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四章 个人.docx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四章 个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四章 个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四章个人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四章个人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0年,我国网民整体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搜索引擎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
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超过了网络音乐,成为我国网民规模最庞大的应用。
在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地位有所降低,而搜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引擎,越来越显现出其"新门户"的特点。
其二,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幅居于首位,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传统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其三,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普遍下降。
网民在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全面降低,网络娱乐在实现用户量的扩张之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表132009.12-2010.12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
2010年2009年
应用用户规模(万)使用率用户规模(万)使用率增长率
搜索引擎3745381.9%↑2813473.3%33.1%
网络音乐3621879.2%↓3207483.5%12.9%
网络新闻3530477.2%↓3076980.1%14.7%
即时通信3525877.1%↑2723370.9%29.5%
网络游戏3041066.5%↓2645468.9%15.0%
博客应用2945064.4%↑2214057.7%33.0%
网络视频2839862.1%↓2404462.6%18.1%
电子邮件2496954.6%↓2179756.8%14.6%
社交网站2350551.4%↑1758745.8%33.7%
网络文学1948142.6%↑1626142.3%19.8%
网络购物1605135.1%↑1080028.1%48.6%
论坛/BBS1481732.4%↑1170130.5%26.6%
网上银行1394830.5%↑941224.5%48.2%
网上支付1371930.0%↑940624.5%45.9%
网络炒股708815.5%↑567814.8%24.8%
旅行预订36137.9%→30247.9%19.5%
团购18754.10%------
商务类应用在2010年的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得益于电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用户使用习惯的积累。
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高位增长,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
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全年增长也分别达到了45.8%和48.2%,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与商务类应用普遍攀升相反,大部分娱乐类应用渗透率在下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3,2.4,0.5个百分点,用户的规模增幅相对较小,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地位在降低。
社交类应用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和博客的用户增幅分别为33.7%,29.5%和33%。
社交类应用除了在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外,2010年社会化媒体的重要性得以突显。
网民利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进行维权的意识明显增强,普通民众成为新闻事件传播和推动的主力。
(一)信息获取
1.搜索引擎
2010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用户人数年增长9319万人,年增长率达33.1%。
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增长了8.6个百分点,达81.9%,跃居网民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入口,而互联网门户的地位也由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转向搜索引擎网站。
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信息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快速拓展。
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集成,SNS、微博客等Web2.0应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信息承载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
但同时,海量级、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2010年,为了提高搜索引擎中文信息检索的智能性、精准度,国内各搜索引擎厂商运营模式更加多元,搜索引擎服务能力得到优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企业广告主广告投放大幅提升。
其中,更多的广告投入从线下媒体向互联网转移,而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性和营销效果的可评估性成为企业广告主的诉求常态。
在这种市场需求下,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大幅提升,市场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图192009.12-2010.12搜索引擎用户数及使用率2.网络新闻
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3.53亿人,用户人数年增长4535万人,年增长率14.7%。
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机制的变革加快。
其一,手机上网、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用户上传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推动了互联网用户产生内容的快速增长,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加丰富;其二,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更加多样。
