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140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8.docx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8

第17课时空连线——探究《清明上河图》

一、教材简析:

采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二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第17课《时空连线——探究《清明上河图》》

1.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两宋,而两宋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

新教材首次采用一幅画来作为学生整节课进行探究活动的对象,可谓是独具匠心。

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代城市社会的基本情况,它与前面所学的12、13课的基础知识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做了一份画龙点睛的收尾工作。

2.《清明上河图》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从画中感受到生活中极易接触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这不仅渲染了历史氛围,较好展示了该图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同时增加了历史的直观性、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价值。

进一步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也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中以图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

2.部分学生有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特长,这为他们进行探究活动提供了多角度的帮助。

3.目前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比较窄,原因是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太少,较大部分学生家里尚未配备电脑,也就无法上网查阅资料了。

三、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依据这一理论,在本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开放的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从而获得新的发现。

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讨论式、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并将它与今天的社会生活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去感受历史,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明时节(春分3月22日——清明4月5日)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究《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何时景象?

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体会传递历史信息的多种方式,知道艺术作品也是获取历史信息,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分析,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六、教学流程:

活动准备过程:

1.学生准备:

(1)观察3月22日——4月5日这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小结气候特征。

建议采用表格形式记录,可设计日期、天气情况、自身感觉等栏目。

(2)布置一项作业(两题任选其一)“我眼中的汴京城”或“福州商业街的一角”。

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可以画一幅画,不擅长绘画的同学可用文字描述。

建议结合课本第67页小字部分和13课的内容或观察台江步行街、花鸟市场的景象。

(3)在第13课学完之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书籍、图片资料,并要求注明出处。

(4)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民主推荐出组长,负责小组的整体协调工作。

2.教师准备

(1)指导每个小组确定探究学习的主要任务。

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是:

第一组:

探究《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因何而得名?

第二组:

比较宋代房屋建筑或交通工具与今天相比有何异同?

说明了什么?

第三组:

比较宋代服饰与今天相比有何异同?

说明了什么?

第四组:

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你能找出多少?

第五组:

比较宋代集市与今天的市场有何异同?

说明了什么?

第六组:

宋代的女子都在家做什么?

与现代女性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

说明了什么?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

如:

《清明上河图》全卷及局部图;宋代的衣食住行;《宋代汴京在中国城市史上的地位》;《市井文化》中的部分内容。

(3)在学生分组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要将六个小组的活动有机的融和在一个课堂整体之中,使班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避免局限在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活动的情况。

 

课堂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师:

同学们在过生日或外出游玩时如果想为以后留个纪念,一般会怎么做啊?

生:

拍照片或拍录像。

师:

在800多年前的宋代没有照相机或摄像机这样高科技的产品,那么人们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景象呢?

生:

可以画一幅画。

师:

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看看从这幅画中我们能了解到宋代生活有哪些特点?

二、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师:

首先请大家看这幅画的名称《清明上河图》,这其中的“清明”二字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

是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情况还是描绘汴京的清明坊或者是指当时的政治清明呢?

 

师:

这位同学从生活中去观察气候特征,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帮我们学习历史,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师:

这位同学从收集的资料中得到不同的结论,很有独特的见解。

 

师:

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这个问题大家在课后还可以继续讨论。

师: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城的哪一部分呢?

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第20页,看《北宋东京城》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出《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大致地理位置吗?

 

师:

虹桥有什么特点呢?

 

师:

虹桥——沿汴河一带为何成为商业繁华区呢?

师:

这说明商业发达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图上的船只有何特点?

师:

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

很好。

北宋时期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让我们福建人自豪的是当时福建的造船技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有“海舟以福建为上”的说法。

从大多数船只在忙于运输货物来看,这一时期商品交换活动频繁,说明宋代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师:

交通工具除了船外,还有哪些呢?

师:

有骆驼说明什么呢?

师:

从这幅画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门附近有许多携带货物的人,他们为什么都选择来汴京呢?

师:

宋代的交通工具与我们今天相比有哪些异同呢?

 

师:

这说明什么呢?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幅画中描绘数量最多的是什么?

 

师:

据专家考证,《清明上河图》描述人物多达550余人,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你能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吗?

 

师: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宋代主要阶层主要有士、农、工、商。

可以说在这幅画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从衣着等角度判断人物的身份,那么宋代的服饰有何特点呢?

 

师:

我们现代人的服饰有何特点呢?

师:

从服饰的角度可以看出现代人的哪些精神风貌呢?

