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1485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前,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共4分)

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天的月光,细nì饱满,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泓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从逶yí的山间挥洒而下,停泊在雪地上,悠远清寂。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

膏脂恬淡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

细nì逶yí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极富浪漫色彩。

全书通过写鬼写妖来影射现实生活,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表达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B.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谚语、歇后语等,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王勃。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D.莎士比亚,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

代表作有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悲剧《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

3.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京味儿小说的代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北京地狱的文化特色。

B.《水浒》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书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好汉”形象,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为了解救刘老汉的女儿而质问宋江,在一气之下砍倒了忠义堂前的旗杆,撕碎了杏黄旗。

C.格列佛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他曾帮忙扑灭了利立浦特王宫的大火,不过他的灭火方法却让该国皇后感到十分痛恨。

D.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

他的随笔关注现实,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没有文字的种群也有童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进入21世纪,由于电子文化的挤占,童谣变得越来越少,大多数孩子只能在照片里寻找自己的童年

②所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一点也不为过

③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

④这也是其在儿童间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⑤童谣音韵和谐,形式简短,读来郎朗上口

⑥每一段童谣都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

A.①⑤⑥③②④B.③⑥②⑤④①C.⑤③⑥④②①D.②①③⑥⑤④

5.小娟同学热情活泼,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

她想参加班级文艺委员的竞选,但苦于自己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一直犹豫不决。

假如你是她的知心好友,想鼓励她参加竞选,你会说______

要求: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有说服力;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内容(3分)

6.学校将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结合示例,从下列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事物中任选一项写一则推介语。

要求:

突出该事物的基本特征,做到语句通顺,生动形象。

(4分)

汉字京剧中国功夫国画书法

示例:

我要推介:

瓷器

推介语:

它,从泥土中走来,气质温婉,光洁如玉;它,在烈火的焚烧中尽显豪迈与刚直;它,是文明的使者,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将中华文化的馨香尽情播撒。

它,就是朴素大美的中国瓷器!

我要推介:

__________

推介语:

____________

7.古诗文默写(13分)

(1)上下句默写。

(每小题1分,共4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③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根据提示默写。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诗人思乡之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牧在《赤壁》中对赤壁之战的政治影响进行议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篇段默写。

(①②题选做其一,将所选题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不涂不得分;补写题目和作者;此题共5分,每错、漏、添一字减1分,减够5分为止)

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至“上下一白”。

②郦道元的《三峡》中“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

第2部分阅读与理解(60分)

(1)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8~12题。

(15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

8.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3分)

9.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4分)

1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2分)

1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2.“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

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7题。

(16分)

材料一:

近年来,智能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等车还是就餐,只要一有空闲,就会习惯性第掏出手机,刷微博、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

在中国,“触屏时代”已经到来。

材料二:

某初中学校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统计图

材料三:

针对“怎样使用手机”这一话题,初二某班学生家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展开了讨论交流。

@小燕子:

开始的时候,我不想给孩子买手机,可经不起软磨硬泡,给他买了一个,结果放学回来就玩,成绩下滑得很快,太耽误学习了,我几次想没收,结果都不欢而散,最后还是给了他。

@一米阳光:

现在孩子都有手机,关键是怎样用。

用手机可以查找资料、拍照、录视频,外出联系也会方便很多。

@狂奔的蜗牛:

我家孩子小学六年级就有手机了,没事的时候就看视频,视力下降了很多,有时半夜还偷着玩,身体虚弱,上课没精神。

@春天:

以前我家宝宝爱说爱笑,有了这个手机后,经常发微博,发微信,很少说话,性格越来越孤僻了。

@中国梦:

我给孩子买的vivo手机还没用一年,昨天他就和我说过时了,同桌都用苹果8了。

@爱心:

英语老师每天都在客户端上留英语听读作业,孩子用手机做非常方便。

@勇者无敌:

我给孩子买了两部手机,一部智能的,一部老人机。

做作业查资料时用智能的,外出联系时用老人机。

@老班:

家长不要太着急。

尽量要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让他们多与别人交流。

也可以多培养一些文体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材料四:

昨天中午,我在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

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来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材料五:

 

材料六:

手机本来是媒体工具,但长时间玩手机就会被手机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不拿着手机就会抑郁失落,手足无措。

治疗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强自控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意识。

1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分)

14.材料三中家长们认为给初中生配备手机的利、弊各有哪些?

