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337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北京卷(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化学与材料,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解析:

选A。

A.SiC中的C、Si分别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第ⅣA族元素,二者均为非金属元素,形成的SiC为无机非金属材料;B.聚氨酯中含有C、H、N等元素,三种元素不属于同主族元素,且聚氨酯为有机材料;C.碳包覆银纳米线由C、Ag元素组成,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但两种元素不是同主族元素;D.钛合金是金属材料。

7.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及图像识别,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解析:

选B。

Na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A项正确;B项装置为电解装置,阴极上生成Cu,阳极上生成Cl2,该选项中的方程式为电离方程式,而不是电解方程式,错误;乙酸为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C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故H2(g)+Cl2(g)===2HCl(g) ΔH=-431kJ·mol-1×2+436kJ·mol-1+243kJ·mol-1=-183kJ·mol-1,D项正确。

8.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

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

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

In>Al

D.碱性:

In(OH)3>RbOH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解析:

选D。

Rb为碱金属,属于第五周期元素,故In亦为第五周期元素,In与Al同主族,即为第ⅢA族元素,A项正确;

In的中子数为115-49=66,质子数为49,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B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

In>Al,C项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即碱性In(OH)3

9.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  表示链延长)(  )

A.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水解

B.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解析:

选D。

由图示可知,X连接Y,P的结构中存在酯基结构,该结构能水解,A项正确;对比X、Y的结构可知,制备P的两种单体是

,由此可知合成P的反应为缩聚反应,B项正确;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C项正确;因乙二醇只有2个羟基,故邻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只能形成链状结构的聚合物,不能形成交联结构的聚合物,D项错误。

10.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B

NaCl溶液(MgCl2)

NaOH溶液、稀HCl

C

Cl2(HCl)

H2O、浓H2SO4

D

NO(NO2)

H2O、无水CaCl2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物质除杂及氧化还原反应,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解析:

选B。

A项,Fe粉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Mg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多余的NaOH用稀盐酸中和,两个反应均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Cl2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水除去Cl2中的HCl;D项,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1.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室温下,0.1mol·L-1H2C2O4的pH=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

B.酸性:

H2C2O4>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有还原性,2MnO

+5C2O

+16H+===2Mn2++10CO2↑+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

C2H5OOCCOOC2H5+2H2O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解析:

选C。

A项,往草酸中加入含酚酞的Ca(OH)2溶液,溶液褪色,可知草酸具有酸性,Ca(OH)2与H2C2O4反应生成CaC2O4白色沉淀,正确;B项,由实验②可知,在NaHCO3溶液中滴加草酸,有气泡生成,即生成CO2,说明草酸酸性比碳酸的强,正确;D项,草酸结构中含2个羧基,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含两个酯基的酯类物质,正确;C项,草酸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而应写成分子式,错误。

12.实验测得0.5mol·L-1CH3COONa溶液、0.5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

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等知识,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解析:

选C。

任何温度时,纯水中H+浓度与OH-浓度始终相等,A项错误;随温度升高,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c(OH-)增大,且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也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又CuSO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c(H+)增大,C项正确;温度升高,能使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CH3COONa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得多,而CuSO4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Cu2+水解程度增大得多,D项错误。

【易错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B。

若只观察图中CH3COONa溶液pH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忽视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者误认为Kw在不同温度时为定值,直接根据图像变化得出c(H+)增大,c(OH-)减小,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4小题,共58分。

25.抗癌药托瑞米芬的前体K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ⅱ.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2NCH2CH3的键线式为

(1)有机物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

有机物B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CO2;B加氢可得环己醇。

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D中含有的官能团:

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F是一种天然香料,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和J。

J经还原可转化为G。

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M是J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包含2个六元环

②M可水解,与NaOH溶液共热时,1molM最多消耗2molNaOH

(6)推测E和G反应得到K的过程中,反应物LiAlH4和H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K合成托瑞米芬的过程:

托瑞米芬具有反式结构,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解析:

(1)由A与B反应生成C的反应条件及C的分子式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为羧酸,B与Na2CO3溶液反应不生成CO2,故B为酚,又知B加氢可得环己醇,则B为苯酚,

26.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经处理后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

Ⅰ.用已准确称量的KBrO3固体配制一定体积的amol·L-1KBrO3标准溶液;

Ⅱ.取V1mL上述溶液,加入过量KBr,加H2SO4酸化,溶液颜色呈棕黄色;

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加入V2mL废水;

Ⅳ.向Ⅲ中加入过量KI;

Ⅴ.用b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Ⅳ中溶液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O3溶液V3mL。

已知:

I2+2Na2S2O3===2NaI+Na2S4O6

Na2S2O3和Na2S4O6溶液颜色均为无色

(1)Ⅰ中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加KI前,溶液颜色须为黄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I与KBrO3物质的量关系为n(KI)≥6n(KBrO3)时,KI一定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Ⅴ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g·L-1(苯酚摩尔质量:

94g·mol-1)。

(8)由于Br2具有________性质,Ⅱ~Ⅳ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滴定与物质含量测定。

解析:

(1)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容量瓶进行定容。

(2)Ⅱ中Br-与BrO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r2、H2O,离子方程式为5Br-+BrO

+6H+===3Br2+3H2O。

(3)废水中含有苯酚,苯酚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经处理后的废水中的苯酚含量,苯酚需完全反应,剩余的Br2可通过滴定原理测定,所以在加入KI之前,溶液颜色须为黄色,以确保Br2过量,苯酚完全反应。

(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当n(KI)∶n(KBrO3)=6∶1时,KI恰好与步骤Ⅱ中生成的Br2完全反应,而步骤Ⅱ中苯酚会消耗Br2,所以当n(KI)≥6n(KBrO3)时,KI一定过量。

(6)滴定时用淀粉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蓝色恰好消失。

(7)结合题意可知,生成Br2的物质的量=3aV1×10-3mol,与KI反应消耗n(Br2)=

mol,则与C6H5OH反应的n(Br2)=3aV1×10-3mol-

mol,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g·L-1。

(8)Br2具有挥发性,故Ⅱ~Ⅳ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容量瓶 

(2)BrO

+5Br-+6H+===3Br2+3H2O

(4)Br2过量,保证苯酚完全反应

(5)反应物用量存在关系:

KBrO3~3Br2~6KI,若无苯酚时,消耗KI物质的量是KBrO3物质的量的6倍,因有苯酚消耗Br2,所以当n(KI)≥6n(KBrO3)时,KI一定过量

(6)溶液蓝色恰好消失

(7)

 (8)易挥发

27.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2和C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ⅰ.CH4(g)+H2O(g)===CO(g)+3H2(g) ΔH1

ⅱ.CO(g)+H2O(g)===CO2(g)+H2(g) ΔH2

ⅲ.CH4(g)===C(s)+2H2(g) ΔH3

……

ⅲ为积炭反应,利用ΔH1和ΔH2计算ΔH3时,还需要利用________反应的ΔH。

③反应物投料比采用n(H2O)∶n(CH4)=4∶1,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促进CH4转化  b.促进CO转化为CO2  c.减少积炭生成

④用CaO可以去除CO2。

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从t1时开始,H2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单位时间CaO消耗率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此时CaO消耗率约为35%,但已失效,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氢,工作示意图如图。

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

①制H2时,连接__________。

产生H2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变开关连接方式,可得O2。

③结合①和②中电极3的电极反应式,说明电极3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盖斯定律、电解原理的应用等,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解析:

(1)①根据CH4与H2O反应生成H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结合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g)===4H2+CO2。

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ⅲ或ⅰ-ⅱ-ⅲ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③反应物的投料比n(H2O)∶n(CH4)=4∶1,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H2O的物质的量增加,有利于促进CH4转化,促进CO转化为CO2,防止CH4分解生成C(s),从而减少积炭生成。

