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历史变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808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历史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曲靖历史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曲靖历史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曲靖历史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曲靖历史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靖历史变化.docx

《曲靖历史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历史变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靖历史变化.docx

曲靖历史变化

一 先秦

曲靖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

市境内的南盘江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留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

1983年,宣威县尖角洞文化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对曲靖远古人类活动的了解。

2001、2002年,对富源县大河癞石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说明曲靖远古先民至少在距今1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生息、繁衍于滇东红土地上。

2006年3~4月,富源县大河镇茨托村发现距今3万~10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的2400多件遗存,其中大量遗存具有同时代欧洲莫斯特文化典型特征,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考古的空白,同时在地层里发现人类牙齿。

该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物、遗迹现象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是中国莫斯特文化分布最多、时代最早的遗址之一。

麒麟区珠街乡陡山扁窟坑出土的炭化稻(粳稻型稻,是云南发现的第三个古稻分布点)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1175±54年遗存,说明公元前12世纪以前,在珠江源头的南盘江两岸,曲靖先民已创造着农耕稻作文明。

公元前4世纪中叶,“蜀身毒道”开通,曲靖成为自四川、贵州、云南进入缅甸的“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重要枢纽。

1977~1982年,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1、2号封土堆的考古发掘,揭示了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曲靖地区的先民已创造高度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曲靖为“靡莫之属”,已进入部族社会,与滇池地区的居民为同一族属(叟族)。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率部入滇,沟通曲靖与内地的联系。

秦以前曲靖为滇国、夜郎国势力交界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滇王者,其众数百万,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

”南盘江流域地区为滇文化范围,其地时为滇王国劳浸、靡莫等部落所据。

而北盘江流域地区则为夜郎文化区域。

二 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道置吏,把曲靖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下。

在“蜀身毒道”的基础上,开凿修建从四川宜宾至建宁(曲靖)的“五尺道”,作为秦通往西南夷的重要据点,为西汉设置郡县打下基础。

《史记·西南夷列传》:

“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五尺道北端为秦国的巴郡,南端直通滇国(曲靖)。

使曲靖处在对内地开放的前沿,成为内地进入云南的门户。

三 两汉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堂琅县(今会泽、东川一带)、存鄢县(今宣威)的设立(为同年设立的犍为郡所辖),标志着郡县制在曲靖在云南的最早确立。

汉武帝派唐蒙“凿石开道,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

”(《水经·江水注》)。

史称僰道或朱提道。

五尺道由僰道南下,过石门,经朱提(今昭通),达味县(今曲靖)。

公元前112年,牂牁郡设置,其中谈稿、漏江、平夷、漏卧4县即为今陆良(南部)、师宗、富源、罗平4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益州郡,辖区包括味县(今曲靖)、牧靡(今寻甸)、铜濑(今马龙)、同劳(今陆良)。

史载汉武帝派名将郭昌为统帅,“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

滇王降……于是以为益州郡。

”(《史记·西南夷列传》)。

益州郡是中原王朝对云南实施全面统治的开端。

曲靖郡县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有利于中央王朝管辖治理和诸部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汉王朝推行“移民实边”,汉民族不断进入曲靖垦殖、屯田,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

公元14年,滇东“僰人”领袖若豆、孟迁率众起义,牵制了王莽政权大批军事力量和重要朝臣,支援和推动了内地绿林、赤眉、铜马等起义军。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以夷帅栋蚕为领袖的起义军杀了益州郡各地的东汉官吏,控制益州郡大部地区。

起义坚持到建武二十一年(45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地方豪强势力。

东汉时期,曲靖境内郡县基本沿袭西汉设置,部分县归属有所调整,存鄢(今宣威)并入犍为属国的汉阳县(今赫章),堂琅县(今会泽、东川、巧家)并入朱提郡(今昭通),其余各县的隶属不变。

四 三国

历经两汉王朝的更迭、兴衰,云南变为地狭民寡的蜀汉政权的后院,曲靖成为蜀汉政权控制云南的要津。

左右云南政治数百年的南中大姓集团在滇东大地上悄然崛起。

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原犍为郡的基础上,刘备设置朱提郡。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蜀国腹地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很快被镇压。

但是越巂夷帅高定乘机起兵反蜀,揭开南中叛乱的序幕。

章武三年(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攻杀益州太守正昂,将继任益州太守张裔缚送给吴国。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兵分三路征讨:

