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128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docx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的哥”

假如你是“的哥”,在医院门口看见两个人同时向你招手,一个手里拿着药,另一个手上拿着脸盆,你会接哪个上车?

可能有人会说,当然是就近原则,谁离得近就让谁上车。

上海有个“的哥”叫臧勤,他说应该接手上拿脸盆的人,理由很简单:

手上拿药的人多半是小病小痛,不会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看病,而拿脸盆的人一定是住院的,路程通常会更远,同样是拉一趟客,收入却相差悬殊。

臧勤被称为“神奇的哥”,他在上海开了17年出租车,原本默默无闻,直到几个月前,他遇到了一位特殊乘客,才被广为人知。

一天中午,臧勤在上海美罗大厦门口接到一位乘客,车子刚起步,他就跟乘客热情地聊了起来,“终于被我守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路程不短。

”乘客一愣,自己的确要去机场,“你怎么知道?

”他说,“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睡衣的人可能去机场吗?

机场也不会让他们进去啊……”乘客不由得兴致大增,请他继续往下说。

臧勤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在人民广场看到三个人在前面招手:

第一个是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中间是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穿羽绒服青年男子,手上还提着笔记本电脑。

我毫不犹豫地把车开到了羽绒服面前,那人上了车也觉得奇怪,说你为何放弃前面两个不接,偏偏开到我面前?

我说,第一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中间那对情侣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

羽绒服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对了,我去宝山。

“我做过精确统计,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算上油费和各种费用,平均每小时的成本为元。

如果上来一个10元的起步价,大约要开10分钟,加上每次载客之间的平均空驶时间7分钟,等于是我花了17分钟只赚了10元钱,而17分钟的成本价是元,不划算,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

”乘客听得瞠目结舌,五体投地,心想今天遇上了奇人,这哪像个出租车司机,成本竟然精确到了每分钟,分明就是个成本核算师。

说话间车子已到了机场,乘客下车时,特意留下了他的电话。

那位乘客名叫刘润,是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的部门经理,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臧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不久后,刘润邀请臧勤为微软公司的50名员工讲了一堂课,45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8次。

“神奇的哥”臧勤由此成名,先后又接受了多家企业的讲课邀请。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8000元。

刚开始,几乎所有同行都认为臧勤在吹牛,他又没有三头六臂,每天也得吃饭睡觉,收入怎么可能如此悬殊?

有人专门到出租车公司查了他一年的营业纪录,才不得不信。

臧勤把开出租车当成了事业来做,每天都仔细观察,用心总结,久而久之便练就了火眼精睛,空载率极低,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出许多。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臧勤是当之无愧的“的哥”状元。

“神奇的哥”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做事比别人更用心,仅此而已。

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

眼光从而来?

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卡内基曾是“跑腿族”

据《青年时报》报道,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宅女的出现,各大高校内出现“跑腿族”。

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专门为“偷懒”的同学跑腿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

此事立即引起很大争议。

有的教授指出:

“在校园里形成学生雇员关系是严重错误的,使得学生关系不对等,高校必须及时进行教育甚至制止。

在当今这种“富二代”、“穷二代”各就各位的时代,这种现象自然相当不幸。

不过在我看来,最大的不幸还是在于那些不屑于领包裹、拿外卖的学生有闲阶层。

至于“跑腿族”,我倒觉得他们不仅有了工作,经受了生活的磨练,甚至也许还有了创业的机会。

看了他们的故事,我本能地想起了美国工业家卡内基。

有人曾经根据美元价值等时代因素计算,认为卡内基创造的财富至今尚没有人能企及。

在出现了比尔·盖茨、巴菲特之后,他还是世界第一富人。

但他是怎么起家的呢?

他少小跟着父母从苏格兰移民美国,一上岸就当童工,时年13岁。

他第一个工作在纺织厂里,一天12个小时,一周6天,周薪1.2美元。

他成为世界首富后回忆说:

“我挣的钱早已以百万计了。

但是,没有任何钱能比第一周那1.2美元给我更大的幸福!

”在干了12个小时后,他还拖着疲惫之躯去上夜校。

15岁时,终于有了另一个机会:

给匹兹堡的一家电报公司当报童,也就是挨家挨户地送电报。

他将此视为天赐良机,义无反顾地接受了。

报童是典型的跑腿族,看起来无足轻重。

但卡内基不这么看。

当然,报童的工作一周2.5美元,收入翻番,但这不是他要图的东西。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看重这是个白领工作,属于信息高科技的行业。

在1850年,电报就相当于今日的互联网。

那时用电报的多是公司企业。

跑跑腿看似很下层,但聪明的卡内基发现,匹兹堡的商业信息就捏在他手上。

哪家总是从哪里收发电报,哪家生意兴隆,商业网络怎么运行,他一清二楚。

也就是从这里,他又跳到铁路公司,最终自己建起钢铁厂来。

那时苏格兰人在英国人眼里是叫花子。

卡内基家也确实穷得叮当响。

但是,最终他的工厂生产的钢铁,超过了整个英国的钢铁产量。

大学校园里的跑腿族以及使用他们的那些有闲阶层们,要多想想卡内基。

现实是狰狞的。

但是,我们不能等待现实被改造好了以后再开始生活。

如今与150年前的世道早已经大不相同了。

但是,跑腿族还属于掌握信息的人。

他们知道许多阔少们的消费习惯和规律,也并非没有从跑腿发展出某种特殊的快递业务的可能。

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有个正常的心态,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当家奴看待,不要一提这事,就是个“惨”字。

应该指出,卡内基的成功,确实和他能吃苦、肯钻研、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关。

但是,社会也给了他充分的机会。

当时的苏格兰移民,很有种穷哥们儿互相照应的精神。

特别是那些先来美国、“先富起来”的人,对穷困肯干的同乡非常提携,全无暴发户转身就不认人的嘴脸。

卡内基的才华得到这些人的赏识,对他的崛起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能像当年美国的苏格兰移民社区那样,对贫困的跑腿族投以敬重、赞许的目光,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些人中也说不定能冒出中国的卡内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