其三,社交网络凭借用户间的交互性,在新闻资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更加多元和高度融合,网络新闻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快速扩展,未来网络新闻市场将更加繁荣。
图202009.12-2010.12网络新闻用户数及使用率
(二)商务交易
1.网络购物
截至2010年12月,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使用率提升至35.1%,上浮了7个百分点。
2010年用户年增长48.6%,增幅在各类应用中居于首位。
政策、市场等多重利好是推动网购用户规模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规范文件,对网络购物的扶植和促进力度明显加大。
市场层面,传统企业加速进军网络零售市场,带动了网货市场的繁荣和服务水平升级;伴随着团购等新型业态迅速兴起,网上商品的价格优势深入人心,也开辟了餐饮、健身等服务型商品的网销渠道;经营了近十年的B2C企业也在2010年迎来了首轮上市,电商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网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
图212009.12-2010.12网络购物用户数及使用率2.团购
2010年是中国团购元年。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团购用户数已达到1875万人。
目前团购活动正更多地向二三线城市扩展,预计2011年团购用户仍将增长迅速。
团购是2010年与微博并行的互联网发展新亮点,团购发展如此火爆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各大主流网站的纷纷加入。
2010年团购网站发展最初只有较少一些人士运营独立的团购网站,如满座网、美团网等。
随后,我国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推出聚划算;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均已开通团购服务;之后社区类网站人人网开通糯米网。
截止到2010年底,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团购行业。
团购网站作为互联网业界盈利与增强用户黏性的有效工具,迅速普及,推动了团购行业的发展。
二是与团购的特点密不可分。
团购存在一些鲜明特点:
一是典型的"轻"公司,不需要考虑仓储物流等硬性投入,只要有网站和人,既可以做起团购;二是这种商业模式回笼资金非常迅速,只要团购成功,即可获得收益。
团购的这些特点使得团购的进入门槛较低。
三是除了网络购物网站推出的团购外,其他团购网站推出的种类主要是美容、餐饮、娱乐等,填补了传统网络购物中服务性消费较少的空白。
3.网上支付
2010年是网上支付的快速发展期。
截至2010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37亿人,使用率为30%。
这一规模比2009年底增加了4313万,年增长率高达45.9%。
网上支付用户规模三年之间增长了3倍,比2007年底增加了1.04亿用户。
2010年可以看作是网上支付的转折年。
国家相关监管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出台,宣告网上支付自由生长状态的结束。
2010年网上支付发展较为快速的原因在于:
一是网络购物依然是网民接受网上支付的重要渠道,网络购物市场的火爆拉动网上支付快速发展。
二是2010年网上支付的行业拓展是发展亮点。
除了传统网络购物外,航空、保险、基金等行业都开始积极布局网上支付。
这些行业资金流转量更大,是网上支付的进一步拓展加深发展。
三是手机支付作为网上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网上支付快速发展。
各主流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商、银行及运营商都在加大对手机支付的投入,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手机预付卡实名制及3G用户的快速增长都推动了手机支付快速发展。
图222009.12-2010.12网上支付用户数及使用率4.旅行预订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在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613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
用户数比2009年底增长了589万,年增长率为19.5%。
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加快信息化发展的中国,在线旅行预订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010年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开始分化,旅游产品网站直营力度加大、第三方代理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加细致的信息整合服务,垂直旅游搜索引擎服务产品渗透率加大等等,这些细分服务满足了网民更多需求,旅行预订市场继续增长。
但是,2010年旅行预订行业发展速度仅为19.5%,显著低于网络购物等其他应用发展。
其原因在于: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普及率还不高,网民中的旅行预订认知率还不高,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2010年美国网民中在线旅行预订渗透率已高达66%,远高于中国7.9%的同期渗透水平。
图232009.12-2010.12旅行预订用户数及使用率(三)交流沟通
1.即时通信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比2009年增长8025万,增幅达29.5%。
即时通信使用率从2007年开始下滑,但在今年有所回升,达到77.1%,比2009年增长6.2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手机即时通信的使用率获得较大提升,继续位列手机互联网应用的首位,从而拉动了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应用的垂直类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加速,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的增长成为推动整体即时通信用户增长的又一动力。
图242009.12-2010.12即时通信用户数及使用率2.博客
截至2010年12月,博客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64.4%,用户规模达2.95亿人,年增用户7310万人,年增长率33%。
博客的快速增长与即时通信、SNS、微博客等国内社交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即时通信的空间日志功能、SNS的博客功能带动了博客应用的增长。
同时,即时通讯和SNS的用户关系基础,使博客正在升级成为朋友之间加深了解,进行深度交流的重要媒介;第二,微博客对博客写作行为具有一定激励作用。
微博客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丰富了博客作者观点的传播渠道,带来了个人博客阅览量的增长,更加满足了博客写作者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同的需求。