④根据题图可知,从t1时开始,CaO消耗率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逐渐降低。

CaO与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会覆盖在CaO表面,减少了CO2与CaO的接触面积,从而失效。

(2)①电解碱性电解液时,H2O电离出的H+在阴极得到电子产生H2,根据题图可知电极1与电池负极连接,为阴极,所以制H2时,连接K1,产生H2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③制备O2时碱性电解液中的OH-失去电子生成O2,连接K2,O2在电极2上产生。

连接K1时,电极3为电解池的阳极,Ni(OH)2失去电子生成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连接K2时,电极3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e-+H2O===Ni(OH)2+OH-,使电极3得以循环使用。

答案:

(1)①CH4+2H2O

4H2+CO2

②C(s)+2H2O(g)===CO2(g)+2H2(g)或C(s)+CO2(g)===2CO(g) ③abc ④降低 CaO+CO2===CaCO3,CaCO3覆盖在CaO表面,减少了CO2与CaO的接触面积

(2)①K1 2H2O+2e-===H2↑+2OH- ③制H2时,电极3发生反应:

Ni(OH)2+OH--e-===NiOOH+H2O。

制O2时,上述电极反应逆向进行,使电极3得以循环使用

【易错警示】 本题看似难度不大,但极易出错,如很多考生习惯了涉及盖斯定律的常规题目,本题第

(1)②问中需经过转化找出还需要利用的反应,部分考生会思维混乱,无从下手。

(2)问中部分考生不能根据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解原理找出生成H2、O2的电极,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忘记考虑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而出错等。

28.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

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

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

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

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

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

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SO

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

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

实验二中,SO

被氧化为SO

进入D。

实验三:

探究SO

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

做出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SO

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设计与评价,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解析:

(1)①Cu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SO4、S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试剂a为饱和NaHSO3溶液,用于吸收SO2中其他杂质气体,防止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2)①难溶于水的Ag2SO3与NH3·H2O反应生成可溶性的[Ag(NH3)2]2SO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SO3+4NH3·H2O===2[Ag(NH3)2]++SO

+4H2O。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溶解的物质为BaSO3,没有溶解的物质为BaSO4,BaSO3与盐酸反应生成BaCl2、SO2,只要证明滤液E中含有Ba2+和SO

即可证明B中含有Ag2SO3,所以选用的试剂为H2O2溶液。

(3)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只有Ag+能与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溶液A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继续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A中没有SO

,因为Ag2SO4微溶于水,若B中含有Ag2SO4,溶液A中则含有少许SO

,加入BaCl2溶液能生成更难溶的BaSO4沉淀。

②SO

具有还原性,在实验二中,SO

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SO

(4)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SO2+H2O===Ag2SO3↓+2H+。

(6)由题给信息可知,实验条件下,SO2与AgNO3溶液生成Ag2SO3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SO

的速率;碱性溶液中SO

更易被氧化为SO

答案:

(1)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饱和NaHSO3溶液

(2)①Ag2SO3+4NH3·H2O===2[Ag(NH3)2]++SO

+4H2O ②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①Ag+ Ag2SO4溶解度大于BaSO4,没有BaSO4沉淀时,必定没有Ag2SO4 ②途径1不产生SO

,途径2产生SO

(4)2Ag++SO2+H2O===Ag2SO3↓+2H+

(6)实验条件下:

SO2与AgNO3溶液生成Ag2SO3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SO

的速率,碱性溶液中SO

更易被氧化为SO

【解后反思】 本题属于探究性实验试题,体现了基础与能力并进的命题理念,考查的都是教材上的常规知识,如Cu与浓H2SO4反应制备SO2,SO2气体的净化等。

难点在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如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物质可能是Ag2SO3、Ag2SO4或是二者的混合物,然后根据假设探究其生成沉淀的原理,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本题中的应用,以及Ag+的氧化性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