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4906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docx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几种生态经济模式及其有益的启示。

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案例,描绘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技术创新路线:

末端治理―绿色技术的工艺组合―可持续产品及其价值链创造―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

江西铜业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表明:

以开发废弃物再利用基础创新为基础,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变废为宝,形成循环经济的产品链和产品网,用效益较大的产品收益来弥补收益小甚至没有净收益项目,整体上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静脉产业本质上是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与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相比,发展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分类的中介组织和物流系统是发展社会层面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静脉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062.2;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3-0073-12

  [作者简介]胡振鹏(1948―),男,江西星子人,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资源环境管理研究;(江西南昌330029)傅静(1989―),女,江西临川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规划设计研究。

(江西南昌330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体流动大型浅水湖泊生境变化对氮磷扩散消减的影响研究――以鄱阳湖为例”(41261053)、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与保护、修复研究”(20133BCB24012)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heEcologicalEconomicConstructioninPoyangLakeEcologicalEconomicZone

  Authors:

HuZhenpeng&FuJing

  Abstract:

Severalpatternsofeco-economicconstructioninPoyangLakeEcologicalEconomicZoneandtheirinspirationareintroducedinthispaper,combiningwithcaseanalysis.Technologyinnovationpathofdevelopingecologicaleconomy,whichisEnd-treatment--Processcombinationofgreentechnologies--Creationofsustainableproductsandtheirvaluechains--Technologyupgradingoftraditionalindustries,isdescribedbythecaseofdevelopingefficientecologicalagriculturethroughusingthelivestockandpoultrywaste.ThecaseofdevelopingcirculareconomyinJiangxiCopperCompanyshowsthatitispossibletomakeconducivesocial,economicalandenvironmentalbenefitsbythewaysofthefoundationinnovationsofdevelopingwasterecycling,transformingwasteintoassetsandformingproductlinesandnetworkineverystep,andusingeffectiveproductsinsteadofnon-profititems.Thevenousindustryisessentiallyacirculareconomyinsocialdimension.Comparedwithinternalrecycleeconomy,thedevelopmentofwastecollection,transportationandclassificationofintermediaryorganizationsandthelogisticssystemaretheimportantpartsofcirculareconomydevelopmentinsocietylevel.

  Keywords:

ecologicaleconomy;recyclingeconomy;venouseconomy;PoyangLakeEcologicalEconomicZone

  党的十八大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江西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十八大精神,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以过去积累的技术为基础,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的“高效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资源综合利用达到新水平,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机制初步建立”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体系等方面改革创新,创建了一批生态经济模式。

本文结合案例介绍研究几种主要的生态经济模式,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体会。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

“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高效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征:

(1)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利用;

(2)提供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3)从生产到消费环环相扣的标准化农业;(4)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5)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县乡财力;(6)推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取得最大的整体效益。

近年来,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由此产生的废弃物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畜禽规模养殖产生的粪尿处理为纽带,把农、林、果、牧、渔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一)规模养猪遭遇环境瓶颈

  江西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农户利用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养猪成为生猪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赣南农民创造了“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①,全省20%农户建设了户用沼气池。

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户散养生猪逐步减少,规模养猪快速发展。

2012年全省生猪年出栏量突破3000万头,其中90%由养猪场提供。

按照年存栏生猪500头计算,全省共有规模化养猪场10652个,其中年出栏数达万头以上的258个。

  生猪规模养殖是一种专业化生产方式,除了具有规模效益以外,在疫病防治、品种更新换代、销售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农户家庭养猪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生猪规模养殖产生的大量粪尿得不到妥善处置和充分利用,将对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危害:

大多数养猪场仅设置了一个堆粪场和沉淀池存放粪尿,猪场周边蚊蝇成群、臭气熏天;猪粪卖给或送给农民做肥料,剩余的任其风吹雨淋,粪水肆意流淌;猪尿和冲洗猪栏废水经过沉淀池后,直接排放到河道、水库中,污染地表水,进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有些猪场建在河道或水库旁边,甚至建在四面环水的河流江心洲上,对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显著。

有些养猪场修建了沼气池,用厌氧法来处理猪粪尿,在一定程度上降解了污染物质,但是猪粪尿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沼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沼气朝空中排放,其温室效应是CO2的6~8倍;沼液直接排放到山溪、沟渠、水库或鱼塘中,使得水稻疯长,粮食减产;水库、鱼塘变为臭水塘,鱼儿也无法生存。

  猪粪尿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农耕时代一直是种植业的主要肥料来源。

猪粪尿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中含有丰富的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沼渣中除了沼液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外,还有腐植酸等有机物质。

