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257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doc

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

摘要: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村养老保障都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的。

农村家庭养老会受到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传统上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着重要影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正在对现阶段的农村家庭养老产生着越来越显著的影响。

本文以访谈形式,从家庭养老的直接相关者——老年人及其成年子女主观体验的角度,呈现他们在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探索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家庭养老责任分工

据统计,2035年中国将只有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人,养老金短缺将是今后各届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尽管目前人们都在关注养老问题,但是,养老却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很难用一两句话简单的回答。

目前,中国老年人中多数与子女住在一起,而西方老年人中与子女同住的却很少,他们多是独居或夫妇两个人相依为命。

造成这种居住方式的原因何在?

其实,这与中西方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关。

养老制度有不同的来源,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家庭养老,指家庭成员提供的各种帮助,包括物质、服务和精神方面的。

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子女、亲属。

另一种是社会养老,指来自家庭以外的各种社会性帮助,如国家(政府)、企业、单位、街道、居委会等。

我国的老年人究竟是依靠社会支持的多还是依靠家庭的帮助多呢?

我们需要从经济和生活两方面来分别观察。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约占老年人口的1/5左右。

全国依靠子女供养的老人超过一半。

由于退休制度基本上只在城市中建立,在经济上,城市老人以社会养老占比很大,农村则以家庭养老为主。

在生活上,由于社会福利服务事业普遍比较薄弱,当老年人需要生活照料时,绝大多数仍然由家庭提供。

无论是城乡,子女的支持均起主导作用。

从家庭养老的直接相关者——老年人及其成年子女主观体验的角度,呈现他们在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反映出以下几方面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

(1)孝道观念激励成年子女将赡养老年父母内化为一种道德责任,而且成年子女希望自己对孝道伦理的模范遵守能够为下一代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养老的道德基础更加稳固。

孝道观念在年轻一代当中发挥的影响有弱化的趋势,孝文化作为农村养老的文化基础和核心,它的缺失使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2)农村家庭养老提供者变得多样化,儿子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提供者,儿媳协助儿子承担主要养老责任,女儿与女婿的养老功能正在进一步加强。

多样化的养老提供者,减轻了单个成年子女的养老负担,同时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各养老提供者的养老支持,家庭养老的养老保障功能有所加强。

家庭养老过程中成年子女责任分配不均而导致的责任互相推诿或放弃养老责任的状况,使养老提供者减少,同时,老年人得不到必需的养老支持,老年人的晚年养老保障就会出现危机。

此外,在家庭养老中还可能出现儿媳不配合其丈夫照顾老年人的情况,老年人不仅不能得到应有的日常生活照料,而且也影响到其丈夫对自己父母的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等方面,老年人得到的家庭养老从来源到质量上都将大打折扣。

(3)农村成年子女家庭过重的经济负担,使其基本上没有什么积蓄可以为家庭的养老作安排,也使家庭养老抵御大病或意外事件等风险的能力不足,家庭养老保障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4)成年子女需要忙农活、外出打工或者照顾小孩等来维持生计,照顾老人的时间受到限制,有可能使其疏于对家中老年父母日常生活的照料。

老年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功能受到影响。

(5)老年人依靠自己耕种责任田维持生计,劳动负担加重,生活艰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6)受社会流动以及两代人倾向于各自独立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的成年子女和父母已经越来越多的不在一起居住,居住距离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

根据我所进行的访谈中得出的结论,上述问题均有体现,但也有所不同。

在我访谈中得知,被访谈家庭结构如下:

爷爷奶奶健在,膝下四儿三女,儿女们皆以成婚,并育有自己的孩子。

在这户人家中,爷爷奶奶与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另外小女儿及女婿一家生活在隔壁村,距离大概四公里左右。

在这户人家中,从儿女一辈到孙辈都非常和睦,在对待爷爷奶奶的问题上,除了小儿子与小女儿以外的儿女们在不能在身边亲自照顾,但他们负担了大部分的经济方面的支持。

所以并为出现“子女责任分配不均而导致的责任互相推诿或放弃养老责任的状况”。

而且,因为子女的表现,孙辈的孩子们也都非常孝顺,除了体现在儿孙们每年都会抽出不等的时间回家探望老人外,日常通过电话的沟通也很多。

在访谈中还有一件事,在前年的一次暴雨中,爷爷奶奶居住的房子被毁,当时接近十一期间,儿女们得知此事后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钱出力,一个多月的时间,为爷爷奶奶建好了更漂亮、更安全新的房子。

这里也并未体现出“农村家庭在突发事件上的风险抵御能力低下”,当然也可能是我调查的对象自身的特性并不能代表总体特性。

从本次访谈中,我得出下列结论:

(1)孝道观念激励成年子女将赡养老年父母内化为一种道德责任,而且成年子女希望自己对孝道伦理的模范遵守能够为下一代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养老的道德基础更加稳固。

(2)农村家庭养老提供者变得多样化,儿子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提供者,儿媳协助儿子承担主要养老责任,女儿与女婿的养老功能正在进一步加强。

(3)老年人依靠自己耕种责任田维持生计,劳动负担加重,生活艰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4)成年子女需要忙农活、外出工作或者照顾小孩等来维持生计,照顾老人的时间受到限制,致使老年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功能受到影响。

(5)受社会流动以及两代人倾向于各自独立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居住距离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了负面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

参考文献:

李健.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老年人及其成年子女的主观体验.2010:

I-II

高华.刍议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的新性别差异.人口与发展。

2012,Vol.18No.2

陈景亮.平衡协调:

居家养老中家庭支持功能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3月,Vol.24No.3

家庭养老在中国老年保障中的作用.2001-12-25.人口世界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