师:

请同学们看图6和图7,图上的人都在做什么呢?

师:

宋代的集市有何特点呢?

 

师:

刚才同学们在图上观察到有许多挑着担子的农民,大家推测一下,担子里面有可能装的是什么物品呢?

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并且都有一定合理的依据。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自己描绘的宋代集市和我们今天商业街的景象。

两者进行比较一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展示学生作品)

师:

从我们今天与《清明上河图》进行的时空连线,大家对北宋的社会发展、社会生活有什么认识呢?

 

师:

那么大家对今天的社会生活又有何认识呢?

 

师:

大家说得很好。

我们要珍惜安定和平的环境,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将来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让我们一起为画家张择端给我们留下这宝贵的文化遗产说声“谢谢!

”。

 

学生活动

生1:

我认为是描绘清明时节的情况。

因为从我们观察3月22日(春分)——4月5日(清明)这一段的天气变化来看,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是:

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

从图上可以看出城郊的树木已经发出了新芽,这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街上的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单薄,有的甚至还穿起了短袖的衣裳。

其中图6中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骑马人头戴一顶帽子,路边的店铺很多都撑起遮阳伞,说明这时可能比较热,而且有太阳。

这正符合清明时节的景象。

 

生2:

我认为是描绘汴京的清明坊。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据《宋会要辑稿》载,当时汴京外城是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名“清明坊”。

有很多绘画作品的名称就是依据所描绘的地区名称来命名的,比如:

在美术课里欣赏的《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等就都属于这一类。

再说,画中有卖西瓜、扇扇子的情景,还有光着身子、露着双膀的小孩,而在宋代清明时节是难以看到卖西瓜的,不象我们现代有温室栽培技术,即使在冬天也可以吃到西瓜。

可见,“清明”二字,并非指“清明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汴河的夏末初秋景象。

 

生3:

我认为是暗指当时的政治清明。

因为作者张择端是北宋的宫廷画家,他画这幅画主要是为了歌颂当时的太平盛世,并且是由宋徽宗亲笔提写“清明上河图”五个字,所以“清明”二字应该是一种政治用语。

 

生:

虹桥一带。

 

生:

用木头架设,跨度大,便于通航。

 

生:

有水路交通;有船只。

 

生:

船只数量多,大部分在运输货物。

 

生:

造船业比较发达。

 

生:

有牛车、马车、独轮车、还有骆驼。

生:

有西域的商人到汴京来做生意。

生:

因为汴京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

 

生:

现在有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还有飞机、轮船等,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要快得多。

生:

社会在进步,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也提高了。

 

生:

人。

 

生1:

穿着短衣服、挑着担子的是农民。

生2:

坐在轿子里的、骑在马上并且旁边有随从跟着的是官员。

生3:

在锯木头的是手工业者。

生4:

开店铺的是商人,还有沿街叫卖的是小商贩。

生5:

还有身穿长衫的可能是读书人。

 

生:

式样单一,朴实。

布料主要是丝、麻。

 

生:

色彩丰富,款式多样,布料种类多。

生:

有个性,有创造力。

说明我们现代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

在街上购物或做生意。

 

生:

店铺多,商品种类多,客流量大,还有夜市。

 

生1:

占城稻,因为宋代占城稻的产量高,农民自己家吃不完,就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

生2:

可能是碗等瓷器,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生3:

可能是煤,因为当时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史料记载汴京大多数人家都烧煤来做饭。

 

生:

说明了汴京城市商业的繁荣,而我们今天的商品经济更发达,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生1:

商业繁荣,汴河船运繁忙紧张,城市人口较多。

生2:

北宋在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的同时,它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生:

城市数量多,人口密集,商业街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备注

 

从《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入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及时肯定学生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探究的热情。

布置作业:

(拓展训练)

给每个小组提提供一份清朝画家仿《清明上河图》的挂历画,要求比较两幅《清明上河图》的异同。

想一想:

这幅画里还展现了宋代哪些社会风貌?

课后反思:

1.本课在课堂设计思想方面注意到将历史科与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的有机渗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科本位的倾向。

2.在课前指导学生收集与《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了初一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本课是一节活动课,其内容是从一幅画中去探究宋代的社会风貌,所以在学法方面注意指导了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同时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社会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在本课小结中让学生感受到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5.本课活动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6.不足之处在于:

应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注明出处,让学生有一定的著作权意识;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询问学生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并要及时予以帮助,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