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912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docx

剑指中考复习提纲考标解读

2015复习提纲必背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代史

1.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

骨山。

2.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

作物

(1)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6000多年的长江

下游。

他们会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

生产工具,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狗、水牛等

家畜;住干栏式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5000多年的黄河中

游。

他们会种植粟和蔬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

陶器;主要饲养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

鸡;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3.炎帝、黄帝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杰

出部落首领。

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

打败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

以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

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

“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

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西周的建立者

(1)汤灭夏,建立商朝。

(2)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

勾践。

4.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

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背诵口诀:

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5.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商鞅进行变法。

鞅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1)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

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2)影响: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

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

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

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图

秦始皇(图)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中国。

秦朝疆域: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

到长城一带。

2.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

生功大于过。

(1)功:

①先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

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

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②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

度。

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

县制,这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还修筑驰道,

统一车轨。

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④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巩

固了边防。

(2)过:

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思想和文

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②实施暴政,刑法苛严,赋税沉重,兵役徭

役繁多,人民苦不堪言。

3.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

(1)地点:

大泽乡。

(2)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大一统”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主要有:

(1)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

国的势力,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

确立。

(3)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基

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外交上:

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流。

5.丝绸之路

(1)概况:

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

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

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2)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

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

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

丝绸之路促

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和形势图

(1)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

行决战,曹军以少胜多。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组成联军

在赤壁一带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军。

赤壁

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

(3)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

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汉。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

鼎立局面形成。

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

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和影响

(1)措施: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改汉

姓,说汉话,穿汉服,和汉族人通婚。

(2)影响(或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

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

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

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

(2)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

形成。

(3)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为进

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

力逐渐强盛,因为他在位的年号是贞观,所以把

他当时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①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

央权力。

(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

沿用并完善隋朝

开始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宰相专

权,集思广益;合并州县,精简机构,提高行政

效率。

②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

③教育方面:

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

④民族关系方面: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派文成公主到吐蕃和亲,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

⑤对外关系方面: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

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

3.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

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

增强。

历史上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

观”(也称“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713—741)。

开元

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

济,整顿吏治,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

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

世”。

(唐朝农业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

辕犁和筒车。

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

市。

唐朝大诗人杜甫写诗称颂:

“忆昔开元全盛

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

”)

5.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

丹。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和同为一家”了。

(3)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后建立了会盟

碑。

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6.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1)遣唐使: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先后13次派出

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遣唐使和高僧、

留学生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

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

济文化的发展。

(2)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

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他先后六次东渡日本,

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

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

(3)玄奘西游:

唐朝初年,玄奘西游天竺

(即古代印度)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

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1)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国(后改为辽),都城在上京。

960年,赵匡胤通

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北宋、辽、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

(2)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国,定都会宁。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

北宋(靖康之变)。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

临安。

金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岳飞是南宋

抗金名将。

他率领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岳家

军”,取得了郾城大捷。

南宋、金与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

(补充:

辽与南宋不可能并立)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1)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

两宋时期(南宋

时最后完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南移

到长江流域。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①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可见南方的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②江西的景德镇在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瓷都。

③广州、泉州、明州成为闻名的大海港。

④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

⑤宋朝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南方的人口也比北方多。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被推举为大汗,尊

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

蒙古国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

元世祖。

4.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

了有利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

人也大量来到边疆。

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

婚,逐渐融合。

当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的盛况。

 

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加强专制统

治的主要措施:

(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2)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

(3)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

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4)实行八股取士。

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自己的见

解。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郑和下西洋

(1)目的:

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扩

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各国。

(2)经过:

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

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

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②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

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举。

③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

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戚继光抗倭

明朝初年以来,倭寇(日本海盗)骚扰我国

东南沿海,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

戚继光组建了

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迅速荡平浙江

的倭寇。

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

地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

争的最后胜利。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

史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4.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

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清朝

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了集权统治,摧残了人

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5.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巩固海防: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

 

(2)巩固陆疆:

①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顺治帝、康熙帝分别

册封达赖和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

尼”。

雍正时,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时,明

确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

理西藏事务。

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乾隆帝时,平定回部

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接着,清朝设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③康熙帝平定三藩。

④康熙帝粉碎蒙古贵族噶尔丹分裂势力。

隆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蒙古)

地区。

(3)抗击外来侵略:

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

之战,打败沙俄。

1689年,清朝与沙俄通过平等

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6.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7.清朝疆域图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

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

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

页岛),南包南沙群岛,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

国家。

8.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表现: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

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

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2)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

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

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启示:

中国只有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

能得到迅速发展。

 

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图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2.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

文学家。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

到小数点后7位数,比欧洲早1100年。

3.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所处朝代及主要医

学成就

(1)华佗:

东汉名医。

①他创制了麻醉药剂

“麻沸散”。

②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

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③他还编成

“五禽戏”锻炼身体。

(2)张仲景:

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写成

《伤寒杂病论》。

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原理和治

病原则。

张仲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尊称为

“医圣”。

(3)李时珍: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

他的著

作《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4.《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

者及著作类别

(1)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

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

的名著。

(3)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

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该书

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5.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及图

(1)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

约6300千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

(3)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0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

大运河

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

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4)赵州桥由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主持建造,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6.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

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植物纤维

纸(也叫“蔡侯纸”)。

(2)印刷术:

①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晚唐印制的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

刷品。

②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指南针:

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司

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②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事业。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还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

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

①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②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③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5)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①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

古代的四大发明。

②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人西方,对欧洲及

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

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第九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是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今天的汉字是由

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2)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

称“铭文”。

(3)秦朝统一文字,规定用小篆作为全国统

一使用的规范化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加简单

的隶书。

 

2.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孔子(像),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古

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主张人们

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2)①孔子兴办私学,广收学生;②主张因

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教育学生

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④要“温故而知新”。

其言行由

他的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中。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

代表人物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

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反对兼并战争。

(2)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要求人们互

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选举贤能,提倡节俭,

反对浪费。

(3)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鄙夷权贵,

痛恨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4)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认为历史

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改革、君主集权和以法治国。

(5)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

法》,强调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论述了以寡击

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4.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

(1)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人我

国中原地区。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

道教在民间兴起。

5.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著名作者及其作品

(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最著名的

诗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①李白的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

城》等。

②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③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杰出的词人

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①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

思想感情,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②两宋之际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

夜雨疏风骤》等。

③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代

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3)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出现

了四大古典名著,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

中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

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其中《红楼梦》是我

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

他所写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

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1)书法:

①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②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

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

美誉。

③隋唐时,书法艺术步人又一个高峰。

唐朝

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创造

了雄浑敦厚的“颜体”。

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

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创造了

“柳体”。

张旭、怀素的草书,各成一体。

(2)绘画: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以东晋的顾恺之

最为出色。

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图》。

②唐初画家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

盛唐

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③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

俗画的代表作。

④元朝最著名的画家赵孟頫,他画山水、人

物、花鸟、鞍马生动传神,意趣盎然,当时人称

赞他的画为“神品”,名作有《秋郊饮马图》。

(3)雕塑: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作品的杰

出代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

宝库。

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

窟,是南北朝时期的两大著名石窟。

③主体开凿于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

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

虎门销烟浮雕

(1)1839年春,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禁

烟。

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

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

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南京条约》的主

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爆发时间: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

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

要内容有: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

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发

生改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

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列强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

任务。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