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522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doc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摘要: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国有企业改革走出攻坚阶段的重要前提。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运行,也使得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

因此,准确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问题对策演变

正文: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动员社会财力为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支持,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具备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

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充分体现出上述“四性”的特征。

目前,我国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要是靠家庭保障、企业(单位)保障和地区性(社会)保障来维持的,国家级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转轨的进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露,90年代以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这项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但是,面临下世纪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和近中期体制转轨与结构调整造成的重大社会压力,以及面对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形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无论是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基金财务机制的转换、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还是法律体系的建设,都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为此,需要深入总结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同时深刻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解决深层次矛盾,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现行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各种矛盾日益突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覆盖面窄,不利于多渠道就业制度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巩固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对象主要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大都排除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外。

截至1998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只覆盖了国有企业职工的78.4%,集体企业职工的16.2%,其他企业职工仅为5.2%,这样,一方面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所有制负担不公平,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同时,也影响了劳动力跨所有制的正常流动,不利于多渠道就业制度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巩固,阻碍了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化。

(二)管理分散,缺乏完整统一的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极其分散,职能相互交叉,这样容易发生筹资过程中的矛盾和造成各部门之间对权利的相互攀比、责任的相互推诿。

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规范性不强,资金管理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挤占、挪用甚至挥霍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如1998年,在对全国养老院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清查中,共查出违纪金额174亿元。

(三)征缴手段滞后,拖欠偷逃现象严重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保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行政手段予以推行,国家的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严格、适用范围宽广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致使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施和管理很不规范,执法的刚性不强,强制性较差,缴费人逃避规费行为时有发生,企业拖欠偷逃现象日趋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由1992年的95.7%迅速下降到1997年的80%,到1998年底,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已达319亿元。

(四)资金缺口大隐性债务迅速增长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缺乏一套稳定可靠的筹措机制,导致社会保障资金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据国家统计公报数据统计,仅养老保险赤字一项,1998年就达53亿元之多。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的隐性债务迅速增长。

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二是由于企业减员增效,在职职工提前退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退休人员增长比例大大高于在职职工增长比例。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上岗与退休人员比例的失衡,将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世界银行组织测算,1997年,中国养老金隐生债务(IPD)为1994年GDP的46-49%,至1998年已高达94%,而且隐性债务正呈直线上升趋势。

(五)个人账户形同虚设,缴费人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

八十年代末,我国以养老保险为龙头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行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的实施和推广,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将职工个人的贡献(缴费)与获益(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缴费个人的积极性。

但从近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个人账户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而且本应为缴费人预留和积累设置的个人账户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空账”,在年度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个人账户所积累的资金也被用来支付当前的退休职工的退休金。

据有关资料统计,“空账”的规模在逐年扩大,1997年为140多亿元,1998年上升到450亿元左右,至1999年已超过1000亿元大关。

空帐规模的迅速膨胀,严重挫伤了广大缴费个人的积极性,加大了社保费的征缴难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国际的比较:

1.社会保障项目。

就社会保障项目的健全程度而言,无论与发达国家历史上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时期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总体上都是有所超前的。

中国作为社会保障项目比较齐全的国家,也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很多发展中国家只是建立了部分保障项目,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太健全。

在亚太和非洲的89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除原属于苏联的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外,中国是各个保障项目建立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社会保障项目比较齐全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这些国家中,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政府养老保障计划的有28个国家,60年代有26个国家,70年代有19个国家。

此外,个别国家如缅甸和马拉维迄今为止没有建立除公务员和军人以外的养老保障计划,22个国家没有建立医疗保障计划,多达58个国家没有建立失业保障计划。

很多人均GDP水平与我国基本相当甚至明显超出的国家,社会保障项目的健全程度与我国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像马来西亚、菲律宾、肯尼亚、秘鲁、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迄今都没有实行失业保障和家庭津贴(低保),有的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或医疗保障制度缺位,如缅甸、博茨瓦纳等。

2..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多数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但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较小。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普遍较广。

公共养老金制度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劳动者,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也已经覆盖全体公民。

总的来讲,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覆盖面相对较窄,但是不同国家进展不一,差别较大。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就业再就业政策的享受对象扩大到了所有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因此,就覆盖面来看,这几类保障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而且也不低于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今年才开始在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居民中,通过全国1/10的县试点建立新型养老保障制度,因此除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部分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及试点农村养老保险的少数发达地区农民外,大多数农民的养老保障仍然主要依靠自我保障和家庭保障。

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没有做到全覆盖,仍然留有一些“死角”。

3..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总体较高,但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距和群体差距。

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2002年为78%左右。

我国的养老保障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比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分别高出47、43、38、37和27个百分点,也比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

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水平2008年为1150元,相当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5元的560%。

此外,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水平应该说也是不低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和筹资标准不高,保障水平相对低一些,有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综合报销比率只是刚刚达到甚至稍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45%的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给付率。

当然,我国在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方面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仍以养老金水平为例,一是不同群体之间待遇差距较大。

由于执行不同的养老保障政策,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差问题。

据统计,我国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不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的50%。

,瑞典的公务员、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人员都参加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样收入水平的职工,不论在什么行业,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是大体相同的。

在日本,虽然私营部门的职工、中央政府雇员、地方政府雇员、私立学校雇员和农林渔业雇员分别参加各自的养老保险计划,但执行相同的政策,缴费率和养老金计发办法是统一的。

二是不同地区之间待遇差距较大。

不同地区的养老金水平在我国也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退休金水平为13418元/年,而海南省只有5580元/年。

如果进行县市之间的比较,那么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会更大。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由于是根据个人工资水平以及全国平均工资水平而非地方平均工资水平来计算养老金“点数”,且每一个“点数”的养老金值是全国统一的,因此,地区之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要小得多。

而在丹麦以及挪威等国家,其第一支柱的养老金水平是等额的,不与个人工资水平挂钩,因而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公平性更高。

虽然我国地区间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大并不完全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问题,与国家太大且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也有密切关系,但这一问题还是应引起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逐步加以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年份全国社会保障费用总额   (1978~1998)单位:

亿元

年份

各单位保险福利费用总额  

失业保

险支出

国家财政用

于抚恤和社

会福利支出

合计

国有单位

城镇集

体单位

其他单位

保险福利费

用相当于工

资总额的% 

1978

78.1

69.1

9.0

 

13.7

 

18.91

1982

180.5

157.0

23.5

 

20.5

 

21.43

1987

508.7

415.9

89.8

3.0

27.0

0.0143

37.40

1992

1309.5

1095.8

198.8

14.9

33.2

5.1

66.45

1997

3043.5

2578.8

336.2

128.5

30.4

36.3

142.14

1998

3360.7

2797.4

324.4

234.7

36.1

52.9

171.26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了: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建立完善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系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