诸葛亮自率蜀军主力击越巂高定,丞相参军马忠率师伐牂牁朱褒,降都督李恢直捣益州郡腹地。

诸葛亮率军驱巨兽,烧藤甲,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所由滇池县(今晋宁)移至味县。

蜀汉设置建宁郡,使滇东地区在云南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片独立行政区。

在南中4郡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南中7郡。

分越巂、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分别任命南中大姓中的拥蜀派人物和平叛功臣李恢、吕凯、王伉、马忠、张嶷为建宁、云南、永昌、牂牁、越巂等南中诸郡太守。

收取中间实力派南中大姓部曲为“五部飞军”加以利用,征调南中大姓中的实力派人物爨习、孟琰两人领部曲为蜀将军。

孟获被利用为文臣,官至御史中丞。

“统摄”南中之降都督,均由朝中派遣。

建兴十一年(233年),将具有军事管制职能和行政职能的降都督府由鄨县(今贵州毕节)移至南中腹地味县,南中7郡统属于降都督管辖,管辖范围由60县增至62县,统管“南中”(包括今云南全境、川南、黔西部分地区)。

这使早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就设置的专事招降南中大姓和夷帅的降都督正式成为一个军事统治机构和行政机构,最终为西晋设宁州打下基础,为云南成为与全国其他州并列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创造条件。

境内味县、牧靡、铜濑、同劳、存鄢属建宁郡,堂琅县属朱提郡,宛温、漏卧属兴古郡。

南中7郡的设置,尤其是益州郡改建宁郡,郡治迁至味县和降都督迁至味县,统领7郡,使曲靖成为“南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唐天宝年间。

五 晋朝

晋朝中央王朝统治力量与地方实力派的冲突,已由以夷帅势力为主,变成与南中大姓为主。

利用、分化南中大姓势力,镇压南中大姓的反叛,成为晋王朝统治期间宁州政治的一个主要特点。

西晋至唐初,中原纷乱,曲靖为爨氏大姓所据。

王朝先后在此置宁州、南宁州、郎州,治所均在曲靖。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灭蜀,南中7郡属魏国统治。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氏建立西晋,仍以霍戈为降都督,统兵镇守南中。

西晋泰始六年(270年),西晋王朝将原隶属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4郡析出设立宁州,史载:

“八月,分益州之南中郡置宁州”(《晋书·武帝记》)。

宁州的设置使南中不再隶属于益州,成为直隶中央王朝的行政区划。

是当时全国19州之一,以南中都督驻地建宁郡味县为州治,从此味县(治所在今西山三岔)成为中原王朝统治云南的第一个首府。

泰始七年(271年),晋吴交州之战,南中大姓出兵支援吴国,部损人亡,而霍氏得渔翁之利。

太康三年(282年),晋武帝废宁州入益州,设南夷校尉统之。

元康中改南夷校尉为镇蛮校尉。

太安元年(302年),复置宁州。

建宁大姓毛诜、李睿与朱提大姓李猛共约驱逐杜俊、雍约,发动叛乱,为南夷校尉李毅镇压。

太安二年(303年),又将原来就属于南中地区的牂牁、越巂、朱提3郡划归宁州管辖,同时又将建宁郡西7县划出,恢复两汉时期的益州郡(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此后宁州即辖有8郡(建宁、晋宁、云南、朱提、越巂、牂牁、兴古、永昌),故设有“八郡监军”一职(见《爨龙颜碑》)。

今曲靖辖县除漏卧、堂琅分属兴古、朱提郡外,其余各县均属建宁郡。

李毅后王逊为南夷校尉时,将宁州8郡分为16郡。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春,分宁州置交州,以霍彪为宁州刺史、爨琛为交州刺史,封李寿为建宁王节制2州。

后来,晋朝分而治之,不断把南中诸郡分小,意在分化地主大姓、夷帅势力,结果导致南中地区扰攘纷乱,战乱重开。

东晋衰落,曲靖爨氏大姓乘势登上云南历史舞台。

咸和八年(333年),爨氏攻陷宁州。

咸康五年(339年),宁州大姓孟彦、霍彪势力在争斗中同归于尽,“建宁太守孟彦率州人缚宁州刺史霍彪降晋”(《北魏书·唐雄传》)。

以爨琛为代表的爨氏势力吞并其他大姓,开始控制称霸南中地区,爨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大放光彩。

