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7610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1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docx

九年级历史练习五

九年级历史练习题(六)

一.选择题

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

普遍愿望是()

A.“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

2.下列关于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4.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A.重庆谈判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5.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民国三十四年,这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B.重庆人民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

C.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D.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展开局部反攻

6.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7.通过学习重庆谈判的知识,我们进一步()

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②体会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③认识到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④认识到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某学校举办了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展。

下列对有关图片的解释,准确的是()

1949年,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统治

中国22年的南京国

民政府覆灭

1945年,日本投降,

结束了中国近代被

侵略、被奴役的历

1912年,中华民国

成立,中国社会性

质发生了根本的变

1842年《南京条约》

签订,中国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D

 

9.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图一黄埔军校图二南昌起义图三重庆谈判图四大决战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D.毛泽东思想形成

10.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或作用)

A.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A.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建立了农村根据地,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12.右面战役示意图反映的重大战役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解放南京

14.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解放了南京。

今天,我们追忆这段历史,更深切地感受到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突出体现在()

A.沉重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B.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推翻了国民党二十多年的独裁统治

D.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带动各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

15.下列战役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渡江战役④淮海战役

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④③①②

16.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续绝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

(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

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材料三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由我们提出。

”——1945年毛泽东

材料二1946—1948年国共军队力量对比

年份

军队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国民党军队

430万

373万

365万

共产党军队

130万

195万

280万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论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国民党对和平“毫无准备”,他们却在准备着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1946--1948年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据此变化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其历史意义如何?

 

(3)请你就上述材料相关史实,填写下列空白处。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所以毛泽东、____________等中共代表敢于冒险赴____________与蒋介石谈判,尽最大可能争取和平,满足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意。

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所以得到人民的支持,赢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4)联系所学知识,依照第(3)题的表达形式,再写一句类似的话。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历史练习题(七)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成为进步潮流,最早启迪人们学习西方的是()

A.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B.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C.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D.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2.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

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D.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

3.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

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述()

A.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B.民主共和的思想

C.“自强”、“求富”的主张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4.20世纪初期,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个发展机会主要是()

A.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5.1914—1919年,促进大生纱厂等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③第一次世界大战④中共成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1905年本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但因为一系大事发生于这一年,使它在近代史上也有了特别的内涵。

发生在1905年的事情包括()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②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③京师大学堂创办④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上海拥有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个“之最”、“第一”,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最早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B.近代最著名的一份中文报纸的创办地

C.出现了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

8.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的法令涉及()

①剪辫易服②废止缠足③实行义务教育④统一着中山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时期,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民国建立初期

10.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重订学堂章程》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11.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肩负着舆论宣传”重任的传媒是()

A.《民报》B.《申报》C.《中外纪闻》D.《青年杂志》

12.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B.强学会机关报——《中外纪闻》

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每周评论》D.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纸——《申报》

13.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制碱》——侯德榜B.《海国图志》——严复

C.《天演论》——魏源D.《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

14.他的小说无情地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的杂文匕首般地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这些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他就是()

 

ABCD

15.抗日战争时期,以音乐为武器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的代表人物是()

①徐悲鸿②聂耳③冼星海④丁玲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抗战时期创作的优秀历史剧《屈原》通过主人公屈原之口,控诉了国民党黑暗统治,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该剧的作者是()

A.鲁迅B.聂耳C.郭沫若D.徐悲鸿

17.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

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②“自强”与“求富”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18.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二.非选择题

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图:

材料二1937年,侯德榜等人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

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侯德榜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

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与材料一相关的工程名称是什么?

该工程的总工程师是谁?

 

(2)“侯氏制碱法”发明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人”字形轨道和“侯氏制碱法”彰显了近代科学家怎样的精神风貌?

 

20.“海纳百川”是上海的精神,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创造了辉煌的“海派文化”。

今天,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及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上文出自哪一条约?

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下列图片记录了上海文化与经济生活的变迁:

1872年在上海创办1912年12月荣氏兄弟在上

的《申报》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2)材料二中,左图反映了近代上海文化生活的发展。

在当时,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右图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

荣氏兄弟在上海创立的福新面粉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为什么会在1912年创办呢?

材料三2001年10月20至2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这次会议是在世界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召开的。

(4)依据材料三分析,这次会议的召开说明了什么?

 

21.客观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按人物、时间、行为等要素,归纳下列材料中的客观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刺激了严复。

为唤醒中国人民挽救危亡,他积极撰文和翻译西方著作,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文化,主张开民智、学习西方等,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2)史实的客观性主要来自史料。

阅读下列选自《天演论》的史料。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

日物竞,日天择。

此万物莫不然(这样),而于生物之类为尤著。

……斯宾塞尔日:

“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请回答:

概括史料中严复宣传的主要观点。

这一观点源于达尔文的什么著作?

严复的思想对当时中国政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联系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把重要历史人物的共性概括为:

立足自身特长,勇担历史使命。

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执笔起草了哪一重要政治文献?

社会赋予杰斐逊和严复的共同使命是什么?

与杰斐逊不同,严复勇担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哪一领域?

 

(4)上述探究展示了学习客观史实的大致过程。

请根据这一过程,简要归纳客观史实的学习目标。

 

九年级历史练习题(八)

一.选择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有一首歌唱道: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3.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说: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刑法》

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5.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土地归国家所有

B.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阪复和发展

6.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B.新中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这句话中的两个“天安门”分别指()

A.北平和平解放、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开国大典

C.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8.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运动

9.追忆历史,美国第七舰队曾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历史背景是()

A.解放战争爆发B.新中国成立C.朝鲜战争爆发D.抗战胜利

10.“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歌,奔赴朝鲜前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

11.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陆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

下列图片最适合陈列在()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D.抗美援朝纪念馆

12.下列会议与其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B.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中共七大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D.第一届全国人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3.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14.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说:

“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段话中的“它”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

那就是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的这项“荣誉”源自()

A.八国联军侵华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朝鲜战争

16.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度。

彻底摧毁在我国延续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土地改革

17.“三农”问题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土地问题更是广大农民关注的问题。

回顾历史,建国后,我国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8.下表为某地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

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O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共同纲领》的颁布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

19.“斗地主”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游戏,历史上的“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

地主阶级在中国被彻底消灭的时代背景是()

A.中华民国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20.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A.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它就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摘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光明日报》2011年4月27日)

材料二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当年”指哪一年?

 

(2)材料二图一中“一代伟人”指的是谁?

 

(3)材料二图二中所指的年份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起跑点”?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文成公主人藏是与当时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通婚?

她对该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哪些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设立哪一专门机构管理西藏有关事务。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

并指出和平解放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