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0867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docx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

第十二章 骨与关节结核

第一节 总 论

  一、病因及发病率

  骨与关节结核是常见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病菌被控制或消灭;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

一般病程缓慢,偶有急性发作。

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呼吸系、消化系及淋巴腺等结核;治疗上必须注意全身与局部两方面情况。

  骨与关节结核在儿童与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可发生。

发生在脊柱的约占50%,负重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也较多,上肢如肩、肘和腕关节较少。

  二、病理及分类

  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和其他结核一样,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渗出期,第二期为繁殖期,第三期为干酪样变性期。

以后出现三种情况:

①病灶纤维化、钙化或骨化而愈;②病灶被纤维组织包围,长期静止状态;③病灶发展扩大。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当病变仅局限于骨组织或滑膜组织时,关节软骨尚无损害,如能在此阶段治愈,关节多能保存。

单纯性(骨或滑膜)结核进一步发展,均可破坏关节软骨,而使关节的三个组成部分(骨、滑膜、软骨)同时受累,即为全关节结核(图3-208)。

(一)肺内原发病灶  

(二)1.单纯骨结核  

(二)2.单纯滑膜结核

(三)1.(三)2.全关节结核

图3-208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发展过程

  

(一)单纯性骨结核 结核病灶局限于骨组织,多见于脊柱、骨盆、腕骨、跗骨和管状骨两端的松质骨。

坚质骨如管状管的骨干,则很少见。

发生在松质骨中心部位时,病变特点是骨组织的侵润和坏死,坏死与活骨分离后形成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

发生在松质骨边缘时仅形成局限性骨质缺损。

坚质骨结核多自髓腔开始,以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为主,一般不形成大块死骨。

儿童与青少年的骨干结核可有大量的骨膜新骨形成,成人则新生骨很少,而老年人仅见溶骨性改变。

  

(二)单纯性滑膜结核 多发生于滑膜较多的关节,如膝、髋、踝、肘等关节,病灶在关节滑膜开始,进展缓慢。

滑膜感染结核后,其表层充血,水肿,浆液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关节液增多,常呈混浊。

以后滑膜由浅红色变为暗红色,表面粗糙,晚期则纤维组织增生而肥厚变硬。

如病变逐渐扩散,关节软骨及骨质均受破坏。

形成全关节结核。

  (三)全关节结核 单纯骨或滑膜型结核进一步发展,除骨与滑膜病变外,关节软骨也发生破坏或被剥离,而发展为全关节结核。

关节软骨再生能力很差,一旦破坏,即使病变停止,缺损处也只能被纤维组织修复,失去其原有的光滑面,使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从而丧失关节功能,发展成全关节结核后,全身或局部症状均较显著。

可有寒性脓肿形成,经组织间隙向他处扩散,有的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起继发性感染,窦道经久不愈。

  骨与关节结核的破坏与扩散,一般较缓慢,少有新骨增生。

骨与关节结核也有其修复过程,即结核性肉芽组织逐渐变为成熟的结缔组织,有的发生骨化,因而关节有纤维强直,少有骨性强直。

  在单纯性骨结核,病灶未侵入关节前即予消除,可防止全关节结核的发生,在单纯滑膜型结核,早期去除滑膜病灶可防止其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并保持关节的一定功能,在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和关节融合术可导致该关节结核病的治愈,保持肢体的一定功能,因此,及时适当的治疗对病理过程常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一般为慢性发病过程,多为低热,消瘦等症状,如合并感染,可有高热,伤口流脓等。

红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2.局部症状 发展缓慢,早期多为偶然的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转为经常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有压痛,疼痛可放散至其它部位,如髋关节结核疼痛常放散至膝关节。

因此,病人主诉膝关节疼痛时应注意检查髋关节。

因活动时疼痛而有肌痉挛,致使关节的自动和被动活动受限,持久性肌痉挛可引起关节挛缩或变形,患肢因废用而肌肉萎缩。

在晚期因骨质破坏,或骨骺生长影响,形成关节畸形、病理脱臼或肢体短缩等。

在脊椎结核因骨质破坏椎体塌陷及脓肿、肉芽组织形成,可使脊髓受压而发生截瘫。

脊椎结核和其它关节结核常有寒性脓肿,如穿破可合并感染使症状加重,形成窦道伤口长期不愈。

  

