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2639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docx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

学案博苑

12-210613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找到快速解读诗歌的钥匙;

 

2.学习怎样体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教学内容:

 

一、由测试情况和考点导入本堂课教学内容

 

1.“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评价和准确表述的基础。

 

2.怎样才算读懂?

 

①理解诗句内容: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能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化为散文。

 

②领会思想感情: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要注意准确表述,要学会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二、方法指引:

怎样才能读懂

 

(一)测试讲评:

 

【题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元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中吕】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⑴如何理解“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

(3分)

 

⑵赏析“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的手法。

(4分)

 

答:

⑴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1分)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

(2分) ⑵“今日少年明日老”,以夸张手法,极写人生易老。

(1分)“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将青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大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分析1分)形成鲜明对比(手法1分),劝喻人们不要为了功名而辜负青春,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情感1分)

 

【研讨交流重点】

 

1.分析失分答案,明确存在问题

 

.※思考:

以下的情感概括是否正确?

 

①“闹”指“吵闹”,写晨鸡和昏鸦都不去世间吵闹,暗示不同流合污,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

 

②诗人一路在长安道求取功名,渴望能建功立业,但不受到重用,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对全诗的内容情感理解错误,或对意象分析不够准确,或对关键语句断章取义。

 

※思考:

以下的情感概括是否到位?

 

③“闹”指“吵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晨鸡鸣叫、昏鸦争吵的热闹情景。

 

④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悲叹和物是人非的感叹。

 

——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2.找出能够帮助自己快速把握诗歌情感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如:

标题:

叹世;诗眼:

那个不去红尘闹、功名、人憔悴;意象:

晨鸡、昏鸦;元代……

 

3.学会对诗歌进行合理联想,揣摩诗歌蕴藏的深意

 

思考:

为什么要说“人生易老”和“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回答:

青山不失本色,永远美好;人生短暂,却为了外在的功名,奔波憔悴,不值得。

 

4.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旨

 

主旨:

感叹世人为功名奔波追逐,劝人不要为了功名而辜负青春。

 

(二)【方法总结】 如何读懂诗歌:

 

1.读懂第一步:

理解诗句内容:

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

 

方法:

补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通译全诗

 

2.读懂第二步:

领会思想感情:

抓住信息品读,合理联想揣摩

 

(1)知人论世:

诗人生平经历、诗歌写作背景(有注释一定要关注!

 

(2)诗句信息:

标题、意象、情感关键词句(特别关注诗眼、首尾句)、典故……

 

温馨提示:

1、以上几点通常应综合使用,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作为读懂的切入口。

 

2、对意象内涵和情感关键词句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全诗进行,不能断章取义!

 

3、由语言到情感,层层读懂内容;由表及里,联想揣摩,准确理解思想感情。

 

三、题例巩固

 

讲评重点:

灵活使用上述的读懂方法,选好读懂的切入口,明确读懂诗歌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题例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广东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答: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

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或:

隔断对“江东路”的眺望)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

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或:

对“江东”的思念被阻隔,无法传递)

 

【研讨交流重点】

 

1.抓住信息品读,快速把握情感:

(如:

炼字、意象、标题)

 

2.理解关键诗句,快速读懂内容:

 

错例:

①江水把两岸的烟树阻隔。

②写了诗人壮志未酬,但仕途艰辛,被人所阻隔

 

①江水隔开了烟和树。

②江水阻隔了江东的道路。

 

——1、断章取义,理解错误。

2、只答表层,没有深层。

 

强调:

对意象内涵和情感关键词句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全诗进行,不能断章取义!

 

3.学会对诗歌进行合理联想,揣摩诗歌蕴藏的深意

 

思考问题:

①为什么要写“梦”?

②为什么要写“雁”?

 

答:

为虚写想象的内容,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强调:

要学会由表及里,联想揣摩,准确理解思想感情。

 

(二)【题例分析(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2008年安徽卷)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

 

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

 

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学习重点】

 

1.请按照读懂的两个步骤阅读诗歌,概括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并完成练习题。

 

2.学生谈答题思路:

找到什么样的切入口,形成怎样的答案

 

3.对照参考答案自主评分,明确存在问题

 

强调:

由语言到情感,层层读懂诗歌内容,全面概括主旨

 

四、布置作业

 

(一)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首诗(2007年广东高考题)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二)先按读懂的两个层次阅读下面这首词(2010广州市一模),再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浪淘沙 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末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愁”?

“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3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建议:

选择熟悉的生活,努力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思想。

有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描写最能聚焦情感。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准确形象的修饰语最能显示的写作功底。

不要让语言华丽朦胧得只能跟着感觉唱,却经不住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