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3239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x

7A版《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一、概念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

3、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4、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

5、范式是指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是其构成要素。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8、教学是师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9、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10、高等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1、狭义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它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2、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

14、备课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15、上课就是师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教学。

16、学分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7、狭义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通常教育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念。

18、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判断教学检查所获得的教与学的资料的价值和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

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

二、思考题

1、简述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

答:

(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

另外,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特别是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直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2)高等学校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制度服务。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会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决策产生影响。

2、分析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

答: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

这项职能是自大学产生之日就有的。

不管如何发展是不会消失的。

虽然这项职能是永恒的,但其内涵是发展变化的。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

这既是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

从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

但这不是直接的。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是指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

比如,委托培养、推广技术、举办技术人才培训,利用高校图书情报等。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既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

上述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

3、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

答:

(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人才的培养模式。

①大量浅显的问题早已解决,许多新的科学需要较专门较深的知识和技术,如纳米技术、克隆技术、宇宙航天技术等。

②现代科技的不断交叉和融合使得行业的界限日趋模糊,工作的专业化与综合化高度结合。

(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

4、试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总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见书70页到72页)答:

(1)研究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与价值冲突。

(2)研究高校学生的经济生活。

(3)研究高校学生的课外与校外活动。

(4)研究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5、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答:

(1)具有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方向。

不仅为教育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也为受教育者指明发展方向,并预定了受教育者发展的结果。

(2)具有调控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3)具有评价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4)具有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不仅能指导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能激励人们为实现目的而奋斗。

6、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答:

(一)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勇于迎接时代挑战。

未来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将把竞争引入方方面面。

在国际上,我们又面临着世界各国加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不断变化的挑战。

(二)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反映客观世界的各门学科虽然有本质的差别,但却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和相关的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各学科、专业在实施教育时,强调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这种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由多种不同知识有机结合、互相联系、互为整体的网络化综合型的知识结构。

(三)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要有适应社会变动的能力,生存的能力,自学能力,开拓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这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所在。

在所有能力结构中,最生根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养成独立有效的自学能力。

(四)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这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的一个生根规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十分重要。

(五)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在未来社会中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六)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高等教育要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

7、论述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答:

分为三大步骤、四个阶段。

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学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展开教学活动,第三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评定与调控。

1、确教学目标。

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

教学活动必须有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2、展开教学活动。

分四个阶段:

感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3、评定和调控教学过程。

这个步骤是对教学过程中流动的信息进行收集、反馈、加工的过程。

8、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几个比例关系。

答:

这些比例关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课程体系的轮廓,是研究、改革课程体系的主要线索。

(1)高校课程的三个层次的比例关系。

第一级课程为普通课程,也称基础课程。

第二级课程为专业课程,是集中体现某一专业特点的课程。

第三级课程为跨学科课程,也称通识教育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把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交给学生,以保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选修课比较迅速地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课题反映到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邻域。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必须摆正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位置与关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4)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显性课程过去也称为“官方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是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

高校教育工作的许多评价指标都是建立在显性课程上。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为“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

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

(5)大、中、小型课程。

大型课程为100学时以上,中型课程在50学时到100学时之间,小型课程在50学时以下,而30学时以下的为微型课程。

我国高校应提倡课程的小型化,在不断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可以相应地增加课程门数。

要关注30课时以下的微型课的开发。

9、简述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答: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具有前沿性。

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

(3)具有思想性。

教学大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4)具有启迪性。

向学生教概念、教结论,要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5)具有教学适用性。

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把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顺序性。

10、试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见书183页到185页)答:

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在教法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职工会学生学习转变(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11、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

(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3)遵循项目掼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5)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12、简述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

答:

(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

(2)研究教育教学规律(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4)研究教育教学技术(5)研究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

13、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指导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对教师起制约作用。

(2)教学过程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

一是学生要完事系统地掌握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身实践;二是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律从头学起。