(二)诊断

  诊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临床症状 根据病史、结核接触史及上述全身和局部症状进行诊断。

因病程缓慢,应注意早期确诊。

  2.X线检查 早期X光照片可无明显改变,以后有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以及骨质破坏和寒性脓肿,但少有新骨形成。

必要时应与对侧关节对比。

  3.化验检查 红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在儿童有可疑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如48小时内对1/1,000结核菌素皮内试验为阴性,可排除结核感染;如临床诊断明确则可不作,以免皮肤反应过强,也可先用1/10,000结核菌素作皮内注射试验。

有关节积液时可作穿刺化验,查结核菌;有时需作培养及动物接种,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

  (三)鉴别诊断

  注意与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相区别。

化脓性关节炎全身症状严重,常有败血症现象,发病急遽,高热,白血球数增高;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抽液有脓液,显微镜下有脓球、细菌,培养有化脓细菌。

类风湿关节炎为多数关节受累,时好时坏,无脓肿形成;关节抽液多为草黄色,无细菌。

  四、治疗

  

(一)全身治疗 主要为全身支持疗法及药物疗法。

支持疗法包括增进营养、新鲜空气,适当阳光和患者的精神安慰等。

药物治疗主要为适当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如硫酸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基柳酸钠等,以同时应用两种为好,可增加药效,并可减少细菌的耐药性。

其中链霉素抗结核效果较其它二种为好,但应注意其对第8颅神经的毒效,如耳鸣、晕眩、走路不稳、平衡失调等,如发生耳聋,常不能恢复,故一有症状应立即改药。

注意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故不宜使用过久或剂量过大。

一般每日一克,肌肉注射,分二次给:

小儿15~25毫克/公斤/日,分二次给。

成人一般一次疗程可用30~40克。

如需较长时间使用,可用间隙法,每周2~3克,即间日注射1克或3日注射1克。

一般宜在病变较活动时或手术前后使用。

异烟肼量一般为100毫克一日三次,小儿按10~20毫克/公斤/日,分三次给。

一般反应较小,可有兴奋,头痛,异常感觉等,甚至四肢麻木,可用维生素B6防治。

对氨基柳酸钠(PAS),用量为3~4克,一日三次,小儿0.2~0.3克/公斤/日,分三次服,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蛋白尿等停药后即好。

  

(二)局部治疗 应用牵引(主要在髋、膝关节)与固定,预防与矫正患肢畸形,保持关节在功能位,约需4~6月,如病变主要在滑膜部分,骨质受累较少,应注意争取保留关节的活动功能;用牵引法,保持其关节面分开,以防止其粘连,甚至完全愈合。

  (三)手术治疗

  在全身支持疗法和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缩短疗程,预防或矫正畸形,减少残废和复发。

应很好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一般患病早期多用非手术法治疗。

在儿童如处理不当,往往发展较快,而适当的治疗,如严格控制负重活动,抗结核治疗,支持疗法等,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要注意手术对患儿的负担大,四肢关节手术要注意影响骨骺的生长。

  1.病灶清除术 此手术是直接进入病灶,完全或近乎完全将病变去除干净。

实践证明,此手术可达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1)病灶清除术的适应症:

①病灶内有较大或较多死骨,不易自行吸收;②病灶内或其周围有较大脓肿;③有经久不愈的窦道;④单纯滑膜结核经非手术治疗无效;⑤单纯骨结核,有向关节内突破可能时;⑥脊椎结核合并有脊髓压迫症状时。

  

(2)手术时机应视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而定。

①患者必需有耐受手术的能力,无心、肝、肾、肺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害;②局部无急性混合感染;③经过一定时间的抗痨药物准备,最好是在经过2~4周抗痨药物治疗,全身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血沉下降时进行手术。

