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docx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精选多篇)
第一篇: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
教师参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心得桧
“焦裕禄”一个早已深入每位中国人心中最熟悉、最响亮的名字。
但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甘愿做人民公仆的情怀,他为改变“兰考”深入调研无私奉献精神,在参观这次事迹展之后,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官是为了什么?
为名利?
还是为人民?
焦裕禄同志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品质和精神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
更在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
4月xx日,带着对焦裕禄同志的无限敬意和怀念,我踏进了吉林市博物馆。
正厅鲜红背景板上醒目的《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事迹展览》把我带到了那不平凡的岁月里。
事迹展览分为“烽火岁月”“激情年代”“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五个部分。
展览生动详实地展示了焦裕禄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科学求是、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
为了兰考xx万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让革命先烈用生命解放出来的xx多万亩土地,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焦裕禄带着重病的身体,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走进兰考到因病去世,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xx5天,但他的足迹却遍布了兰考各个角落。
面对黄沙、洪水和盐碱,做为共产党员的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带领兰考人民克服万难,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顽强拼搏,治理“三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xx岁的生命诠释了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为民、无私无畏的伟大人生。
焦裕禄同志是一面高扬的旗帜,具有鲜明的引领作用,这面飘扬了半个世纪的旗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暗示了党的宗旨和党对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根本属性,回答了为谁服务。
记得焦裕禄在自己的一篇中这样写道:
“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我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褪色。
还要像杨柳一样,载在哪里就生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
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身体力行,他的竭尽全力,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为百姓服务,为强国、富民奉献一切。
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党员也更应该做这样一个党员。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年代。
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管理者,如何在自己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教师家长和学生。
通过这次焦裕禄的事迹参观,我工作的方向更明确了。
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一生献给教育事业。
一、学习他甘愿清贫热爱人民的精神。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甘守陋室的清贫,坚守生活原本的平淡,崇尚超越,攀登一流”教师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就必须成为“真”的传人、“善”的护神、“美”的精灵——真善美的化身,因为她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师德核心是师爱,这种爱至高无尚,体现在师德行为中是以爱育爱。
“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为其成功的人生奠基。
在师德建设和群众路线学习中,我要学习焦裕禄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敢于担当的责任。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用爱心谱写教育的新篇章。
二、是学习他求真务实深入一线的品质。
是学校的生命,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也更需要管理者有着求真务实的管理作风。
通过深入课堂教学掌握一手材料,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学生所需,通过多种检测,不断修正自己教学管理。
像焦裕禄那样深入基层和老百姓中间,永远做他们的一员,在工作中加强换位思考,努力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想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利用一切机会多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针对性。
三、学习他坚持党性廉洁自律的精神。
作为党员,我深知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不仅代表荣誉,更代表责任。
因此,我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时时刻刻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激励和鞭策着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坦坦荡荡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廉洁自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无私的胸怀,以公平的公正之心,做好本质工作。
无论工作的顺与逆,无论承担的多与少,我都始终以一名领导干部的责任,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和对二实验教师和学生负责的态度,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逐渐打造二实验小学优质教学的窗口。
无私大地不需生,仰俯人民最有情,铁骨精神传大地,风标一化从心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可以照出自己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活动有时限,学习无期限。
我要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焦裕禄的精神,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
焦裕禄永不磨灭的丰碑(以先锋模范为镜)
焦裕禄永不磨灭的丰碑(以先锋模范为镜)
本报记者龚金星任胜利
《人民日报》(xxxx年xx月xx日xx版)
有这样一个人,xx年前他的名字就响彻神州大地。
直到今天,依然鲜活生动,他的精神,是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实干精神
服务群众的办法,得从群众中找
3月xx日,河南兰考,泡桐花正在鼓苞。
沿产业集聚区前行,穿过中州乐器厂展厅大门,悠扬的古筝声从里面传来。
“展厅里这些古筝的音板都是用兰考泡桐制作的,兰考土质长出的泡桐不易变形,透气、透音性能好,声音悠扬悦耳,独有韵味,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
”一曲终了,xx后女孩袁曼曼手抚古筝,满脸自豪。
“泡桐树啊叶叶绿,看见泡桐就想起了您,就想起了您?
?
