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2926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docx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秀资料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

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

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

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

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

注意肢体保暖。

4。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

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

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

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

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

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

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托,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

颈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松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

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宜。

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可在颈托内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

3。

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内),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置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紧度,固定粘扣。

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开粘扣,去掉后托,一手扶持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好枕头位置及高度。

5。

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内全天佩戴(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6。

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以保持颈部的稳定性.

(三)运动疗法

1。

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状加重。

2。

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托保护下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练。

3。

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仰首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锻练,每天2~3次,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4。

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扩胸、项臂争力、颈部的保健“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强度及稳定性,预防复发.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健“米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

6。

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要循序渐进.

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

(1)拔项法:

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

(2)项臂争力:

两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秦地进行锻炼。

(3)仰首观天:

双手叉腰,先低头看地,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然后头颈仰起,两眼看天,仍停留片刻,反复进行.

(4)回头望月:

头部转向一侧,头顶偏向另外一侧,双眼极力向后上方观望,如回头望月状,坚持片刻,进行对侧锻炼.

(5)保健“米字操”:

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挺胸、抬头,目视前方,颈部向左侧屈,吸气,复原时呼气,再向右侧屈.颈前屈,下颌贴胸.颈后伸到最大限度.头向左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再向右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配合呼吸。

向左斜下方摆头至最大范围,再向右斜下方摆动至最大范围。

整个过程就像头部在写出一个“米”字的感觉。

(四)枕颌带牵引的护理

1。

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

枕颌带牵引分坐位和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和牵引角度(前屈、水平位、背伸位)、重量、时间。

3.根据牵引角度调节枕头高度,保持有效的牵引力线,颈部不要悬空.

4.牵引过程中观察枕颌带位置是否舒适,耳廓有无压迫,必要时下颌或面颊部可衬垫软物;男患者避免压迫喉结,女患者避免头发压在牵引带内。

5.牵引时颈部制动.

6.疼痛较甚的患者去除牵引时要逐渐减轻重量,防止肌肉快速回缩。

必要时可小重量持续牵引。

7.牵引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加重、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并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牵引结束后,颈部应制动休息10~20分钟,同时做好记录.

(五)各种针刺、小针刀、封闭、穴位注射等治疗

1.治疗前询问患者有无晕针史,告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配合医师摆放合适体位,选择穴位,暴露治疗部位。

3.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不适,及时停止治疗,给予处理。

4。

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等,注意局部保暖,12小时内避免洗澡.

5。

有晕针史、酒后、饥饿、情绪紧张时不宜进行治疗。

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要慎用该治疗.

(六)特色技术

1。

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

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

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

药熨法(详见附录2)。

6。

刮痧(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七)物理疗法的护理

1。

电疗、磁热疗法、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电疗仪电极片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必要时用固定带、沙袋固定。

3.治疗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感觉情况,及时调整电流的大小.治疗过程中忌中断电源,防止瞬间电流击伤患者。

4.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水泡要及时观察处理.

5.磁热疗法时,保持有效的照射距离,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烫伤.

(八)围手术期的护理

1。

手术前的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戒烟。

(2)前路手术术前3~5天开始气管推移训练,用食指、中指及环指将气管自右向左推或拉,使气管超过正中线,牵拉的时间5~10分钟/次,逐渐增加至30~40分钟/次,3~4次/日,而且不发生呛咳。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练习,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

手术后护理

(1)手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进食,如进食半流易消化食物。

(3)卧床期间预防并发症。

(4)术后功能锻炼:

肢体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做握拳、足趾背伸等小关节活动,48小时做被动的直腿抬高活动,72小时指导患者主动锻炼,以肌训练为主,如上肢手抓拿、下肢的抬高、伸屈活动等。

(5)3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下床顺序:

平卧(带好颈围)→床上坐起→床边立→有人协助离床→自已行走.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突然转动头部发生意外。

四、健康指导

(一)体位指导

1。

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背部垫软垫,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2。

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位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

3。

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

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

4。

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肩,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平卧后),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

避免颈部悬空。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6。

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病。

7。

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

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颈部受伤等,避免头部猛烈扭转.

(三)饮食指导

1。

风寒痹阻:

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

食疗方:

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

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

2。

血瘀气滞:

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

食疗方:

醋泡花生等。

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痰湿阻络:

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疗方:

冬瓜排骨汤等。

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4.肝肾不足:

①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

如枸杞子等。

药膳方:

虫草全鸭汤,忌辛辣香燥之品.②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

黑豆、核桃、杏仁、腰果等。

食疗方:

干姜煲羊肉。

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5。

气血亏虚:

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食疗方:

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

(四)情志护理

1。

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

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

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五、护理难点

枕头高度和枕头位置影响颈椎牵引的角度

解决思路:

研制一种可调式颈椎治疗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确定枕头的高度和位置,便于掌握,避免操作者因个人操作习惯影响治疗效果。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颈肩疼痛

疼痛评分:

1.体位□

2。

按疼痛规律施护□

3。

牵引□次数/天

5。

其他护理措施:

1。

中药熏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中药塌渍□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

中药离子导入□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4。

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请注明,下同)

好□较好□

一般□差□

眩晕

1。

体位□

2.防跌倒□

3.佩戴颈托□

4。

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

中药离子导入□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肢体麻木

1。

牵引□次数/天

2.叩击、按摩□

3.其他护理措施:

1。

中药熏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

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

体位□

2.活动□

3。

生活起居□

4。

其他护理措施:

1。

中药熏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中药离子导入□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不寐

1.体位□

2。

放松疗法□

3。

牵引□

4。

环境□

5.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开天门□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

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其他:

□(请注明)

1。

2。

3.