但同时,伴随博客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博客应用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
根据用户反馈,博客文章评论中的"垃圾广告"是博客用户遇到的普遍问题;其次,博客版权保护不利,博客文章被转载但未标明作者和出处等现象影响了博主的积极性,是博客未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252009.12-2010.12博客用户数及使用率3.微博客
2010年是微博客快速兴起的一年。
微博客凭借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在网民中快速渗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
具体体现在:
其一,微博客成为网民获取新闻时事、人际交往、自我表达、社会分享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其二,微博客成为社会公共舆论、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
微博客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应用,对互联网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微博客正在发展成为重要的新闻源,使新闻媒体的传播形态发生变化;第二,微博客与即时通信、博客、社交网站用户的高度重合,将对其他社交网络应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将加快社交网络的平台化发展;第三,微博客信息的即时性、碎片化等特征,将加快实时搜索等网络服务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4.社交网站
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均比去年有较大提升。
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交友2.35亿,较去年年底增长5918万人,网民使用率为51.4%,比2009年增加5.6个百分点。
虽然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增长迅速,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如何开发黏住用户的服务,在经历了"全民偷菜"的阶段后,开发新的社交服务用以提高用户粘性难度越来越大,而这也促使更多的社交网站开放平台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广告依然是社交网站盈利的主要来源,但社交网站的朋友关系、实名制等潜在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将商务活动、生活服务等现实活动引入到社交网站,可以进一步挖掘社交网站潜在价值。
图262009.12-2010.12社交网站用户数及使用率(四)网络娱乐
1.网络游戏
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较2009年底增长3956万,增长率为15%。
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率也出现了下降,从2009年底的68.9%降至66.5%,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
从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在用户增长减缓的情况下,产品的细分需求进一步提升,游戏年龄偏长以及丰富的产品促使用户选择更为理智,提升产品的对于不同用户的针对性已经成为产品竞争的关键。
另一方面,在新游戏用户越来越少的形势下,未来更多的是游戏类型间的用户转换,例如从小型休闲游戏用户向大型游戏用户的转换,网页游戏与大型网络游戏间的相互渗透等等,而这种趋势也加大了游戏运营商平台的建立。
图272009.12-2010.12网络游戏用户数及使用率2.网络文学
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6%,用户规模达1.95亿,较2009年底增长19.9%,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渗透率唯一增长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降低了文学写作和发表的门槛,让大众获得了更多参与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机会,从而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
更多传统文学作家借助互联网发表和传播作品;传统文学奖项把网络文学纳入评选;线下出版社与文学网站积极合作出版书籍;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热播。
网络文学在创作主体、流通渠道、用户参与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有力推动了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的增长。
图282009.12-2010.12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3.网络视频
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
与2009年12月底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年增长4354万人,年增长率18.1%。
随着国内网络视频服务水平的提高,网络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重要媒体。
同时,从传统视频到高清视频、从草根内容扎堆到精英内容云集、从风险投资热捧到视频网站纷纷上市,网络视频的用户基础、技术水平、内容服务、行业发展都有了显著提高,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与网络视频的媒体影响力和行业地位相比,网络视频的商业价值仍有待于挖掘。
从网络视频营销来看,虽然国内网络视频广告营收快速增长,但网络视频广告单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网络视频的盈利模式来看,高额的版权交易和带宽成本给国内网络视频厂商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根据国内网络视频用户的市场需求,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成为国内视频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
图292009.12-2010.12网络视频用户数及使用率二、手机网络应用状况
相比较2010年年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网民在各项应用的渗透率上均有所提升,呈现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
各项应用渗透率提升的原因:
一方面是手机网民新增速度有所减缓,对于总体手机网民应用普及率的稀释作用较小;另一方面是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带动手机网民更加积极地使用各项手机上网应用。
2010年末数据显示,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渗透率最高的应用,渗透率达到67.7%。
这有多方面的成因:
首先,即时通信工具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极高的用户粘性保证了手机即时聊天的需求存在;此外,手机天然就是一个以通信为核心的终端,还具有随身性等特点,十分契合即时通信软件的需求;最后,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得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更加便捷,此外还有很多手机将即时通讯工具预装,这些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综合以上一些因素,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将继续保持很高的渗透率,未来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有的手机短信功能。
其次,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达到59.9%。
这个和网民总体中的应用普及率排名很接近,网民总体中网络新闻普及率仅仅比网络音乐略低2个百分点,位居第三。
可见,信息获取需求在手机上网应用中还是十分显著。
手机上网应用渗透率中排名第三的是手机搜索。
对比网民总体中互联网应用渗透率情况,搜索引擎在总体上网应用中排名已经跃升至第一位。
手机相比电脑,浏览器访问方式的服务操作性和展示性都较差,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未来客户端模式将超过浏览器访问方式成为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
而搜索引擎服务是紧密依赖于浏览器访问方式的,因而在手机上的渗透率相比电脑上要低。
但是,也需要看到,客户端只能是常用服务的使用方式,对于获取新服务还是要依赖于浏览器访问,因此浏览器访问方式也不会消亡。
而由于手机操作性、展示性差的原因,搜索、导航类的统一入口服务在网页服务中仍将是领军者,但需要更加智能化、具备预测性、简化用户操作。
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是手机上最为典型的娱乐类上网应用,普及程度也很高,在渗透率上分列4、5位。
网络音乐在总体网民上网应用渗透率中排到了第二,但受手机上网资费、网速等影响,手机上网中网络音乐渗透率相比总体网民上网应用中渗透率略低。
同样是受到手机上网资费和上网速度的影响,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网络视频的渗透率还是偏低。
手机社交网站的渗透率在2010年增长较快,达到了36.6%,展现出较好的成长势头。
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目前已经在传统互联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手机互联网一直是在模仿、借鉴传统互联网,因此整体发展慢于传统互联网。
未来,手机上的社交化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虽然手机微博渗透率还较低,但相比2010年年中的6.1%增加了9.4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移动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上网中的渗透率还是偏低,移动电子商务的时代还没有来临。
总体来看,低流量的业务仍然是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
虽然中国已经在2009年走入了3G时代,但从业务应用层面,还没有展现出3G高流量、高带宽服务的快速发展。
图30手机网民网络应用三、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
个人应用指数指标
在构成互联网的几个要素中,资源是基础,应用是核心,效益是结果。
而个人应用又是互联网应用的最重要板块,同时CNNIC在互联网研究上的积累也是从对个人应用的研究开始的,CNNIC拟从行为和体验两个维度评估个人互联网应用水平,在本次报告中,行为评估是核心,应用体验将作为校验性分析,丰富和完善行为评估成果。
CNNIC将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分为四类:
信息获取类、休闲娱乐类、消费类、互动参与类,对应形成四类指数:
网络信息指数、网络娱乐指数、互动参与指数、网络消费指数。
信息获取指数用来评估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在网民中的普及情况和变化趋势。
本报告中采用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两个应用衡量;
网络娱乐指数用来评估作为娱乐平台的互联网,在网民中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本报告选取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三个应用来衡量;
互动参与指数用来评估互联网作为社交平台,在人们交往沟通、社会参与中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本报告选择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更新博客、网上发帖四个指标评估网民的互动参与指数;
网络消费指数用来评估互联网作为购物和消费的平台,在网民中的渗透情况和变化走势。
本报告选用在线购物、网络支付、在线旅行和酒店预订作为网络消费的典型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该指数根据CNNIC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关于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为基础,进行加权计算而成。
指数权重计算:
构成二级指标的具体应用,以等权的方式形成二级指标;二级指标采取专家赋权的方式形成一级指标。
本次指标权重的形成,共有来自政府代表、业界代表、互联网技术专家、统计学专家等14位专家参与打分,计算结果如下:
图312007-2010网民互联网应用指数变化趋势从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变化上看,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平稳上升,从2007年的51.1增加到2010年的57.6。
细分二级指数的反映了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的结构变化,由初级的信息获取、娱乐阶段向商务交易、互动参与转变。
从2007年到2010年,网络消费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从9.9提升到24.3;互动参与指数也从47.5提升到50.8,而网络娱乐指数在2009年以后开始下滑。
表162007-2009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对比2010年,我国的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达到57.6,从三级指标的具体应用比例可以看出,网络娱乐指数虽然下滑,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使用率仍处于高位。
互动参与指数的得分也主要是由较为传统的通讯类应用(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的较大贡献抬升所致,而作为分享和参与类应用的典型代表(更新博客、发帖/回帖)的使用率仍然偏低。
网络消费指数的增长主要是基于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的快速增长。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
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