利用沼液、沼渣做肥料或养鱼饲料,建立“农林牧果渔”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不仅可以使物质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而且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与农户“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相比,利用养猪场粪尿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其一,农户是一个基本生产单元,可以独立自主地支配各种资源,较灵活地组织独立的生态农业体系。

规模养猪一般是专业化生产,猪场业主一般不从事其他农业生产,即使对猪粪尿进行了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沼液和沼渣除了自己使用一部分外,大部分还需要其他企业或农户来使用。

利用场粪尿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政府的引导、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

  其二,规模养猪是集约化生产,常年产生大量的猪粪尿。

许多农作物对肥料的需要具有季节性,需要一定规模、多种形式的产业链才能全部消化大型猪场的粪尿资源。

  因此,以规模养猪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不能直接套用或简单放大农户“猪―沼―果”模式,必须根据养猪场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从发展现代农业出发,研究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律、系统结构、生产模式和组织形式,以沼气、沼液和沼渣有效、充分利用为纽带,使种植业、畜牧业、果业、渔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挥生态农业的整体功能,多次分层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并确保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三类典型的猪场生态农业模式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许多养猪场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猪场产生的粪尿资源带动农林牧渔生态经济发展,形成了许多有效模式,按照猪场规模可以概括成以下三类典型模式。

  1.小型猪场的生态农业模式

  小型猪场一般年存栏牲猪500头以下,发展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创新组织形式,将农户“猪―沼―果”模式放大,养猪专业户将猪场分散建设在不同的地方,猪场的规模不大,以便周边村民充分利用猪场的沼液、沼渣和沼气。

比如高安县的小型养猪场,投入资金50000元修建2个70m3沼气池和一个20m3的储气柜,猪粪尿和冲栏水全部进入沼气池厌氧处理,抽取沼液代替自来水冲洗猪栏,猪场周边闻不到臭气。

通过协议的方式,沼气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家用,沼液和沼渣以较低的价格卖给村民做肥料。

当地农业生产以水稻、桑蚕、中药材种植为主,秋冬季节水稻不需要肥料时,桑树、中药材仍需要施肥,一年四季沼液都得到充分利用,养猪专业户与村民的关系十分融洽(见图1)。

  2.中型猪场的生态农业模式

  中型猪场一般年出栏肉猪万头以下。

由于猪粪尿数量较多,简单地放大农户“猪―沼―果”模式不能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厌氧处理后的沼气、沼液需要用多种形式消化利用。

萍乡市泰华养猪场采用“猪场+养猪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猪―沼―农―果”生态农业。

  泰华猪场位于萍乡市湘东区,当地以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

泰华猪场的猪舍建在山坡上,南面有一0.4hm2的水塘,是当地农田灌溉水源之一,水塘下面有一灌溉水渠,灌溉全村的水田。

猪场一年出栏肉猪4000余头,一般存栏生猪2000头左右。

猪场先后修建3个沼气池共270m3。

2006年以前,与其他许多养猪场一样,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除了自用外,直接排入大气;沼液排入水塘,农户取水灌溉时,沼液也进入稻田。

由于氮元素过多,致使水稻“疯长”,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2004年的减产率高达45.5%)。

秋冬季节,稻田不需要灌溉时,沼液顺沟渠直接排放到下游水域中,对沿途水体、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007年开始,在当地政府和南昌大学的支持与帮助下,泰华猪场坚持“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优化组合各种先进技术,包括传统农业中的有效技术,构建规模种养生态农业系统,综合利用沼气和沼液。

首先,修建储气罐和铺设管道将沼气免费输送给周边100家农户、镇敬老院和一家工业陶瓷公司作为生活用气。

其次,将沼液和灌溉水塘、渠道进行分流,修建三级氧化沟自然曝氧处理,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在任一级氧化沟出口处取用氮、磷等浓度不同的沼液。

第三,把分散的养猪户组织起来,成立生猪协会,协会成员将冬闲田交给猪场,用沼液种植无公害蔬菜。

第四,在周边山坡荒地种植红薯、油菜和果树,果树下和田边地角栽种狼尾草,用沼液做肥料,将狼尾草的嫩叶一茬一茬地割去做养猪的饲料。

如果还有没用完的沼液,经三级氧化后再向下游排放。

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泰华猪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系统,使粪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效益非常显著。

沼液三级氧化,并与灌溉水分流,保证了农户根据水稻生长需要来配水配肥,从根本上防止了水稻“返青”现象;沼气免费输送给农户、敬老院和企业使用,建立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冬季在水田里种植的蔬菜,经检验达到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要求,2009年获得利润79850元,同时改善了稻田的土壤结构,增加了肥力,对农户第二年的生产水稻起到有益作用。