(3)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开展的途径。

(4)高校教学过程是学生由学习活动向职业劳动过渡的过程。

高校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全过程中带有部分质变的过程。

是由四个原因决定的:

一是由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二是由高校教学自身内在的价值和功能决定的。

三是由高校教学内容的部分质变决定的。

四是由高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决定的。

三、论述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

(1)遗传素质及其作用。

第一,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遗传素质就谈不上相关的发展。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基础无从发展。

第二,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人的遗传素质不是静态的,它有一个成熟发展的过程。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个别特点。

人的遗传素质既有“类”的特征,也有“个”的特点。

即使是兄弟姐妹、甚至孪生姐妹也不尽相同。

遗传素质仅仅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们在“个”上的差异,只能为人的某方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2)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

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体现出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故也称为自觉能动性。

(3)社会环境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社会存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

在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

(4)实践活动及其作用。

是指主体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换的活动,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教育及其作用。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

环境是人们活动群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育不是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

教育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所以能起主导作用,其原因有三:

一教育是受社会委托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

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地影响人的活动过程,避免了环境与实践活动对人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问题,能有效的对人施加影响。

三教育是在特定环境由受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负责实施的活动过程,可以使受教育者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捷径。

影响人发展有五个因素: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

上述五个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

因为遗传素质的开发靠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调动离不开教育,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筛选和调控,社会实践对人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组织和规范。

而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英勇表现,教育只是社会关系借以影响人的最有效的手段。

教育在人的发展上起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

因为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性;也不能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

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某个教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答:

高校的教学原则很多,有的原则是覆盖教学全过程的,称为总原则;有的原则是指导某:

一过程、某一阶段的,称为分原则。

高校教学原则有: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下面谈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本原则的概念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性是科学性在社会现象中的具体落实,是教育社会性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教书育人。

提出的根据是教学活动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四点:

一是教师应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是在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统帅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三是就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四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政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3、论述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答:

启发式和注入式是历史上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上千年来,注入式所以在中外流行,一是因为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者不懂得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二是因为统治阶级越是走向反动,就越是害怕改革前进、害怕真理,越需要培养循规蹈矩的人才;三是师德尊严和抱残守缺的观念的影响。

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学地完成学习任务。

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是指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1、在教学目标上注入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启发式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注入式将教师权威绝对化,而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仓库和存贮器,忽视学生学习的性,不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对学法上的指导。

启发式在肯定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教学成果最终要从学生学生的变化来体现。

3、在教学方式上注入式喜欢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满足于教会学生模仿和最大程度地记忆。

教学方式单调死板。

启发式着眼于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学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注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配合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备课的基本要求。

答:

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好教材,其次是备好学生,第三是备好教学方法。

简称“三备”。

1、备教材:

必须抓住三条线,进入三个境界。

背好教材。

必须抓住三条线,进入三个境界,上好三个台阶。

抓好三条线,是指抓好明线、暗线和虚线。

教科书里的章、节、目是明线,是教材的“骨架”,反映了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

吃透明线,教科书的轮廓在头脑里立了起来。

暗线是指教科书章、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虚线是指本门课程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

进入三个界。

是指教师和教材之间形成的三种关系:

一是“我和它相识”,二是“我请它跳舞”,三是“它在我心中”。

上好三个台阶。

“懂”是第一个台阶;“透”是第二台阶;“化”是第三台阶。

2、备好学生。

“备课备人”。

备课不备人,教学丢了神。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还要考虑在编写教案中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各有所得,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备好教学方法。

组织教材,是对教材作教学法的加工,使之成为学生便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东西。

要贯彻启发式指导原则,避免注入式的授课方式。

依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授方式方法。

教师的备课观念要由“教学生学会什么”向教学生会学什么“转变。

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上课的基本要求。

答:

除了应当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外,还必须达到六点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

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二是知识技能教育目的,三是心理卫生教育目的。

(2)内容正确。

就是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师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对观点的论证、事实的描述,都应准确客观。

