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490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两部分,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

(每题3分,共9分)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

、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

《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

冯延巳《鹊踏枝》: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

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

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

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唐代刘昚虚《阙题》: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

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最早出现于《诗经》中。

B.“柳”又作“杨柳”,称名不同,其实所指相同,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寄寓了相同的感情。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幕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已成为故乡的象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

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

浓郁的文化气息。

D.因为家中庭院植有柳树,许浑因此睹物伤怀,咏出了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蒹葭杨柳似汀州”的诗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古人在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写出了大量咏柳的诗篇,可见柳这一具有丰富情感意蕴的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柳因此在相思、乡愁等意蕴之外,总会成为隐者的象征,寄寓了隐逸之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4-6题。

(共14分)

就要那棵树

伍中正

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

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

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

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

米唐就不唱了。

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

米唐就不写了。

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

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

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

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

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

①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买树的人见了,劝她:

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

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

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

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

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

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

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②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

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

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

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

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

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

浇水的是老魏。

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

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

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

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

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

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

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

米唐还

到那棵树下去。

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

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

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

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

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啊”了一声。

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

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

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

男友说,行。

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

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③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

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

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

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

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④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

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

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

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

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C.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5.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三处做简要分析。

(3分)

6.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

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皇后马氏,宿州人。

父马公,母郑媪,早卒。

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

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

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

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

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

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

或言宋过仁厚,后曰:

“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

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

后曰:

“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帝廉之,果枉。

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

后曰:

“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

”帝遂已。

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谋曰:

“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帝不听。

会后待帝食,不御酒肉。

帝问故,对曰:

“妻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帝恻然,投箸起。

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

帝怒曰:

“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后谏曰: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乃释秀,戎云南。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

群臣请祷祀,求良医。

后谓帝曰:

“死生,命也,祷祀何益!

且医何能活人!

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

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B.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样/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C.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D.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古人认为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如《诗经·桃夭》: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如《孔雀东南飞》: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洪武,年号名,其含义是“洪大的武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年号为洪武。

C.学士,最早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作为官职,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唐以后成为皇帝的秘书,参与机要,明清时职务职责又有不同。

D.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及其亲人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皇后在父亲去世以后,被郭子兴当作女儿收养,后来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被郭子兴猜忌时,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逐渐化解了猜忌。

B.朱元豫攻克太平以后,马皇后组织将士的家人渡江。

在战争期间,又亲自准备衣服财物搞劳将士,给予了朱元璋极大的支持。

C.马皇后劝谏朱元璋以不杀人为本,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

朱元

璋性情严厉,称帝后多次要处死大臣,因马皇后劝阻而中止。

D.朱元璋在朝堂上议事,有时生气发火,马皇后就等他回到后宫时,根据具体情况委婉地加以劝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5分)

(2)死生,命也,祷祀何益!

且医何能活人!

使

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

上番:

初番、头回的意思,这里指新竹。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郑诗第三句重在写景,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1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

试结合诗句作比较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2)《赤壁赋》中苏轼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4)“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诗经·卫风·氓》中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淡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蜀道难》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那些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而那些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②蓝陵桃花源果然名不虚传,阳春三月里,百亩桃花争奇斗艳,秀色可餐,游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

③糯米被XX收购后是慢了还是快了?

各方为此展开讨论,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④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不宜首鼠两端,而应果断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

⑤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尘埃落定,被告人高承勇被判处死刑,当地市民街头相见也会情不自禁地弹冠相庆。

⑥种菜的人知道,最容易种的是冬瓜、南瓜,把底肥放足就行了;相比之下,辣椒却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行。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鲁迅先生的杂文_____,文辞简洁干练,内涵丰富深刻,有很强的战斗力,被人们比喻为“投枪”与“匕首”。

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一封辞职信的全部内容,字字精辟,,被网友们称为“最有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③演讲作为一种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要使听众短时间内能弄明白演讲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演讲者表达上要_______,不能长篇大论,重点不清。

A.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B.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C.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短小精悍D.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简明扼要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仅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是取材于阿富汗人卡比尔·汗和他朋友的亲身经历,而且为了真实选择在阿富汗实景拍摄。

B.我国部分地区己开始建立医药产品的追溯体系,使用信息化技术采集留存生产过程、原料来源、购销记录等信息,保证药品可以追溯。

C.美国强行实施对华经贸制裁,目的是减缓中国高精尖科技全面赶超美国,确保美国高新技术全球领先以及战略领跑的地位。

D.在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如何兼顾群体利益与

个体利益,已成为近些年高考改革最大的难题。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叙利亚媒体报

道,4月9日,以色列对叙利亚中部的空军基地实施导弹袭击,造成至少1人死亡、超过14多人受伤。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C.雄安新区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配置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示范区的构想,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D.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主编这个头衔,沈某人实在是受之有愧,只好敬谢不敏了。

