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1449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精品.docx

最新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题精品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题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古书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主要是指()

A.商朝疆域空前辽阔B.商朝商业等活动十分繁盛

C.商朝经济发达、城市遍布全国D.商都建筑宏伟壮阔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与西周的灭亡情形较为相似的王朝是()

A.商朝B.秦朝C.西晋D.东晋

4.有人认为: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

其条件有()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

6.墨子说:

“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在战

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7.下列文物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是()

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B.甲骨文

C.秦陵兵马俑D.莲鹤方壶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地方实行郡县制D.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9.《汉书·食货志》载: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凡米石五千,……

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这段材料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阶级矛盾尖锐B.生活动荡不安

C.经济破坏严重D.封建统治不稳

10.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B.西汉末年C.三国两晋D.随唐时期

11.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A.强化法制,打击豪强地主B.盐铁官营,国家垄断产销

C.出兵匈奴,改变被动地位D.崇儒抑法,创造中央太学

12.西汉与东汉时期,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当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

A.汉文帝、汉光武帝B.汉武帝、光武帝

C.汉武帝、汉明帝D.汉文帝、汉明帝

13.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A.都是加强中央集权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是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14.下面对于西汉休养生息政策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西汉废除秦朝的沉重赋税

C.西汉王朝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D.政府奉行宽舒政策,把剥削放到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5.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直接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C.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D.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

16.“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

”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

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

17.下列有关秦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汉高祖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C.西汉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东汉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18.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B.三国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形成均势

C.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延续

19.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加强B.北方政权力量小,不能抵挡

C.少数民族原居之地,阶级矛盾尖锐D.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

20.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令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末受到触动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D.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2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

A.环境状况恶化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D.环境破坏加剧

22.魏晋南北朝与秦汉时期相比,自然科学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在()

A.天文、数学B.天文、医学C.农学、机械D.农学、数学

23.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发展特点的是()

A.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B.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C.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突出的影响

D.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2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的相同点是()

A.增强了综合国力B.加速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封建化进程D.改变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

25.两税法的实施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手工业者D.少数民族

26.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邗沟B.江南河C.通济渠D.永济渠

27.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

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

是()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D.加强边防,设置节度使

28.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29.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B.统治者注重选择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成熟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30.史学界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打破关陇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C.重视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

31.下列哪一项内容与唐玄宗有关()

A.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B.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

C.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D.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32.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贤相是()

A.房玄龄、杜如晦B.姚崇、宋王景

C.狄人杰、姚崇D.李林甫、杨国忠

33.唐朝时期下列人物、封号和民族配伍不正确的是()

A.骨力裴罗—怀仁可汗—回纥B.大祚荣—渤海郡王—革末革曷

C.皮罗阁—云南王—南诏D.骨力裴罗—颉利可汗—突厥

34.李白诗云: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咏叹的古都是()

A.西安B.南京C.洛阳D.杭州

35.安史之乱后,以下四种因素都导致了唐朝日益衰落,而其中直接结束唐王朝统治的是

()

A.宦官专权B.朋党之争C.藩镇割据D.农民起义

3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

灌醉。

”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三国时期D.隋唐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材料二:

浮图(佛教的别称)害政,桑门(佛教的僧侣)蠢俗。

……竭财以赴僧,破产

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

致使兵

挫于行间,吏罄于惰游(指僧侣游手好闲),货惮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摘自《神灭论》

材料三:

(萧)子良问曰:

“君不信果,世间何得有富贵?

何得有贫贱?

”缜答曰:

“人

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坠,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

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贵贱

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梁书·范缜传》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一,南北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②材料二作者对材料一出现的这种局面持何态度?

结合材料二概括作者持这种态度的

原因。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③材料三双方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从辩论中可以看出范缜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

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

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

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

世业,八分为口分。

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

给人。

赋役之法:

每丁岁人租粟二石。

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粗绸)各二丈,

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丁。

唐中宗时,

成丁年龄改为23岁。

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

岁以上为老丁。

——《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建中元年)炎建议作两税法。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

量出以之人。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所

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

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

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志》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征税标准是什么?

为何出现这一变化?

从材料一中能找出什么依

据?

 

②材料一中“庸”的规定有何作用?

 

③指出材料二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目的结果。

 

④材料四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这种兵制有何优点?

 

三、问答题(共26分)

39.魏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各有什么特点?

原因有哪些?

这些特点对中国政治经济

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0.唐太宗说:

“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又说“汉

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瘦弊中国,所获无几。

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上述言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根据上述言论指出唐太宗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政策

是什么?

并列举重要史实说明之。

你认为唐太宗对汉武的评价正确吗?

为什么?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B2.A3.C4.D5.C6.D7.A8.A9.C10.B11.D12.C13.B14.D

15.B16.C17.B18.B19.D20.C21.C22.D23.B24.C25.A26.A27.D

28.B29.A30.C31.C32.B33.D34.B35.C36.D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37.①佛教空前盛行局面。

原因:

一是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穷苦百姓易于接受宗教信

仰;二是佛教宣扬的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有很大的欺骗性;三是佛教的教义

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此统治者极力宣扬和提倡佛教。

②反对。

因为佛

教危害政治,造成了社会经济负担日重;破坏了家庭和亲属关系;削弱军队战斗力等。

③核心是人生有没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进步性:

范缜否定了佛教困果报应的理论,打

击了宗教迷信,宣扬了唯物主义思想。

局限性:

范缜用偶然论来反对萧子良的因果论,

没有对富贵贫贱的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38.①材料一以人丁为主,材料三以土地、财产为主。

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

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

材料一中规定世

业田归私人所有,从法律上为土兼并大开方便之门。

②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

于发展农业生产。

③丁男中男的起步岁推迟,而“老”的年龄提前。

减轻赋役,有利于

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④均田制是府兵制的基础。

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

将帅不易拥兵割据。

三、问答题(26分)

39.

(1)南方特点:

江南经济开发迅速,自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闽江

流域。

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吴最发达,此外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为

重要粮产区。

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比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充实江南劳动力,带去

了先进生产技术。

③南方民族融合也有发展。

④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

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2)北方特点:

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两汉时因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

况有所缓解。

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上还是在恢复和发展。

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少数民族内迁;统治者采取发展农业的政策。

(3)影响:

江南经济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南

移打下基础,也为隋统一提供了条件。

40.

(1)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2)基本政策:

①治安中国。

只要中原王朝强大,少数民族就会向往,服从中央政府领

导。

②绥之以德。

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德服人,采取开明政策。

(3)史实:

①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纳谏用贤,调整统治政策。

他统治期间,经济繁荣

起来,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周边少数民族向往,愿意接受唐政

府领导。

②唐太宗在打败东突厥以后,在期旧地建都督府;由西突厥贵族任长官;任回

纥首领为翰海都督府的都督;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汉藏联系。

(4)不完全正确。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虽然用兵耗费巨资,但使西汉北部

边郡得到安定,保障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