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100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docx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清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1、产生原因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2、持续时间

  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3、]实践过程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

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下面的这份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

  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

“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

  1875年,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设立京师学堂,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2年,建立旅顺军港。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完整的洋务运动内容,而仅是列举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实际上当时小一点的厂矿企业还有不少。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

“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

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

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

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

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

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

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

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

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

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

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

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

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

1873年1月成立。

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

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

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

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

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

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

战后迁回上海。

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

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

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中国海军新式军舰“南琛”号

  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

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

李鸿章得意地说:

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同文馆的建立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

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1861年奕䜣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

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

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

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

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和人事大权。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

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

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

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

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

学生最多时达120人。

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

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编辑本段]结局影响及原因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4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实际上,洋务运动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他没有能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仅仅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正因为这种阶级局限性,而让洋务运动最终成为了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

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

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5、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争论的焦点是,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延缓作用,由此,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

  1.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持此论者有祁龙威(当时署名“汉声”)、牟安世等人。

  祁龙威认为: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

依据有二:

首先,“洋务运动所练的军队及所举办的军事工业,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

第一,受外国侵略者所控制,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销售过剩军用器材,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好场所’;第二,只能够用以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而不能够用以抵抗外国侵略”。

其次,“洋务派发展的经济企业,先是‘官办’,后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