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93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docx

15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

作业场所可能面临的潜在危害

15102回风顺槽掘进面探放水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板管理

1、安装钻机前,认真检查工作面顶板及两帮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以防顶板事故发生。

2、探水作业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情况,发现有片帮、冒顶现象,要及时停止作业,待加强支护后方可继续作业,以防顶板事故发生。

二、有毒有害气体

钻探时,要及时与瓦检员配合,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查监测,防止瓦斯浓度超限,引发瓦斯事故。

三、水害

揭露构造前,应加强工作面排水设备能力,以防突发涌水导致排水能力不足,导致水灾。

 

第一章设计依据

一、15102回风顺槽掘进面探放水设计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防治水规定》

3、长治市煤炭局下发的《加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规定和指导意见》

4、《15102回风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

5、《15102回风顺槽掘进面掘进规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防治水十六字方针“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采取探、防、堵、截、排等措施,为掘进施工的安全开展,编制本设计。

二、掘进工作面现状

目前待掘工作面主要有一采区轨道大巷、一采区胶带大巷,15102回风顺槽与其相交成122°2´4",东部为15101运输顺槽,设计长度为935m。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掘进工程概况

一、巷道名称

15102回风顺槽

二、施工目的

安装15102工作面时保证综采设备的运输;满足回采时的通风、行人、管线敷设的要求。

三、15102回风顺槽断面及支护形式

掘进断面(矩形)

净断面

项目

宽(mm)

高(mm)

断面(m2)

宽(mm)

高(mm)

断面(m2)

要求

3600

2750

9.9

3500

2700

9.45

支护方式:

巷道顶板均采用螺纹钢锚网(金属网)索加钢带支护。

停采线(30米)内两帮锚杆均采用φ20mm的高强度左旋螺纹钢锚杆,长2.0m。

停采线(30米)外工作面煤壁帮锚杆采用单体玻璃钢锚杆、铺尼龙网支护;与15101运输顺槽间煤柱帮锚杆采用φ20mm的高强度左旋螺纹钢锚杆,长2.0m,配合使用锚网钢带支护。

四、掘进坡度及施工工期

该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根据15101运输顺槽揭露情况推断平均坡度7°,施工工期为105天。

第二节周边关系

一、地面相对位置

巷道穿越区域内地表为高山、耕地,位于下合村西部,地面无水体和建设物,对工程无影响。

二、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本掘进区域内无其他水平开采。

三、邻近巷道分布情况

四、邻近采空区分布情况

该巷道位于15101首采面西部,15101首采面未安装,故相邻区域无采空区。

第三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井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翼中段潞安国家规划矿区武乡区中部,井田东北部位于王家峪井田精查区内,西南部在襄垣普查区内。

井田大部为黄土覆盖区,第四系黄土分布于沟谷、黄土垣、梁、峁之上,仅在井田北部有少量下石盒子地层出露。

现根据钻孔资料并结合武乡县王家峪井田精查勘探成果,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地质情况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为含煤地层基底,枣岭水源井揭露该组厚度为95.00m。

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豹皮状灰岩夹白云岩。

上部因风化较破碎,方解石脉发育,含有海相动物化石。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度30.64-31.06m,平均30.85m。

主要由浅灰色、灰褐色G层铝土泥岩,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夹细砂岩和1-2层不稳定薄煤层(线)组成。

铝质泥岩具鲕粒结构,灰岩多呈透镜体状,煤层一般不可采。

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层,不稳定,呈窝状、透镜状,本组中含少量的植物化石和黄铁矿晶粒结核,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为一套具有明显沉积旋回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是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厚度94.37-106.90m,平均100.64m。

主要由灰色粗、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6-9层煤层和4层石灰岩组成。

底部为晋祠砂岩(K1),为灰色细粒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硅质胶结,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中部所含4-5层深灰色石灰岩,层位稳定,是区域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

所含煤层中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零星可采及不可采煤层。

根据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1、下段(C3t1)

