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86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docx

617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2

庄河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十月阶段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满分:

100分时长: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1分,48小题,共48分)

1.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既解决本地人才就业,而且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又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

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下图是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会徽。

会徽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

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

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

“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②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文化既有“魂”又有“体”。

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

“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

之所以要“强魂”,是因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4.“全民阅读”已被列为“十三五”规划要实施的文化重大工程之一。

关于阅读,有学者表示并不是所有经典都适应孩子们,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读不进去的,也没有必要硬读。

这启示我们面对健康文化要

①辨别良莠②学会选择③潜移默化④主动自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为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6年4月“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在某中学举行。

传统文化进校园基于教育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③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6.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

“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

”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凝聚力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当我在心底喊出,我爱你/他们是我挑灯看剑的诗人/汨罗江边的忧愤,南湖红船的乾坤/……新世纪路上的神舟飞天,嫦娥绕月……——我的,血脉里的亲亲祖国。

透过黑雪的诗《亲亲祖国》,我们看到了

①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

②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

③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文艺评奖对推动文艺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近年来,文艺评奖“过多过滥”,“潜规则”发酵,人情奖、政绩奖、关系奖、腐败奖“鱼目混珠”,败坏了文艺土壤和社会风气。

这要求我们

①分类实施文艺评奖,因为多彩的文化事业需由多类评奖活动来推进

②加强评奖管理,因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容易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③重视评奖引导,因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

④改革评奖制度,因为不同的文艺评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指导意见》指出,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等基本公共文体服务,.这一措施

①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②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④确保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5年12月,第10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上海举办,目前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今后孔子学院建设将突出本土化,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

对孔子学院认识正确的是

①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

②孔子学院能够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学院建设应贴近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习惯

④孔子学院有助于推动汉语走向世界、增强影响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在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两房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征。

近年来,博大精深的根祖文化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问祖。

这说明

①璀璨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③台湾同胞对同根同源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④中华文化有巨大民族凝聚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世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

由此看出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世代相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特色的“吃”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彼此独立,没必要进行交流

④日本专门为筷子成立了节日,说明对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3、2016年1月,“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

这对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说明

①政治经济需要通过一定的文化来表现②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现象的反映

③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4、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美期间达成协议,中美将合资成立电影制作和国际发行公司。

今后好莱坞顶级大片中也会出现“中国制造”,国产片也会注入新的好莱坞元素。

中国老百姓未来在国内就能看到更多具有中国味道的高质量、高水平纪录片、电视节目、主题展览和好莱坞大片。

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应该全面吸收外域文化成分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④文化交流有利于淡化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教育部决定从2015年9月起,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由原来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把经典古诗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感悟古典诗词之美,这主要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结合

③古典诗词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6.与传统日历相比,《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国宝日读等,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使公众潜藏于心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被激发出来。

《故宫日历2016》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

《故宫日历》的出版发行

①体现了文化自觉,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精神世界

④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之所以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

②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③家庭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④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中宣部主持编写的《重读抗战家书》于2015年12月出版。

收录的抗战英烈家书,既有写给妻子儿女的,也有写给兄弟姐妹的,更有烈士赴死前的遗书;作者既有高级军官,也有普通士兵,全面真实地层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卫家园的历史图景。

出版该书的目的在于

A.让人感受抗战英烈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B.让人体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和信心

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传承传统家书文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19.2015年5月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杭州开幕,开场戏正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第十二夜》,该剧在国内一上演就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

①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化内容的创新④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韩国和越南也有过春节的习俗,但三国春节有着不同的标志性习俗: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据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1.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

这说明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融合,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方言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苗。

不久前,福建电视台启动了福建四大方言文化的首届电视大赛,节目中贯穿了福州话的郑和下西洋、莆仙话的拜师礼、闽南话的古代称呼、客家话的赶好相亲等民俗习俗,广受观众赞誉,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该节目的播出

A.是八闽文化的集中展示

B.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展先进文化

C.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D.有助于增强对方言文化的认同,激发爱乡乐土情感

23.《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

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