(3分)

15.材料四、材料五折射除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3分)

16.材料六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17.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为材料三中网名为“小燕子”的家长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5分)

(3)阅读《多读点“无用之书”》,回答18—22题。

(13分)

多读点“无用之书”

张业修

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

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

  ②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股》《如何理财》等等。

反之,那些不授技能的书,都属于看似“无用的书”。

  ③人要生存,必然要学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读“有用之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但若把读有用之书当成读书的全部,或对“无用的书”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颇了。

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④就我自己来说,书读得不算太多,但却自小就喜欢读些无用的书,记得上小学时,课余时间,最喜欢看《黄继光》《董存瑞》《穆桂英挂帅》等小人书。

上中学时,抽空就爱看《红楼梦》《西游记》等长篇巨著。

为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

“净读这些无用的书,将来怎么考上大学?

”在学校,也没少挨老师批评,有几次因自习课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不仅被骂得“狗血喷头”,而且连借来的书都被没收了,害得我只好东借西凑,才把图书馆的罚款交了。

  ⑤从学校毕业以后,在阴差阳错中,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账房先生”。

这样一来,就导致专业不对口,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不上,反倒是平时所读的那些“无用的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场。

在我看来,多读点“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

  ⑥可以养心。

人生在世,身体需要滋养,心也需要滋养。

养心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而这些东西常常来自那些看似无用的书。

正如叶曼在《智慧人生》一书中所说:

每一本书的写成,每一本书的流传,不论古今中外,它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大都是作家一生的经验及智慧的精华,集合在一本书上,所以看书就等于吃维他命。

  ⑦可以怡情。

倘若能排除杂念,静静地于文字间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洒豪迈。

有了这些感受,方能真正体会到读书中所拥有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畅快、惬意、情致与乐趣。

  ⑧_________。

人生若无趣,即使物质生活再富有,也会变得枯燥乏味。

趣从何来呢?

一方面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则要从妙趣横生的“无用之书”中来。

静静地读那些“无用的书”,才能让生命的闲暇在诗情画意中悠然流淌。

⑨可以益智。

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

”看似“无用之书”,实际上最有用。

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得到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9.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如果只读“有用之书”会有怎样的结果?

(2分)

20.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⑧段的开头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分)

22.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无用之书”还有什么其他好处?

(写出一点即可)(3分)

(4)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23—27题。

(16分)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

【乙】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

初犹骑行石齿间。

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①。

其上有鸟,赤冠长喙。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

有僧布袍来迎。

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②鸣。

且暮,皆宿。

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天明,皆去。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蚖:

毒蛇。

②铎(duó):

铃铛。

2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2分)

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4.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6分)

(1)余寒犹厉

(2)冻风时作(3)娟然如拭

(4)有僧布袍来迎(5)赤冠长喙(6)皆去

2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若脱兔之鹄大道之行

B.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有源头活水来

C.且暮,皆宿年且九十

D.游人虽未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27.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

C.【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D.【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

【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

第3部分写作(60分)

2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1)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有时要暂停一下匆匆的脚步,而选择退一步。

退一步是忍让,你可以化解矛盾,收获真情;退一步是宽容,你可以尽显胸襟,收获赞赏;退一步是理解,你可以换位思考,收获友谊;退一步是选择,你可以另辟蹊径,收获成功……退一步,你会收获更多的精彩!

请以“退一步,我收获了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2)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证明自己的过程。

战胜胆怯,你证明了自己的勇敢;战胜挫折,你证明了自己的坚强;战胜对手,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战胜困难,你证明了自己的智慧……

请以“证明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1)zhǐtián

(2)腻迤

2.D

3.B

4.B

5.从以下三个方面赋分:

①帮助小娟建立参加竞选的自信(1分);②帮助小娟打消成绩不好的顾虑;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分)。

示例:

竞选文艺委员,主要看音乐素质,你的嗓音洪亮、舞姿优美,咱们班没有比你更适合这个职位的了。

再说,成绩不好,只能代表过去,只要你努力,还会再提高的。

我相信你,加油!

6.①突出该事物的基本特征(2分);②做到语句通顺,生动形象(2分)。

(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7.

