扮换成现代的样子好不好?

请你评价(课件展示:

将《嫦娥奔月》画面中嫦娥的服饰换成较现代的卡通服饰,然后比较)

(4)对比两幅命题均为《大闹天空孙悟空》的作品,分析哪幅画面更符合命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各抒己见并总结:

主人公动态要选择突出故事情节或主题精神的形象,让观看者能够通过形象来理解故事内涵。

2、感受到人物造型设计要协调,符合故事的文化背景。

3、学生回答总结出构图和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位置也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主角与配角的表现方法可有所区分等。

艺术实践:

可根据自己找来的故事,用国画技法画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4

(2)画故事

教学内容:

认识书包的基本结构,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能够设计一款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教学过程:

艺术实践

辅导学生创作难点。

作业展示:

1、组织学生创作难点。

2、请学生评选命题突出的作品。

3、评选出画面具有美感。

 

5课题装饰画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教室内摆放或展示一些优美作品,烘托氛围。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装饰画的方法。

提问: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代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装饰画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美化和装饰作用呢?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和思考相关问题,学生发言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反馈。

板书课题——装饰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

1、对教室内摆放的一些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

提问:

装饰画和写实绘画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前你搜集到的装饰画,谈一谈装饰画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

1、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分析一下装饰画具有哪些装饰性?

2、请学生欣赏第10页画家丁绍光《乐园之梦》这幅画,从构图、造型、色彩谈装饰画具有哪些装饰性。

学生进行分析

板书:

装饰画具有那些装饰性?

3、播放课件,分析一幅刮画。

引导学生发现纸材的美感并学会巧妙、合理地运用材料。

三、课堂作业(或练习)

请你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四、课后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幅具有鲜明的视觉特点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6课题装饰色彩

教学内容:

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特点和表现技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2、了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活动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

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装饰画种的牛与自然界中的牛对比有什么不同?

引出课题——装饰色彩

学生活动:

初步感受装饰画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讲授装饰色彩

(1)讲授知识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

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书上12页《耱地》问:

根据图中所表现的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装饰图案和装饰色彩的?

学生活动:

看书分析与交流《耱地》作品中是怎样运用装饰图案和装饰色彩的。

教师活动:

播放教学课件。

(1)观察分析

十二生肖作品:

摄影作品、写生作品、装饰画、农民画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2)问题:

对比作品,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回答问题。

对比作品,分析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师演示:

(1)展示并分析学生优秀作业。

(2)运用装饰色彩表现生肖形象。

(3)讲解作业要求,学习民间艺术装饰色彩并运用到绘画中,画一幅色彩鲜艳的生肖形象装饰画。

三、课堂作业(或练习)

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辅导要点:

1、选择生肖形象,夸张变形,完成装饰画稿。

2、选择民间常用色,大胆进行创作与表现。

四、课后拓展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7课题彩球设计

教学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学习,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教学目的:

学习插接彩球的创作、设计步骤和方法。

用多种纸张完成彩球的制作。

教学重点:

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

教学难点:

作出新颖、美观的彩球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一组由正三角形与正方形、正五边形与正六边形组合的彩球作品。

提出问题:

说一说这些彩球在基本形、外形、色彩、装饰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打开教材14页、15页。

1、研究彩球插接规律。

2、彩球创新可以从哪些地方设计、创意。

3、说说彩球设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活动:

研究、分析教材。

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

结合教材作品,启发学生说说有哪些好的、新的创意。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

分组确定选题,分工合作进行作业。

由于时间限制,建议同学们选择正三角形或正三角形与正方形组合的形式进行构思,余下的请课后再去研究。

寻视辅导:

1、剪制不规范的及时纠正。

2、外形设计不合理的要限制过长、过大。

3、镂空图案过大或复杂的也要修改。

完成后组织交流。

学生活动:

互相展示、评议优点和不足。

二、课后拓展

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设计制作更多、更有新意的彩球作品,用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空间。

8课题奇思妙想

 

教学内容

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看书中两幅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和《莫斯科的英国人》与以前见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之处?

2、你喜欢这样的作品吗?

为什么?

