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5134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docx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一带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

徐光宪:

一生“扎根”稀土

马荣真彭广舟

“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

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

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

”徐光宪的学生严纯华院士说。

1920年,绍兴城徐家的第四个儿子出生,曾就读于政法学院的徐宜况给儿子取名“宪”,与姓、辈合起来,就是“徐光宪”。

宪,是法中最高的。

徐光宪十几岁的时候,徐家家道中落,徐光宪在父亲的影响下,抱着想要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愿望,考入了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

杭州高工位于浙江大学西南角,与浙江省立图书馆仅一门之隔,在繁重的课程之外,徐光宪和他的同学们常常跑到图书馆去借书自习,学习知识如饥似渴。

不久,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杭州高工随之解散。

1938年夏天,徐光宪转学至宁波高工,继续艰难的求学之路,吃、住、上课都在一座小寺庙里。

1939年,徐光宪又辗转到了上海,晚上做家教谋生,白天到大学听课。

为了省钱,他考取了学费最便宜而且有奖学金的交通大学。

当时的交通大学一部在法租界的震旦大学教室上课,上海租界是血气氤氲的孤岛——租界内的中国同胞既要承受日军刺刀的威胁和“思想战”的巨大压力,还要忍受外国人的欺辱。

然而在这座孤岛内,徐光宪和同学们挤在简陋的教室里解析艰涩的化学方程式,用残留下来的仪器做实验,大家学习的热情格外高涨。

在那期间,徐光宪做了大量的习题,徐光宪曾说,“这些学习对我打下基本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生受用不尽”。

在交大的整整四年,徐光宪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大学毕业后,徐光宪以两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量子化学,由于成绩特别优异,还获得校聘助理。

在这里,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1951年3月,徐光宪凭借论文《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获得博士学位,从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他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

年轻的徐光宪面前是一派锦绣前程,然而,他毅然选择了回国。

1960年,适应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求,他将核燃料萃取化学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为打造北大技术物理系这一“核科学家的摇篮”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2年,为扭转我国稀土工业的落后状况,他又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一辈子搞稀土,我喜欢,把咱们宝贵的资源利用得更好,这是一种乐趣”。

2009年,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徐光宪感慨地说:

“它紧紧连着我和祖国。

据学生们回忆,徐光宪授课细致认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耐心细致地推导和解释问题。

他总结了很多公式和公理,而且每一课都要拿出一份清楚的讲义。

但是有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是俄语,英语功底薄弱,徐光宪便常常督促学生加强英文文献的阅读,有时候,他还要亲自修改学生论文的英文摘要。

“文革”期间,徐光宪被打成特务,他的学生也受到牵连和迫害。

在一次批斗会上,他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

“我保证自己百分之百不是特务,也保证他们不是特务。

”他的“顽固不化”保护了一批学生,却给自己带来了危险——整整半年,他被关在北大一隅的一个小房间里,常常被提去问话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要起床接受劳动改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徐光宪创立串级萃取理论,并运用于实际生产。

这一全新分离方法,使我国单一稀土产量猛增,一时间,国际单一稀土产品价格暴跌,国外的稀土垄断公司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中国的世界稀土强国地位一举确立。

晚年的徐光宪一直呼吁保护稀土资源。

2005年,徐光宪联合师昌绪等14位院士,撰写《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两次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并多次深入白云鄂博地区调研,这份建议很快得到温家宝的批复。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文中详细介绍了徐光宪在交通大学求学的这段经历,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示了他上交通大学是“为了省钱”这一原因,照应了前面其“家道中落”的现实。

B.以租界内学习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他和他的同学们学习热情的高涨。

C.在这期间,他做了大量的习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校期间年年得第一,突出其学习成绩优异,也为后文写其卓越贡献做了铺垫。

D.求知若渴,从小树立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刻苦学习。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严纯华的评论,表现出徐光宪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科学的哲学这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人生境界。