(1)①悠然见南山②坐看云起时③夜阑卧听风吹雨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2)①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①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①母亲;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

(每个要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9.第①段:

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⑦段:

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10.①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②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作了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

11.两个加点词都是叠音词;“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躁的“我”,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12.示例一:

要乐观对待自己的生活;示例二:

遇到挫折,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示例三:

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精彩地生活。

13.①智能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②在中国,“触屏时代”已经到来;③近两年来,初中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大幅提高;④几乎每个初中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⑤走读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高于住宿生;⑥住宿生的手机拥有率比走读生提高得快。

(每个要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4.利:

①方便查找资料、拍照、录视频与外出联系;②做家庭作业方便。

弊:

①耽误学习,成绩下滑;②视力下降,身体虚弱,给健康带来危害;③容易造成攀比;④让性格变得孤僻。

(答对一个要点得0.5分)

15.①很多家长沉迷于手机不关心孩子;②手机致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沟通减少;③沉迷于手机致使亲情越来越淡薄。

16.不能删去。

“最好”,从程度上进行了限定,表明其治疗方法是很多的,但“增强自控力”是最佳的,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①“触屏时代”已经到来,家长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可以拥有一部手机”的事实。

②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别人交流。

③增强自控力,帮助孩子树立理性使用手机意识。

④培养文体兴趣,转移注意力,多进行户外活动。

⑤家长要义身作则,不要沉迷于手机。

⑥可以给孩子配备两部手机,一部智能机,一部老人机。

18.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该多读点“无用的书”或多读点“无用之书”。

19.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20.比喻论证。

把“读无用之书”比作“吃多种维生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点无用之书的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读无用之书可以养心”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1.可以增趣。

22.示例一:

可以积累知识;示例二:

可以锻炼思维;示例三:

可以增长见识。

(除文章所列四点之外,能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3.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4.

(1)厉害

(2)时常(3)美好的样子(4)穿着布袍

(4)红色(6)离开

25.C

26.

(1)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眼妆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2)旁边都是大松树,弯曲的像车盖,挺立的像人,平卧的像小龙。

27.D

28.总要求: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的要求,在具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记叙文类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有情节,有细节),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原则上都要在三类文以上确定类别,再综合结构、语言等因素赋分。

考生总数的5%可给满分。

文题

要求

类别

文题

(1)

以“退一步,我收获了_______”为题目

文题

(2)

以“证明自己”为话题

一类文

(55-60分)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具体,细节描写生动,能综合运用表达方式,有文采。

紧扣话题,有理有据,选材典型,启人深思,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语句有文采,行文流畅;选材紧扣中心,剪裁得体;表情达意巧妙,有创意。

二类文

(49-54分)

叙事能围绕中心,作文内容充实具体,能叙议结合,扣住主題,语言有可欣赏之处。

紧扣话题,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有叙有议,材料充实,能紧紧围绕话题进行写作。

字迹清楚,字数达标;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语句通畅,结构完整;选材紧扣中心,重点突出;抒发真情实感。

三类文

(43-48分)

叙事基本能围绕中心,事件比较充实具体,表达方式单一。

表达缺少文化色彩。

紧扣话题,有叙有议,观点比较明确,内容欠充实。

字迹基本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语句通畅,结构较完;情感表达得体。

四类文

(37-42分)

能围绕文题写作,但素材不够典型,缺少与主题的关联性,语言杜燥。

符合话题范围,有自己的感受,观点不够明确,中心不够突出,材料不够典型,内容空洞。

字迹潦草难辨,字数300-500;语病较多,开头或结尾处理失当;内容空泛,详略不当;表达情感不真实。

五类文

(36分以下)

主題不突出,不能用事件表现中心,内容空洞,语言乏味。

脱离话題,感受太空泛,语病多,条理乱。

字迹潦草难辨,字数不足300;语序紊乱,表述不清;选材偏离中心;表达情感不真实。

说明:

1.其它扣分:

无题目扣3分;无标点(或一“点”到底)扣3分;错别字每个扣0.5分,扣到3分为止。

2.明显套改或背诵作文,不超过四类文最髙分数(42分);抄袭本试卷中的材料只给题目分(3分);字数不到300字的作文不超过最髙分(36分)。

3.作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分值按降一档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