  (3)病灶清除术要点 单纯性滑膜结核,经手术去除病变的滑膜,术后牵引和固定一段时间,多能获得治愈并保全一定的关节功能。

如病灶仅局限在骨内,可只作病灶清除,去除死骨、结核肉芽组织、脓汁等。

在全关节结核,切除病变的滑膜,软骨及骨组织,消除死骨,结核性肉芽组织、脓汁等,有合并感染的还需要切除窦道及邻近疤痕组织。

  2.关节融合术晚期全关节结核因关节严重广泛破坏已不能恢复活动功能,用手术方法清除病灶后固定于功能位,有内固定作用,病变得到治愈,关节不痛。

  髋、膝、肩、踝等关节结核,如无合并感染,常在病灶清除后同时纠正畸形,融合关节于功能位,脊椎结核病灶清除后,于二期作后路融合手术。

但如脊椎结核骨质破坏较少,无明显死骨,脓肿及窦道者宜在药物治疗下只作脊椎融合术。

在肘关节,为要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只作病灶清除,关节切除即可。

  如有合并感染(如有窦道),不应在清除病灶的同时作关节融合术,以防化脓感染的扩散,应在伤愈一段时间后,再考虑融合术。

  3.寒性脓肿的处理为了防止自行突破引起合并感染及压迫器官,可采用反复抽吸法,即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用较粗针头在较高位置穿入,经过一段正常组织,再穿入脓腔尽量抽吸脓汁,注入1克链霉素,封盖伤口,防止因穿刺而引起的窦道形成。

  较大寒性脓肿形成,需手术治疗,切开脓肿,吸尽脓汁,沿脓腔探至骨关节病灶,清除死骨、肉芽组织、脓肿壁等。

注入青、链霉素后缝合伤口,继续按所在的骨关节结核治疗。

  4.纠正畸形如关节结核愈后骨性强硬,有严重畸形,应考虑截骨术纠正畸形。

  5.截肢如患部骨关节广泛病变,合并感染,致患部完全失去功能时,经慎重考虑后施行。

例如足部跟骨、距骨、舟骨等广泛结核破坏合并感染,足部严重畸形,使足完全失去功能,可考虑小腿截肢,配带假肢。

在上肢极少考虑截肢。

第二节 各论

  脊椎结核

  脊椎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为最多。

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但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椎中骶1较多,负重损伤为一诱因。

  一、病理

  脊椎结核病变多发生在椎体,少数在椎板、椎弓、棘突及横突。

  

(一)中心型或幼年型 小儿椎体周围软骨成份多,中心骨化部分病变发展后可有塌陷早期椎间隙尚在。

  

(二)边缘型 又称骨骺型或成人型,发生在较大儿童或成人,起于椎体上缘或下缘的骨骺,病变常迅速破坏椎间软组织,使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上下椎体相连。

  (三)前侧型或骨膜下型 也在成人发生,位于椎前韧带下,常扩散累及上下邻近脊椎。

  (四)附件结核 如横突、椎板、椎弓根或棘突结核,较少见。

  椎体病变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

由于椎体塌陷,死骨、肉芽组织和脓肿形成,可使脊髓受压发生截瘫,发生在颈椎及胸椎较多。

骨质破坏,寒性脓肿在脊椎前纵韧带下形成,可穿过韧带至脊椎前筋膜间隙,因重力关系可扩散至远离病变的部位。

颈椎结核脓肿可出现在颈椎前使咽后壁隆起,可引起吞咽或呼吸困难;在颈部两侧可出现在胸锁乳肌后缘的皮下。

胸椎结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脓肿,也可出现在后纵隔区或沿肋间向胸壁发展;向椎管发展可引起截瘫。

腰椎结核脓肿常至盆腔,形成腰肌脓肿,沿髂腰肌向下蔓延到腹股沟或股内侧,从股骨后达大粗隆,沿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至股外侧下部;或向后蔓延到腰三角区。

这些脓肿,因为没有急性炎症的表现,称为寒性脓肿。

脊椎结核在好转过程中,病变的破坏性产物,如脓肿、死骨等可逐渐被吸收,同时有纤维组织充填修复,最后形成纤维愈合和骨性愈合,病程很长。

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使病程大为缩短。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除具有一般症状外,尚有以下特点:

  

(一)早期有贫血,体重减轻,容易疲乏,背(腰)部疼痛及放散痛,疼痛主要在脊椎病变部位,发病初期不重,随病变发展而加剧,休息后可减轻或暂时消失;不同部位的病变还可引起各种转移痛。

承重、行走和脊柱活动时疼痛加剧。

  