3、教师介绍这两幅作品的出处与作者。

出示课题:

奇思妙想。

学生活动:

1、欣赏、思考、回答。

2、学生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

3、学生了解画的作者。

二、讲授新课

1、分析《莫斯科的英国人》。

提问:

这些毫无相关联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你觉得画面和谐吗?

2、小组讨论:

书中的作品是怎样巧妙地将不同物象组合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1、学生在画中寻找,学生分析回答。

2、思考后回答

课堂小练习:

将自己带的和教师准备的物品在桌子上拼摆,看看能组成怎样有趣的造型。

学生活动:

边思考变拼摆。

完成后,小组讨论、评价:

谁摆的作品构思巧妙、新奇。

教师活动:

分析书中的作品:

提问

(1):

你觉得哪些作品想象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

提问

(2):

哪张作品线条丰富而且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思考:

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物品进行奇思妙想?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三、课堂作业(或练习)

1、利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象巧妙地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2、教师辅导:

构思是否新奇、巧妙,线条处理是否得当。

 

9课题添画人像

教学内容

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欣赏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画另一半。

教训难点

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学生活动

根据作品简单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人物头像

(1)分析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五官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

根据教学课件中提供的人物头像,分析头像的表现方法,分析人物五官特征。

教师活动

播放教学课件

人物头像切割图——展示添加过程

提出问题(1、你对片中哪些地方最感兴趣?

)(2、添加部分运用了哪些方法)(3、添加部分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想象和夸张?

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课件,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要求:

利用正面人物头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可以采用与图片相同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组织学生交流: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怎样表现?

学生活动

了解作业方法

交流:

如何利用图片的一半,添画人像另一半,交流准备采用的表现方法。

教师活动

利用实物演示:

(1)利用线描的方法添画人物头像的一半

(2)展示并分析相同的一幅画,分别利用油画棒、水粉、黑白画等方法进行表现的艺术效果。

学生活动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现,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

看书第18页和19页问题:

(1、人物头像有什么特征)(2、利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加的)(3、添加部分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哪些地方是应注意改进的?

学生活动

看书并分析,作品在方法上、形象上是怎样体现创新表现的。

三、课堂作业(或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教师辅导要点:

(1)图片切割方法和粘贴位置

(2)工具的选用

(3)创新的表现

(4)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评价

组织学生评价作品

(1)展示作品

(2)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评价

 

10课题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教学内容

了解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情趣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元素,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综合版画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

材质与技法的选择与构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检查用具准备。

课前作业:

请同学们提前搜集准备带有不同肌理的物品,以备制版只需。

二、导入新课

还记得版画吗?

你对于版画有哪些了解?

学生活动

回忆旧知识:

版画的种类和技法

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画家作品及学生作品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

1、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来制版的?

2、这幅画从哪些方面运用了综合材料或技法?

同学们交流、讨论尝试探索:

1、你发现了什么新奇有趣的制版材料?

2、它有什么特点?

3、适合表现什么?

四、课堂作业(或练习)

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本组采集到的制版材料,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巡视辅导。

五、评价

教师组织展示交流

 

11课题装饰柱

 

教学内容

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目标

1、合作完成装饰柱作品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创意和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技法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柱设计的几点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

教学难点

作品新颖、美观和实用。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教师可从历史或功能性的角度介绍,如柱子的作用不仅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在原始部落有图腾崇拜的作用,不同的柱子有不同的历史及其演化知识等,现代生活中的装饰柱可以是各种材质、代表不同意义的。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课件,倾听、了解装饰柱的有关知识,分析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活动

出示课题——装饰柱

启发:

本节课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做装饰柱。

提问:

请小组讨论,如何应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做装饰柱呢?

学生活动

学生可以边摆弄手头的各种媒材边讨论如何设计。

教师提问:

你想表现什么主题?

或你们想把它立在哪里呢?

小组讨论出一种或多种方案并确定一种作为主题。

二、制作过程:

注意不要脱离开基本形,在“柱”的基础上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三、评价

优秀作品展示并评价。

12课题动画片的今昔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动画片的发展过程,能说出3~4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片名称。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2、知道3~4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

3、能制作一组简单的动画。

4、能运用本课学习的有关动画的审美、技术等知识评价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世界动画片的发展史,知道3~4部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片。

2、知道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教学难点

运用本课学习的相关知识,评述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1、引发思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