”这首兰考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民谣,让人泪眼蒙眬,思绪也随之飞回到了xx多年前。
xxxx年,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
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很多人选择了外出逃荒。
焦裕禄一来到兰考,就把原来的“劝阻逃荒办公室”改成“治理三害办公室”,并担任主任。
“服务群众的办法,还得从群众中找!
”在这场艰苦的摸底调查中,他和调查队的同志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泞里歇息,成了名副其实的“泥腿子”。
张庄村村民魏振中向记者讲述了其父魏铎彬与焦书记交往的一段往事:
xxxx年3月,焦裕禄为
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来到了张庄。
听老农魏铎彬说,他母亲的坟每年冬春都被狂风扒开露出棺材。
后来他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从半米深的地下挖出淤泥,把坟盖住,狂风就再也刮不动了。
焦书记听完后,兴奋地站起来:
“这个办法好!
1个人1个早上封一个坟,xx0人、xxxx人、1万人、几十万人,干1年、两年、3年,用翻淤压沙的办法把沙丘封住,栽上树,种上草,岂不把骇人听闻的沙丘变成了锦绣田园。
”
焦裕禄在病危住院期间,还对来看望他的同志说:
“你们把泡桐拍照片来让我看看,我看看兰考的泡桐开花了没有。
”在兰考城关乡朱庄村村口,他亲手栽种的那棵泡桐树高耸挺拔,已xx多米高,深深根植于兰考大地。
后人给它取名为“焦桐”。
如今,遍布兰考xxxx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着xx0多家相关企业、产值xx0多亿元、解决4万多人就业的“泡桐经济”产业链。
焦裕禄的实干精神,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开花结果。
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等,众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经常到兰考参观学习,在面临困难时,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从焦裕禄精神中找方法,寻对策。
公仆情怀
共产党员应在群众最困难时出现
3月xx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人流如织。
从松柏林中拾级而上,人们会聚于此,追忆焦裕禄事迹,缅怀他的精神。
在一个个举行入党宣誓、重温誓词活动的团体之中,一位老人步履蹒跚,眼含泪花,用颤抖的声音说:
“焦书记,俺来看您啦?
?
”
这位老人叫李玉英。
“俺是爪营乡樊寨村的,到县城看病时来瞅一眼焦书记。
”回忆起焦书记,老人双手微微颤抖,激动不已:
“焦书记可真是个好人。
当年俺还没出嫁,见过用箩斗抬淤泥的焦书记,在俺心里,能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的领导,就是好领导。
”
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xx5天,就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他却把共产党人的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连连的夏季,全县xx个风口、xxxx个沙丘都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河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讲解员董亚娜回忆:
“去年的一次讲解中,当我讲到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到梁孙庄看望梁俊才老人时,前来参观的一位群众顿时失声痛哭。
”
原来,他是梁俊才老人的孙子辈亲戚。
当年,梁俊才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
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却没喝群众一口水。
董亚娜说,每到6月新麦收获时,就有农民从家里带来新蒸的白面馒头,摆在焦裕禄墓前;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焦裕禄,依然亲切地称之为“老焦”。
xx岁的老党员、现任爪营乡敬老院副院长雷中江老人回忆在兰考火车站偶遇焦裕禄的情形:
站台上大雪纷飞,候车室里挤满了准备背井离乡逃荒求生的灾民?
?
焦裕禄噙着眼泪不停地向乡亲们鞠躬:
“大家是被灾荒逼走的,真对不起你们哪!
我们很快会用热炕头、白面馍馍把你们接回来的!
”采访时,xx岁老韩陵村村民在二胡的伴奏下,唱起了豫剧《探水情》。
粗犷沙哑的高亢唱声,如泣如诉的二胡伴音,让人们穿越时空,好像看到焦裕禄为治洪水,跟群众手挽手、艰难地在水中前行的情景?
?
