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4222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孙阳 笔记.docx

021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孙阳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

(2)

【注意】

这节课我们的课程安排是第一章没有讲完的内容、第二章、第三章,如果有剩余时间,我们再学习一下第四章的前面部分。

②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观点是: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实用主义

✓提出了新的三中心: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无目的;

✓五步探究法: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解析】

1.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培根最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夸美纽斯第一次努力尝试把教育学确立为一门科学,赫尔巴特最终把教育学确立为一门科学,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规范教育学的诞生。

2.赫尔巴特提出了旧三中心,而杜威与他观点相反,提出了新三中心。

杜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同学们应该熟练掌握。

3.重点:

(1)《民主主义与教育》

(2)观点不需要记,记住“教育无目的”。

(3)主张“从做中学”—实用主义。

提到“实用主义”必选杜威。

(4)新三中心: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记忆方法: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杜威注重儿童、学生,赫尔巴特注重老师的作用,这是两人最本质的不同。

(5)知道“五步探究法”即可,不需要记住详细内容。

赫尔巴特提出的是教学过程四阶段论。

(记忆方法:

喝死威武)

(6)实用主义和新三中心最常考。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1.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主张“集体教育”

2.凯洛夫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

3.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

【解析】

讲义19页,记住这三个人物即可。

1.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主张“集体教育”(平行教育)。

2.凯洛夫:

《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

3.杨贤江(着重记忆):

《新教育大纲》,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

4.马卡连柯和凯洛夫都已经考过,所以备考重点放在杨贤江。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1.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原则,“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2.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3.布鲁姆首创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三维目标”,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提出“和谐教育思想”

5.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6.斯宾塞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解析】

考察点为单项选择题,但不是每年必考,选考。

我们有印象即可。

1.赞可夫: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学理论(一般发展,可理解为全面发展)。

2.布鲁纳(去年考过,今年不可能考):

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关键词:

结构、发现)

3.布鲁姆:

第一个提出“三维目标”的人(记忆方法:

姆标)

4.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理论(记忆方法:

挖根找范例)

5.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的提出者

6.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思想”(记忆方法:

司机很和谐)

7.斯宾塞(考过两次):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生活目的论)。

8.梅伊曼(梅依曼)、拉伊:

实验教育法,最早提出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教育学。

(记忆方法:

二姨搞实验)

9.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意为用最低成本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10.人物比较多,没必要死记硬背,有印象、能选出即可。

单选题:

1.(2016)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解析】

1.答案为C。

2.夸美纽斯:

(1)考点:

①《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③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④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2)记忆方法:

夸大侄子拌饭。

夸指夸美纽斯,大指《大教学论》,侄子指自然,拌指班级授课制,饭指泛智。

(3)“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2015)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斯宾塞D.卢梭

【解析】

1.答案为C。

2.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生活目的论)。

3.(2014)“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

【解析】答案为C。

提到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必选杜威。

4.(2014)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解析】答案为B。

1.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主张“集体教育”(平行教育)。

2.加里宁:

不常考,基本没有出现过。

3.凯洛夫:

《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

4.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思想”。

5.(201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

【解析】

1.答案为D。

2.康德:

(1)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

(2)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6.(2013)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

【解析】

1.答案为B。

2.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生活目的论)。

(记忆方法:

完美的斯宾塞最有价值)

7.(201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固丁

【解析】答案为C。

8.(201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

【解析】

1.答案为C。

2.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主张“集体教育”(平行教育)。

9.(2012)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队一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解析】

答案为D。

1.抓关键词:

凯洛夫。

2.凯洛夫:

《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

3.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0.(2012)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杜威D.赞可夫

【解析】

答案为B。

1.赫尔巴特特普通,不普通一二三四。

2.特普通是指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不普通是指《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规范教育学的诞生,一是指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教学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学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也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二是指两大理论基础(不重要),三是指三个中心(记忆方法:

老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讲课),传统教育三中心。

四是指四阶段论,四步教学法。

思维回顾

【解析】

1.教育的功能涉及简答题,教育的含义和属性涉及辨析题,其他部分都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2.通过思维导图要能够回忆起这一章节的内容。

思维导图不够全面的地方,可以自己稍作补充。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内容目录:

一、教育与生产力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三、教育与文化

四、教育与人口

【解析】

这一章节讲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功能,其中人口部分不会考,我们不需过多关注,文化部分2015年刚刚考过,我们此次集中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两部分即可。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纲要求:

1.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本章知识考点的题型主要是选择、辨析、简答等

【解析】

1.考纲要求重点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两部分。

2.题型为选择、辨析、简答,重点备考简答。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最后,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解析】

1.这是第一道简答题:

简述教育与社会经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记住关键点即可。

2.记忆方法:

(1)龟速

(2)结构(3)内手

3.理解:

(1)教育结构的变化例如职业院校的兴起

(2)教育内容的变化指教育范围的扩大,可以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教育手段的变化如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我们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形式。

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解析】

1.理解:

(1)教育使生产效率提高,新一代劳动力不断教育。

培训、补充。

(2)科学家接受教育之后创造出更多科学知识,这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

2.记忆方法:

两个再生产

3.简答题答案为以上五条。

人力资本理论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能力,它是资本的一种形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

他认为,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作出的贡献。

【解析】

此处可能出单选题,应记住:

1.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2.反映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董仲舒

【解析】

1.这句话讲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此处是我们的第二道简答题: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其次,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再次,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第四,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解析】

1.理解: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教育性质是全民所有;在古代社会,教育性质是君主和奴隶主私人所有。

(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我们今天的教育性质是全民所有,我们具有教育的领导权;而在古代社会,君主、奴隶主享有领导权。

(3)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现在我们人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但是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4)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古代的教育目的是忠君爱国,而我们如今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记忆方法:

关键词——性质、领导权、权利、目的

3.注意区别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解析】

1.理解:

(1)例如公务员。

(2)例如我们都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是我们通过教育得到的。

(3)例如西方国家民主意识更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意识还有待提升。

2.记忆方法:

关键词——人才、舆论、民主

3.这个简答题共7个关键词,记住关键词即可。

4.模拟辨析题: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或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即可。

(2)教育可以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正确。

“影响”是对的,“改变”是不对的。

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即可。

5.对于现在的辨析题,能够运用知识判断对错即可。

后期老师会把辨析题答案给大家,教给大家具体回答的内容。

二、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解析】考的可能性不大,不重要。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其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最后,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解析】

理解:

1.筛选指去粗取精。

2.例如孔子学院。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因此,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解析】

重点理解,不需要背诵。

1.周围的环境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都是一种教育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育能够传递文化,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3.文化和教育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不是单独的个体,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教育也是一种文化。

学校文化的分类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空间物态形式)、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等。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解析】

1.学校文化分为:

(1)学校物质文化(空间物态形式):

例如学校校园、花草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例如学校管理制度

(3)学校精神文化:

校风

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题型为单选题。

4.教师招聘考过一道判断题: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精神文化。

错误。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空间物态形式)、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解析】考的可能性几乎为0,不重要,可以不看。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首先,控制人口的数量;

其次,改善人口结构;

最后,教育能提高人口质量。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

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

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解析】

1.作为一道简答题来备考。

简答题字数控制在150-200字左右即可。

2.理解: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并不能说教育是十分先进的。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

例如语数外音体美一直作为教育内容。

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

例如一直采用传授教学的教育方式。

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例如我们所学习的科目二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1.(2016)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

【解析】答案为A。

2.(2015)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解析】答案为B。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

3.(2015)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解析】答案为A。

题目意为劳动力的再生产。

4.(2014)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解析】答案为D。

注意不要选成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同。

5.(2014)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

【解析】答案为D。

传递意为中国人祖祖辈辈的传、薪火相传、继承,传播意味着向外面传,注意区别。

6.(2014)决定着教育领导权与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答案为D。

7.(2013)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解析】答案为A。

8.(201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技技术

【解析】答案为C。

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考较多,记住关键词即可。

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解析】本章共三个简答题,请同学们做好备考。

思维回顾

【解析】

1.重点掌握前两部分,记住关键词。

2.去年押题简答题共四道,押中三道,请同学们相信老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考纲要求:

1.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2.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本章知识点是重点,考点的题型主要是选择、简答、材料分析等

【解析】本来重点为简答题,但简答题已经考过,材料分析只考过尼克胡哲一次,所以我们备考重点放在选择题上。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内容目录:

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概念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三、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中学生青春期的变化

一、人发展的内涵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

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解析】人的发展是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的过程。

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代表观点: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格赛尔、弗洛伊德、威尔逊

【解析】

1.讲义30页,此处为单选题。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内发论:

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先天的遗传素质、身心成熟机制

4.代表人物:

(1)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弗洛伊德:

性本能

(3)威尔逊:

基因的复制

(4)格赛尔:

成熟机制

(5)霍尔:

几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记忆方法:

内弗威力大,格外会做梦(孟子)

(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先让哥哥锻炼爬楼梯,哥哥练习时间比较久,再让弟弟锻炼爬楼梯,弟弟练习时间比较少。

最后,让哥哥弟弟一起爬楼梯,事实是哥哥弟弟爬的一样快。

格赛尔的实验证明外界辅助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的成熟机制;如果个体机制不成熟,那么再多的外界辅助都是没用的。

5.考试形式:

(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属于()论。

(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二)外铄论

代表观点: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

墨子、荀子、洛克、华生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实践主体论)

【解析】

1.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代表人物:

(1)墨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2)荀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洛克:

白板说

(4)华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我可担保,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5)记忆方法:

墨子外出寻找落花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马克思

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解析】

1.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重点理解的内容(要求有印象)。

2.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生理前提。

关键词——可能性、成熟过程、差异性

(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表现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解析】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例如伤仲永,仲永有良好的遗传素质,但因为环境不好,江郎才尽。

(三)学校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解析】

1.2016年上半年考的简答题,所以我们不需要再备考这个简答题了。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解析】不需要背,理解即可。

(四)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从意识方面来说,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