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4783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docx

心理学复习试题分类归纳

一、选择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

2、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3、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A)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计算机辅助教学(CAT)的研究与应用

4、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C)

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

5、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进行测定。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C)

A.形成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终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6、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B)。

A.联想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预测过程

7、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C)

A.年龄差异B.能力差异C.个别差异D.性别差异

8、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D)

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之中

9、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B)

A.有效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B.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D.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B)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C)

A.2至7岁B.11至15岁C.7至11岁D.0至2岁

2、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B)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

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6、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C)

A.2岁B.4-5岁C.4岁D.9岁

7、个体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是(A)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

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

9、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A)

A.八个阶段B.五个阶段C.四个阶段D.三个阶段

1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

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C)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12.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B)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变通性、独创性和:

(C)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

15、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商必须超过(C)

A.100,B.120,C.140,D.130

16、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C)

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

17、童年期的年龄一般在(A)

A.6、7岁-11、12岁B.11、12岁-14、15岁C.8、9岁-16、17岁D.6、7岁-14、15岁

18、在解决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是(D)。

A.场依存B.沉思型C.场独立D.冲动型

1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B)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儿童智力量表D.成人智力量表

20、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

A.定向性B.不平衡性C.结构性D.差异性

2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是( A)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23、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B)

A、7岁B、3岁C、12岁D、18岁

25、正常的小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B)

A.连续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

26、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7、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三是不平衡性,四是(D)

A.不同步性B.规律性C.共同性D.差异性

28、“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C)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C)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3、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B)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4.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

效果律、练习律和:

(A)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

6.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C)

A.经典性条件反射B.认知-发现说C.尝试-错误说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

9、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

A.布鲁纳B.加涅C.奥苏伯尔D.苛勒

10、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1、程序教学属于一种( C)

A、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发现教学

12、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C)

A、转化 B、获得 C、评价D、同化

13、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

1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5、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B)

A、发展认知结构说B、习得三类知识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D、认识发生论

16、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B)

A.言语联结学习B.解决问题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

17、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B)

A.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

18、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B)

A.感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19、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消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C)

A.正强化B.正弱化C.负强化D.负弱化

20、根据加涅学习阶层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A)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

21、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A)

A.接近律B.效果律C.练习律D.准备律

2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

A.线性关系B.正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C)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3、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B)

A.阿特金森B.班杜拉C.奥苏伯尔D.维纳

4、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B)

A.熟悉教材B.创设问题情境C.了解学生D.激发学习动机

5、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C)。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B)

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8、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效率最高的动机水平是(C)

A、偏高B、偏低C、中等D、不确定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A)

A.积极与消极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C)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

3、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B)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4、按照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C )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6、“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B)

A、创造性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

7、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C)

A.支持作用B.定向作用C.阻碍作用D.强化作用

8、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形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9、强调一般原理的掌握在迁移中的重要性的理论是( A )

A、经验类化理论B、形式训练说C、关系转换理论D、共同要素说

10、倒摄抑制是一种( D )

A、顺向的正迁移B、顺向的负迁移C、逆向的正迁移D、逆向的负迁移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   B )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C)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D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

A.并列结合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5、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B)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6、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B)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A)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变式直观

8、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B)

A.感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理性知识D.元认知知识

9、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B)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10、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D)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1、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D)。

A.上位学习B.感性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

13、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D)。

A.奥苏贝尔B.班杜拉C.阿特金森D.艾宾浩斯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1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1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B)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加里培林的心理技能形成五阶段论的第五个阶段是( B )

A、动作的定向阶段B、内部言语动作阶段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2、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C)

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运动技能D.记忆技能

3、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D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4、以下不属于操作技能特点的是(D)

A.客观性B.外显性C.展开性D.简缩性

第八章学习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

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4、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C)

A.组织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5、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是 ( D)

A、学校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6、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B)

A.组织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2.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变通性、独创性和:

(C)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

3、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A)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4、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 B)

A无结构问题B有结构问题C界定含糊问题D情景不清问题

5、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分别是目的性、认知性和(A)

A.序列性B.针对性C.方向性D.实在性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是(D)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

2、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

3、“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D)

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

4、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自律道德开始形成的阶段是(C)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B)

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

6.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A)

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

7.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

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 B )

A、道德素质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学习

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11、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B)

A.对偶故事法B.两难故事法C.临床法D.观察法

12、根据道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13、态度结构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D)

A.策略成分B.品德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第十一章—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A)。

A.客观描述B.主观判断C.主观臆想D.主观描述

2、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D)。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待遇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C)。

A.教学媒体B.学习情境C.课堂纪律D.师生关系

4.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很不安宁。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C)

A.多动症B.学习困难综合征C.过度焦虑反应D.强迫行为

5、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B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指导学习

6、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B、教学媒体C、教师的爱好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7、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D)

A.加涅B.桑代克C.布鲁纳D.布卢姆

8、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D)

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之中

10、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C)

A.形成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终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11.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

1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情感和谐。

这是一种:

(A)

A.人际吸引B.人际沟通C.人际平等D.人际合作

13、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以下呈现的四个选项,属于新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特点是(D)

A.教学的细节方面由学生的行为决定B.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C.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D.课后评价集中关注上课的有效性

14、教育心理学中,把心理测验分为神经心理测验以及(  B)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 

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

15、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观有关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映。

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B )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D强化法

16、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

A.学会调适B.寻求发展C.适应环境D.调节自我

18、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C)

A.阿尔波特B.奥苏伯尔C.布鲁姆D.马斯洛

19、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B)

A.期望效应B.皮格马利翁效应C.放大效应D.预期效应

20、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C)

A.标准化成就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D.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

21、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22、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D)

A 总结性评价  B 常模参照评价C 诊断性评价  D 标准参照评价

23、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老师最关注的问题是(B)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25.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