旱地种植的红薯藤、红薯和狼尾草作饲料喂猪,降低了养猪成本;农户在红壤山丘上栽种的果树年年丰收。

表1列出了猪粪尿在厌氧―好氧处理各个环节的废水污染物浓度,最终排放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①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协调。

  3.大型猪场的生态经济模式

  大型猪场一般年出栏肉猪万头以上。

由于存栏生猪产生的粪尿数量多,周边地区很难将沼液全部用完。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与中小型猪场不同的处理方法。

德安县德邦种猪场是一家规模养猪的省级龙头企业,包括种猪场、商品猪场和饲料厂,共有基础良种猪500头,母猪4000头,另外,视市场情况还饲养一定数量的肉猪,在猪粪尿处理和沼液、沼气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对于大型猪场,猪粪数量多,直接厌氧处理,需要大容积的沼气池,沼液运输困难、成本高。

为了使厌氧处理的污染物减量化,德邦养猪场首先将猪粪与猪尿、冲洗猪栏废水进行固液分离。

购买一辆汽车,将猪粪分送给附近的农户,用农户的户用沼气池发酵处理,生产的沼气、沼液和沼渣由农户利用,不收取任何费用,使闲置了多年的300多个户用沼气池焕发了青春。

德邦养猪场建造一个常温发酵池和一个中温发酵池,用来处理固液分离后的猪尿和粪水,生产的沼气一部分用来发电,电能供猪场自用和抽沼液到山上的储液池中,另外的用管道输送到猪场所在集镇上,供集镇居民免费使用;发电使用后的冷却水输送给中温发酵池,用于保温。

发酵池生产的沼液分三级抽到山顶的储液池中,从储液池铺设管道到山坡、山下的棉田中,大约20亩左右安装一个水龙头,农民只需在水龙头套上塑料管,就可以给棉花施肥,免费使用(见图3)。

  猪粪、沼液、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涉及德邦养猪场和一千户以上的农户和居民,粪尿处理和沼液、沼气利用系统由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当地培养了一批乡土技术人员,随时为用户服务。

为了保障猪粪、沼液和沼气能够及时、公平地提供、分配,并做好服务工作,所有用户成立了一个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农民沼气协会,德邦养猪场负责人担任理事长,各村(社区)负责人为理事,一位副镇长和南昌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为顾问。

  (三)小结

  为了追求规模效益,猪场越来越大,产生的猪粪更多。

解决规模养猪遭遇的环境瓶颈,用末端治理的方法――将猪粪尿厌氧―好氧处理后排放,受到成本和技术的制约,难以行得通,也不可持续。

唯一的途径是发展生态经济,以猪粪尿处理为纽带,变废为宝,农林牧渔果业取长补短、相互支持,争取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上述三个案例大致刻画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轨迹。

如果把传统种养模式看做“末端治理”,那么,农户猪―沼―果模式和小型养猪场猪粪尿处理(图1)则属于“绿色技术的工艺组合”,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受益范围仅一家或几十家农户;中型养猪场猪场猪粪尿处理和利用(图2)则成为“可持续产品及其价值链”的产生,技术的推广和受益范围扩大到一个行政村;大型养猪场猪粪尿处理和利用(图3)系统发展到“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这一技术系统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整合了农户、中小型养猪场的各种绿色技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催生了制度创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更深刻、广泛和显著。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高耗能落后装备,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按照资源?

D产品?

D废弃物?

D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全面改造工业制造、矿山开发等方面的流程工艺,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着力推进废旧资源及工业废渣、废水、废气再利用,提高矿产的采选率、冶炼回收率。

循环经济也是一种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着重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强调经济活动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遵循生态学规律,从宏观的角度将生态和经济相结合,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循环经济根据生态经济理念,侧重于建立起经济系统中的循环组分及过程、运行机制和具体措施,强调物质循环使用、能量梯级利用;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为特征,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尽可能降低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循环经济使生态经济微观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江西铜业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79年,在国家和江西省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三十年的技术创新和开发建设,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国内最大、最现代化的铜生产和加工基地,黄金、白银、硒、碲、铼等稀贵金属和硫化工的重要生产基地,以及全国第二大稀土生产基地,成为中国铜工业的领跑者。

公司拥有8家矿山,5家冶炼厂,6家铜加工企业,3家稀散金属生产单位,1家稀土公司,以及财务、期货、国际贸易、物流、地勘、监理公司等增值服务体系。

2012年,营业收入1759亿,利税101亿,总资产1000亿,净资产488亿,成为江西省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铜矿是我国的稀缺资源。