六 南北朝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刘宋立国,刘裕称帝,曲靖境内郡县设置基本沿袭晋制。

王朝主要依靠爨氏大姓对宁州进行统治。

爨氏家族的爨龙颜成为刘裕的直接幕僚——南蛮府行参军5年后,更“万里归阙,除散骑侍郎”、“忠诚简于帝心”,成为刘宋朝廷的新贵之一,以三品龙骧将军高衔荣归故里。

宋元嘉九年(432年),爨龙颜领宁州两大要职镇蛮校尉、宁州刺史于一身,集宁州军、政两权于一体,成为爨氏家族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之一。

爨氏称霸南中后,郡县长官多由爨氏出任。

南朝时期,宁州辖建宁等17郡。

今曲靖辖境属建宁郡。

至南朝建元元年(479年),南朝萧齐建国,已经不能控制南中,《南齐书·州郡志》中有:

“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

道远土脊,蛮夷众多,齐民甚少,诸爨、氐强族,恃远擅命,故数有土反之虞。

”梁大同年间萧纪任徐文盛为宁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年),徐文盛离任,南中又成为爨氏天下。

552年,西魏占领益州。

558年,宇文周篡魏,益州为北周所有,即命益州刺史兼理宁州军事,遥授爨瓒为宁州刺史,北朝从此建立了对益州稳固的统治,同时也直接导致南朝再未能恢复对宁州的统治。

爨氏称霸南中虽奉中央王朝为正朔,但却不服统管,故有“维南宁夷帅爨震恃远不宾”(《隋书·梁睿传》)之说。

北朝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宁州改名为南宁州。

七 隋朝

隋初,曲靖辖境基本沿袭北朝时的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开皇四年(584年)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

开皇五年(585年),隋朝任命韦冲为南宁州总管,持节抚慰,置恭州、协州、昆州归总管府统辖,昆、协、恭3州即北周时的朱提、建宁、兴古3郡。

今麒麟区、陆良县、马龙县、沾益县属昆州辖地,会泽属恭州辖地。

命爨震之子爨翫为昆州刺史。

隋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以州代郡,任命土长为刺史,加强对南中的有效控制。

后爨氏豪强恃远擅命,称霸野心越来越大。

开皇十七年(597年),隋王朝命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征讨南宁州,擒爨翫,爨翫重金贿赂得脱。

次年,爨翫复叛,杨坚子蜀王杨秀奏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杨坚大怒,严处史万岁,并命令将军杨武通领兵进入南宁州,再次生擒爨翫,俘爨翫全家回朝,隋文帝怒而诛杀了爨翫,“诸子没为役”(《新唐书·两爨传》)。

八 唐朝

唐初,曲靖境内设置羁縻州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对爨氏由镇压改为利用。

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仍置南宁州,李渊任命爨翫之子爨弘达为昆州刺史,唐朝在南中的统治逐渐巩固。

武德四年(621年),设立南宁州总管府,管南宁(今曲靖市)、恭、协、昆、尹、曾、姚、西濮、西宗9州。

武德八年(625年)都督府移至味县,设府治理南宁地区。

贞观六年(632年),罢都督府而隶属于戎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

开元五年(716年),又改名南宁州都督府。

滇东爨氏势力由于唐廷的大力扶持,在武后、玄宗之时,又发展到家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到天宝中,唐廷的经营重点转移到滇东地区。

南宁州都督爨归王吞并升麻川。

爨归王侄、两爨大鬼主爨崇道占据着曲轭川,爨崇道之弟爨日进、爨日用占据着安宁城。

由于外部势力介入,爨氏家族内部开始分化,不久,爨崇道杀死昆州都督爨日进,以帮助唐廷控制安宁城;又害死爨氏家族的主心骨南宁都督爨归王,以夺取南宁州都督职务及对滇东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爨归王的妻子、出身乌蛮的阿姹从乌蛮部落搬援兵对抗爨崇道,又向崛起于洱海地区的南诏求助。

南诏首领皮罗阁为爨归王的儿子爨守隅请袭南宁州都督,得到唐王朝的批准。

皮罗阁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爨守懿和爨崇道之子爨辅期,以控制爨氏家族。

后皮罗阁杀死爨崇道父子,尽俘其家族羽党,尽灭诸爨领主,占有东方爨区,爨氏家族被极大削弱。

自此以后南诏政权通过阿姹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