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docx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
(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
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
(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故答案为:
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答案】
(1)示例:
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
(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某句诗的画面。
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和适当的描写。
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写法,也就是烟雾和月光既笼罩着江水,也笼罩着沙滩。
这一点在特别注意。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表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统治者和权贵。
因为那些歌女哪里有自由,都是被权贵所指使的呀。
据此可作答。
故答案为:
(1)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
(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
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举出可知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是:
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
故答案为:
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⑵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从“时闻折竹声”一句读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独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
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5.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
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
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解析】【分析】
(1)“在家贫亦好”的意思是在家里贫穷也好。
在下文中有体现,“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粗布衣被也不妨碍温度,青菜羹也富有余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
(2)诗中提到“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不管是在家还是居官贫穷对人都是好的。
诗人为何能有如此心境主要是作者有安贫乐道的情操,淡泊名利的情怀。
因此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故答案为:
⑴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⑵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理解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6.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残花;暮春
(2)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
(1)“残花落尽见流莺”:
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从“残花落尽见流莺”中的“残花”,可见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把“春风”拟人化。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故答案为:
⑴残花;暮春;
⑵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2)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
(1)“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的意思“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
”写出黄鹂对诗人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即可。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诗人搬家时。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如童话般的意境。
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故答案为:
⑴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⑵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表达清楚即可。
⑵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
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8.请你分别对含“最”字的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和“此物最相思”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
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所以“最”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所以“最”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
朗读设计包括设计朗读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要对诗中的某个词进行朗读设计,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设计也不同。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
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
“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
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1)“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2)意象:
堂堂溪水。
人生哲理:
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解析】【分析】
(1)“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
如这里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应是“不许”,还有典型的动作“拦”,声音“日夜喧”,这些都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水声潺潺,日夜喧闹的“抗议”的情景。
(2)要首先读懂“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
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所以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堂堂溪水”这一短语。
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
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而且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
同时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
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
故答案为:
⑴“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⑵意象:
堂堂溪水;人生哲理:
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点评】⑴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请结合:
“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
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⑵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一词来分析。
这也是在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艺术表现力。
“拄杖无时夜叩门”: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无时:
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于是别有一番情趣从胸中自然流出:
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更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过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⑴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⑵“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词的及句子包含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要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11.古诗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答案】
(1)C
(2)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分析】
(1)C项有误。
“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有误,应是指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另外“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也不当,应营造出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据此,答案为C。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也可以从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赏析。
语句把黑云喻敌军,并以“甲光”“金鳞开”相对,写出了两军对垒的场景,突出情势的危急;还可以从诗人所抒写的感情角度去赏析诗句。
通过描绘两军对垒的情势,用“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将士们严阵以待,突出地表现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是多元的,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⑴C;
⑵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
理解诗歌,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考生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