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0647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教案第二章.doc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六大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包括的基本内容

2、掌握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第一节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烽火猎头专家认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知识链接: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这种潜力既可以来源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也可以来源于非日常经营活动。

带来的经济利益,即可以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直接流入,也可以是转化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间接流入,还可以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减少。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

凡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均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确认。

前期已确认的资产项目,如果预期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作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资产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企业拥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拥有从资产中获取预期经济利益的权利。

有些情况下,虽然企业不享有一些资源的所有权,但能实际控制这些资源,同样也能够从这些资源中获取经济利益,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部分经济资源也应作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由企业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重要提示: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主要有:

(1)库存现金。

即企业存放在财会部门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

即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3)交易性金融资产。

即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以赚取差价为目的所购的有活跃市场报价的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等。

(4)应收及预付款。

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它应收款等。

(5)存货。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库存商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原材料、周转材料等。

2、非流动资产。

即不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主要有:

(1)持有至到期投资。

即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即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外的金融资产。

(3)投资性房地产。

即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4)固定资产。

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有形资产。

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5)无形资产。

即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负债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知识链接:

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是企业目前承担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现实义务,履行义务时必然会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否则,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负债来处理。

3、负债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结果。

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商品、使用劳务、接受贷款等。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重要提示: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

1、流动负债。

即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2、长期负债。

即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知识链接: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既包括所有者投入的、构成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即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留存收益。

即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要素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重要提示: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项目:

1、实收资本(股本)。

即所有者投入的,构成注册资本或股本的部分。

2、资本公积。

即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盈余公积。

即按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等。

4、未分配利润。

即企业留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四、收入

(一)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知识链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由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形成。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等。

2、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但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由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入。

3.、收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因收入所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入,使得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二)收入的确认条件

符合收入的定义,确认收入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重要提示: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三)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

1.主营业务收入。

又称基本业务收入。

指企业在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中产生的收入。

例如:

工业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

例如:

材料的让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固定资产的出租收入等。

五、费用

(一)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知识链接: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发生。

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用等。

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使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但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包括所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出。

3、费用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因费用所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出使得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符合费用的定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费用: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重要提示:

1、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2、费用的确认应当注意:

(1)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费用的分类

1、营业支出。

即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中:

营业成本是指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发生的生产(劳务)成本。

知识链接: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费用,是指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与营业收入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应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2)间接费用,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共同性费用。

这些费用同提供的商品与劳务也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需要采用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并与营业收入相配比。

2、期间费用。

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等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和为组织商品流通而发生的进货费用。

由于期间费用与会计期间直接相联,则期间费用与其发生期的收入相配比,在当期的利润中应全额予以抵减。

3、资产减值损失。

即资产已发生的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减值损失。

六、利润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业绩;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影响,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二)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