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774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oc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编制说明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组

二○一○年十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项目意义 1

1.2主要目的 2

2编制原则 2

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 2

2.2科学性原则 2

2.3可操作原则 2

2.4公平性原则 2

2.5适度的前瞻性原则 3

3编制依据 3

4工作过程 3

4.1制定程序 3

4.2任务完成情况 5

5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6

5.1标准适用范围 6

5.2标准结构框架 6

5.3术语和定义 6

5.4普通高等院校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 7

5.5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及定额的确定 7

5.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 8

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8

6.1经济效益 8

6.2环境效益 8

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9

7.1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9

7.2高校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及建设能耗数据库 9

7.3建立水资源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 10

7.4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与监督 10

7.5及时修订完善,使本标准持续改进 10

《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项目意义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是我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

普通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用能、用电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我省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型办)提出要制定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综合能耗定额标准,期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该标准,结合差别电价等政策,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消耗的能源、电力进行定额管理,进而推进普通高等院校的节能减排工作。

2010年9月,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受两型办的委托承担了起草该标准的任务。

由于该标准的制定时间比较紧张,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的标准编制组专门负责编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按时按质量完成该任务。

1.2主要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

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综合能耗、电耗进行定额管理提供依据,能有效降低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2编制原则

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

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重点考虑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2.2科学性原则

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与计算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

本标准所确定的能耗定额值、普通高校的规模分级和功能区分类要符合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方便普通高校在采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2.4公平性原则

本标准中所确定的定额指标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学校应有所区别,同时要做到切合实际,并符合公平原则。

2.5适度的前瞻性原则

本标准确定的定额指标应促进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做到适度的前瞻性。

3编制依据

制定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精神,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

在编制两项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同时,参考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和DB33/T737-2009《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了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标准。

4工作过程

4.1制定程序

1、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9月上旬,确定参加起草的单位和人员,成立编制组,开始启动制定工作。

编制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制定的方法与思路。

编制组成员开始查阅文献,主要内容:

我国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有关普通高等院校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情况;普通高等院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作用;我省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情况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编制组拟定了待制定标准的基本框架和有关基本文字内容。

2、耗能、电耗情况调查

2010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编制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单位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在省两型办的协助下,选择有湖南省3+5城市群中18家代表性的普通高等院校(具体名单见附件),重点调查各单位近5年来的有效建筑面积、在校师生人数、各功能区的年度能耗和电耗情况。

并由两型办督促各被调查单位在十个工作日内返回调查表,此次共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15份,覆盖被调研的八个市。

3、制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上旬,编制组成员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编制组成员运用EXCELL/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的能耗、电耗增长趋势、能耗与在校师生人数的相关性、校内各功能区的耗能情况。

确定测算方法,并根据调研数据测算出各个学校的单位综合能耗、单位综合电耗,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修正系数。

在此基础上,完成撰写标准文本,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撰写编制说明。

4、征求意见

2010年11月中旬,在省两型办的协助下,向有关专家和有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并回收有关的反馈意见。

5、编制标准送审稿

2010年11月下旬,编制组收集反馈意见,整理后进行分析,采纳有关合理的建议后,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在两型办的协助下,邀请有关专家召开标准审定会,相关专家对标准进行审定并提出修改建议。

6、编制标准报批稿

2010年11月末,编制组根据审定意见,对标准审定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报省标准化行政主管理部门审批。

7、标准发布实施阶段(2010年年底前)

标准正式出版、发布实施。

4.2任务完成情况

现本标准制定工作已基本结束,标准立项申报书已报我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编制组深入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一是收集并参考了国家及我省对节能减排的有关规章制度、兄弟省市普通高校的能耗现状及能耗管理制度。

二是向省内各普通高校发布调查问卷,掌握其耗能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了双层复合抽样法,调查问卷见附件。

根据两型办的要求,从长株潭以及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共8个城市随机抽取了18所普通高校作为抽样调查单位。

调查问卷的发放、填写、回收持续一个月,从2010年9月15日始至2010年10月15日止。

截止2010年10月1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5份。

在此基础上,编制组研究确定了《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案,组织编写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书。

5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5.1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等活动中实际消耗的单位综合电耗、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用能系统中用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耗电量、耗能量的计算与考核。

5.2标准结构框架

标准文本包括的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

(5)高校各功能区综合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定额的计算方法

附录常用能源、耗能工质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5.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共有6个术语和定义:

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校综合能耗、普通高校综合电耗、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普通高校单位综合电耗、在校师生。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的定义是根据《普通高校设置暂行条例》(1986年)、《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1993年)的规定自行定义的,其它6个定义是取自国内地方标准,主要有:

DB33/T737-2009《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等地方标准。

5.4普通高等院校能耗、电耗的统计范围

高校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在核定的建筑面积中实际消耗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二次能源(如石油制品、蒸汽、电力、煤气等)以及耗能工质(如新水等)折算所消耗的能源。

高校综合电耗的计算范围是普通高校综合电耗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在核定的建筑面积中实际消耗的电力。

本标准中核定的建筑面积包括教学区、科研区、实验/实训场所及学生生活区等。

托管的生活区的电能消耗也列入电耗范围。

5.5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及定额的确定

普通高校综合能耗等于普通高校在统计期内,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类能源实物与该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的乘积之和,能源的低位热值应以实测为准,若无条件实测,可参照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通过热值折算为标准煤,进行综合计算所得的能源消耗量。

高校各功能区综合能耗、电耗的计算方法同以上相同。

普通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能耗等于统计期内该功能区综合能耗除以该功能区的总建筑面积。

普通高校各功能区单位综合电耗等于统计期内该功能区总电耗除以该功能区总建筑面积。

5.6高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

普通高等学校综合能耗、电耗修正系数以该校的在校师生人数数量为基本依据。

通过SAS统计软件分析在校师生人数对综合能耗的影响系数,以此确定其修正系数。

为了操作方便,本标准中将在校师生人数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20000-40000人、40000-60000人、60000-80000人、80000人以上。

经计算,四个等级普通高校的综合能耗和综合电耗的修正系数都分别为1.02、1.04、1.06和1.08。

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引导普通高等院校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尽力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学校节约了经济支出,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

6.2环境效益

实施该标准,可以促进普通高等院校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计划,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从而降低三废的排放数量,对保护校园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7.1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普通高等院校应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分类计量:

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试验设施、学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分项计量:

根据实际条件按简述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

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灯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路线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