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2386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docx

福建高教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笔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

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

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有三个基本和重要的特性:

1、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现象的产生有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2、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群体、个体和分子三个层次;3、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

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研究者应该让被试清楚地知道有关研究的所有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研究的目的与程序,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等,以便被试决定是否参加研究。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一般人并不总是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索世界,他们通常使用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权威和循例四种。

常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得的一般知识,比如七年之痒;传统是历史传下来历来如此并众所周知的知识,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权威是一种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如领袖、专家、书报等;循例是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新出现的情况或问题采用相同或类似方法去解释和处理,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心理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含5个基本步骤:

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设计研究的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科学研究有四种典型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开放性表现在:

1、多视角,即从多种角度来研究客观现象;2、公开性,其方法、过程和结果都是公开的,并强调成果的交流与共享;3、可争辩性,允许并鼓励理性的质疑和争辩;4、科学研究无禁区,只要是能够客观观测的事物都能够纳入科学研究的视野。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知情同意是以人为被试的最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有时候会与科学原则相抵触,有时候由于研究需要,不能实现完全的知情同意,甚至需要在研究中使用欺骗策略,因为如果不进行欺骗的方法,可能造成被试的不真实回答,难以得到科学的研究结果。

对于使用了欺骗策略的研究,应该在研究结束后及时告知被试研究中存在的欺骗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和价值,并及时消除由于欺骗给被试带来的潜在的影响。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理解选题时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了解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和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文献的含义,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

文献来源的专著、手册、年鉴、期刊、学术杂志和文摘;

(2)查阅文献的方法:

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又称传统检索,使用人工查找信息的方式,其主要类型有各种书本式的目录,题录、文摘和各种参考工具书等。

(3)取样的类型:

随机取样:

是按随机和独立的原则进行的取样过程,其基本原则是如果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相同,那么从这个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就具有对该总体的代表性。

简单随机取样:

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常用抽签法和随即表取样法。

分层随机取样:

又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或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系统取样:

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

聚类取样:

又称整群取样或群集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定额取样:

又称配额取样,是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

滚雪球取样:

先从总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如滚雪球一样。

2、领会:

(1)心理学研究课题主要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例如巴甫洛夫观察动物唾液分泌,从而创立了经典的条件作用理论;2、实际需要,如一战后期,为挑选士兵入伍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心理学测试方法,以快速挑选合适的军事人员,促进了美国许多心理测试研究的开展;3、理论,理论是一种为某个确定的研究领域提供前后一致的描述并能对全部有关事实作出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表述,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经历了众多的批评、争论和否定,客观上促进了已有理论的发展,如韦伯提出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差别阀限的定律,但后人的实验表明,韦伯定律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4、技术发展的推动,使原先受技术手段限制不能研究的问题得以研究,如光学技术、眼科学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眼睛在人类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选题的原则);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即在有限的时间、精力或财力下就可以完成,完成一项研究课题,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和三个要素,即理论条件、物质条件、能力条件和人、财、物三要素;2、课题是清楚的,要使课题清楚,研究者应该明确界定研究问题中的术语。

3、课题是有价值的,即是否值得研究,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课题的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题的针对性要强,应该是当前心理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被普遍观者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应该符合心理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检验、修正、发展、创新心理学理论,体现一定理论价值。

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3)取样的类型;

3、应用:

(1)根据选题的原则,能够从日常观察、实际需要、理论等方面提出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2)用取样的类型,根据调查内容,设计一种取样方案。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心理学研究的范型,了解理论的五大特征和四大功能,理论与假设的元素,了解解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和环节之一。

2、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识记:

(1)

范型:

是指看待问题的基本角度和框架,它为研究者提供观察事物的基本方式和信念,决定或影响着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内容、方法、策略和所提出的理论,目前心理学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型,目前主要有:

生物学范型、心理动力学范型、行为论范型、认知论范型和人本论范型。

心理动力学范型:

是引导心理学家在与生具有的本能和生理驱力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例如剥夺状态、生理唤起、冲突等都给心理和行为提供力量。

投射测验:

是提供较模糊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作出反应,使其将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动机投射出来。

罗夏墨迹测验:

是罗夏编制的经典投射实验,罗夏认为给被试呈现模棱两可的知觉刺激,其注意力会被转移,心理防御会减弱,这时对刺激的解释就能反映其潜意识倾向,即潜意识被投射出来了,罗夏选择随机墨迹作为投射测验的刺激图,就是将墨汁滴在一张纸上,将纸对折,墨迹就会形成对称的图形,经过大量测试确定了10张图形,每次向被试呈现一张图片并针对图形问一些问题,主试记录下被试对每个图形的反应,罗夏还给出了几条评分规则。

认知论范型:

引导心理学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认为认知活动是个体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用信息加工的模型来研究心理过程才能充分了解心理与行为现象。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的记忆系统结构模型就反映了该范型理论的特点。

人本论范型:

引导心理学家去探寻人性积极的一面,他们把人视为自己命运的行动者,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行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和控制自己的人生目标。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研究就体现了该范型的特点。

(2)理论和假设的元素:

概念与变量:

概念是理论与假设的基本元素,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具有操作性定义的概念和心理学家“发明”的尚无操作性定义的概念。

变量就是在研究中,那些具有操作性定义,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量并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概念。

自变量:

指在实验中被实验者加以操纵的变量,如声音的大小、光的明暗、室内温度、喂给老鼠的食物数量等,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能够成为自变量,实验中实验者相信操纵自变量就会引起行为反应。

因变量:

是在实验中被试对刺激作出的反应,也就是实验者观测和记录下的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反应值,如被试反应的时间、速度、次数等,在实验中因变量一般就是反应变量。

控制变量:

指在实验中实验者需要通过保持恒定等方法使其中立化的潜在变量,实际上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假设:

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作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必须是一个能用科学研究的事实来加以检验的陈述,而不是意见、价值判断。

备择假设:

又称研究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所期望的关系,通常是研究者期望证实的假设,不能直接检验,其真实性可以通过对虚无假设的检验来推论。

虚无假设:

又称无差假设、零假设、原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没有关系或差异,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决定予以拒绝或接受的假设。

它通过统计技术判断所要研究的变量关系是否是偶然的,设定虚无假设是为了运用否定假设逻辑和反证的方法来对研究假设进行论证。

定向假设:

是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所示意的假设,如“贫穷家庭的学生的自立水平优于富裕家庭的学生”就是定向假设,如果有证据表明可以期望一个有方向的结果,应采用定向假设。

(3)

解释: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和环节之一,通过解释可以表达研究结果的意义及变量间的关系,有利于研究结果的呈现和交流,有助于理论的建构和完善,有助于发现研究假设之外的成果。

实验者效应:

是指实验者有意无意地将实验目的及对结果的期望等传递给了被试,从而造成被试的反应朝着有利于证实实验假设方向的改变。

通则式:

通则式的解释逻辑指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利用此逻辑有助于迅速且经济地把握一类现象,但往往会忽视个体差异,使解释变得不完备。

2、领会:

(1)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的范型;目前心理学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型,目前主要有:

生物学范型、心理动力学范型、行为论范型、认知论范型和人本论范型。

(2)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可分为两类;概念是理论与假设的基本元素,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具有操作性定义的概念和心理学家“发明”的尚无操作性定义的概念。

前者如速度、准确率、反应时等,后者如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阿德勒提出的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和约拿情结。

(3)假设检验的过程;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作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必须是一个能用科学研究的事实来加以检验的陈述,为了是假设得到证明,就必须加以检验,首先要提出一个假设,应通过操作性定义的方式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可操作化,然后把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明确、具体的预测,然后设计研究、选择研究方法。

接下来根据设计进行研究,并观测变量的变化,收集有关资料,最后,使用统计手段等方法分析资料,并判断收集到的资料能否检验假设,如不能检验,则重新提出新的假设,如检验了假设,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假设深入研究。

(4)判断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判断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为许多研究者所遵从:

1、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这是因果判断最基本的条件;2、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即要能够实际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有稳定的共同变化关系,存在相关仅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3、两个变量之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即可以排除其他解释变量间实证相关的因素,可以排除全部额外变量的干扰。

简短地说,如果变量之间的明确的先后关系和实证相关均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变量间是因果关系。

3、应用:

(1)解释逻辑应用,进行解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心理学研究有两种主要的逻辑,决定论逻辑和通则式逻辑。

决定论逻辑不相信个体能够完全自己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认为原因背后还有原因,默认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主要是由其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决定的,需要不断探究现象背后的因果链条,使用决定论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研究设计并找出导致心理现象的原因,但这种逻辑可能会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会导致对研究结果的错误解释,最明显的例证是实验者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通则式的解释逻辑指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利用此逻辑有助于迅速且经济地把握一类现象,但往往会忽视个体差异,使解释变得不完备。

(2)变量的两类基本关系,如何判断因果关系。

变量之间有两类基本关系,一是相关关系,即变量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关联,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变量变动的方向相同(正相关),二是变量变动的方向相反(负相关),三是变量之间没有关系(零相关)。

相关关系在说明变量间关系时给出的信息非常有限,仅能说明有关系,但不能说明关系的特点及何为因果。

因果关系的揭示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拉扎斯菲尔德提出判断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为许多研究者所遵从:

1、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这是因果判断最基本的条件;2、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即要能够实际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有稳定的共同变化关系,存在相关仅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3、两个变量之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即可以排除其他解释变量间实证相关的因素,可以排除全部额外变量的干扰。

简短地说,如果变量之间的明确的先后关系和实证相关均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变量间是因果关系。

9

第4章测量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测量的含义及其层次,了解测量的效度和信度,认识信度与效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何谓误差了解误差的类型。

2、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识记: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一个确定某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值的过程,测量不仅限于作数值上的或定量的阐明,也可以作定性的阐明。

定名测量:

是把事物的属性归于不同类别的测量,也称定类测量,所有的定性的测量都是定名测量,定名测量的变量至少有两个性质上截然不同的类别,是包罗无遗且相互排斥的。

性别是定名变量。

定序测量:

是对事物的等级和顺序的测量,即对一系列事物进行排序。

类别不在同一层次上,也具有不同的值,因而可以依次排列等级与顺序。

(2)测量的效度:

是指测量得到的记分是否反映了欲测的特征及其程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测量手段实际上正在测量所研究的概念,而不是其他的概念,二是指该概念被准确测量的程度。

内容效度:

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欲测的内容范围,也叫逻辑效度,要确定内容效度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内容范围明确,二是题目取样适当。

比如数学能力测试不能只包含加法,还要包含减法、乘法、除法等。

准则效度:

也称效标关联效度或实证效度,是以测验分数与作为外在标准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来表示的一种效度,效标是衡量测验结果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是体现测验目的、独立于测验之外的一种行为变量。

内部效度:

是研究中研究变量(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就是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确定程度。

排除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无关因素,因变量所产生的变化都是由研究中所操纵的自变量所引起,说明这个研究具有好的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是将研究结果推广到研究外情景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结构效度:

是测验对某种理论构想或特质所能体现的测量程度。

(3)

测量的信度:

是测量的可靠性程度,表现为测量数据和结果的稳定性以及测验内容的一致性,即重复测量的结果要保持一致、稳定。

检验信度的方法:

1、并行法,又称对等法,是根据测量的目标,同时做两次在内容、难度和题型上尽可能类似的测验,然后分别用来测量两组同质的被试,两组被试得分之间的相关就是所求的测量的信度;2、重复法,就是对原有的测量过程进行复制,采用相同条件、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测量。

(4)误差:

就是对正确的偏离。

2、领会:

(1)测量层次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提出测量层次的分类,包括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离散测量、连续测量。

(2)估计准则效度的方法:

1、相关法,就是用相关系数来描述同一组被试在某个测量工具上的得分与他们在效标测量上的得分之间的关系,这种数量指标也称为效度系数。

2、区分法,具体程序是让被试接受一个测验,然后让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再根据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其分为两组,回过头来分析两组被试原来接受的测验的分数差异。

