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092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docx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社工个案分析与反思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个案分析与反思

———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为例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姓名:

阿鸿

年龄:

17

性别:

民族:

羌族

籍贯:

四川

(二)个案缘起:

案主在成都跟人发生冲突,和朋友一起把别人打了之后带了8000多块钱离家出走,到深圳后很快就把钱花完了,流浪深圳街头。

案主是在值班亭保安的帮助下到派出所求助,派出所再将其送到深圳市救助管理站。

在站内表现出极度争强好胜,为游戏牌会跟小朋友激烈争吵,打篮球、乒乓球时有人比他厉害便会接受不了,在画画过程中看到别人的画比自己画得好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悦和暴躁,导致其它小朋友对他不友善。

(三)呈现问题:

(1)价值取向和自我身份的疑惑

(2)与朋辈(同龄人)发生冲突

〔3)曾经受不良朋友影响

(4)参与黑社会打架斗殴的活动

二、问题分析:

(1)、家庭状况:

家里以经商为业,爸爸长年在西藏卖衣服赚钱,妈妈在成都市(具体地方阿鸿自己也不清楚)卖袜子,父母常年分居,父母婚姻姻关系不好。

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经参加工作。

(2)、经济状况:

父母都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好。

(4)、教育状况:

阿鸿读书读到小学五年(唯读了一个月)就退学了,文化程度低。

(4)、社交状况:

住在爷爷家,但是长斯在成都市玩耍,很少回家,在外面和朋友一起指使另外的人去偷窃,去抢劫,也去酒吧,色情场所。

(5)、健康状况:

没有滥用药物,精神和身体状况都比较好。

(6)、支持网络:

爷爷在成都市火车北站租了房子,靠爸爸妈妈养老费生活。

阿鸿长年跟爷爷住在一起,父母较少过问阿鸿的生活状况。

 

三、介入理论:

(1)根据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认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它对人的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ABC理论:

A引发事件、B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引发事件后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对一事件(Activity-A)的任何回应(Consequence--C)。

无论是情感上回应,行为上回应,背后都牵涉到一个人的信念(Belief--B),任何事件所引致的反应,不是由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人的信念系统所决定。

最大的特点:

以观点、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产生更为积极与负责任的行为。

信念分成两类:

一类是理性信念,另一类是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并不是指完全客观或者自由价值。

而是指能够帮助人减少情绪困扰,让人活的长久,自我实现,生活的更满足更愉快的信念。

非理性信念主要是指:

(一)不符合逻辑,与实际倩况不符。

(二)自我贬低。

(三)强求完美思想。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

反映感受、角色扮演、识别;辩论技巧:

辩论、理性功课(布置作业)、放弃自我评价。

阿鸿属于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案主自诉:

所有事倩都要争第一,极度不愿意当第二第三,没有当到第一就会对自己不满意,讨厌对手,甚至想打人;对以前(面谈之前)的自己和自己做的事份都不满意。

 

(2)、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焦点解决是从系统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为案主的周围生活是一个系统,且案主与社工同在一个系统内。

前者关注改变发生的历程,强调小的改变会积累出大的改变,相信小的改变会引发系统的改变,即所谓的滴水穿石和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后者关注社工与案主的合作关系,在系统中彼此影响和互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强调对每个案主的尊重。

社工不以专家自居,通过平等的关系与案主共同建构,在与案主共同参与的对话中,运用技巧使案主从“谈论问题”转向“谈论解决之道”。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主要的意义在于其正向的哲学观点,这一取向从积极面去了解案主的问题,重视案主原本具有的天分与能力,它不去挖掘案主哪里做错了,而后去修复他;相反,这一取向的重点在于找出案主的资源与成功经验,协助案主找寻已经能做或正在做的有效事情,或换个方向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引导案主发挥自己的优点与能力,邀请案主展现其进步与自信,鼓励并塑造案主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创造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管教模式理论认为: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分为四种类型,即专制型、忽略型、放任型和恩威并重型。

其中忽略型管教的特征就是:

1,对子女的支持和管教不足’2.对子女漠不关心,3.过度沉迷自己的活动,与子女疏离.4子女被视为父母的累赘阿鸿在家庭教育中属于家庭管教模式中的忽略型,特点比较明显:

1、比较不成熟

2、   任性

3、   责任感低

4、   附和朋辈

5、   缺乏集体责任感

由于母亲忙著在成都卖袜子赚钱,父亲更是远在西藏,只有爷爷带着他。

因此在忽略型管教家庭中长大的阿鸿表现出了反叛,没有安全感、学校表现差、没有学习动力等相应特征。

但是阿鸿在救助站的时间短暂,更因为其家人远离深圳市教助管理站,所以家庭治疗模式在这里就很难开展。

 

四、案主资源:

优势:

1.案主在救助管理站内相对压力较小,避开了在学校比成绩,比老师更善欢谁表扬谁,比穿衣,比零食,比谁有面子的环境,玩耍的时间,快乐的时间,反省的时间增多。

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减弱阿鸿完美主义思想。

2.站领导支持关心阿鸿的健康成长

不足:

家庭因素的缺失

五、辅导策略:

采用“理性情绪洽疗法”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通过跟阿鸿的多次交谈,发现案主的思想潜在着部分非理性情绪,对自我身份存在疑惑,过高的肯定自已的能力。

辅导过程引导案主动清理这些非理性情绪将有利于案主获得帮助。

由于案主的非理性情绪并没有完全占据他的理性思维,并没有完全影响其正常生活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的角度,寻找例外架构仍是可能的,因此在辅导过程中引导案主发现这些例外,并加强和不断重复,将对案主主的辅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导具体操作体现在:

五次面谈结合个案作业(或结合开展小组工作)。

六、辅导目标:

一、引导案主澄清自我身份;调整案主对自己的能力过高的期望。

二、协助其放弃事事争第一的想法,有选择的争做第一和接受没有当第

一的结果。

三、纠正动手打人的不良行为,改善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

七、辅导过程:

一、个案辅导

1.第一次访谈时间:

3月15日形式:

面谈

地点:

救助管理站时间:

15:

00—17:

00

和案主建立关系,收集案主的过往经历,家庭情况等,了解案主的爱好特长和理想,案主爱好打篮球、乒乓球,擅长画画,希望长大后找一个好工作,不想像现在这样〔流浪到救助站)。

分清案主的来访类型———由抱怨转变为消费者。

找到案主的需求———抛弃非理性理念。

先从案主的喜好及强项开始进行话题,一个正向积极的开场,避免案主猜测疑虑,为彼此之间进一步交流沟通建立基础。

2.第二次访谈时间:

3月21日形式:

面谈

地点:

救助管理站时间:

15:

00—17:

00

回顾第一次面谈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案主在站内的表现和感受———偶尔很暴躁和感觉不愉快。

和案主一起建立目标———协助其放弃事事争第一的想法,有选择的争做第一和接受没有当第一的结果。

给案主留作业———案主自己记录自己因为没有当第一而心里很不愉快的次数。

以下是了解案主对于“争第一”的访谈细节:

案主:

我很少对我的成绩感到满意。

工作员:

哦———你的满意的标准能同我分享一下么?

案主:

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当然是第一了。

工作员:

嗯,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得第一呢?

案主:

只要我认真参与的事情,我都想要得第一(强迫型的完美主义)。

工作员:

那么有想得到第一的时候,却没有如意的情况呢?

案主:

经常有。

工作员:

那你没有得到想要的第一的时候心理感受怎样呢?

案主:

很气,气自己,也气别人!

……

3.第三次访谈时间:

3月26日形式:

面谈

地点:

救助管理站时间:

15:

00—17:

00

继续建立例外架构及予以赞美及肯定。

检查案主的作业———案主几乎平均每天都会因为没有当到自己心中的第一而不悦,不过不会随便使用暴力了。

布置作业———以后画画的时候坚持自已画自已的,不和别人比,另外,争取在扑克牌游戏时输了也不生气。

面谈细节:

工作员:

刚刚听你讲,你在站内也会经常因为当不了第一而不高兴,有没有什么时候没有当到第一而没有不高兴的时候啊。

(建立例外架构,寻找例外)

案主:

嗯——我想想——周三画画的时候没有。

工作员:

噢,是吗?

你能把当时的情况描述具体一点吗?

(鼓励性引导)

案主:

当时我离他们很远,不想看人家画的,自己在靠墙的座位上画。

工作员:

嗯——你真棒。

(赞美认可)

技巧:

寻找例外架构(此阶段集中寻找与深入探究个案生活的各种例外经验,并且追溯个案是怎样做倒让这些例外经验发生的。

由于个案往往不易看到例外的存在,我们社工就需要采用合适的谈话技巧,去发现个案偶发的例外行为,使个案能有意识地再度使这些例外发生)。

4.第四次访谈时间:

3月31日形式:

面谈

地点:

救助管理站时间:

15:

00—17:

00

发现和发展更多相关例外构架及与案主发生对质和辩论,透过辩论发现案主的非理性思想没有绝对理由支持。

并对其进行教育性引导,剔除其非理性思想。

检查第三次面谈作业。

据阿鸿陈述,再画画时都自己到一边画,画的好画的不好都不会生气了,并且觉得以前在因为扑克牌输了而生气,很多时候还是自己不对,觉得自已太争强好胜了。

留作业:

a、4月5号工作员会再次和阿鸿面谈,不过面谈前笑阿鸿告诉工作员自已

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b、要阿鸿画一幅自己和3个以上同龄人在一起游戏或学习的画。

c、以后打篮球和乒乓球时输给别人也不生气。

d、打饭时不能插队。

面谈细节:

案主:

我还是觉得要做第一才舒服!

