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6837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1 大小:8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2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田文娟

主备人: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理解蟋蟀住宅

课型

品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

学习

阶段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蛐蛐)

  师:

“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

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

蟋蟀的住宅

2、自主探究,检查学习。

1、汇报作者简介。

2、字词句检测。

1、教师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教师巡视

 

合作

交流

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查阅资料书。

2.小组间进行读书展示,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听,并进行读书评价。

 

3、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4、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5、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

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6、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点拨。

巩固

达标

阶段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按要求写句子:

(1)用关联词语写句子:

不光……还……   

如果……就……

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不光……还……如果……就……

课后

反思

 

主备人: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蟋蟀的住宅

课型

品读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

学习

阶段

1、复习引入。

1、收集蟋蟀的资料。

2、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主探究,检查学习。

1、自由读课文再次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 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3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

交流

阶段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再次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 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3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四、学习成果展示

(一)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2)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3)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4)小结: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拨

巩固

达标

阶段

1  找比喻句、拟人句。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

(要求:

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指导练习

 向阳、隐蔽、干燥

             从外看

       住宅的特点    弯曲、有门、有平台

             从里面看:

光滑、平整、简朴

7、蟋蟀的住宅

             劳动时间:

十分

       怎样建住宅 建造方法:

扒、搬、踏、推

             不断修整:

加深加阔

 

课后

反思

 

 

主备人: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型

略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

学习

阶段

1、导入新课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

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板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自主探究,检查学习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静泌、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资料、召开、起源等。

2、我懂得“静泌、不可思议、浩如烟海”等词语的意思。

3、我会用词语说一句话。

(如:

不可思议、浩如烟海)

4、我会流利读课文。

5、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师检查

 

 

合作

交流

阶段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教师点拨

(1)悟文本。

生1:

从“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中,我知道这两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着力渲染了一个洁白宁静的环境,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生2:

从“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泌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中使我体会到魏格纳好动的性格不能适应病房的[宁静与舒适的生活。

生3、从“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中,使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的吻合在一起。

生4:

从“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中,我知道这句写魏格纳如大海

捞针般搜集资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可以推想出他为了取证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2)悟写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

使文章浑然一体。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拨

巩固

达标

阶段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静谧——( )豪放——(  )  鼓励——(  )

反义词:

崭新——() 静谧——( )

 

教师总结、表扬。

仔细观察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课后

反思

 

主备人: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我看到了……》

课型

口语

交际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

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

学习

阶段

1、激趣引入

2、自主学习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你是如何发现的?

教师板题

 

合作

交流

阶段

一、观察图片──酒杯与人像,同桌互助,探索观察方法。

1.师:

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请一、三、五、七小组同学闭眼,(师用大屏出示右边第一幅图片)其余同学用两秒时间观察图片,然后把观察结果告诉同桌。

生:

学生观察图片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同桌。

同桌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发问。

2.师:

刚才没有观察的同学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

指名转述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表达得清楚流畅。

同桌评价倾听是否准确。

①学生观察的结果可能发生分歧,有人认为是酒杯,有人认为是两个人的侧影。

师:

大家同时看了同一幅图,怎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谁看到的是正确的呢?

可以说说自己的理由。

同学们可以猜测谁观察得准确。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双方争辩。

②(如果观察的结果一致)师:

你们确信自己的眼力准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3.(再出示图片)师:

请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图,你一定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

请刚才观察过一遍的同学先告诉同桌刚才你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现在又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

并说出观察的感受或启示。

(将划线部分的要求展示在大屏上)

生: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将新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说给同桌听。

生:

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清楚,同桌互相交换意见。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指名在全班交流。

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仔细看反复看从多个角度看)

师小结:

对,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要想练就一双慧眼,就必须得非常仔细地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反复地看,不错过每一个新的发现;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发现事物的另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观察图片──少女和老妇,小组合作,运用观察方法。

1.(师将准备好的少女与老妇图分发给每个小组)师:

每个小组都有一幅奇妙的图画,大家能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仔细寻找到图画的奥妙之处吗?

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思维最敏捷,表达的意思最清楚,最有条理,小组成员合作得最好。

生:

小组内成员积极观察、思考、发言,最后统一意见。

2.师:

提示学生寻找与自己的小组不同图片的另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生:

推荐一名组员在全班汇报观察的结果。

4.其他小组同学补充纠正,也可质疑。

5.师生对发言同学及所代表的小组成员的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星级评价。

(最高五星级)

6.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你能给它取个题目吗?

