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9989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docx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健康教育

1绪论 

   20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定义: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健康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实施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所谓健康教育,就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发展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学校健康教育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学校健康教育应当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的目的。

 

   健康教育,于20世纪初作为一个专业领域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如英、日、美等国家的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的时间很早,无论从内容和机制方面来看都很全面,是成功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成为了国外学校健康教育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健康教育这个词汇的正式使用是在1984年,专业的建立与发展也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的。

相比之下,我国健康教育专业的建立与发展开展时间较晚,经验不足,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

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健康教育内容采用与其它学科渗透、整合的方式来体现,所以许多研究者投身于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究。

 

   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过程中,健康教育被明确要求在中学各门课程中依据本学科体系,相应加入涉及健康的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许多研究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但综观文献,此范畴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譬如文献对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途径等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大都比较宽泛和笼统,缺乏案例或教学资源的支撑。

 

2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身体健康是学生的首要需求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

学生的生命的长短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生命终结,那么个体的生存发展,便无从谈起。

然而,身体或心理疾病、自然或人为灾难等众多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例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可能 

   会出现的盲目减肥瘦身、化妆品滥用、抽烟、酗酒甚至吸毒等现象,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进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因此,学校并不只是单纯传授学科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无论是对于营养膳食搭配、疾病预防,还是关于青春发育期的卫生保健、突发危险情况的处理措施等方面,学校都应发挥其至关重要的授业解惑和普及常识的健康教育作用。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相关度极高的学科,而且人体器官的构成和机能的运行就是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表现。

因此,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中学化学应当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健康教育作用。

 

2.2全面健康的发展是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健康的发展是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石。

身体健康是学生的首要需求,而学生的身、心、情、智等健康发展,协同促进(内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态度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关系如图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准、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下面以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为例,结合图2—1,论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探究性实验,即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1)化学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身体协调性,而且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渗透身体健康教育的体现。

 

   

(2)探究实验中明确实验目的、做出实验预期、设计可行方案,实验过程中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实验步骤的调控、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得出实验结论,都需要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渗透智力健康教育的体现。

 

   (3)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跟同学与教师交流合作,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等。

此外,实验探究中,学生需要触及某些与社会相关的问题,例如燃烧及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社会问题,这就使得中学教师不仅要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关心社会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使命感。

 

   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渗透情感健康教育的体现。

 

   (4)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考验到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细心钻研、严谨执着等心理素质。

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现。

 

   (5)在实验过程中,身体、心理、情感、智力等因素都可相互促进或抑制,共同影响着本次探究实验的结果。

 

   (6)化学探究实验过程符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目标,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对学习、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未知和不解,尤其是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产生活水平和中学化学学习方法等问题非常关注,因此,化学教师不可再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责任。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而且极为重要。

 

3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疾病控制和生产安全等,做出积极贡献。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化学知识,因此化学教学内容覆盖面广,便于多方面、多途径地实施健康教育。

另外,化学教材内容中贯穿着健康教育的题材,化学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与健康教育具有一致性,化学学科在能力锻炼上与健康教育具有相容性。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发挥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充分开发以化学教材为主线的身体健康、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健康教育。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还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可见,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切实可行,而且大有可为。

 

4初中化学教学中可渗透健康教育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健康教育资源,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这些内容列举出来,整理成表4—1。

 

  表4—1初中化学教学可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内容 

空气1、吸纯氧伤身,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

 

2、臭氧具有灭菌消毒等功效。

人类向大气排放氯氟烃等化学物质,使臭氧层中具有吸收强紫外线作用的臭氧含量降低,而强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杀伤作用,威胁着地球生物的健康,为了防止“臭氧层空洞”现象恶化,我们应采取购买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等措施。

3、细颗粒物(即PM2.5)会损害人体健康,故尽量不要在此区域逗留,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燃烧与灭火1、购买正规厂家的烟花爆竹,不得朝向人群燃放烟花爆竹。

注意易燃易爆物的存放和运输。

 

2、一旦起火,通过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降低燃烧物温度灭火。

如火势较大,尽快逃离火场,必要时可使用湿毛巾或手帕捂口鼻,浓烟中采取低姿势逃生,避免吸入浓烟及有毒气体。

逃至安全地带报警。

 