作为以矿产资源为基本原料的企业,从1995年开始,江西铜业公司坚持“以未来思考今天”的理念,以节约资源的高度责任感致力于资源综合利用,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一)采矿环节的资源循环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铜矿资源,江西铜业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千方百计利用低品位的铜矿,减少矿石采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图4简要地描述了采矿环节中的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其中双线框表示原来的生产流程,单线框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新增的工艺流程。

  1.降低设计边界品位,增加低品位原矿入选

  为了充分利用紧缺的铜矿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西铜业公司组织进行了“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研攻关,并获得了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一成果将德兴铜矿的可利用的矿石边界品位从0.3%下降到0.25%,原设计应丢弃的1.48亿吨废石(占储量20%)得到利用,多回收铜金属38.3万吨、黄金28吨。

  2.攻克“湿法冶金提铜技术”难关,充分利用含铜废石

  利用“堆浸―萃取―电积”的湿法冶金技术提取含铜废石中的铜金属,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金技术。

从1996年开始,在永平铜矿进行难选氧化矿的湿法冶金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重大突破。

永平铜矿用湿法冶金技术,共生产合格电积铜870吨。

1997年江铜在德兴铜矿建成了千吨级生产能力的湿法炼铜厂,从铜金属比率在0.05%到0.25%之间的“含铜废石”中提取合格的电积铜,共生产商品铜5200吨。

湿法冶金提铜技术的运用,既有效地回收了废石中的资源,又减少了铜离子对水体的污染。

  3.多方面利用尾矿,物尽其用

  武山铜矿采用分级尾砂替代江沙充填井下采空区,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堆放到尾矿库的尾矿数量,延长了尾矿库的使用年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8年以来,武山铜矿用尾砂替代江沙111万吨,产生经济效益1722亿元。

银山铜矿以尾砂为原料,开发生产出了钙化砖和绢云母等产品,每年消耗尾砂5万吨,既增加了300万元产值,又减少了尾矿污染。

  4.酸性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排土场堆存剥离出的废石中铜和硫遇空气氧化,大气降水后生成含铜酸性废水,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因污染对周边地区的环境赔付高达每年300万元。

后来,投入5000万元资金,引进加拿大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矿山治理酸性废水的世界难题,经处理后的废水可以供选矿环节利用。

  

(二)选矿环节的资源循环利用

  我国铜矿的基本特点是矿体复杂,伴生金属种类多,品位低。

江西铜业公司从选矿环节开始,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提高贫矿、杂矿的金属回收率(见图5)。

  1.优化选矿工艺,提高矿山的金属回收率

  通过技术革新和完善管理,系统优化采矿选矿工艺,大大提高了“贫、细、杂”矿的金属回收率。

2004年,德兴铜矿的选铜回收率为86.60%、选金回收率为62.32%、选银回收率为65.09%,比1995年分别提高了6.6%、0.31%、5.45%,多回收铜金属8503吨、黄金26.63公斤、白银4897公斤,创造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

  2.运用新技术回收钼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选钼入选原矿预处理技术”,从铜精矿中回收钼,成功地解决了选钼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难题。

经加工处理后,进一步生产钼酸铵(见图5第1行品业链),每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

公司还对湿法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进行回收利用,生产出铼酸铵和钼酸钠,为企业增加产值1千万元以上。

  3.科学利用矿山废水,提高工业水复用率

  采矿选矿需要大量用水,这些水使用过后呈酸性或碱性,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大,水污染是选矿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公司从改进生产工艺入手,把酸性废水用于选硫工艺,把尾矿库的碱性废水用于选铜工艺,其余酸性废水引入尾矿库与库中的碱性废水中和,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

目前,公司的工业用水总量为3.6万吨,其中重复用水率达到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0%,不仅每年节约取水费用2千万元,而且节约水资源3亿吨,大大减少了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三)冶炼环节的循环经济

  贵溪冶炼厂是公司的铜冶炼工厂,建设起点较高,整个生产工艺和厂区环境都是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图6中双线框是当时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金、银等。

为了保护环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共建设安装“三废”处理设备100多套。

从1995年开始,公司就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把“末端治理”转变为综合利用铜生产过程中各种废弃物,不断延伸产品链,逐步形成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产品网。

图6简要地描述了该厂主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废弃物利用的流程及产品。

方框表示生产车间,椭圆框表示产品,带箭头的工艺流程线旁边标示出原料、半成品或废弃物。

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