B.承蒙厚爱,我略备薄酒,聊表寸心,欢迎您拨冗来府上小酌。

C.王毅博士赴美深造,一年后回国,如今仍然忝列于北京大学。

D.班长总结时说:

“我殷切期望懒惰的同学调整心态,鼓起干劲。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湖泊沉积物中

粒度的粗细可以反映湖泊流域的区域降水状况。

一般而言,区域降水增多,一方面增强了流域的侵蚀强度,,这样有利于粗颗粒物质搬运入湖。

因此,湖泊中粗颗粒物质的增多,往往反映区域降水的增多,反之,粗颗粒物质的减少,反映区域降水的减少。

A.另一方面使大量粗颗粒物随水流进入湖泊

B.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流域的径流量

C.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细颗粒物进入湖泊

D.另一方面增加了流域的蒸发量

2

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④②⑤C.①③⑤④②D.①⑤③④②

21..著名教育家、作家杨教授应邀到某大学作了一次报告,杨教授作完报告后,主持人做了以下的讲

话,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4分)

刚才杨教授高屋建瓴地谈了他的一孔之见,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受益匪浅。

几十年来,杨教授对教育事业处心积虑,笔耕不辍,编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论著,令我们深为欣赏。

在此,我们祝杨教授身体健康,事业再攀新高!

22.阅读下面这组漫画,联系第一、二幅画面的内容,给第三幅画面配上文字。

要求前后内容相关,形式一致,逻辑严密,能够完整描述画面内容。

并请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要求20个字以内)。

(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8月27日晚上9点36分左右,一辆宝马车越线非机动车道的过程中,遇上一骑着电动车的骑车人,双方发生纠纷。

最开始,宝马车后座下来一男一女,其中的黑衣女子将电动车推到路边,疑似在拉架。

约1分钟后,宝马车的驾驶座下来一名灰衣纹身男子冲向了骑车人。

双方纠缠了一会儿,灰衣男子返回宝马车,拿出一把刀,再次冲向骑车人,对着骑车人就砍了过去。

打斗期间,灰衣男子的刀脱手,二人急忙去抢,刀落到骑车人手。

抢到刀的骑车人,立即回砍数刀,最终灰衣男子被砍死,骑车人也身受重伤。

据查,灰衣纹身男子人称“昆山龙哥”,曾因罪多次入狱。

目前,骑车人已被控制。

这件事情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018-2019高三9月月考语文科目答案

1.B解析:

B项,“寄寓了相同的感情”错。

3分

2.A解析:

B项“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错。

C项“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错,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文章说服力。

D项“家中庭院植有柳树”错。

3分

3.D解析:

A项无依据,依据原文只是提到了给后人理解诗句制造了困扰。

B项逻辑关系错误,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

D项,“总成为”说法过于绝对。

3分

4.【参考答案】B(B小说两次写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第一次是卖树之前,表现的是

米唐的喜悦,而第二次是卖树之后,表现的应该是米唐对树的想念,含有淡淡的忧伤在里面.)3分

5.(3分)①处表现了米唐的伤心与无可奈何;

②处既表现了米唐对樟树的想念,也表现了米唐为母亲看不到那棵樟树的难过;

③处表现了米唐有(男友)陪伴的幸福;

④处表现出了米唐的(对男友的不理解)委屈与渴望(大树回家)。

(每处1分,任意三处3分)

6.(6分)示例1:

①童年时的一个陪伴对象。

具体就是指那棵实实在在的樟树。

(2分)

②我认为是一种乡土情结。

(2分)

③米唐门前的“那棵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回归到农村,表现的是一种归属感;“那棵树”象征着米唐一直在坚守的乡土情结。

(2分)(意蕴每点2分,分析1分)

示例2:

①童年时的一个陪伴对象。

具体就是指那棵实实在在的樟树。

(2分)

②我认为是某种情感的

依恋。

(2分)

③米唐门前的“那棵树”,它陪伴了米唐,见证了米唐的成长,让米唐流泪,也让米唐欢喜,一直牵动着米唐的情感,对于米唐来说,这棵树已经成为她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寄托着米唐的某种情感。

(2分)

7.C解析: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

民富敌国,民自不祥。

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3分

8.D解析:

D项,只有帝王、太后和皇后死称为驾崩。

3分

9.A解析:

“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错。

3分

10.

(1)普通百姓家为子弟聘请老师,尚且要自始至终以礼相待,更何况天子(皇帝)家呢?

宋濂一直住在家中,一定不知道这件事情。

5分

(2)生死由命,祷告祭祀有什么用!

况且医生怎么能让人活下来!

假使吃药不见效,恐怕又要因为我的缘故怪罪医生吧?

5分

11.答案:

B(第三句没有写景,“寓情于景”错)3分

12.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直接抒发诗人相思的愁苦。

②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理解为“那些来欣赏竹林的人来这里,我都怒而不欢迎”亦可)的情形,着一“嗔”字,侧面表现作者心中之喜。

(6分,每点3分)  

13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舞幽壑之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