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251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药剂学讲解.docx

工业药剂学讲解

利用pH的梯度设计空肠-结肠的联合给药

对主药进行微丸化处理,之后将微丸分成等量两份,一份以在pH5.5-7环境下(结肠)溶解的包衣膜包衣,令一份以在pH7-8的环境(回肠)下溶解的包衣膜包衣,之后等量灌装入肠溶胶囊内,控制装药量使得每颗胶囊的主药量为0.5g

处方:

1.1处方组成:

(因为主药的量比较大,所以控制总处方量不能太大)(难点1) 

规格:

每粒含主药500.0mg

丸芯处方:

主药50.0g;甘露醇30.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10.0g碳酸氢钠 10.0g共制成1000粒

1.2包衣液处方:

隔离层:

将HPMC加到50%乙醇溶液中,配制成5%的HPMC乙醇-水溶液,再加入10%的滑石粉,,配制成均匀的混悬液。

肠溶衣层:

(分别选用在pH5.5和在pH7.0溶解的型号,各自按处方制备肠溶衣层)

5%丙烯酸树脂(1:

4,w/w)无水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丙烯酸树脂的20%(w:

w)。

1.3制备工艺:

1.3.1 软材的制备:

将主药过100目筛,辅料过100目筛,按处方比例配料,混匀,总混时间不小于20min,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主药情况)(难点2)。

混后再过120目筛,将混匀的原辅料加水制成软材,备用。

1.3.2 载药微丸的制备:

软材经挤出滚圆造粒机制成微粒并滚圆(挤出筛板孔径0.8mm,挤出微颗粒直径0.7mm,长度2~3mm),于40℃烘干,过20目筛,备用。

(全过程避光)

1.3.3 隔离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HPMC加到50%乙醇溶液中,配制成5%的HPMC乙醇-水溶液,再加入10%的滑石粉,搅拌45分钟,备用。

(用时应继续搅拌)

1.3.4 肠溶衣包衣液的制备:

5%丙烯酸树脂(1:

4,w/w)无水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丙烯酸树脂的20%(w:

w)。

强力搅拌30分钟,放置12小时,备用。

使用时应注意搅拌。

1.3.5 载药微丸的包衣:

采用流化床包衣机包衣,称取载药微丸适量,置气流包衣装置中,用配制好的隔离层包衣液包隔离衣,40℃干燥15min;再用配制好的肠溶衣包衣液包肠溶衣,40℃下充分干燥。

备用。

(注意包衣增重)(难点3)

(对于先后顺序,结肠在后面,所以对于ph5.5溶解的包衣膜增重可适当增重,保证药物不再空肠吸收而在结肠吸收。

1.3.6 胶囊填充:

将包衣后的两种微丸等量混匀后用胶囊填充机装入胶囊中(装量差异限度为±10.0%),即得(填装量,难点4)

主要问题

1.主药的处方量太大,而胶囊的装填量有限,所以处方设计阶段的辅料两不能太大,所以在处方设计阶段要调整处方中的辅料用量,尽量减小处方中的辅料比例,最好不要超过50%.

2.要根据主药的一些理化性质确定具体工艺中的一些条件的控制。

3.因为是pH的梯度给药,两个包衣的增重需要通过具体的溶出度实验获得具体参考值,总体而言结肠给药的微丸包衣更厚一点,从而不在回肠吸收。

4.因为是两种不同包衣的微丸混装进胶囊,所以要混匀,在混装之前确定两个微丸的重量比,从而确定具体的胶囊的填装量。

1.溶出度,释放度的定义和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及测定方法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控释、肠溶衣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对于固体制剂,特别是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溶出是药物吸收的主速过程,而缓释、控释制剂则是延缓或控制药物的释放控制药物的吸收。

不同剂型、制剂、药物原料、辅料、处方组成以及生产工艺都能改变药物溶出、释放规律。

药物溶出和释放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均影响药物的吸收剂药效的发挥。

溶出和释药速度可以用来评价或在生产中控制制剂的内在质量。

一般认为难溶或者难吸收的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要求速效或长效的制剂,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急救用的药物,都需要进行溶出或释放度的试验。

因这些药物的溶出或释放规律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释放度试验方法:

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试验可采用溶出度仪进行。

脱气的新鲜蒸馏水为最佳的释放溶剂,或根据药物的溶解特性、处方要求、吸收部位,使用稀盐酸(0.001~0.1mol/L)或pH3~8的磷酸盐缓冲液,对难溶性药物不宜采用有机溶剂,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等),释放介质的体积应符合漏槽条件,一般要求不少于形成药物饱和溶液量的3倍。

取样点的设计:

从释药曲线上一般至少取3个取样时间点,第一点为开始0.5~2h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察药物是否有突释;第二点为中间的取样时间点(累积释放率约50%),用于确定释药特性;最后的取样时间点(累积释放率>80%),用于考察施药量是否基本完全。

此3个点可用于表征体外缓释制剂药物释放。

控释制剂除以上3点外,还应增加2个取样时间点。

此5点可用于表征体外控释制剂药物释放度。

释放百分率的范围应小于缓释制剂。

2.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原理、分类

缓释制剂:

指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已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制剂:

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迟释制剂:

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包括肠溶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和脉冲制剂等。

特点:

优点

(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

(2)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血浓平稳),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以维持疗效。

(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点:

(1)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即停药。

(2)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3)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溶出原理:

由于药物的释放受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速率慢的药物显示出缓释的性质。

方法:

制成溶解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

以扩散为主的缓释、控释制剂,药物首先溶解成溶液后,再从制剂中扩散出来,进入体液,其释药受扩散速率的控制。

方法:

(1)包衣:

将药物小丸或片剂用阻滞材料包衣。

该类制剂也可以一部分小丸不包衣,另一部分小丸分别报厚度不等的衣层。

(2)制成微囊:

微囊为半透膜,在胃肠道中,水分可渗入囊内,溶解药物,形成饱和溶液,然后扩散于囊外的消化液中而被机体吸收。

(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适合于水溶性药物,难溶性药物释放太慢。

(4)增加黏度以减少扩散速度:

主要用于注射剂或其他液体制剂。

(5)制成植入剂。

(6)制成乳剂:

水溶性药物,可以制成W/O型乳剂。

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三种方法:

①生物溶蚀型骨架系统/亲水凝胶骨架系统,不仅药物可从骨架中扩散出来,而且骨架本身也处于溶蚀的过程。

②通过化学键将药物与聚合物直接结合成骨架型缓释制剂,通过水解或酶反应释药③膨胀型控释骨架系统,聚合物为膨胀型,可减少突释。

渗透压原理:

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得释放药物,比骨架型缓释制剂更为优越。

原理:

①片芯由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辅料制成,外部用水不溶性的聚合物(CA,EC)作为半渗透膜壳,水可进入,但药物不能。

一端用适当方法开一小孔,当渗透泵片与水接触后,水即通过半渗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加之高渗透呀辅料溶解,膜内外形成很大的渗透压差,药物饱和溶液从细孔持续流出,求流出量等于渗透膜进入的水量,直到片芯内的药物完全溶解。

②只要膜内药物维持饱和溶液状态,释药速率便恒定(零级释药);③渗透泵片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

离子交换作用:

由于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树脂,其聚合物链的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药物可结合于树脂上。

(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有机胺类药物的盐交换,阴离子交换树脂与有机酸盐或磺酸盐交换)

分类:

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渗透泵片;植入剂

3.渗透泵片

原理:

①片芯由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辅料制成,外部用水不溶性的聚合物(CA,EC)作为半渗透膜壳,水可进入,但药物不能。

一端用适当方法开一小孔,当渗透泵片与水接触后,水即通过半渗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加之高渗透呀辅料溶解,膜内外形成很大的渗透压差,药物饱和溶液从细孔持续流出,求流出量等于渗透膜进入的水量,直到片芯内的药物完全溶解。

②只要膜内药物维持饱和溶液状态,释药速率便恒定(零级释药);③渗透泵片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

组成:

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推进剂。

常用的半透膜材料:

CA,EC。

渗透压活性物质:

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的不同混合物。

推进剂:

分子量3万-500万的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子量为1万~36万的PVP等。

还可加入致孔剂,住玄机,粘合剂,润滑剂,润湿剂等。

分类:

单室渗透泵片,双室渗透泵片(双室用于制备水溶性大或难溶于水的药物的渗透泵片)

4.缓控释制剂的的类型、制备技术及机理

A.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⑴骨架片

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用HPMC(K4M,K15M),直接或湿法压片;乳糖、MCC等调节药物释放。

释药机理:

(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a水溶性药物的释放速度取决于药物通过凝胶层的扩散速度;b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释放速度由凝胶层的逐步溶蚀速度所决定,不管哪种释放机制,凝胶骨架最后完全溶解,药物全部释放,故生物利用度高。

2蜡质类骨架片:

材料:

巴西棕榈蜡、硬脂醇、硬脂酸,常加入表活促进药物释放。

特点:

水不溶但可溶蚀(溶蚀与扩散型)制备工艺:

溶剂蒸发技术,熔融技术,药物的有机湿法制粒;

3不溶性骨架片:

材料:

PE.PVC.EC特点:

药物释放后,骨架随粪便排出(扩散型);制备工艺:

直接或湿法压片;

(2)颗粒(微囊)压制片

1三种不同释放速度的颗粒混合压片;

②微囊压制片(适用于处方中药物含量高的);

③小丸→压片→包衣法;

⑶胃内滞留片:

全粉末压片;

⑷生物黏附片:

用卡波沫,HPC,CMC-Na;

⑸骨架型小丸:

旋转滚动制丸法,挤压-滚圆制丸法,离心-流化制丸法;药物、骨架材料、成型辅料(乳糖)以及调节是要速率的辅料(PEG、表活)→制丸→灌胶囊(无时滞现象)

B.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

核芯+包衣液;

①微孔膜包衣片:

需加入少量致孔剂和抗黏剂,易突释;

②膜控释小片:

药物和辅料按常规方法制粒,压为直径约为3mm的小片,包不同缓释作用和不同厚度的衣膜,装入胶囊;无论在体内或体外,皆可获得恒定的释放速率,是一种理想的口服控释剂型

③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丸(应用最广泛);

C.渗透泵片:

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进剂组成;

有单室和双室,构造图见书P445;

①半透膜材料:

醋酸纤维素CA,EC;

②渗透压活性物质:

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的不同混合物

③推进剂:

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3万~50万),PVP(1万~36万)

D.植入剂:

主要为用皮下植入方式给药的植入剂,生物利用度高;给药剂量较小,释药速率慢而均匀;植入后刺激疼痛小;给药可逆性;(膜控型、骨架型、渗透压驱动释放型);

5.DDS定义,特点,对药剂学的意义

1合理设计剂型,例如缓控释制剂,使血药浓度保持平稳,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毒副作用。

2以脂质体,微囊,微球,微乳,纳米粒等作为药物载体,并进行靶向修饰,使药物浓集于病灶部位,尽量减少其他部位的药物浓度,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毒副作用。

3时辰药理学指出有节律性变化的疾病可根据生物半衰期的变化调整给药系统,如脉冲给药系统。

4透皮吸收制剂安全,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等特点,如硝酸甘油透皮吸收制剂

5生物技术制剂:

如基因治疗,使用纳米粒或纳米囊包裹基因或转基因细胞是生物材料领域中的新动向,如果该研究获得成功,将使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用于肿瘤的治疗,或其他基因缺陷性疾病的疾病。

6黏膜给药系统:

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胃肠道的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6.工业药剂学的定义,和分支学科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①工业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和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主要任务:

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便于使用的优质产品。

主要特点:

吸收融合了材料、机械和电子等科学,粉体和化学等工程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改善和提高普通制剂的质量,实现新制剂和新剂型的工业化生产。

②物理药剂学:

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学科。

③药用高分子材料:

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处方中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化学特征以及功能与应用。

④生物药剂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剂之间的边缘学科。

⑤药物动力学:

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经过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对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量化指标。

⑥临床药剂学:

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

7.药物制剂的定义和重要性

药物剂型:

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简称剂型。

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传送到体内发挥疗效。

重要性:

(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解痉作用。

(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例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起效快,常用于急救;丸剂、缓释制剂、植入剂,起效慢,属长效制剂。

(3)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氨茶碱治疗哮喘会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

(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含微粒结构的静脉注射剂,如脂质体、微球、微囊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被网状内皮组织巨噬细胞所吞噬,从而使药物浓集于肝、脾等器官,达到靶向作用。

(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8列举至少两种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的方法以及在工业化上的应用前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1.骨架型DDS如固体分散体,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而且可降低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利用此技术生产且已上市的产品有联苯双酯丸,尼群地平等。

骨架型DDS在释药稳定性方面较包衣型DDS稳定,可靠,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问题:

由于药物高度分散在骨架材料中,可能存在缓慢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固体分散体在一定时间后极易产生晶型的转化或结晶生长,导致溶出度和释放度下降。

(变色,硬度增加,析出结晶等老化问题)解决:

首先要从制备的工艺条件入手,如加入稳定剂出去金属离子以延缓氧化等化学反应,根据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载体材料,也可采用联合载体材料,以调节联合载体材料的物化性质等。

2.CD衍生物包合技术,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络合物。

药物形成包合物后,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调节释放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

这些显示包合物在药剂学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如难溶性药物前列腺素E2经包合后溶解度大大提高,并可制成注射用粉末,目前国内上市的产品有碘口含片等。

问题:

包裹率:

CD中药量/药物投料总量*100%;泄漏率:

如湿法制粒过程中,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析出等;表面吸附:

喷雾干燥等;溶解度改变:

亲脂性药物降低,亲水性药物增加。

3.微粉化技术,对难溶性药物而言,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受其溶解速度的影响,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问题:

粒子分部不均匀,表面电荷难分散,晶型的转化,易吸附,飞扬,堆密度下降,流动性和可压性较差等。

解决:

混合粉碎,加润滑剂,气流粉碎,低温粉碎。

9多组分复方缓控释有哪些方案?

何种最佳?

1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1)多组分制成颗粒再压片

(2)多组分制成微囊再压片(3)多组分制成小丸再压片

2骨架型小丸:

多种小丸装于空胶囊

3膜控释小片:

多组分制成颗粒压片装于胶囊

10某种药物的给药剂量为0.5g/tid,设计一种空肠-结肠联合给药,写出他们的处方,工艺及其在工业化应用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1丸A肠溶包衣,丸B药物加多糖做成药芯,胃溶包衣,胶囊壳肠溶包衣

2丸A包丙烯酸树脂L型(PH大于5.5溶),丸B包丙烯酸树脂S型(PH大于7.0溶)

3玩A肠溶包衣,丸B先包HPMCK4(完全溶蚀要三到四小时),外包肠溶包衣

4.同心片(制备难)

11某药临床用于胃部疾病的治疗(每次100mg),试设计胃内滞留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说明其设计要点,释药机理

呋喃唑酮胃漂浮片

处方:

呋喃唑酮-100g,十六烷醇-70g,HPMC-43g,丙烯酸树脂-40g,十二烷基硫酸钠-适量,硬脂酸镁-适量

制备:

将药物和辅料充分混合后用2%HPMC水溶液制软材,过18目筛制粒,于40℃干燥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每片含药100mg.

设计要点:

1口服后可以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溶物2丙烯酸树脂加入可减缓释药3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增加制剂亲水性4片剂大小,漂浮材料,工艺过程及压缩等对片剂的漂浮作用有影响,在研制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释药机理:

药物制剂口服后,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溶物,于胃液中成漂浮状态,从而延缓胃排空时间,其实际上是一种不崩解的亲水性凝胶骨架。

在胃中遇到胃液后,骨架材料HPMC形成凝胶,通过凝胶逐步溶蚀阻碍或药物通过凝胶层扩散而释药。

12试述茶碱缓释片剂释放度测定过程以及设计释放度实验应考虑的问题

参见其他答案。

应考虑:

1溶剂的选择2溶剂体积符合漏槽条件3实验做三维图即时间,PH与释放量4合理的释放度取样时间点5体内外相关性

茶碱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设计符合其特点的定时释药系统(答案是所有口服定时释药)

A.渗透泵定时释药系统

B.包衣脉冲系统

1膜包衣技术

(1)膜包衣定时爆释系统,是用外层膜和膜内崩解物质来控制水进入膜内的时间,并以崩解物质膨胀而胀破膜的时间来控制的释放时间

(2)薄膜包衣层

2压制包衣技术

半渗透型(蜡类加致孔剂)溶蚀型(低粘度HPMC)膨胀型(高粘度的HPMC和HEC)

三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

组成:

水不溶性胶囊壳体(聚丙烯),药物贮库,定时塞,水溶性胶囊帽

机理:

与水接触,水溶性胶囊帽溶解,定时塞遇水膨胀,脱离胶囊体,或溶蚀或在酶作用下降解,使贮库中药物快速释放(脉冲式释放)

柱塞:

膨胀型(HPMC和PEO,柱塞用柔性膜包衣,水可渗入,不影响膨胀,材料可用EudragitRS100,RL100,NE30D)溶蚀型(L-HPMC,pvp)酶降解型(果胶和果胶酶)

13脂质体定义,特点,及提高靶向性的3种方法

定义:

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

特点:

脂质体可包载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药物被脂质体包载后称为载药脂质体,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细胞亲和靶向性:

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与生物膜类似,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2缓释性:

将药物包载于脂质体中,可减少肾排泄和代谢而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使某些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3降低药物毒性,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在肝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较丰富的器官集中,而使药物在心肾累积量比游离药物明显降低。

4提高药物稳定性:

不稳定的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受到脂质双层膜的保护,提高稳定性。

方法:

1长循环脂质体:

脂质体表面经适当修饰后,可避免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延长在体内循环系统的时间,称长循环脂质体。

2免疫脂质体:

在脂质体表面上接某种抗体,使具有对靶细胞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提高脂质体的转一靶向性。

3糖基脂质体:

糖基连接在脂质体表面,而不同的糖基有不同的靶向性。

14举例说明新辅料、新机械对新剂型、新制剂的生产推动作用

新辅料药物制剂是由活性成分的原料和辅料所组成的,因此,制剂是制剂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也就是说“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优质,多功能的药用辅料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使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和新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

举例来说:

(1)液体药剂中:

表面活性剂,助悬剂和乳化剂的作用早已为人所共识。

除了聚山梨酯(Tween),聚山梨坦(Span),SDS等常用表活以外,Poloxamer,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ephorEL等的出现为静脉乳的制备亦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2)固体制剂中:

CMS-Na,PVPP,L-NPC等超级崩解剂,微晶纤维素MCC,可压性淀粉的出现把药物的粉末直接压片推向了新的阶段。

(3)皮肤给药制剂中:

月桂氮卓酮Azone的问世使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更加活跃,有不少产品上市

(4)注射剂中:

聚乳酸PL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等体内可降解辅料的出现,使注射剂的迅速作用特点有了新的发展,可开发每1-3个日用药一次的新型长时缓释注射剂。

总之,辅料的应用不仅是制剂成形以及工艺过程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多功能化发展的需要。

新型药物辅料对制剂性能的改良,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及药物的缓控释等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为了适应现代化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发展,药用辅料将向安全性,功能性,高效性,适用性等方向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广泛应用。

新机械

为了获得药品质量最大的保障WTO提出GMP以来,对制剂机械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制剂生产向封闭、高效、多功能、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举例来说:

(1)固体制剂中:

生产使用的流化床制粒机在一个机器上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甚至是包衣,因此也被人们称作“一步制粒机”,与传统的摇摆制粒机相比,大大缩短了工艺过程,减少了物料与人接触的机会。

近年来,又开发出搅拌流化床制粒机,挤出滚圆制粒机,离心制粒机等,使制粒更加致密,球形化。

在制剂生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效全自动压片机的问世,使片剂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

(2)注射剂中:

入墙层流注射灌装生产线,高效喷淋式加热灭菌器,粉针灌封机与无菌室组合整体净化层流装置等减少了人员走动和污染机会。

(而纳米技术与相应设备对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或溶出速率,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其他先进设备还有包衣机,高效干燥制粒机,连续在线混合机及多功能混合机…..

新技术

直接粉末压片/水性包衣/微粉化技术/流化干燥制粒/挤出造粒技术/离心造粒技术/熔融包衣

新辅料与新设备也带来了新的工艺和技术,如采用挤出-滚圆机可集混合,挤压过筛,切割滚圆和干燥于一体,一步制得微丸。

又如固体分散体技术,微囊与微球技术,骨架型制剂成形技术,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都在提高制剂质量或制备新型制剂方面取得成功。

另外,电脑技术也影响着从剂型,制剂机械到制剂工厂,使它们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核穿孔技术为控释制剂,透皮给药系统,自调式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膜穿孔法。

r-摄影技术可弥补药物制剂的体内动力学研究不能直观反映制剂在体内动态的缺点,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离子交换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在药剂设备上。

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是优质制剂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推动新制剂和新剂型及生产的发展。

15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制备方法

旋转蒸发仪,注入法,冷冻干燥法,前体脂质体法,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超声波分散法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原料—磷脂的氧化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