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0975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docx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I卷选择题

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说明了我国当时没有民间融资,D项排除。

题干说明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A选项。

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所以答案为C选项。

B选项说法错误。

2.1978年以后,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答案】A

【解析】1978年以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实行了,B项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定。

C、D两项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具体表现。

3.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这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

A.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

B.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C.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D.从国际格局变化出发来调整外交战略

【答案】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依然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看待国际政治关系,故A项错误;邓小平是对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进行全面阐述,故B项错误;“三个世界”理论是基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总体形势演变,围绕国家安全进行政治思考的结果,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故C项正确;国际格局的变化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

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说明了()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

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的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可见是出于对应对苏联威胁的反应,C项正确。

材料对中美关系的改善未涉及美国的理由,AB两项均排除。

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C。

5.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右图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照片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故C正确。

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

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在1954年,故B排除。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于图片信息不符合,故D排除。

6.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

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语言。

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1995年”的“12年后”即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

由《财富》杂志否定香港的“一国两制”到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时代》周刊肯定香港的“一国两制”,这是因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促进了香港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吗,不能代表整个西方,故排除;1995年中美关系并不是处在对抗状态,故排除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7.“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

”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D.2009年奥巴马访华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是在赞美中美关系的和好,这和中美关系在七十年代的缓和有关系,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8.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日内瓦会议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联系所学,在英法美苏等大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会议上没有涉及周恩来,B项会议中没有殖民国家参加,参加联合国大会是为争取中国重返联合国,不是在为亚洲讲话,排除C项。

9.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故本题选C。

A出现于1979年。

B与题意和史实不符。

D错误,因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两国的结盟。

10.下图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照片,极富感染力,“乔的笑”是因为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71年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为祝贺中国外交史上的巨大胜利而笑,故A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时间要求。

所以答案选B。

1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

“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对上述材料“新形势”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苏开始结盟对抗美国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材料中“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是指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最终走到一起是因为当时世界形势变化。

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中苏关系此时也十分紧张,两国由此走在一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中美并未结盟;C选项不是本质因素;D选项是结果,不是原因。

12.毛泽东说: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

131个会员国,赞成票一共76,17票弃权,反对票只有35。

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B.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标注着西方大国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是在1991年,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元旦,排除。

故选B。

13.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

A.中国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中国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A项应为1955年亚非会议后,B项应为新中国的成立,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故排除;C项开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故排除;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故本题应选D项。

14.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可知中英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协调,所以A符合题意。

中英之间是一种“半外交关系”,不是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故排除A;由“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可知英国不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排除C;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权的是苏联,故排除D。

故选A。

15.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

“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

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

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

”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

佐藤首相的这一反映是针对

A.尼克松访华B.《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建交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A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72年”,材料中的“他(美国总统)”赞扬这一事件,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尼克松,A项符合题意,而D项不符合事实;B、C两项发生于1978、1979年。

所以答案选A。

16.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

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

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认为当时中国()

A.急于改善中美关系

B.与美关系全面缓和

C.开始放弃“一边倒”方针

D.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可以看出A符合题意;B不符合材料所述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C不符合史实,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

17.有评论说,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该评论的推理逻辑是()

A.中国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B.国力是国际地位的基石

C.中国具备联合国成员的资格D.国际上对中国拥核的支持

【答案】B

【解析】核试验成功说明了国力的增强,这有利于中国进入联合国,这说明了国力是外交的保障,B正确。

A与题无关,D违背事实,C无法从题中得出。

18.那一年,蒋介石发表了为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

其历史背景是()

A.西方大国对其支持力下降B.联合国随意插手中国内政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D.联合国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年是1971年。

故选D。

A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B不符合史实。

C出现于1972年。

19.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为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

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为何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畅笑?

你认为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政治因素有哪些?

(4分)

(2)观察上右图,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

(6分)

(3)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4分)

【答案】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的支持)(2分)

(2)跨越大洋的握手;破冰之旅(其他答案有理即可)。

(2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等,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3分)

(3)建国以来外交重大成就有:

1949年与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存同求异”方针;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写出4个得4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需从1971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出乔冠华大笑的原因,然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因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个开放型的题目。

根据图片内容得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影响等,题目可以围绕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来拟定,如“冰释前嫌”“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等。

(3)本题主要考察的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1949年与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存同求异”方针;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

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

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相等距离。

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它确立了两个目标:

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中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

请就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做出你的分析。

【答案】观点评价:

(1)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恰恰体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

(2)“冷战”结束后,认为中国为了“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世界和平。

(8分,其中观点提炼和判断4分,评价4分,要求说理充分)影响分析:

(1)对中国:

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赢得了宽广的国际活动空间,极大地缓解了苏联对我国安全的压力和威胁,为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对美国:

极大地改善了美国自60年代以来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推动美国战略重心从亚洲向欧洲的调整,让美国能够从越南战争中得以抽身,缓解了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有利于国内政治稳定。

(3)对苏联:

削弱了苏联的国际战略地位,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增加了苏联的战略压力,制约了苏联扩张的野心。

(4)对世界:

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打破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中美苏战略互动的新格局,有利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对外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生作答此题首先对中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外交政策给予评价,指出正确与否并进行阐述理由;第二问学生则要结合在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史实,分别答出其对中国、美国、苏联和世界的影响,注意在论述的过程中要结合美苏争霸的时代背景,即苏攻美守时期,然后整体上答出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于国际局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格局,此题要求学生较强的概况和综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