B.徐光宪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交通大学实现的,毕业时,他以两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C.回国后,徐光宪曾转而研究核燃料萃取化学,为打造“核科学家的摇篮”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推动了国家原子能工业的发展。

D.徐光宪创立的串级萃取理论用于实际生产后,打破了国外稀土公司的垄断,稀土产品价格暴跌,中国的世界稀土强国地位得以确立。

3.文中说:

“一辈子搞稀土,我喜欢,把咱们宝贵的资源利用得更好,这是一种乐趣”,徐光宪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

请谈谈你的认识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

祠内有他的塑像:

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

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

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

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

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

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

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

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

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

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

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

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

“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

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

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

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

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

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

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

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

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

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

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

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

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

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

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一句,一方面为下文引出李陵及司马迁罹祸起到了过渡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全文的议论与评述做了必要的铺垫。

B.“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的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C.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让司马迁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成为了后世文人的精神标尺。

D.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书生,司马迁的性格也有发展变化,他也曾对武帝寄予希望,也曾努力博取他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和梦想。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短小精约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描绘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文章的中心事件,凸显出传主的人格精神,是人物传记最常用的典型笔法。

B.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C.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突显他超凡入圣、傲岸庄重的精神风貌,真实再现了司马迁的形象。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一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地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6.文章中的评述,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事业大有启发与补益。

请结合文本,任选两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

天启五年进士。

授行人。

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

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

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

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

帝不听,乃孑身赴任。

久之,巡抚吴甡荐其廉能。

而巡按御史张孙振以请属不应,疏诬继咸脏私事。

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

甡贤继咸,斥孙振。

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

诏逮孙振,坐谪戍;继咸得复官。

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

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党千余人。

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

击退贼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黄陂、黄安,筑黄冈城六千余丈。

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

督师杨嗣昌以其知兵,引参军事。

明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初,继咸闻李自成兵败南下,命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守九江,自统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援袁州,防贼由岳州、长沙入江西境。

既已登舟,闻良玉反,复还九江。

良玉舟在北岸,贻书继咸,愿握手一别,为皇太子死。

九江士民泣请继咸往,纾一方难。

继咸会良玉于舟中,良玉语及太子下狱事,大哭。

次日,舟移南岸,良玉袖出皇太子密谕,劫诸将盟。

继咸正色曰:

“密谕何从来?

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密谕何从来?

”良玉色变,良久乃曰:

“吾约不破城,改檄为疏,驻军侯旨。

”继咸归,集诸将于城楼而洒泣曰:

“兵谏非正。

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

”遂约与俱拒守。

中朝皆疑继咸、良玉同反。

而南都时已破,诸镇多纳款。

继咸劝梦庚旋师,不听。

遣人语林奇、硕画、士元毋为不忠事,林奇、硕画、士元避皖湖中,遣人阴逆继咸。

继咸已为效忠绐赴其军。

将及湖口,而梦庚、效忠降于清,遂执继咸北去,馆内院。

至明年三月,终不屈,乃杀之。

(选自《明史·袁继咸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的中央考试。

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B.中官,本为古官名,又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阙,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

D.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

文中指朝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继咸性格刚直,不惧权贵。

他上疏驳斥张彝宪的奏章,彝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继咸相互攻击,皇帝不听劝阻,他就独自一人上任去了。

B.袁继咸清正廉洁,富有才能。

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的请托,便诬告袁继咸贪污受贿。

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为之辩诬。

C.袁继咸通晓军事,骁勇善战。

他带兵在兴国、大冶一带的山中捣毁了贼巢,活捉了贼寇首领,降服了一千多人,打退了七大部兵力的进攻,修筑了六千多丈长的城墙。

D.袁继咸忠君爱国,宁死不屈。

南京被攻陷,各大兵镇都投降了,他被软禁在内务府的大院中,最终不肯屈服于清,被杀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

(6分)

(2)兵谏非正。

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暮雨中送别诗。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

B.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别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别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1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高二的上学期即将过半,小鹤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浪费了许多时间,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自己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要好好把握。