(二)肌肉痉挛及运动障碍 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作用。

儿童因熟睡后肌肉松弛,腰部稍动即引起疼痛,出现“夜啼”。

颈椎结核患者常用两手托住头部(图3-209)腰椎结核患者腰部僵直如板,拾物时不敢弯腰而屈髋、膝(拾物试验阳性)(图3-210),防腰背活动疼痛。

图3-209托头(颈椎结核)

图3-210拾物(腰椎结核)

  (三)晚期常有背部畸形(图3-211)和寒性脓肿(图3-212)脓肿穿破后发生合并感染和窦道。

脊椎病变,邻近椎体,

椎体及椎间盘破坏

图3-211驼峰畸形

  1.腰大肌脓肿,蔓延至腹股沟及股内侧

  2.腰部脓肿

图3-212寒性脓肿

  (四)截瘫 未经适当治疗的病人,晚期有脊髓受压,出现部分或完全截瘫,为危害病人的严重合并症。

  (五)X线检查可显示不规则的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塌陷、空洞、死骨和寒性脓肿阴影等征象。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其它病灶,如肺结核、生殖泌尿系结核等。

  三、治疗

  脊椎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

为了尽早治愈全身和局部结核,必须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增强病人机体的抵抗力,使矛盾向有利于机体方面转化。

应用支持疗法、药物疗法,必要时手术清除病灶、融合脊椎,早日恢复病人的健康。

  

(一)非手术疗法

  1.卧床使病变脊椎不承重,是防止病变发展、严重畸形和截瘫的必要措施,卧前后石膏床或硬床均可。

在病灶活动期必需坚持卧床,否则,病变的椎体在承重(坐、立或行走)情况下,将加速破坏、塌陷,形成严重畸形,甚至发生脊髓受压造成截瘫。

在发育较快的儿童,尤其造成严重驼背畸形,并可发生截瘫(在儿童成长后,因脊柱发育受影响和脊髓受压而发生截瘫)。

在儿童尤需坚持卧床,常需数年时间。

卧床期间可适当进行四肢运动和背部肌肉收缩活动。

  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抗痨药物的应用 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柳酸钠综合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对活动期病人和手术前后,应给予链霉素(0.5克肌注,2/日,共约30~40克)及异烟肼(100毫克3/日),其它时间,根据情况,可间隙使用链霉素、异烟肼及对氨柳酸钠(3~4克,3/日),约3~6个月。

  4.病变愈后逐步增加活动,要防止脊柱过多承重,以免病情反复。

病变愈合的标志是腰背局部疼痛和压痛消失,全身健康良好,体温、脉搏和血沉等正常,X线显示骨愈合良好。

  

(二)手术疗法

  在适当情况下应采用手术疗法,以达到治愈病灶,缩短疗程和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根据病情选用脊柱融合、病灶清除、脓肿切除或刮除、窦道切除等手术。

一般有明显椎体破坏和寒性脓肿或大块死骨,多采用病灶清除(图3-213)和脊椎融合术(图3-214);如病灶局限,骨质破坏少,亦可只采用脊椎融合术。

对小儿患者手术要慎重,一般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必须坚持卧床,防止承重走路,必要时采用脊椎融合术及病灶清除术。

1.手术切口2.切除肋骨及横突,显露及清除病灶

图3-213胸椎结核,肋骨横突切除及病灶清除术

(1)纵行劈开棘突,用小圆凿从椎板外

层掀起小骨片,使椎板植骨处呈鱼鳞状

  

(2)在劈开的棘突间嵌入长条骨块,椎板

 上植多量碎松质骨

图3-214脊椎后路植骨融合术

  (三)合并症的治疗

  1.寒性脓肿的治疗 如脓肿过大,宜先用穿刺法吸出脓汁,注入链霉素,以免脓肿破溃和发生继发性感染以及窦道形成。

在适当时机应尽早进行病灶清除术和脓肿切除或刮除。

  2.截瘫的治疗 脊椎结椎合并截瘫的约有10%,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措施为脊椎结核活动期坚持不负重,坚持卧床和抗痨药物治疗等。

如已发生截瘫,应早期积极治疗,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恢复。

如失去时机,后果是严重的。

如已有部分瘫痪,一般多先行非手术治疗,按截瘫护理,绝对卧床,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改善全身情况,争取最好的恢复;如1~2月后不见恢复,应尽早手术解除张力,如截瘫发展很快,甚至完全截瘫,应尽快手术,不宜等待。