3、命中率,如果研究者用测验的分数来进行决策,那么测验是否有效的指标就是正确决策的比例,即命中率。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历史,是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事件,一般前后研究间隔时间越长,特定事件影响可能越大;2、成熟,是指被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主要解决方法是设立未进行实验处理的控制组进行比较;3、统计回归,也称平均数回归,是指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或高、低极端分数者的成绩会出现向平均数运动的趋势;4、被试亡失,是在研究进程中,一些难以预知的因素会导致样本中的被试中途退出或死亡;5、被试特征,也称选择偏向,是指研究者在研究中没有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或对被试进行随机化分组,使所选择的几组被试的特征在实验处理前就存在差异,不同质;6、研究工具的使用,是指研究过程中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人员的变化;7、测验,主要指先前的处理对被试在随后的处理中的反应产生影响,比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8、主试和被试的交互作用,是指在研究过程中,主试和被试的人为因素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等;有效消除不恰当的交互作用的通用手段是采取单盲法或双盲法;9、无关变量的交互作用。

(3)如何理解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信度为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2、效度受到信度的制约,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小于信度。

有三种关系:

信度和效度都高,信度高但缺乏效度,没有信度也没有效度。

3、应用:

(1)根据测量层次的分类内容,分析变量属于哪种层次的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提出测量层次的分类,包括定名测量(适用归类、计数运算,如性别、种族、职业、教养方式)、定序测量(适用比较、排名运算,如喜好程度、排名、优劣)、定距测量(适用加减运算,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比率测量(适用四则运算、开方,如长度、重量、时间、正确回答次数)、离散测量(无小数)、连续测量(有小数)。

 

第二编心理学研究设计

第5章真实验设计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实验研究方法,了解准实验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2、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识记

(1)真实验设计含义;是相对准试验研究设计和非实验研究设计而言,是实验类研究中条件控制最为严格的一种,其特点在于能够随机地选取并分配被试,能够在有效控制无关因素干扰的基础上操纵自变量的变化,能够精确地测量因变量的变化。

(2)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是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多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是指研究者在同一个实验里同时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

(3)所罗门四组设计;又称重迭实验设计,是由所罗门提出的一种具有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的随机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其中随机组1和2接受前侧,随机组1和3接受相同的实验处理,随机组2和4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作为控制组,并且4个随机组都接受实验后侧,其主要特点是把“有无前侧”作为一个变量纳入实验设计中。

(4)多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

是把实验单位分为若干区组,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量,但又不是研究者所关注的变量都可以作为区组变量来考虑,以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目的在于使区组内的被试差异或环境因素尽量减小,而对区组之间的差异则根据设计要求设定。

2、领会:

(1)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类型有实验组控制组后侧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设计和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组控制组后侧设计优点:

1、采用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由于安排和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以两组后测成绩的比较为依据,因此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不进行前侧,可以避免因前侧经验而产生对后侧的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4、不进行前侧可以简化实验程序,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其局限是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不能分析多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设计优点:

1、由于采取随机选取并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等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亡失以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由于安排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是以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成绩的比较为依据,因此在前测到后测的阶段内,所发生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影响是基本相同的,这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使用和统计回归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局限是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参加前侧,使被试的前测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敏感性,可能成熟熟悉效应或疲劳效应,从而影响后测的可靠性,进行两次测验也不是很经济。

所罗门四组设计优点:

除了可以对影响实验设计内部效度的干扰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的有点外,还具有1、所罗门四组设计实际上是进行了四个实验,从而可以通过检验O2>O1,O2>O4,O5>O6,O5>O3来验证实验处理x的效果,如果比较的结果确实发生上述情况,就有充分的理由推断,结果的差异是由实验处理造成的。

2、还能够考察测验、历史和成熟等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其局限是在研究过程中很难同时找到四组同质的被试。

(2)心理学研究中实验组控制组前测设计和后测设计的评价;

(3)完全随机化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区别:

1、完全随机设计可以控制选择、被试亡失以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而随机区组设计可以控制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