工作员:

为什么这么说呢?

案主:

嗯……不知道,反正觉得要做第一人万会舒服,别人才会认可我、喜欢我。

工作员:

没有做第一也会有人喜欢你,至少不管你做不做第一,你爷爷都会喜欢你,还有我们这些社工哥哥姐姐都会喜欢你。

做不做第一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要自己认真思考了,用

心的努力去做了,不管结果怎么样都应该觉得舒服。

(和案主的非理性思想对质、辩论,引导案主重新审视非理性思想)

案主低头不语……

5.第五次访谈时间:

4月5日形式:

面谈

地点:

救助管理站时间:

15:

00—17:

00

检查作业(作业基本都已经完成,通过站内工作人员得知,只有一次打篮球很想赢,但是后来还是输了,阿鸿很想骂人,不过最后还是没有骂人),查看阿鸿的画。

阿鸿告诉工作员,其实自己发现自己跟很多人(同龄人一样,基本不会所有事情,在所有场合里却都想当第一。

而且我们发现阿鸿画的“阿鸿”和画其周围的朋友用去了差不多的笔墨。

从站内工作人员得知阿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能够接受和其他人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加上阿鸿的家庭住址已经核实,救助管理站很快就会护送阿鸿回四川,所以就此结案。

面谈细节:

工作员:

这段时间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和社工哥哥对你的帮助,你感觉

到自己的进步吗?

案主:

嗯(有)。

我不会处处争第一了。

工作员:

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积极努力改变,也谢谢你对我工作的配合,

这次将是你在救助站与我们的最后一次面谈了,祝福你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以及爷爷都过得幸福,我会继续支持你进步,不过社工哥哥不希望你什么事情都不去争取哦,而是希望你接受自己和让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要努力去做,用心去做,思考了去做,”结果好坏,是不是第一“,不用太在意。

等你回家了我会给你打电话,看你改变的怎么样,还会不会经常莫名的生气哦。

……

八、检讨及结论:

我们通过进行了5次面谈。

个案进展比较顺利,但是案主的需求太多,而案主在站内的时间又较短,所以就择其需求中最有可能解决的,对案主帮助比较大的需求订立了目标并做了个案(或小组)。

介入效果比较理想、案主对个案结案表现出喜悦和留恋,最后因为案主的目标己达成,引导案主澄清自我身份的目标也已达成;和救助站的特殊情况(案主呆得时间比较短)以及阿鸿家庭住址的核实而终结了个案。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救助站的适用性较强,而且效用不错,所费时间适中,而理性情绪治疗法注重从自我认识上改变自己,不仅对案主的行为改变有帮助,而且助其成长。

但足案主所需自我调适时间较长。

不过,救助站的最大特点就是:

临时短期救助,因而实施焦点解决治疗法和理性情绪治疗法都在时间上受到限制,以及未能全面地发挥。

另外,由于救助站内属于较封闭的社会环境,流浪儿童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环境。

因此,站内流浪儿童的互相交流共同成长显得尤为更要,因而在站内开展个案(或小组工作),使其互相提供交流和参考对象,促进流浪儿童共同成长。

反思及建议:

(1)由于工作员的专业训练及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工作员在面谈过程中,无法充分同理服务对象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效果。

(2)虽然处理少数民族流浪儿童的个案可以因应不同的问题分析如从自尊心不足、采用暴力行为方式、不良次文化影响及与家人关系疏离等各方面下手,社工在处理本个案的辅异目标应该采取比较务实的处理,因为救助站过渡及短暂救助的性质,社工主要针对案主的某些非理性思想作重点对治,希望透过了解及反思自己的思想系统,从而影响自已情绪及行为更合乎情理。

这反映了救助管理站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虽然不一定把孩童的不良行为完全娇治,但它肯定是一个避风港,让孩里在短暂的寄居,反思过去的流浪生活及为自己的将来作规划,加强他们人生的方向感。

(3)当然案主“事事争第一”的非理性思想与他被家庭忽略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有民族因素和以往有什么事件或背景令案主形成这种非理性思想,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了解和分析。

(4)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的时候,令案主在经历不被认可的负面标签中,形成一种正面的情境,这种要求社工及案主放下查找问题症状的导向,正面地为案主开拓有能力及有可能的确定,对已被边缘化的孩童特别起了回归及鼓舞的力量。

同时社工可以通过举行多方位的活动,还可以将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结合起来,加深案主的感知体验。

(5)可能本案例的会被质疑往后的阶段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使案主与自己的非理性思想对质、辩论,否定了自已的能力及落入主流文化的标签圈套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以及叙事疗法主张的“总括性的叙述"的假设能否在救助站的实务上落实,在标签作用重重的院舍制度,及对社工的功能仍未完全肯定的环境之下,这尤其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