离开兰考前一天,焦裕禄留下一篇只定下标题、没来得及完成的文章《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篇文章其实是种下一个幸福兰考梦。
半个世纪以来,兰考的党员、百姓,努力用汗水灌溉这个梦。
”有名的“干家儿”、双杨树村党支部书记吴青云说。
“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把爱民的责任放在心坎上,把惠民的举措落实在行动上,把富民的成效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把为民的理念植根于思想上。
”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说。
艰苦朴素
富丽堂皇的事不能做,想也很危险
焦裕禄纪念馆,一队队参观的人群,在“干部十不准”展板前驻足深思。
“十不准”背后的故事是:
当年焦裕禄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当即把全家“训”了一顿,让孩子立即把票钱送给戏院。
后来还专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全县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
时任兰考县委办副主任张明堂对一件事记忆犹新:
xxxx年的一个三伏天,焦裕禄带着他到城关乡王爷庙调研,口渴难当嗓子冒烟,吃了路边地里几个瓜。
焦裕禄让他给瓜主送二两粮票和二角钱。
瓜主说,不值钱不用给。
看到钱没付,焦裕禄把他带到黄河大堤边,说:
“他不收,我们不可以不给。
千里之堤,毁于
蚁穴。
恶习是从小事养成的。
”张明堂打心眼里被老焦的人格魅力折服,赶紧把钱送去。
有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
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
焦裕禄走了,留下6个孩子,两位老人。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从来都没有忘记丈夫的那一句嘱咐:
“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焦裕禄的嘱咐,徐俊雅记了一生。
“一天不死,我就会守着这间焦书记跟农民代表开座谈会的屋。
”双杨树村xx岁的姚留学把记者领到他家后一处老屋里:
“当年焦书记在这间屋里,见砖坐砖,有石坐石,和群众商量如何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路子,终于走出了‘双杨树道路’。
”姚家的院子历经4次翻新,唯独把这间老屋保留了下来。
儿女们曾劝他把老屋拆了,既能扩大些住宅面积,也能当做门面增加点收入,可老人坚决不同意。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父老对谁生死系?
在百姓心窝里,扎根的人。
身体殁了,精神还活着。
焦裕禄,一座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第三篇:
永不磨灭的丰碑—张文璇
永不磨灭的丰碑
读《长征精神代代传》有感
大冶市实验小学六(5)班张文璇
长征是一座闪光的丰碑,光辉的立在了中华复兴的伟大史册中;长征又是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读了《长征精神代代传》这本书后,我对这句话更加理解了。
自从军事顾问李德同志率领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国红军主力踏上了向西突围的征途。
这次长征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遇到了种种困难:
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伟大的毛主席因此写下了壮丽的诗篇《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所谓“长征精神代代传”,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
正因为革命老前辈流血流汗,换来了我门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大多数都是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当“心肝宝贝”不让做这做那,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来代替。
他们哪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
他们哪知道,红军战士艰难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
在征途上累死了、渴死了、饿死了多少祖国优秀的儿女呀!
所以说,“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啊!
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xx世纪的青少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谱写出更加壮美的诗篇!
第四篇:
参观焦裕禄同志事迹展
参观焦裕禄同志事迹展
在学校领导组织下,我们学习了焦裕禄同志事迹。
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受到的教育。
做为一名教育战线上教师,我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是永恒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抓紧不动摇。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
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广大党员干部也是来自于群众,任何时刻都绝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和本。
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
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
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并且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这要求我们做到: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其次,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
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本文来源)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焦裕禄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努力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一是深刻学习领会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小事做起,真正把老百姓当做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做学生和家长的贴心人,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到实处。
二是学习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实事求是、不怕困难的务实作风。
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边学边查边改,端正工作态度,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我们在课改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能把我们的课改做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他们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这种精神是不可缺的,如果没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会讲条件、讲困难,就不能很好的做好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三是学习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坚持原则,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
我们所提出的顺应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为基本原则,以学生自我意识唤醒、自主能力发展、自信品格养成、自强精神树立为主要目标,以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平台,以教师教育自觉为关键,以学校文化管理为保障,努力建构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学习焦裕禄就是在为学生服好务,顺应天性实施教,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篇:
永不磨灭的精神--电影《焦裕禄》
永不磨灭的精神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在学生时代就观看过电影《焦裕禄》,那时的感想和感受依然不是那么的清晰了,但是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泪流满面。
今天再次观看这部电影,除了感动之外,还有深深的震撼,心灵的震撼。
影片中讲述了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
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
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
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
但他不怕困难,坚定信念决心改变兰考穷困面貌。
正是他的一生正气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伟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
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
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今天,人们的物质追求与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共产党员能否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能否满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能否恪守那份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清贫,能否视个人名利淡似水,能否一身正气,对每一个党员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身先士卒地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关心、帮助、教育和影响别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