(3)方法恰当。

选择和运用要恰当。

事必有法,然后可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地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4)组织得好。

是指课堂教学有高度的计划性和严密的组织性。

(5)积极性高。

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处于积极的思维和情绪状态。

教师把授课作为一件乐事来做,讲课时充满热情活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主人,听课全神贯注。

(6)语言生动。

主要有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形体语言。

口头语言要清晰、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音速要快慢适中,要抑扬顿挫;板书语言要写规范字,字迹清楚,避免错别字。

形体语言要文雅得体,恰到好处。

5、联系实际,谈谈运用某个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

1、讲授法:

讲授法也称口述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具体方式、是高校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其优点是:

成本低,教学效率较高;通用性强;能寓思想教育于讲授之中。

缺点是: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课堂讲授的知识;较长时间的听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并遗忘许多内容。

讲授法适用于:

内容上、对象上、教师上、环境上、基本要求是:

讲授内容要准确;讲授要注意系统和逻辑性;讲授要有启发性和情感性。

;讲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讲授要善于运用板书相配合。

2、讨论法:

是高校教学中很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它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适用于内容上、对象上、教师上、环境上。

基本要求是出好讨论题目;讨论前师生都要作好准备;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要注意发言的全面性;讨论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

3、自学指导法:

是高校教法改革关注的问题之一。

优点是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适用范围:

内容上、对象上、教师上、环境上。

六、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

答:

近年来,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深入发展。

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

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

高等教育理我是首当其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所有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

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使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

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

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七、你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师生的下式关系和非下式关系的现状?

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一)这是高校师生关系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组关系。

1、师生的正式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组织中发生的关系,即各自在学校中的地位、任务、义务、权利、责任等。

正式关系是学校性质的规定,其指向目标是学校的教育目的。

2、师生的非正式关系。

这是指学校正式组织之外的,师生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

非正式关系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兴趣、爱好的相同促成的,有地域观念形成的,有性别之间的关心形成的,也有特别事件的触发而形成的(如突发事件的处理、严重事态的影响等)在高等学校里,非正式关系的形成可以带来多种结果,如朋友情,这是应当提倡的;如忘年交,这是两代人的朋友情,是值得珍惜的;如意簿,只讲利益不讲责任和感情,这是要警惕和防止的;如仇敌恨,记恨于心,挟嫌报复,这是要乇底否定的;如师生恋,这是具体分析,正当的师生恋不应压制,更不应飞短流长,而不正当的师生恋则应受到谴责,加以制止。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由于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所以,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靠教师的努力。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对各自的角色规范有明确的菜识与认同。

由于高校活动的特点,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目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关系趋于表面化,各自的角色规范没有达到明确的共识与认同。

师生之间缺乏朋友情,常吟“生意经”,感情淡漠,交往不多。

这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上,也反映在课后活动上,为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理解与沟通,教师应当有主动精神,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延长交往时间,主动增加交往频率。

尽管高校教师实行的是不坐班制度,可以上课来下课走,但是,高校教师不应有雇佣观点,不应忽视学生渴求与教师交流的愿望。

(二)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高校教师的权威不在教师的职务和地位上,也不在教师严肃的面孔中,而在教师的人品、常识、才华和恰当的教育方法中。

教师不能总是居高临下地指责学生,要求学生服从。

教师不是真理的唯一拥有者和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与生长的向导和生活的朋友。

教师要通过双向对话、双向沟通,消除隔阂,加强理解,在关爱学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氛围中树立权威。

(三)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有四个层面,即:

1、学生是人,是具有潜在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价值的人,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权利。

2、学生是成长发展着的人,他们会有不足、有弱点、有缺点,所以他们才是学生,但是他们改正得快、提高得快,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具有新生力量的一切特质。

3、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们具有作为人的完整的需要,如生物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教师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处理他们的各种需要,而不是象社会各具体行业面对和解决的只是某一种需要。

4、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