好□较好□

一般□差□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中药熏蒸

中药塌渍

艾灸

中药离子导入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

计分标准

无(0分)

轻(2分)

中(4分)

重(6分)

颈肩疼痛

颈肩部稍有疼痛,VAS评分1~3分

颈肩部疼痛,VAS评分4~6分

颈肩部疼痛明显,VAS评分7~10分

眩晕

头晕眼花,时作时止

视物旋转,不能行走

眩晕欲仆,不能行走

肢体麻木

偶有麻木,很快缓解

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

感觉麻木,持续不断,不缓解

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偶有颈部僵硬,上肢活动稍乏力

时有颈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下活动受限,上肢肌力3~4级

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上肢肌力0~2级

不寐

睡眠稍有减少

时见失眠

不能入睡

注:

症状或症候评分:

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以护理前评分与护理后评分之差来界定护理效果的好、较好、一般及差。

好:

差值≧4分;症状从轻或中或重,到无,症状消失;或从重到轻。

较好:

差值为2分;症状从重到中,或从中到轻。

一般:

差值为0分;症状无改变.差:

差值为负数;症状加重。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2021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同时结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并结合《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9月第45卷第9期)有关内容制定。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征(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头颅CT、MRI或MRA检查。

(5)耳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除外.

(二)证候诊断

1.风痰上扰证:

头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肝火上炎证:

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3.气血亏虚证: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4。

痰瘀阻窍证:

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5。

阴虚阳亢证:

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6.肾精不足证:

头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

风痰上扰证

治法:

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1)推荐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制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生姜、橘红、大枣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

取穴风池、足三里、中脘、丰隆等穴,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穴位,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每次留针或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

(3)饮食疗法:

宜食清淡,忌油腻辛辣食物。

宜清热化痰醒脑之品,如荷叶、薏苡仁、山楂、白扁豆、薄荷、菊花、决明子等。

可选菊花茶、决明子茶等。

2.肝火上炎证

治法: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1)推荐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益母草、黄芩、栀子、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取穴太冲、曲池、足三里、中脘、丰隆等穴,用针刺刺激穴位,以泻法为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

(3)饮食疗法:

宜食辛甘寒,忌食辛辣、油腻、温燥、动火之食物。

宜平肝潜阳、清肝泻火之品,如槐花、决明子、菊花、芹菜、玉米须等.

3。

气血亏虚证

治法:

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1)推荐方药:

八珍汤加减.人参(或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茯苓、川芎、熟地黄、生白芍、肉桂、枸杞子、怀牛膝、炙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

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百会等穴,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穴位,以补法为主要,留针或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

(3)饮食疗法:

宜食甘温,忌生冷、油腻之食物。

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之品,如红枣、阿胶、桂圆、枸杞、茯苓、莲子、当归、白木耳、糯米等。

可选红枣莲子粥等。

4.痰瘀阻窍证

治法:

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1)推荐方药: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胆南星、半夏、枳实、茯苓、陈皮、石菖蒲、竹茹、麝香(冲服,或白芷代)、丹参、赤芍、桃仁、川芎、红花、牛膝、葱白、生姜、大枣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

取穴合谷、三阴交、血海、中脘、丰隆等穴,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穴位,以泻法为主,留针或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

(3)饮食疗法:

宜食清淡,忌油腻肥甘食物。

宜燥湿祛痰、健脾活血之品,如西洋参、山楂、薏苡仁、三七、丹参等。

可选薏米党参粥、三七粉等.

5.阴虚阳亢证

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1)推荐方药:

镇肝熄风汤加减。

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

取穴风池、肝俞、肾俞、行间、夹溪等穴,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穴位,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留针或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

(3)饮食疗法:

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油腻、温燥、动火之食物。

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品,如麦冬、百合、桑寄生、黑豆、山茱萸等。

6.肾精不足证

治法:

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1)推荐方药:

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制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

取穴百会、悬钟、肾俞、太溪等穴,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穴位,以补法为主,留针或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

(3)饮食疗法:

宜食甘温,忌生冷、寒凉之食物。

宜滋补肝肾之品,如龟板、龟甲、枸杞、何首乌、桑椹、山药、黑豆等。

可选甲鱼汤等。

(二)西药治疗

根据引起眩晕的不同原因,参照《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9月第45卷第9期)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剂、扩张血管剂等,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三)护理调摄要点

1.情志调理:

注意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避免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宣教,使患者学会的自我心理调节。

2。

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等食物,少食多餐。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年)拟定。

(一)评价标准

痊愈:

眩晕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

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疗效指数≥70%,同时<90%。

有效:

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疗效指数≥30%,同时<70%。

无效:

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

①主证:

头晕目眩;②伴随症状:

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等;③发作频率。

  

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

  

症状

  

分级量化标准

  

头晕目眩

  

□0分:

无头晕目眩;□2分:

尚可忍受,闭目即止;□4分:

视物旋转,如坐舟船;□6分:

眩晕欲仆,不能站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