3、轻度烧伤应尽可能立即浸泡在冷水中,减轻创面疼痛。

烧伤勿用牙膏和酱油处理。

 

4、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分子樟脑球是致癌物质,不可用来保存衣物。

 

2、农药应密封阴凉保存。

 

H2O1、人体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L,饮水过多,会增加有关器官负担,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还有水质不佳,更对机体有危害。

运动员饮水,可稍加点盐和糖料。

 

2、水保持沸腾一段时间后,才达到杀菌效果。

 

3、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的腹胀、排气多、腹泻、水土不服等症状,且使人易患结石病。

软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低,长期饮用会导致人体某些矿物质的缺乏,引发系列疾病。

 

4、注意节约用水。

 

5、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向大气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使用清洁能源,尽量选择公共出行。

酸雨区民众外出应注意防护措施。

 

H2可燃气体燃烧时一定要检验纯度。

 

勿在高压钢瓶周围嬉闹。

 

莫将氢气球与火接触,避免烧伤。

 

CO2CO2不供给呼吸,不能支持燃烧,比空气重,因此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时,必须做灯火实验。

 

谨慎接触干冰,以防冻伤。

 

CO2是温室气体的一种。

应对全球变暖,我们应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

 

CO1、CO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2、煤气中毒: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致使机体组织缺氧,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多发于家庭居室通风差时,煤炉产生的煤气或燃气管道泄漏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CO吸入而致中毒。

CO密度小,浮于空气上层,尽量匍匐逃生。

如发现有人已中毒,应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进行心肺复苏。

 

C2H5OH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

 

假酒中因甲醇超标不可饮用。

 

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CH4CH4为易燃气体,不要在下水道井盖、沼气池附近玩火。

 

醋酸适当吃醋,具有软化血管功效。

 

2、通过饮醋可软化卡在嗓子里的鱼刺,如不成功,及时就医。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糖类是人体主要能量的来源,水果中葡萄糖、果糖含量较高,谷物、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较高。

糖类摄入过量,影响食欲,可能会使血脂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类供给不足,会引发乏力、头晕甚至昏厥等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2、脂肪有提供能量、维持体温和保护脏器的功能。

脂肪摄入过量,将产生肥胖,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脂肪摄入不足,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3、蛋白质是生物体一切器官组织的基本组分。

豆类、肉类及蛋类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摄入蛋白质过量,会增加肾脏负担。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青少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4、维生素是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等食物中。

缺乏维生素A,易得干眼症、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B12,引起恶性贫血。

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引起佝偻病、软骨病。

维生素E,可以预防不育症。

 

5、青少年膳食应当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荤素菜搭配;粗细粮搭配,干稀食搭配,按时进三餐,勿暴饮暴食。

培养关心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碘酒碘酒具有杀菌、愈合伤口等功效,但它不可与红药水(汞溴红溶液)混用,因会混用可产生有毒的碘化汞。

 

酸吃过酸食物要及时漱口,以防腐蚀牙釉质。

 

熟记酸液沾到衣物或皮肤的应急处理措施。

 

酸碱指示剂变色现象让学生视力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烟碱1、吸烟有害健康。

2、烟灰有一些止痒、除臭、清洁的妙用。

 

金素元素Ca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促进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兴奋等。

缺乏时易患抽搐、佝偻病。

过量时精神紊乱、结石。

 

2、Fe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形成血红蛋白。

动物血、肝脏、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牛肉、羊肉中具有丰富的铁元素。

人体铁缺乏时引起缺铁性贫血,同时一些含铁酶活性降低,造成智力发育障碍。

体内铁的贮存过多与多种疾病如心脏和肝脏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有关。

 

中和反应蚊蜂叮咬人的皮肤时.因分泌了少量的甲酸而使人感到酸痛,可在患处涂抹稀氨水、花露水等碱性物质。

 

常见的盐1、尽量少吃食盐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2、并不是所有盐都可以食用。

 

化学史料学习居里夫妇为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门捷列夫追求真理、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5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5.1注重教学设计目标与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需要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制定三维教学目标。