(2)《滕王阁序》中与范仲淹《岳阳楼》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胜一筹,写尽渔家人宁静祥和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枚做了学生干部后特别在意别人的对他的负面评价,这让他很痛苦。

读到《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像这样不在意别人的褒奖或贬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历史上许多发明家受到缅怀和崇敬,但一个叫米基利的却被称为“20世纪最声名狼藉的发明家”,这个评价也许稍欠公允。

平心而论,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不少便利,还得益于米基利的贡献,但人类面临的几项重大环境灾难,却也地要归咎于米基利的发明。

1912年汽车马达点火的发明让用户摆脱了摇把启动的费力和危险,但还有个难题便是气缸运行中经常发生“爆震”,即火花塞把压缩混合气体点燃后,缸内远处油气便自行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产生“逆火”,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并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

因此,克服“爆震”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

米基利接受了解决这个难题的使命,他果然,找到一种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

10加仑汽油中放进不到1盎司四乙基铅便能完全消除“爆震”。

()。

当铅进入人的体内后便会“鱼目混珠”,被误当作钙、铁、锌吸收并沉积在骨骼中,给人造成永久性血液疾病,1986年美国市场98%的汽油已经不再含铅,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禁止含铅汽油的法令,虽然,但不能完全杜绝,仅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每年要向环境中排放20万吨铅。

后世人虽不认识米基利,却必须为他带来的环境债买单。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容置喙当务之急不孚众望知过必改

B.无可争辩当务之急不负众望亡羊补牢

C.无可争辩燃眉之急不孚众望亡羊补牢

D.不容置喙燃眉之急不负众望知过必改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缸内远处油气便自行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产生“逆火”,与“主火焰”

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B.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自行燃烧产生“逆火”,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并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

C.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自行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D.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自行燃烧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消除“爆震”带来了汽车销量激增,但铅也从此开始危害人类

B.“爆震”的消除带来汽车销量激增,但人们从此开始受到铅的危害

C.“爆震”的消除带来汽车销量激增,但铅也从此开始危害人类

D.消除“爆震”带来了汽车销量激增,但人们从此开始受到铅的危害

17.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

(5分)

 

通知

为深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定于12月21日下午,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望大家届时出席,请勿自误。

2017年12月18日

教学处

 

18.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四、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分)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

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

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中外传记选读》第七、八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答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间,然后仔细分析。

文中详细介绍了徐光宪在交通大学求学的这段经历的作用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与“在交通大学求学的这段经历”没有关系。

故选D。

2.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文中有“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因此选项中“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人生境界”表述错误。

B项,“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交通大学实现的”张冠李戴,第一个高峰应该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这一时期实现的。

D项,“稀土产品价格暴跌”说法不严密,文中说的是“国际单一稀土产品价格暴跌”。

故选C。

3.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现了徐光宪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

正是因为自己热爱科学、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才能带着喜欢和乐趣,不断努力地探索,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

一个人如果能结合国家的需要,积极投身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去,就能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领域里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

首先立足文本谈谈徐光宪这句话表现的精神内涵,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

对文中人物语句进行探究,需要对该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精神世界、精神风貌进行深入解读。

徐光宪这句话是对自己一生事业的一个总结。

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读出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而这种爱,便成了一种工作时的乐趣。

正是因为自己热爱科学、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才能带着喜欢和乐趣,不断努力地探索,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

从这一角度思考,引申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如一个人如果能结合国家的需要,积极投身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去,就能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领域里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错。

结合“‘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分析,司马迁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专制强权。

故选B。

5.

【答案】D

人生价值取向。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才能奉献社会。

③有理想,执着追求。

司马迁:

“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执着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尽力。

④顽强坚韧。

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不动摇,在威逼面前不屈服,矢志不移,坚定不拔。

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⑤不重名利世俗。

司马迁没有追求权贵的赏识,没有迎合世俗,耐得住寂苦,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就了伟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