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467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达标测试

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璨托泥带水粗制烂造黯然失色

B.真谛盛气凌人风云突变心旷神怡

C.犀利冥思瑕想郁郁寡欢油光可见

D.轩昂海誓山盟翻来复去不可名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中“托”为“拖”,“夹杂”的意思;“烂”为“滥”,“随意而乱”的意思;C项中“瑕”为“遐”,“联想”的意思,“见”为“鉴”,“当镜子照”的意思;D项中“复”为“覆”,“翻转”的意思,“壮”为“状”,“状态”的意思。

考点:

错别字

点评:

本题有难度,一些错字难以判断。

汉字是极其丰富的,千差万别,难记难识。

平时阅读文章一定要仔细辨识汉字,加强记忆。

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观四项,先将明显不符要求的排除,再观察剩余项,注意词语意思,据其意判断各用字的正误。

所以,平时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对判断汉字的正误有很大的帮助。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翻来覆去地装订成了两本完整的书。

B.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落下。

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

C.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海浪陪伴着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D.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答案】A

【解析】“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不合乎句意,所以选A项。

3.根据下面句意,选择句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①所以,诗人写道:

“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②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

③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④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

⑤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A.③②④①⑤

B.⑤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春天来临,万物萌动,作者选择了柳树为代表来表现春色。

所以,第3句为总领句,根据植物的生长过程,柳芽---柳丝,所以,选C项。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

语句衔接连贯要做到的是:

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前后照应。

这类题的做法是:

①找起始句和总结句。

②注意关联词。

③串句子。

按照句子间的关系,揣摩逻辑关系,将一个一个的句子连好,就完成了任务。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从他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

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

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

【答案】C

..................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仅仅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

“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答案】A

【解析】A项,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这是妇女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羞惭心理的写照,是一种孤独冷漠。

选项赏析不正确。

二、积累与运用。

6.“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功底来自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下面考考你积累了多少诗文。

(1)范仲淹《渔家傲》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武陵春》中表达“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驱金复国、建功立业的理想与壮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常被人用以表现人们对于故土依恋和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四面边声连角起,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

(2)举杯邀明月,(4).对影成三人。

(5).(3)老夫聊发少年狂,(6).左牵黄,右擎苍。

(7).(4)物是人非事事休,(8).欲语泪先流。

(9).(5)了却君王天下事,(10).赢得生前身后名。

(11).(6)胡马依北风,(12).越鸟巢南枝。

【解析】默写古诗文。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邀、聊、擎、赢”这些字词不要写错。

点睛: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

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7.名著导读。

《名人传》是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你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罗曼·罗兰,

(2).米开朗琪(基)罗(3).

(2)示例: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此题考查对名著《名人传》人物情节的掌握。

8.语文综合练习

(1)学习了《敬畏自然》让我们懂得了要爱护自然,敬畏自然这一主题,请你写出一条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

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

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a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2).

(2)3句。

(3).把“阻止孩子不上网”的“不”字去掉。

(4).4句。

(5).把“有效的”和“寻找”调换。

【解析】

(1)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据此可拟写为: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2)从前向后读这四个句子,可见,第三句中“阻止”“不”连用,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了,可去掉“不”,或把“阻止”改为“让”“使”等。

第四句语序不当,“有效的”不是修饰“寻找”的,所以应放在“治疗疾病的方法”之前。

点睛: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

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

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三、文言文阅读。

(一)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

“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

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

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

斜眼看。

9.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

_________②比至陈比:

_________

③使公即恒楚将将:

_________④恒楚亡在泽中亡:

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2.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9.

(1).素:

向来

(2).比:

等到(3).将:

统帅,率领(4).亡:

逃亡

10.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11.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12.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解析】

9.A.“笞”名词作动词,用竹鞭打;B.“欲”愿望;D.“亡”逃跑。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第一句中要注意“亡”与“忿恚”的解释,后者是使动用法,第二句关键要理解“制”的意思,翻译后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1.概括文章事件,模式一般为:

有关谁,什么事,有的也要写出背景和事件的结果。

12.读懂文章,了解内容,抓住人物言行的描写概括人物形像。

(二)《唐睢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睢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睢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睢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仓:

________②长跪而谢之谢:

________

1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6.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案】13.

(1).“仓”同“苍”,青色

(2).道歉。

14.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5.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6.示例: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解析】

13.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如“徒”:

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14.试题分析: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伏尸”“缟素”“是”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5.试题分析:

就得首先要理解好文句,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答出潜台词的前提和基础。

“公尝闻天子之怒乎”是在告诉秦王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与臣而将四矣”是唐雎表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决心。

16.试题分析: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了解志士文化,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三)

甲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自谦。

⑦自抑损: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7.解释下列词语。

①简拔:

________

②裨补阙漏:

________

③优劣得所:

________

④意气洋洋:

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9.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其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晏子用这样的做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20.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答案】17.

(1).选拔

(2).弥补欠缺疏漏的地方(3).好的坏的各得其所(4).非常得意的样子

18.①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

②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谋深远,总是很谦虚的样子。

19.B

20.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是有过即改。

【解析】

17.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

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阙”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解词时要注意。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如:

“晓畅”“自下”。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试题分析: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D项马夫从妻子的话中体会自己自高自大的错误,这也体现了他的上进心以及知错能改的行动,而晏子因此给了他一个机会。

选项中“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试题分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诸葛亮选拔人才注重“德”与“能”,而晏子能够给知错能改的人以机会。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题。

故乡的沉沦

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

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

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

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

“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

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

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

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

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

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

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

那是故乡的屋檐。

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

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

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

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

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

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

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

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

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

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

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

但细心的老兵呢?

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

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

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

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

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

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

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2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2.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

24.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

【答案】21.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所以是无可替代的。

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

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

22.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

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23.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

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或:

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

24.“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

【解析】

21.试题分析:

首先是准确把握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此处实际上即为修辞手法),其次要熟知每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将该修辞手法的作用与本句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解说。

当然,绝不能忽略的是作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