然而,健康教育最终目标是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可见,化学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与健康教育具有一致性。

因此,化学教学设计的目标不仅要体现学科的独特目标和任务,还应融合健康教育目标,如此才能将两项目标有机整合。

以下是将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与健康教育目标整合的简要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识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与身体健康、环境保护、社会用途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必要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科学探究意义及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厚对化学的的情感,培育吃苦耐劳、细心钻研、严谨执着等科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关爱生命、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提高辩证看事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化学观,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端正科学态度。

 

案例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2)认识并关注温室效应与煤气中毒。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巩固可燃气体使用常识培养应急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在生活的广泛应用,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2)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3)增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2充分挖掘健康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知识 

   化学课堂教学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主,以化学知识为载体来实施健康教育,即健康教育主要通过渗透方式来进行。

健康教育固然必要,但是如果化学教学以健康知识为主,不仅是主次不分之举,而且会使健康教育枯燥化。

而渗透方式的健康知识不仅能够有效地达到健康教育目的,而且相应的健康知识会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实用性,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健康教育应以渗透方式实施。

 

   教育资源主要来自教师的积累、挖掘和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搜集、开发。

作为主导力量,教师需要多渠道的积累、挖掘健康教育资源,如查阅化学教材、卫生科普书刊、互联网。

在化学教材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素材。

如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元素与人体健康、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关注个体的身体健康;化学史料、探究实验等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强化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性的教育。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健康教育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能生搬硬套,且教育资源应注意贴近生活,保持与时俱进。

尤其是近年来,SARS、禽流感等突发卫生事件,地沟油、塑化剂等食品安全危机,酸雨、水体污染等环境灾害以及高材生遭投毒之类的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挖掘具有时效性的健康教育资源方面继续努力。

 

5.3开展有益于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 

   经过课堂教学后,化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理论你联系实际,也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如环保志愿者活动。

若开展教学活动能否起到健康教育功效,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内容需要契合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激发青少求知欲和潜能的兴奋剂。

如果活动索然无味,不能投其所好,便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学生个性的发挥有利于创造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3)教学活动主题要有易参与性。

活动要求不可过高,让学生望而却步,也不可太过泛泛,使活动缺乏意义。

 

案例2“元素符号平面设计”教学活动 

   化学,被称为是第二外语,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语言——元素符号,初学者在记忆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张冠李戴,原子序数颠三倒四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对初三学生开展了“元素符号平面设计”比赛:

 

   将全班49人分成18组,每组2到3人,要求每组同学选取六个元素,在保留元素符号整体轮廓前提下,发散思维重塑元素造型,可以是艺术字,卡通等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不限,附写必要的元素信息,两星期时限。

老师选取两套各元素符号形象,按照周期表排列,统一制式,张贴于教室两侧,并对各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活动期间,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作品出类拔萃。

优秀作品按周期表顺序粘贴在教室两侧,美观教室。

班委还组织了背诵元素周期表活动,学生在元素符号的书写错误率明显降低,本班的化学学习气氛活跃。

 

   案例二的教学活动针对初学者记忆元素符号出现困难设计的。

枯燥的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佳,而且错误常会打击初学者信心。

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化符号为形象呈现在脑中,接触多、趣味强、有美感有利于记忆。

初中学习任务繁重,但学生仍是爱玩的年纪,此类课余时间趣味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艺术创作需要个性的发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使活动具有一定可参与性,并且分组形式更易于活动进行;通过活动后本班学生高涨的学习气氛便可知,此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顺利,而且还很成功。

此活动,有助于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有益于健康教育。

 

6结束语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健康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进行健康教育。

教师应注意把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相关的知识融入在教学中,恰当处理学科教学与健康教育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多渠道挖地掘教学资源,注重生活化和时效性,多方面地渗透健康教育,以免健康教育课程化,枯燥化。

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认知必要的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关于有关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本学科知识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适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另外,学生的身、心、情、智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做到协同发展。

 

2000年8月在匈牙利举行的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的主题就是“化学与人类健康”,由此可见,化学中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化学教育界的关注,这也为化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地。

目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健康教育仍存在教育资源时效性不够强,有益于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不够新颖等不足,都有待于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