自K1石英砂岩底至K2石灰岩底,厚度14.40-17.65m,平均16.02m。

由深灰色泥岩、灰色中、细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含植物化石和黄铁矿结核。

所含煤层中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14号煤层零星可采。

底部K1砂岩为灰色细粒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硅质胶结,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

2、中段(C3t2)

自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度39.13-44.30m,平均41.72m。

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石灰岩、泥岩、细、粉砂岩夹煤层组成,所含石灰岩K2、K3、K4为区域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其中海相动物化石较为丰富,有海百合茎、蜓类等化石。

局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

所含煤层中11、12、13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在泥岩中含植物化石和黄铁矿结核。

3、上段(C3t3)

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37.59-48.20m,平均42.90m。

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粉砂岩及煤层组成。

一般砂岩具水平-缓波状层理,泥灰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局部含菱铁矿、黄铁矿结核。

所含7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

6、8、9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综上所述,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沉积韵律明显,含有井田稳定可采的15号煤层。

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度76.10-101.16m,平均86.41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

含1、2上、2、3、3下号煤层,2、3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泥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及菱铁矿结核。

底部K7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具波状或斜交层理,钙泥质胶结。

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地层井田内赋存不全,大部被风化剥蚀,最大残留厚度为140m。

岩性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

上部泥岩中含少量铝质,局部含菱铁质鲕粒和结核。

砂岩具斜层理、交错层理,分选性差。

六)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广泛分布于全井田及周围,厚度变化大,一般为15.00-61.55m,平均28.90m。

主要为浅黄、土黄、浅红色亚砂土和浅黄、土黄色粉砂土,局部含砾石层。

与下伏第三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七)第四系全新统(Q4)

主要为现代冲积物,分布于下合沟河谷,为砂砾、卵石、泥沙混合物。

厚度0-15.00m,平均8.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矿井构造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中翼东部边缘,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皱带东翼,武乡洪水区范家岭向斜东翼,受区域构造控制,井田总体呈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13°。

井田发现两条正断层,未发现陷落柱。

1、断层

F1正断层,走向NNE,倾向NWW,倾角75°,最大落差7.5m,井田内延伸820m。

井下开采中发现。

F2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W,倾角70°,最大落差6.0m,井田内延伸360m。

井下开采中发现。

2、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体。

综上所述,井田地层平缓,断层不影响采区划分,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根据井田已采区域断层、陷落柱发育情况以及底板等高线舒缓形态,预测井田北部和西部未采区域不会有大于10m的断层及陷落柱,可能遇到一些小断层(小于10m的断层),对采掘影响不大。

断层特征表

断层

编号

位置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m)

延伸长度

(m)

控制

情况

F1

东部边界

NNE

NWW

75

7.5

820

巷道控制

F2

西部

近南北

W

70

6.0

360

巷道控制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翼中段潞安国家规划矿区武乡区中部,井田东北部位于王家峪井田精查区内,西南部在襄垣普查区内。

井田大部为黄土覆盖区,第四系黄土分布于沟谷、黄土垣、梁、峁之上,仅在井田北部有少量下石盒子地层出露。

1、地表水系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及地表水体,只发育季节性排洪冲沟或沟河,平时干涸,雨季汇聚洪水,大部向井田中南部的下合沟排泄,局部向井田东南部边界处的另一条主冲沟排泄,两条主冲沟(河)在井田南部边界附近汇合后注入洪水河,而后向西南注入浊漳河北源,浊漳河向东南~东流出本省,在河北省境内汇入漳河。

井田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浊漳河支流。

2、含水层

1)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据2011年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邻矿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施工补1(王家峪)号孔(位于井田东北5km,位置见区域图,有关抽水试验参数见表4-2-2),揭露奥灰191.20m,岩溶裂隙不发育,抽水试验,奥灰水水位标高573.95m,平均流量Q=3.96L/s,单位涌水量q=0.0631L/s.m,渗透系数K=0.059m/d。

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水,PH值8.01,矿化度574mg/L,总碱度183.70mg/L,总硬度460.86mg/L。

