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101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设计.doc

《活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设计.doc

活动设计

一、选择题:

1.PCK是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舒尔曼对PCK的定义是将其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以下哪一项不符合他对PCK的定义(D.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2.在一些欣赏活动、艺术创编活动或复杂的智力活动中体现得比较多,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的目标是(C.表现性目标)

3.“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尽早有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去接触和掌握某门学科的基本结构,随着学生在智力上的成熟,围绕基本结构不断加深内容深度,使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刻和有意义的理解。

”这样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编排称为(A.螺旋式编排教育活动内容)

4、以下哪个不属于探究式学习的特点(D.情境性)

5、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该遵循(A.适宜性意义性挑战性)

6.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面临困难而可能止步不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C.启发性问题

的策略去引发幼儿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

7、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往往可以见诸于(B.低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中)

8.“在描述活动目标时,一般用哪些词来描述教师的“教”C.“教育”、“帮助”、“激发”

9.“从学习层级论的观点出发,把教育活动内容转化为一系列习得能力目标,然后按这些目标之间的心理学关系,即从较简单的辨别技能的学习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的学习。

”这种把全部教育活动内容按等级排列的编排称为B.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前课改实施的要求及区角活动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和选取活动内容时,应尤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ABC)

A.体现生活性B.注重实践性C结合主题性.D.符合规律性

2.区角活动材料设计应该注意(ABCDE)

A.丰富性B.层次性C.情感性D.自然性E.探索性

3.哈佛大学的教授DavidKolb对体验式学习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他将体验式学习描绘成一个循环周期,这个周期分别由哪些元素组成(ABCD)

A.具体的体验B.观察与反思

C.抽象概念的形成D.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

4.一般说来,幼儿园目标体系包括:

(ABCD)

A.幼儿园保教目标、B.幼儿园各领域目标、C.幼儿园各年龄班及学期目标、D.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三、填充题: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主要有:

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2、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可变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3.体验式学习具有情境性、亲历性等特点

4、一个教育活动目标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

.行为、条件、标准

5、在现实中,为了满足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该具有多元指向。

它应当指向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认知、幼儿的社会化、幼儿的健康、园所环境的视觉效果以及园所文化的展现。

6、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三大要素分别是教师、幼儿和环境。

7.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把教育教学目标分为目标、目标和目标“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态度领域”

8.教育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一般可以根据以下三条原则,即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原则、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原则、就地取材原则选择教育活动资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

9.合作学习包括师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幼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全员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等三种类型。

10.区角活动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学习性”区角活动和“游戏性”区角活动两大类。

11.教师在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的一般性策略主要包括观察、导入、提问、回应。

四、名词解释:

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基于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形式。

“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一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词,更不是一个“动手”、“操作”或“提问”的代名词,它应当是一个包含了多侧面活动的概念,它是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活动,包含了观察、提问、操作、实验、假设、讨论、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预测、推理、归纳、整理等。

2.正式评价

所谓正式评价是指评价者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多表现为上级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层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开展与实施的评价,常见的有各个层次(园内或园间)的教学活动评优等,一般采用量化和等第或分数式的评价表。

3、合作式学习

(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而且这种小组更强调是一种异质小组,即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2)合作学习是以合作性互动为动力资源的教学活动,它强调教学活动中各个动态因素间都保持积极互动以推进教学过程;(3)合作学习是以共同目标达成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达成特定的目标而展开一系列教学环节;(4)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和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这种评价和奖励依据有助于促使和保证小组内的充分合作,使学生在小组内各尽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依据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共同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为先导,以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

4、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通常是指发生在教育活动过程和特定活动情境中的,不自觉地进行着的对学习者的行为语言以及教学活动现象或事件等的观察和评定,它是教师在与幼儿日常接触及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了解幼儿,进而形成对幼儿的某种判断与反馈的一种评价方式。

这种非正式评价一般很难量化,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隐蔽性。

5、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时间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和体现的是学习者在实践和一定情境中的主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这种学习模式在教育活动和教学中的运用,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感悟、从实践中学习,与以往目标导向的教育活动模式相比,它更追求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意义。

6、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展情况的评价,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模式。

这种评价主要反映在教育活动的持续进行过程中,通过了解、鉴定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进展及时地获取调节或改进活动的依据,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

它是伴随着活动的进程而自始至终的一种动态性评价,能够获取的评价信息大、范围广。

7、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与发现式学习相比,接受式学习的内容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和探寻的。

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独特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并系统研究它的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首先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具有内部动机和学习兴趣,其次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意义以及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

8、内部评价

所谓内部评价是指参与者主体进行的自我评价,如学习者主体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教学者主体对自我的教学工作的评价等。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中,教师作为评估者,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自己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也是相当重要而有意义的。

对教师而言,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反思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的行为,它能更自觉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

五、简答题:

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2、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时分别应注意哪些要点?

物质环境:

创设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环境;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符合的活动环境;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的活动环境。

精神环境:

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3、当幼儿对教师预设的活动主题没有兴趣或表现倦怠时,教师应当如何应对?

教师应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其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总是有其一定的计划性,在活动的进行中,教师一般也是按照既定的方案予以实施的,但是,教师们也常常会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碰到类似的情况:

或是教师原先设计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不能唤起幼儿的兴趣;或是由一个活动环节,孩子们会新派生出原先并不在教师计划中的内容进而取代了对原有内容和活动安排的兴趣,由此,就对教师提出了需要灵活对待“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仅仅拘泥于既定的教学计划,而是应当及时捕捉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灵活调整教育活动的新的“生长点”,在大多数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范围里即时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与主题,从而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性学习中主动建构和提升经验,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师幼互动的价值认识。

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整合性、趣味性、生活性、动态性,分别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解答

5、简述幼儿园如何利用家庭资源?

第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二,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包括开辟与家长互动的家园联系栏、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的优势等;第三,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包括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等。

6.简述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并结合案例选择其中一个策略具体分析

激励式互动策略,其中主要包括策略一:

情境感染;策略二:

语言催化;策略三:

情感分享。

追随式互动策略,其中主要包括策略一:

环境创设;策略二:

变换调整;策略三:

耐心等待;策略四:

及时反思。

挑战式互动策略,其中主要包括策略一:

问题质疑;策略二:

启发思考;策略三:

推动深化。

请选取其中一个策略,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具体阐述如何使用这个策略

7、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师幼互动有那些类型与基本模式

发生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是多种场景、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

一般说来,

(1)根据互动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互动分为三种类型:

教师与群体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个体幼儿之间的互动;

(2)根据互动行为发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互动分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游戏活动中的互动和生活活动中的互动

;(3)根据互动发起者的不同,可以将互动分为教师主动发起的互动和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4)根据互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的不同,可以将互动分为正式的互动(通常指具有明确的互动目的、内容与预期目标的互动)和非正式的互动(通常指没有预设的互动目的,较随机、偶发的互动)等。

8.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

所谓尊重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评价的实施中应充分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无论是对幼儿的评价还是对活动中教师的评价都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同时体现激励、发展与正面肯定为主,以帮助教师或幼儿发现、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活动评价应该建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使教育活动评价更好地体现出客观性、公正性,以达到评价促进教育活动改革和提高活动质量的作用。

(二)科学性原则

教育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评价的实施中,评价者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手段和工具来展开评价。

科学性原则首先体现在评价展开之前,教师应对评价的对象、内容以及评价的依据做认真的考虑,充分作好评价前的准备;其次,科学性原则还体现在评价的实施中,评价方法和手段要具有相当的科学化标准,能便于评价者的合理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