在颈椎结核合并截瘫,或有寒性脓肿,应早行手术,可在颈部前侧作切口,在胸锁乳突肌前侧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之间(或在颈动脉鞘之前)进入,显露和清除病灶,必要时一次处理两侧。

在胸椎手术多采用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或行椎前外侧前灶清除减压术(图3-215),待截瘫恢复,一般情况好转后,再作脊椎融合术,使脊椎稳定。

图3-215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前外侧病灶清除及减压术。

插图示切除肋骨、横突、椎弓及部分椎板

  

  骶髂关节结核

  骶髂关节结核不多见,在儿童很少发生,多发于15岁以上青壮年,女性较多。

  一、病理

  开始多为骨型结核,发生于骶骨或髂骨,然后扩散至关节。

大多数有脓肿形成,多数发生在关节后部,有时发生在腹股沟,臀部或会阴部,在盆腔内少见,如骶骨破坏严重,也可在盆腔髂腰肌部位。

常因脓肿张力大自行穿破形成窦道。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发病一般较脊椎结核缓慢,往往先发现脓肿,疼痛及压痛,又往往因脓肿破溃减压,疼痛减轻而延误诊断。

有下背及患侧骶髂部疼痛。

也可有“坐骨神经痛”即转移痛至患侧臀部及股外侧。

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不同,不放散至小腿及足部,感觉无改变,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翻身、坐久、上下楼、弯腰、下蹲等,站立时一般身体向健侧倾斜;走路时不敢跨大步。

仰卧位常感骶髂部疼痛。

  检查时在站立位脊柱前弯、后伸及侧弯均受限,并有局部疼痛,但坐位时活动较好。

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患侧受限并有局部疼痛。

压挤或分离髂骨时患部疼痛,骶髂关节患部有压痛,可有寒性脓肿或窦道。

肛指检查有时可摸到局部脓肿及压痛。

  X线照片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需照骶髂关节正位及斜位(关节的矢状面),可见骨质破坏、死骨及空洞形成等。

  鉴别诊断:

注意与骶髂劳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和髋关节炎症等鉴别。

  三、治疗

  由于无需考虑骶髂关节的活动度,为了缩短疗程,常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关节融合术,在病的早期无死骨或脓肿形成,可只做关节融合术(从关节后部),术前宜预制前后石膏床。

  如病灶局限于骶骨或盆腔内脓肿,应采用前显露法(图3-216),将腹膜连同输尿管牵向对侧,可见髂总动、静脉及脓肿。

脓肿位于血管外侧及髂肌内侧,切开脓肿壁,清除脓汁、肉芽组织、乾酪样物质及死骨等,可见脓肿与骶髂关节相通的病变处,适当扩大显露,进一步清除病灶,刮除脓肿壁肉芽组织,冲洗后,伤口内放入青、链霉素,缝合伤口。

注意勿损伤腰丛神经。

(1)切口  

(2)显露脓肿及病灶

图3-216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前显露法

  如病灶局限于髂骨,脓肿在后部,应采用后显露法(图3-217)显露髂嵴后部、髂后上棘,沿髂骨外板后缘向外下分离臀大肌,至坐骨大切迹稍上,对正骶髂关节病变部位,凿下大小适当长方形的髂骨一块,以显露骶髂关节及病灶,彻底清除脓汁、肉芽组织、乾酪物质及死骨等,冲洗伤口置入青、链霉素。

如无窦道,应利用取下骨块或髂骨后部取骨植入一次融合骶髂关节。

(1)切口

(2)凿开一带蒂骨瓣向内侧翻开,显露骶髂关节

图3-217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显露法

  如前后均有脓肿,可分次手术,先处理前部,约1~2月后处理后部,并作关节融合。

  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20~30%,多发生于儿童。

  一、病理

  初起病灶以骨型为多见,滑膜型较少。

骨型病灶多起于髋臼或股骨头,逐渐扩大,穿入关节,形成全关节结核。

滑膜型病灶,也可扩散破坏关节软骨、股骨头、颈和髋臼,成为全关节结核(图3-218)。

病灶常有乾酪样物和寒性脓肿形成,并可向腹股沟区或大粗隆处穿破,引起窦道和合并感染。

由于股骨头、髋臼进行性破坏和屈曲、内收痉挛,可使关节发生病理性脱位。

病变静止后,有纤维组织增生,使关节形成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常呈内收和屈曲畸形。