该孔奥灰岩溶裂隙不发育,试验资料代表性不强,本次报告对该水文孔的奥灰水位仅进行了参考,不予利用。

2012年3月由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该矿工业广场施工一水井,井深752.99m,揭露奥陶系中统全部地层和下统部分地层。

上部峰峰组灰岩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下部上马家沟组和下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水位埋深303.00m(未观测动水位),水位标高为637.99m,单井涌水量20m3/h,富水性中等,PH值6.78,总硬度438.6mg/L,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

根据井田水源井奥灰水位及区域奥灰水位,确定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为637.50-638.50m,奥灰水流向由北北西向南南东。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太原组3层稳定的石灰岩(K2、K3、K4),平均厚度分别为7.77m、3.58m和4.81m,埋藏较浅,局部裂隙、岩溶较发育,涌水量较大。

因补给条件差,加之该区15号煤层大面积开采,长期排水,该含水层的富水性已变弱,现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0m3/d。

武乡Ⅱ区186号孔对K3、K4含水层作混合抽水试验,稳定水位深度528m,标高1081.75m,平均涌水量Q=0.693L/s,单位涌水量q=0.02L/s·m。

渗透系数K=0.211m/d。

据补1(王家峪)号孔对太原组K2、K3、K4含水层作混合抽水试验,水位深度42.36m,水位标高904.59m(见表5-1),涌水量Q=0.74L/s,单位涌水量q=0.0105L/s.m。

渗透系数K=0.0061m/d。

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水,PH值8.09,矿化度727mg/L,总碱度133.33mg/L,总硬度548.57mg/L。

太原组石灰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一般较弱,局部富水性中等。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据钻孔揭露资料,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含有数层厚度不等的中粗粒砂岩,砂岩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富水性。

武Ⅱ区186号孔K8砂岩混抽结果,涌水量Q=0.146L/s,稳定水位埋藏为723m,静止水位标高1079.80m,单位涌水量q=0.00171L/s·m,渗透系数K=0.0076m/d,含水性弱。

K7砂岩为山西组与太原组之分界层,层厚变化较大,7.11—11.40m,平均厚度为9.26m,砂岩颗粒由中粒至粗粒以石英为主,含少量泥岩,变遍发育裂隙。

据武Ⅱ区资料,涌水量Q=0.03L/s·m,稳定水位标高为956m,q=单位涌水量0.0005L/s·m,渗透系数K=0.00713m/d。

据补1(王家峪)号孔对K8砂岩与山西组砂岩混抽结果,涌水量Q=0.146L/s,水位埋藏为33.57m,静止水位标高913.38m(见表5-1),涌水量涌水量q=0.0102L/s.m,渗透系数K=0.0028m/d,弱富水性。

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型水,PH值8.05,矿化度978mg/L,总碱度126.81mg/L,总硬度732.62mg/L。

山西组含水层为承压的弱含水层。

4)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由K8、K9、K10及其层间砂岩组成,岩性以粗、中、细粒砂岩为主,富水性视裂隙发育程度不同,据区域水文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315L/s·m,渗透系数为0.067m/d,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

该含水层属弱承压含水层。

5)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井田范围内分布广泛,其中,中上更新统平均厚度28.90m左右,全新统平均厚度8.00m左右。

含水层主要发育在砂砾石层,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受季节控制,且含水连续性差,富水性一般较弱。

3、隔水层

1)中石炭统本溪组:

由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厚度平均30.85m左右,系一良好的隔水层。

奥陶系顶面到15号煤层底隔水层厚度见表1—2—5。

2)上石炭统太原组:

主要由具有可塑性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各层砂岩间及灰岩间均有泥岩分布。

泥岩一般厚度在2m以上,可起到良好的层间隔水作用。

15号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统计表

钻孔/隔水层段

512

补-1

平均

O2顶-15号煤底(m)

37.92

33.64

35.78

4、井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井田内各含水层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相邻含水层的相互渗透补给。

