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147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2.doc

建设“中国之美丽”打造“美丽在中国”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

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有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其中,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而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面对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乃至世界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坚决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健康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简单美丽的口号,而是有深刻丰富的内涵。

美丽中国,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口号代表着“山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要美起来,国要强起来”的美好愿望。

同时“美丽中国”的建设,也代表着融政治经济、环境于一体的治国理念。

因为美丽中国代表的不仅仅是环境之美丽,其经济与社会意义也是积极而广泛的,同时也代表着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另一种美丽。

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决定了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方式和程度。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同的。

对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中期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既不可能不大量需要重化工业产品,也不可能不以自己为主发展相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业。

  考虑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且尽管工业各行业随着技术进步,单位产值污染排放强度会降低,但是由于经济规模仍在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仍会居高不下。

而且,从国际分工看,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大多处于低端,因而以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出口为导向的、以量取胜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在中国仍是主流,而这一外贸增长模式成为中国目前粗放而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加速器,加剧了中国资源环境压力——虽然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价值核算是顺差但部分行业的资源环境核算上却在产生“逆差”。

据估算,约30%的二氧化硫、25%的烟尘和20%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源于出口贸易,承担了发达国家巨大的转移排放。

“十一五”期间中国S02污染物排放量中,如果忽略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每年对外贸易造成的S02“逆差”约为150万吨,占中国每年S02排放总量的近6%。

如果考虑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由于贸易增速远高于生产增速,由外贸拉动的S02“逆差”将更高。

另外,这个阶段的消费转型也使环境问题难以迅速解决。

  另外,当经济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容易出现对未来需求预期过高因而出现投资过度的问题。

进入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后,产业链条加长,中间需求环节、基础需求环节对最终需求环节容易产生过高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预期过高、投资过度的问题。

而中间和基础需求环节是重化工业中污染相对较重的环节。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

主要表现在:

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

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

目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突出表现在: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草原地区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和樵采,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尤其是沿江、沿岸、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红树林遭到破坏,海岸侵蚀问题突出。

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所以纵观当前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必然的,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更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从生态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一方面要明确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以浪费资源为前提的,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解决好环境资源浪费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全社会做起。

从文化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

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

一方面要继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从政治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总的来说,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