三、观察图片──枯树老人头,考眼力,比口才。

1.师:

通过刚才的锻炼,相信大家的观察能力一定得到了提高,(教师出示“枯树老人头”的图片,)现在到了“考眼力,比口才”的时间了,请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自己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仔细看时看到了什么,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

眼力奖,口才奖

2.学生先在小组里比赛,再推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全班的竞赛。

3.师颁发奖项。

教师指导,发现。

 

适时点拨,总结。

巩固

达标

阶段

看图发现:

出示类似图,然学生找一找。

 

教师鼓励

我看到了……

学会观察

仔细看

反复看

多角度看

课后

反思

 

 

主备人

课时

4

总课时

5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之“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

技能目标:

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情感目标:

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背诵日积月累

教学

难点

仿照短文试写歌谣

教学具准备

搜集各个季节所开花卉的图片及相关知识。

教法

引导发现

学法

小组合作

 

 

 

 

 

 

第四课时

(一)自读三个句子,谈谈自己的发现。

1.读一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简单谈谈理由。

教学预设:

生:

我发现这几句话都写得很具体,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师:

你能找到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特仔细的词语来吗?

谈谈理由(生找词)对,作者连那么细的爬山虎的细丝都数得那么清楚,细丝头上跟芝麻差不多大小的圆片都观察到了,确实是细致入微呀!

生:

从这些句子中还可以看出作者观察时不怕吃苦,观察的时间很长。

师:

谈谈你从哪儿看出来?

]

2.同学们观察力还不错,下面我们看看小林和小东的发现和我们一样吗?

读他们俩的对话,将重点词做上记号。

(如:

观察认真仔细长期观察)

3.拿出自己搜集的好句子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想象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要观察事物还应做到哪几点?

4.师小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观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相机板书:

敏锐的眼光认真的态度不懈的精神

(二)日积月累

1.师:

一年四季,无数美丽娇艳的花儿装点着大好河川,你平时观察过各种花儿都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把你自己曾经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搜集的图片与小组同学共同分享吧!

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更多关于花的知识。

2.师:

出示填空题,猜猜这些花儿可以和哪个季节搭配。

正月()香又香,七月()头上戴,

二月()盆里装,八月()满枝黄,

三月()红十里,九月()初开放,

四月()靠短墙,十月()正上妆,

 五月()红似火,十一月()供上案,

 六月()满池塘,十二月()雪里香。

梅花兰花桃花蔷薇石榴荷花栀子丹桂菊花芙蓉水仙腊梅

(1)谁能填空?

填好后说说理由。

(2)不会填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3.将填好的儿歌有感情地读一读,快速记忆一下。

4.现在合上书,你能记得其中的几句?

背给同桌听,然后打开书,将背不熟的句子巩固一下。

5.你还能将其他的花也像这样编上一两句吗?

可以和同桌共同合作。

板书

设计 

  

 

 

 

作业

背诵儿歌,抄写儿歌

反思

 

主备人初备教案

主备人

课时

2、3

总课时

5

教学

内容

习作《观察日记》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2、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技能目标:

练习修改习作。

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

难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学法

小组合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

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

生:

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生:

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2.师小结后导入。

对,同学们说得很好。

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

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过渡:

小朋友,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师:

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生:

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师:

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

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

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

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三)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3.题目自拟,字数在300字以上。

(四)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五)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第三课时

(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①句子是否通顺;

②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③有无错别字;

④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⑤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板书

设计

 

 

习作:

观察日记

要求:

1、特征2、具体生动3、题目自拟,300字以上

 

 

 

 

课题

题西林壁

课型

品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难点

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

学习

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检查积累的古诗。

2、看图背古诗。

3、走进作者及写作背景。

2、自主学习,检查学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

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

选项: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师引入

 

 

合作

交流

阶段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

(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理解诗意方法如:

①借助注释②联系上下文③联系课文插图④补充诗中没有的词句。

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的?

板书:

横、侧、远、近、高、低汇报:

2、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横看——成岭;侧看——成山峰;远看、近看、俯看、仰望看到的景色都不同。

汇报:

3、我们知道了这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庐山的景。

(板书:

景)

从作者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庐山的景象——

用一个词来概括——千姿百态、壮观、崇山峻岭

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

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

岭峰

深入学习:

你能把作者眼中的庐山景色读出来吗?

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想象画面:

读了这两句,庐山在你心目中什么样子?

(展开想象,形成画面)

c、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

引导:

可是这么美的庐山却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呢?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都不一样。

——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都不相同呢?

——作者置身于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坐井观天。

引导:

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

师总结:

其实作者一边在叙述自己看不清庐山真正面目的同时,还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带着作者的体会读读这两句——自己试试——指名读——小组读

这两句就是作者观赏完庐山后的感受。

板书:

在诗的分类中,我们把这种诗中说理的诗称为——说理诗。

(板书:

说理诗)

教师巡视

 

教师点拨

巩固

达标

阶段

1、带着你的体会,师徒两人再来读读这首诗,品味一下其中的哲理。

2、背诵。

有人愿意试着背诵一遍吗?

——指名背

3、这首诗,不但要求我们会背,还要求我们会默写,下面我们自己先认认真真的看看这首诗,看看哪个字需要注意,容易写错;然后我们再师友互相学习,互相提醒,一会儿我们进行闯关练习。

3、小练笔:

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

(生结合实际举例)

那我们将来再遇到事物,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