浅部顺层向西北部的向斜轴部运移。

深部奥陶系灰岩在区域东部有出露,为主要补给区。

井田为辛安泉域的西北部径流区,由北北西向南南东径流,至襄垣转向南~东南,至潞城西南转向东北,在辛安泉群排泄。

第三节煤层

一、含煤性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86.41m,含煤5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2上、2、3、3下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42m,含煤系数1.64%。

太原组地层厚度平均100.64m,含煤9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7、8、9、11、12、13、14、15号煤层,其中1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

煤层平均总厚5.61m,含煤系数5.57%,可采煤层厚3.38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3.36%;

煤系地层总厚187.05m,含煤总厚7.15m,含煤系数3.76%;可采煤层厚3.38m,可采含煤系数1.81%。

2012年9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6051)批准开采14—15号煤层,现开采15号煤层。

二、可采煤层

井田内共含1层可采煤层(15号煤层),现述如下:

1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上距K2灰岩6.76-15.61m,平均9.14m。

煤层厚度为3.11-3.80m,平均3.37m,井田东部厚度大于4m,向北和西部厚度逐渐变小。

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夹矸1-2层,夹矸单层最大厚度0.35m。

井田南部该煤层剥蚀,煤层露头由井巷控制,其余全部可采,可采指数Km=1.0,变异系数Y=11.09%,15号煤层为稳定的赋煤区可采煤层,煤层稳定程度为Ⅰ类(Ⅰd)。

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细砂岩和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

厚度

最小-最大

平均m

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m

结构

(夹矸数)

稳定性

可采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15

3.11-3.80

3.37

较简单

(1-2)

稳定

赋煤区

可采

泥岩

细砂岩、泥岩

第四章矿井水害特征

第一节矿井充水水源

根据区内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的变化情况分析,对我矿可能的主要充水水源作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大气降水与地表水

1、地表水体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地表无常年性水体,井田内沟谷平常无水,只有季节性河流。

该矿井主、副井井口位于井田东部下合沟旁,风井位于井田南部沟谷旁。

主井、副井、风井的井口标高分别为930.63m、924.75m和923.05m,主、副井、风井旁最高洪水位线标高分别为923m、920m和920m,因此该区内季节性洪水对主井、副井和风井口不会造成灌井威胁。

经现场勘查,该沟谷在雨季水量亦不大。

但矿方仍应高度重视雨季排洪工作,及时清除排水涵洞排水口和出水口淤泥及其它杂物,以防造成涵洞堵塞积水溢出坝上引发淹井事故。

2、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

本井田的地质构造总体呈向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井田内揭露2条正断层,无陷落柱,断层不导水。

井田地质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3、采空区对矿井的充水影响

1)相邻矿井采空区:

井田北部与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部与山西太行王家峪村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部部为公共资源。

据调查:

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2、3号煤层采空区很小,且位于其井田东部,与本井田相距较远,其采空区对本井田无影响,15号煤层已进行了部分开采,已开采地段为原井田东部,与本井田相距较远(1000m外),其采空区对本井田无影响。

山西太行王家峪村煤业有限公司采空区主要位于其井田西部、中部、南部和东部,该矿采空区有3处积水,总积水量为23215m3,其中西部采空区积水对本井田有影响见下表。

周边矿井采空积水调查表

煤矿名称

开采煤层

积水区号

采煤

方法

有无越层

越界行为

积水

情况

影响

情况

山西王家峪

煤业有限公司

15

综采

山西太行王家峪村煤业有限公司

15

积水区1

壁式炮采

5569m3

积水区2

壁式炮采

4131m3

积水区3

壁式炮采

13515m3

合计

23215m3

2)本井田采空区积水:

15号煤层采空区基本分布在井田东南部,采空区内分布有7处积水,积水量分别为:

Q1:

23422m3,Q2:

5045m3,Q3:

7567m3,Q4:

16052m3,Q5:

8818m3,Q6:

10480m3。

Q7:

4397m3。

因此在采空积水区附近开采时,要提前进行探放水,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对于上述采空区积水,因无法进行实地观测,本次采用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Q静=F×M×K/cosα

Q静——预测采空区积水量,m3;

M——煤层采厚,m;

F——采空区水平投影积水面积,k(m2)。

K——采空区积水系数(0.30),巷道积水系数(0.60);

采空区积水量估算表

煤层号

积水区编号

采空区积水

水平投影

面积(m2)

煤层厚度

m

积水系数

煤层倾角

估算积水量

(m3)

15

1

25500

3.05

0.30

23422

2

5500

3.05

0.30

5045

3

8250

3.05

0.30

7567

4

17500

3.05

0.30

16052

5

9600

3.05

0.30

8818

6

6000

2.90

0.60

10480

7

4900

2.98

0.60

4397

合计

77250

75781

第二节矿井充水通道

矿井充水通道是指连接充水水源与矿井之间的导水通道。

它是矿井充水因素中最关键也是最难以准确认识的因素,大多数矿井突水灾害正是由于对充水通道勘探和重视程度不够所致,我矿煤层开采的充水通道分述如下:

一、采矿扰动类导水通道

煤层开采过程中会对顶底板岩层造成扰动破坏,形成顶板导水裂缝带及底板采动破坏带,成为开采煤层顶底板含水层的充水通道。

1、顶板导水裂缝带

1)最大垮落带高度高度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最大垮落带高度。

15号煤层上覆岩层由灰岩、砂质泥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综合分析确定覆岩为坚硬岩性,最大垮落带高度使用公式

15号煤层最大厚度为3.80m,其最大垮落带高度18.35m。

2)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缝带,15号煤层上覆岩层由灰岩、砂质泥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综合分析确定为坚硬岩性,使用公式:

,两种方法计算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取大者。

15号煤层最大采厚为3.80m,经过计算,得出开采15号煤层时形成的最大导水裂缝带为67m、68m,采用68m。

井田内15号煤层埋深56-326m,15号煤层采空后,会形成15号煤层以上72m高的导水裂缝带,可沟通太原组K2、K3、K4等灰岩裂隙含水层的水,产生水力联系,在井田浅部(西南部东南部)开采15号煤层时,其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可达地表,沟通地表沟谷中雨季洪水。

根据以上最大导水裂缝带情况,矿方应采取针对措施,预防水害事故。

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高度计算结果表

煤层

最大开厚度(m)

顶板最大导水裂隙高度(m)

沟通地表

水可能性

沟通上部煤层采空区可能性

H1(公式1)

H2(公式2)

采用

15

3.80

67

68

68

由于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是随着煤层开采逐步发展和扩张的,具有大面积发育的特点,因此将成为矿井涌水的主要充水通道。

二、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极易成为充水水源进入矿井的途径。

井田内揭露的断层未发现有导水性,但未揭露的断层也可能成为充水通道,也是本井田探查与预防的对象。

第三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下合煤业为基建井,开采15号煤层,生产规模为900kt/a。

该矿目前以煤层顶板裂隙渗水为主,各集中涌水点涌水量不大,正常排水情况下,不会影响生产,矿井涌水点及涌水量情况见表1—2—9。

重组前原下合煤矿实际生产能力为150kt/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0m3/d,最大涌水量120m3/d,矿井生产能力提升至900kt/a,现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进行预算,预算公式为:

K=Q0/P0,Q=P×K

其中:

K——富水系数;

Q0——目前涌水量,m3/d;

P0——实际生产能力,万t/d;

Q——预计涌水量,m3/d;

P——扩大生产能力,万t/d。

原下合煤矿实际生产能力为150kt/a,按一年330天工作日计算,平均日产原煤455t,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17m3/h,最大为5m3/h,矿井富水系数为0.220-0.264m3/t。

经计算,下合村煤矿生产能力达到900kt/a时,开采15号煤层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考虑到灌浆析出水及消防洒水水量,则矿井正常涌水量按50m3/h、最大涌水量按70m3/h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