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重点:
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弊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2.难点:
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争论的实质及其异同。
知识点一 俄国的农奴制
1.确立
(1)形成:
15世纪末16世纪初,农奴制开始形成。
(2)确立:
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化
(1)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宠臣。
(3)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3.危机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深度认识]农奴制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使俄国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之中。
知识点二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概况
(1)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机器工厂。
(2)19世纪中叶,俄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2.原因
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影响
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名师指津]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明:
一方面,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三 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原因:
19世纪初,俄国参加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一些青年军官到达西欧国家,对俄国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
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
(4)结果:
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
(2)焦点:
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
(3)主张
①守旧派:
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②改革派:
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③激进派:
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概念阐释] 十二月党人
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贵族军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他们发动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唤醒了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知识点四 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
(1)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
(2)俄国军事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经过
(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参战。
(3)英法与俄国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展开激战,1855年秋,俄军战败。
(4)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
3.影响
(1)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3)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士气。
(4)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思维导图] 农奴制危机的表现
主题一 农奴制与社会危机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
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史料二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民骚动
史料三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俄国
71
26
1606
英国
323
385
14603
法国
150
108
9160
德国
175
40.2
10065
史料四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祷告式,以示庆祝。
赫尔岑后来写道:
“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
思考
(1)据史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据史料二归纳农奴制改革前的政治状况。
(3)据史料三归纳19世纪中叶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似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如同牲畜;农奴主可以买卖农奴。
农奴制的存在。
(2)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奴的反抗,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3)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4)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相同点:
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影响:
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史论归纳】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1)劳动力: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
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
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
缺乏充足的原料来源,且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
经济发展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严重不足。
(5)技术: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
主题二 克里米亚战争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
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
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
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克里米亚战争史》
史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回答,如何理解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
(2)根据史料二,指出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答案
(1)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水平等各方面都是落后的,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
(2)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
【史论归纳】 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1)对俄国:
英法加强了在奥斯曼土耳其的殖民势力,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并失去了欧洲霸主地位;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对土耳其: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根据会议和约的有关内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这样使奥斯曼帝国得以延续数十年。
(3)对中国:
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丧失了保持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后来又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亚洲地区。
其次,随着巴尔干问题的暂时解决,英法把注意力重新投向中国,并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不久寻找借口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对欧洲格局:
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量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新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1870年。
1.下列关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的俄国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形成
B.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
C.农奴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D.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史实都是发生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的俄国。
但B项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因为其间获得快速发展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而非资本主义工商业。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力作,它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A.水上交通运输发达B.沙皇重视发展国内交通
C.工业革命还未展开D.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的英法等国已广泛使用汽船,俄国仍靠纤夫拉帆船,这说明俄国的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
3.对下列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图一 19世纪50年代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图二 19世纪中叶俄、英、德铁路里程对比表
A.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B.俄国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C.俄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
D.俄国的落后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故选A。
B项说法错误;C、D两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4.十二月党人的基本主张是( )
A.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
B.发动武装起义
C.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答案 A
解析 十二月党人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主张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
5.某班同学在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具有明显缺陷的是( )
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
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
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答案 B
解析 从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双方来看,无论英法还是俄国,他们都是为了扩张侵略权益,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1)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
其结果如何?
(2)克里米亚战争与农奴制有何联系?
答案
(1)①克里米亚战争。
②结果:
俄军战败,撤回在黑海的舰队,拆毁在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
(2)正是由于落后的农奴制最终导致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
基础巩固
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一 地主毒打农奴 图二 贫困的俄国农奴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 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遭受毒打表明农奴受到农奴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贫困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
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
2.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很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对“逃亡农民”的规定,使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而《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3.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主要是因为它( )
A.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B.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C.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D.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俄国的落后。
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
4.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
“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禆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还是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他是( )
A.十二月党人B.地主阶级革命派
C.守旧派知识分子D.激进派知识分子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因此可以排除A项。
5.“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
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
B.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C.俄孤军作战难以对抗强敌联合
D.俄国军队装备落后
答案 A
解析 俄国1855年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农奴制度导致俄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落后。
能力提升
6.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德国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
铁路总长(1861年)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答案 A
解析 解题关键是表格中的时间“19世纪中叶和1861年”,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腐朽的封建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的战败结局。
8.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初,俄国参加了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使一些青年军官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1825年12月,他们发动了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起义”。
故②错误,①③④符合题干要求,故应选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
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
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最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卫兵队的伴随下出现了,他骑着一匹漂亮的栗色马,手上执一把出鞘的剑,他准备在皇后面前放下这把剑。
我们高兴地看着他。
然而,就在那时,一个农民几乎是在他的马底下穿过了街。
皇帝催马前进,握着出鞘的剑冲向那个正在奔跑的农民。
警察也用棍棒攻击那个农民。
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背过脸去,替我们敬爱的皇帝感到羞愧。
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失望;不自觉地,我想起了一只猫,它转变为一个美人,不过,它不能看见一只老鼠而不扑向他。
——A.G.梅朱尔《第一次俄国革命》
材料二 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D.M.华莱士《俄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国”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快的印象”和“替皇帝感到羞愧”?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
哪个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二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答案
(1)原因:
参加对拿破仑战争的军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印象,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并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沙皇的专制统治产生不满。
行动:
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和废除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2)落后的俄国将与工业高度发达的西欧国家发生冲突。
克里米亚战争。
(3)希望遭受打击的俄国统治者认识到:
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学思之窗】(教材第92页)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提示
(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94页)
一、本课测评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
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
提示 面临问题:
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民主主义革命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沙皇专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
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
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判别。
提示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予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