病变自愈的病程很长,且不可避免地发生广泛破坏和畸形,必须积极地提供转化矛盾的条件,排除不利因素,转化病理过程,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和肢体功能。

图3-218髋关节结核,股骨头及髋臼破坏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疼痛 早期症状为髋部和膝部疼痛(沿闭孔神经向膝部放散),儿童患者主诉常为膝部疼痛,要防止误诊为膝关节病变。

检查时病变的髋关节有活动受限和疼痛,疼痛随病变的发展而加重,活动时加重。

  

(二)肌痉挛 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防止肢体活动的保护作用。

儿童常有夜啼,长期痉挛和废用的结果使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萎缩尤为明显。

  (三)畸形 由于肌痉挛的结果,髋关节有屈曲、内收挛缩畸形,托马氏征(Thomas)阳性(图3-219,图3-220),并可引起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肢体相对地变短。

在儿童如有骨骺破坏影响生长长度,肢体短缩更明显。

由于疼痛,骨质破坏,畸形和肢体变短,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跛行,甚至不能走路。

1.伸腿时明显

 2.屈健腿使腰贴平时明显(托马氏征阳性)

图3-219髋关节屈曲挛缩

1.任骨盆倾斜时不明显

2.将其放正稳定时明显

图3-220髋关节骨内收挛缩

  (四)压痛 髋关节前部和外侧有明显压痛。

虽感膝关节疼痛,但膝关节检查无异常。

  (五)窦道形成 晚期常有窦道形成,大多在大粗隆或股内侧,关节有合并感染。

  (六)X线检查 局部早期有股骨头及髋臼骨质疏松,以后因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可有不规则破坏(图3-218),有死骨或空洞,甚至股骨头、颈完全破坏,但少有新骨形成,可有病理脱位。

  诊断要点:

要结合病史、全身和局部症状、血沉、照片等情况进行分析。

注意与化脓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为多关节受累,晚期可有关节僵硬,但无骨质破坏病灶。

   三、治疗

  

(一)对髋关节结核的治疗,首先要着重全身治疗,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二)在结核病灶活动期和手术前、后,应用抗结核药物。

  (三)牵引 可纠正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用持续皮肤牵引,早期纠正部分或全部屈曲挛缩,用牵引法保持关节面分离,以防粘连。

  (四)手术治疗

  1.在全关节结核由于关节病变广泛,非手术疗法很难治愈,且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关节强硬和畸形,在全身情况改善后,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不仅可清除病灶,缩短病程,且可纠正畸形,融合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图3-221),有利于早期恢复健康和负重行走,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约3个月。

图3-221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与关节融合术

  2.在滑膜型或早期全关节结核,尤其在儿童患者,如关节面大部完好,在切除滑膜病灶或骨病灶时,注意术中勿使关节脱臼,以免影响股骨头循环,不作融合术,术后继续牵引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在不承重情况下早期活动,可保全关节部分或大部活动功能。

  3.在单纯型骨结核,应手术清除结核病灶,以免病灶穿入关节形成关节结核。

  以上手术,术毕均在关节内放链霉素1克,如有窦道,同时放青霉素40万单位。

  膝关节结核

  发病率也较高,仅次于脊椎和髋关节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10%。

  一、病理

  初起时大多为滑膜型,骨型病灶多在胫骨上端或股骨下端,均可扩散为全关节结核(图3-222)。

滑膜肥厚充血,颜色稍灰暗,呈半透明状,有的部分显示豆渣或豆腐乳样,可有积液和粘连,肉芽组织蔓至软骨面上,有的可因磨擦力而脱落,露出骨面。

如骨骺破坏,可引起肢体短缩畸形。

由于膝关节周围缺少肌肉覆盖,肌肉萎缩,肿胀明显,关节呈梭形肿大。

脓肿较易穿破形成窦道,病程很长,很难自愈,多需手术治疗。

图3-222股骨干骺端结核扩散至膝关节

图3-223膝关节全关节结核,

有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消失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往往发病较长时间后方就诊,常在初诊时就发现全关节结核,病情发展后,肿胀明显,肌肉萎缩,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