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007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

苏政发〔2011〕186号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为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制订本规划。

根据江苏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引领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产业规模领先全国。

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同比增长35.8%,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50%以上,涉及新兴产业的专利数超过60%。

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

新兴产业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高度集聚。

全省60%的新兴产业产值和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在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

四是新兴企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企业超过80家,形成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优势企业群,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高的新材料、新医药及新能源上市企业。

虽然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

新兴产业规模优势尚未真正确立,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有待增强;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紧缺。

(二)发展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大调整周期,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多国家大力调整发展战略,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方向,作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为江苏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省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各方协调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立足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水平,围绕战略需求,坚持高端引领、重点突破,着力发展一批引领省内乃至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产业;突出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着力突破一批高端技术、培育一批高端环节产品;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的领军企业;注重有序发展、错位竞争,着力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长远战略优势。

必须注重把握的原则:

——创新驱动。

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核心标准制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以新技术突破带动形成新产业。

——重点突破。

选择我省最有基础和条件的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资源,重点推进,实现产业整体发展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市场主导。

利用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创新模式,培育需求,规范市场,营造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集约集聚。

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发展区和全球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10%和18%,对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18%和25%。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围绕100个重点技术方向,着力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培育1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形成1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企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达40%以上。

——集约发展特色鲜明。

重点发展50条技术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建设50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0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50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逐步培育一批世界性行业领军企业。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和核电关联产业,把江苏建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

1.太阳能利用技术。

重点突破适度规模、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大型光热发电成套设备生产技术和集成技术,大力发展电站成套设备与系统,加快推进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和光热利用技术及产品发展,促进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着力提升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光伏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以上,光伏发电成本加快达到“一元一度”水平。

2.风力发电。

重点发展陆上和近海风能发电成套装备及电机、叶片、高速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确保我省风电机组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份额占50%左右;积极开发利用海上风能资源,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和近海风电规模化发展。

3.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生物质纤维素产品及以垃圾、沼气等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发电装备和系统,培育发展非粮液体燃料和替代石油基的生物基产品。

4.核电关联产业。

优先发展第三代核电站用材料、核电级输电电缆等核电装备关键零配件以及核电用部件和组件。

(二)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共性基础材料等,确立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实现由新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跨越发展。

1.新型功能材料。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集成电路用封装材料等。

2.先进结构材料。

积极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高温耐蚀材料、新型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共性基础材料。

重点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纳米材料、膜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进入国家战略产品目录。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新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等,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聚区。

1.新医药。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新型诊断试剂和现代中药等,积极推进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2.生物医学工程。

加快发展先进医疗设备、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3.生物育种。

充分发挥我省生物育种技术优势,积极培育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推进生物兽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4.生物制造。

大力推进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积极推进工程微生物与清洁发酵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关键工艺环节的示范应用,培育发展生物醇、酯等生物基材料,推进生物纤维等生物基材料的产业化。

(四)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装备与产品,确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1.高效节能。

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监测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建材等新产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示范试点。

2.先进环保。

重点发展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技术及成套装备;积极推进高效膜材料、生物环保技术与工艺等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业。

3.资源循环利用。

重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再生资源、农林废弃物等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加快建立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体系。

(五)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

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的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树立江苏“感知中国”品牌,打造国际知名的物联网、云计算创新示范区。

1.物联网。

组织实施智能农业、智能矿山、智能医护、智能交通物流、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安防等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发展信息传感、组网与协同处理、物联网系统集成、应用抽象与标准化、共性支撑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物联网产品、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核心领域的发展。

2.云计算。

积极开展虚拟化、云计算应用平台、云安全、云储存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数据存储、智能终端等设备的产业化。

整合现有各类计算资源,推动各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积极推动无锡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方案的实施,促进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初步形成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

重点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高端软件和服务外包。

1.下一代信息网络。

着力提升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与接入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加强下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设备、系统、智能终端等的研发和产业化。

开展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TD-LTE)规模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进计划。

2.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

围绕重点整机系统应用需求,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着力推动面向计算机、通信、电力、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程机械、金融、文化和教育等应用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推进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全力打造国家基础电子产业基地。

3.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

重点推进高世代液晶面板及其关键配套产业,着力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激光显示、三维(3D)显示、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及下一代视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4.高端软件。

积极对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计划,加强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等基础软件开发及产业化。

大力拓展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推进智能电网、电信、教育、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应用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5.服务外包。

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动漫创意外包、金融服务外包、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